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步步驚心」之小說與影像的增刪對比(一)

因為對「步步驚心」電視劇的熱愛,讓我衝去買了原著小說回來看。一口氣看完後,感覺是非常滿足的。

原著小說新版,一套兩冊(自攝)


不得不說,「步步驚心」是改編得很讓人滿意的一部作品。雖然我是先看電視再看小說,但感覺上兩者是不相伯仲的,甚至有時在閱讀時,看那些人物的對白,還會自動把電視中的角色配對進小說中。而書中描寫的那些場面,也會自動浮現出電視中的場面,可謂是聲色文都齊了。閱讀還能兼顧聲色,算是閱讀的經歷中最有驚喜的一次閱讀了。

能改編得如此恰當,除了是編劇的功力之外,可以說小說本身就有着相當豐富的內容可以搬上熒幕,並且文字形容出來的場面與人物都很有影像感,所以也可算是相輔相成吧。

小說是以若曦的第一人稱為主線來寫,所以當中有些事情是發生在若曦看不到之處,她只能從之後的結果去了解或是猜度發生了甚麼。但是在電視劇中,因為使用了第三人稱的敍事手法,那些若曦看不到的事情發生經過,編劇便能够把他們補完了,不過仍然保留了很多以若曦的角度為出發點的內心對白和看事角度。這樣的改變既可滿足了小說讀者看原著的那種代入感,又滿足了人們對事情發展的好奇與探求。

例如若曦進宮選秀,八爺讓十四爺去求德妃幫忙,十三爺也求了四爺去向德妃請求,四爺和十四爺一起在德妃處碰見的事小說中若曦起先是不知道的,後來經過別人講述才了解,電視劇中就交待了這兩場請求的戲。除了突出眾阿哥為若曦之事所付出的心力之外,也順便帶出了德妃、四爺和十四爺三母子之間的一些心結暗湧,為之後三人感情破裂埋下伏線,這裡影像上的增添其實是豐富了整個故事的。

四爺和十四爺同時向德妃請求,她便籍機想要兩人日後能更親近彼此。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步步驚心」之影像美術的細節

一齣戲好不好看,有時候影像美術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不若小說以文字的編排為主,戲劇是以影像來吸引觀眾的眼光,因此美術的細節便越發是不可少的關鍵。

就像看電影,我也常常會留意影像呈現的效果。之前曾經看過影像美術的書籍,感覺美術指導在為影像的設計上是有他們一套的。既為了配合劇情,有時也為了突出一些人物或者情景,會安排不同的影像效果。這種設計上所花的心思,讓我在看不同的影像戲劇時多了一些可以觀看的樂趣。

在「步步驚心」中,有些美術上的小細節我挺喜歡的,既突出了影像的效果,有時還配合了人物的特性或者場景,仔細看出來後會讓人有會心一笑的小樂趣。

而這些小細節最有意思的是用來裝飾佈景的一些匾額。

首先是康熙出塞行圍時,在他的帳篷內放置的。那是一個紅色的牌匾,寫着「龍興」,既襯托了康熙出塞的玩樂部份,亦像是一種興致。看起來就頗為有意思。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步步驚心」之書法表情意

一直覺得書法在中式的傳統中是一樣很不錯的事,既可修身養性,又能看出個性。一直很希望能練得一手好字,總覺得中文字在書寫的過程中,那一點一撇一橫一竪都是一種心情的表達,也是一種意象的描繪。所以很喜歡看別人寫字,也愛自己練字。

在「步步驚心」中,我還挺喜歡看當中幾個關於書法的鏡頭,除了最主要的若曦以四爺的字作帖來臨之外,有幾次特別拍出來的寫字的鏡頭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

第一個是若曦在十爺被賜婚時對於命運的思考,她在房中不停地寫下一個「命」字,代表了她對命運不公的一種反思。因為她本來的教育都是命運抓在自己手裡,但穿越後她的命運卻不得自主,她沒有辦法接受。

寫下這個「命」字,是她心底的困惑。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題外話:這「命」字以正棤書寫,代表她還沒開始練字,仍是稚嫩的筆法。)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步步驚心」之皇帝與妃子的情愛進退

在言情小說的分類中,我其實不太喜歡看皇帝與妃子的類別,因為作為一個皇帝,他是集皇權、富貴、女人為一身的名詞,可以得到的太多,所以愛情在他的生命裡應該不會太重要。所以平常如在言情小說中看到皇帝的痴情或是不理其他只看重愛情時,我都會覺得不合理。

雖然如此,但是皇帝也是人,他也會有七情六慾,總也會有他的情感歸屬,只是他的情感,應該會帶有很多的衡量與束縳。

記得我所看過的言情小說中,有兩本是我特別偏愛的,都來自我喜愛的言情作者席絹筆下。一本是《花龍戲鳳》,一本是《皇上說的是》。這兩本有意思的地方是代表了兩種愛情觀,並且同樣是牽涉到皇帝的愛情。而這兩種愛情觀,我在看「步步驚心」之時便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先說《花龍戲鳳》,故事中的女主角雖然不是絕色但卻是很聰明的人(我一向喜歡聰明人XD),她在皇上的選秀中有被留下卻沒有特別讓皇上看中。對她來說,她並不希望受到青睞,所以一直保持低調希望靜待到出宮之時。只是陰差陽錯,她的聰明與才華讓皇上看中,漸漸地有了感情。她愛他,卻一直無法對他皇上的身份釋懷。她知道作為一個皇上,愛情不可能專屬一個,而且也不能。她在宮中無法快樂,所以總是希望能出宮。皇帝因為愛她,所以不想讓她走,但是看她痛苦又不捨。故事的最後,兩人的妥協方式是他為她在皇宮附近僻了一方天地,讓她隔離在宮外,他去她的那邊時只是她的丈夫,但他在皇宮仍然是皇上。她覺得如此就好,在那一方天地,她知道他只屬於她,兩人的感情可以相等。那方天地之外,做為皇上,他仍有他的義務。那些被送進宮的女人,她們不管是自願還是不情願,都有着各自的無奈與不自由,所以不能說摒棄就摒棄。所她最終樂於自守在那方天地中,基於愛他的心。這是她的妥協。

在「步步驚心」中,若曦做不到的一點是不能因為愛四爺而捨其他人不顧,她太多情,把所有的事都攬上身,她無法看清四爺成為皇上之後他的責任與義務,還有他背負的那些。劇中也不止一次提到過他們這些皇族的人,因為得到了別人無法得到的尊榮與權力,所以相對的必須付出常人不必付出的代價——自由。他們不能隨心所欲,不能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他與她都各有各的痛,最終只能互傷,卻無法互癒。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若曦其實有着一種以為愛情可以包容一切的天真,卻忘了愛情一旦牽涉太多人的時候,愛情就無法純粹,也無法棄其他於不顧。尋常愛情在面對現實時也需要妥協,更何況是詭譎多變,牽涉龐大的宮廷生活。因此當她想以自己的愛情去改變八爺時,只換來傷心的分手下場;當她以為有了雍正的心就能保全她關心的人時,也只換來現實殘酷的下場。這兩個結果都是她沒有看清皇帝的愛情背後所牽連的種種複雜的人情倫理權力愛恨等等。

若曦最後看清反而是在她去了十四爺那裡之後,她才明白也才能够「第一次什麼都不顧忌地開始愛他」。這個結果雖然與《花龍戲鳳》有點類似,卻是相對上帶了苦果的類似。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步步驚心」之影像語言—手部特寫

「步步驚心」的拍攝手法其實還挺平實的,不過也有好些鏡頭拍出來的效果挺不錯的。

在觀看的過程中,總覺得演員的手部特寫很多,幾乎是每集都至少有一兩幕拍到手,尤其是四爺的。或許是因為四爺的臉部表情常常得非常克制的關係,手部的動作就成了他另一種表達。

挺喜歡看這些手部特寫的鏡頭,除了表達一種克制,又是一種洩露感情的方式。當中有幾幕是我偏愛的。

首先是十三爺頂罪那次,四爺跪在大殿上,皇上拿杯子砸他,杯子碎了一地。當所有人退下時,四爺把手放在杯子的碎片上,刻意要讓手流血來止住他內心的痛與慟。而且有意思的是鏡頭拍到倒影在茶水中的四爺,那水痕既映出四爺的淚痕也代表了他的淚。我挺喜歡這一幕的。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步步驚心」之影像美學—服飾

看「步步驚心」除了看劇情和人物之外,我也喜歡細看這劇中的呈現出來的影像美學。

製作得很認真的地方,除了佈景,個人小物,還有華衣美服,充分呈現了一種皇室貴族的貴氣。而我最喜歡的算是能把皇子們的氣質都突出的服飾了。

因為劇情橫跨了幾十年,當中又安置了不同年份的春夏秋冬等季節的變化,因此人物的衣服便也不可馬虎地設計了不同時節不同用處的各式衣物。其中讓人最有印象的莫過於各皇子用來參加喜慶或正式宴會的華服。尤其這劇中皇子眾多,要讓每個皇子都有華服,這製作就倍顯認真了。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第一次看到這眾皇子聚在一起是在開始時的十阿哥生日那次,這幾套皇子就讓人感到眼花瞭亂了。而且不止是主要的那幾個皇子,連其他皇子也是各有不同,各有特色的。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步步驚心」之飾物、文玩及其他

劇中有幾樣東西算是一直貫穿全劇的重要物品,既能襯托當中人物的心情,亦能帶出一些情感的點滴。


之一.玉飾

一直很喜歡玉器,雖然還不懂欣賞,卻極愛玉的性質。人們總說玉能僻邪,因為玉似有靈性,如果帶得長久,當帶的人發生甚麼事,玉會碎掉為人擋災,所以人們一旦帶上玉飾,基本上是不會脫下來的。而我喜歡玉,也是因為這種說法,不過更多的,是因為玉的色澤與紋理,總讓我覺得很天然,帶着一種自然的玄妙。而中式的玉飾,除了按玉原本的性質來雕鑿,也包含了一種人文的哲學在其中。

劇中出現過幾個玉飾都頗有意思。

首先是八爺贈若曦的玉鐲,帶有紅色的紋理,按劇中所述是鳳血玉。這玉鐲本來是八爺找來想送若蘭的,但最終沒有,反而轉送給了若曦。這玉鐲像是他強加給她的束縳,她一開始是不想要的,但戴久了也有了感情,只是這感情終究難以長久。

當若曦託十四爺把玉鐲還給八爺時,他隨手就拿石硯砸了個粉碎,就如他的感情,強求而來,卻無法善了,而且最終都碎在了自己的手上。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第二個玉飾是四爺送若曦的木蘭玉項鏈,雖然只出現過一次,但我覺得這個飾物卻有其含意。四爺最初送她時,她沒有帶上,也曾一度還回去給四爺,卻又被四爺送回來。後來因為與四爺有情了,她才把這項鏈帶上。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二廢太子前,若曦和四爺的感情開始了,當時四爺曾說她沒有戴他送的木蘭簪子和耳墜子是白廢他心思,她反而是用手捂着胸口,說項鏈帶着。感覺上有種像是把東西放在心上的含意。因為項鏈可以用衣服遮着,不像其他一帶就明白表示了自己的心情,所以我覺得像她那般把心事收藏着的人應該是會一直帶着的。

雖然這項鏈只出現一次,我卻是一直記着的,也覺得這個沒再出現有點可惜。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步步驚心」之生活哲學的悟與迷

其實我比較喜愛前半段的四爺,或許是那段時期的他比較豁達,比較能領悟一種寛容的生活哲學,也較符合他學佛理、禪學的修養。

前期的他雖有競爭之心,但更能保持一種處之泰然,並且較為大方的性格。

有幾次都看得到他在一些事上的顧全大局與一些處事上的容度。他的修養常常展現在細緻處。例如他贈若曦的第一句箋言。因為若曦對要不要回去之事的困擾,向他求解時,他贈與的就是「既來之,則安之」,我覺得這也似乎是他自己的一些生活哲學。

他身處的世界,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無可奈何。他也不可能完掙脫或者置之不理,所以於他來說,他也是對人生有着「既來之,則安之」的理念。順勢而為,既不過份強求,亦不過度抗拒。也因此,他平常才能够透徹去分析勢局與當中利弊。

安然於荷花塘中的四爺,雖身處在宮中這是非之地,卻是挺懂得讓自己自在的。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另外,我覺得四爺在開始時是很想盡力去保全所有人的。太子在位時,他常常會幫太子解決一些難題,也會給建言,讓他化解一些事,也讓他不致差錯太遠。八爺被留做監國之時,他暗中也讓十三爺去幫忙打點,希望對方不致出錯,也讓事情能較為順遂。還有十四爺抗旨離京之時,他明明知道也不揭穿,因為不希望十四被皇上抓到錯處而受到責罰。這除了是一點兄弟之情之外,也是為了讓他額娘寛心。這種種作為其實都看得出他並沒有很想把眾人趕盡之意。至於後來會出現那般的結局只是因為之後的經歷影響。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步步驚心」之男人的眼淚—其他人篇

之前提過,「步步驚心」中的一眾男角的哭戲都頗有意思,讓人印象深刻。我很喜歡他們每人哀慟的表情與涉及的每一段劇情。


其一.康熙

康熙在這劇中一直是較威嚴的存在,但是他也有着他心底的悲與憂。強如帝皇,也是有着七情六慾的,因此也會受一些人事物的影響而落淚。劇中的康熙因為年事已高,對一些事自然是有着更為深刻的感受的。

初次見到康熙的哀,是在十八皇子殤之時,得知消息的康熙極度哀傷,眼淚也禁不住流下。算是劇內唯一一次見他如此落淚。雖然後來也有其他事讓他難過,但卻也只是稍為含淚,不像這次這般落淚。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他的哀慟有着一種壓抑的悲,那是年長者獨有的經歷太多太多卻仍是有情的哀泣。我很喜歡這一幕。


其二.十三爺

十三爺在這劇中其實是哭得少的人,一來他算是較為了悟的人,對很多事情都看得開,所以能讓他哭的事不算多。二來他也是比較少牽掛的人,自然不會有太多人事物能牽動他的淚線。

雖然少有能牽動他的,但少有卻代表還是有的。綠蕪的離去其實於他是很心傷的事,但是劇中反而沒有讓他在此事流淚表現,反而是為了若曦和兄弟們的事,讓他流淚。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上圖這一幕是在八福晉自焚之時,八爺在極度哀凄之時責備若曦,十三爺除了替八爺難過,也激動地為若曦辯解,他的淚是為了兩人而流的。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步步驚心」之男人的眼淚—八爺篇

相對於四爺的哭戲,八爺其實算是較少的,但他的哭戲卻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與四爺一樣,八爺也是個感情不外露的人,不過不同於四爺的冰塊臉,他的不外露卻是以溫和的笑臉來遮掩內心的思慮。

我總覺得,八爺是笑面虎的類型,內心的糾結與算計都從不在臉上顯現,只用微笑的表情去掩飾,因此他的笑意很多時候其實是不達眼底的。

八爺的內心其實比四爺更深沉、更難以捉摸、難以進入。因為他有着更多難以釋放的執著,例如母親的出身、皇上的忌憚、感情的不如意等等,都讓他執意想要有所作為,有所成就。

這些糾葛在他的內心造成一定程度的深沉面,使他不太容易相信別人。他的不相信不止對支持他的几個兄弟,也包含感情上的對象。如若蘭,他喜歡她,卻對於她無法傾心自己有着懷疑和困擾,所以才會去調查而造成悲劇;如若曦,他愛她,但是卻也不相信她;還有八福晉,他本來只當她為可用的棋子,若非後來的經歷和結局,他可能最終還是只能對她若即若離。

就因為他是如此無法相信別人的人,他的眼淚便不常見也不可見了。除非是他真正脆弱或者累積太多的壓抑之時。

劇中他的哭戲不多,只有兩場讓我印象深刻,也是頗為動容的兩場。

一場是若蘭死時,他夜晚站在若蘭屋外流淚哭泣的一幕。他是喜歡若蘭的,只是這一輩子,他和若蘭卻一直都處在痛苦之中,他的愧疚和她的遺憾讓兩人都無法解脫。雖然他在最後放開她(給了她想要的休書),但是心底卻是無可奈何的。我認為這一場的哭戲,代表了他心底的某些遺憾和複雜心情吧。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其實這一場八福晉明慧是陪着他哭的,八福晉的一番話,讓他情難自禁的抱着她痛哭。那哭泣的背後,可能還有一種放心的感覺吧,畢竟他還有福晉,他知道她會一直陪着他。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步步驚心」之男人的眼淚—四爺篇

俗語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男人從小的社會教育都是不該在人前哭泣,但男人也是人,也總會有讓他們傷心的事,不可能完全不哭的。

不過或許是這種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束縳太根深了,常常限制了他們的感情,男人還是不常見哭的。所以女人常常對男人的眼淚心軟,不論是怎樣的男人,只要他們一哭,往往還是能哄得女人為他們而軟化下來。

「步步驚心」讓我驚艷的地方或許就在一眾男角的眼淚和哭泣的表情吧(笑),事實上當初想看也是因為在一些片花中看到各個角色的哭劇而增加我看的欲望才追看的。

如要說我最喜歡誰的哭戲,就要數最愛的四爺了。因為四爺的個性是極度壓抑的人,很多事都是忍耐萬分卻不願顯示在臉上,這也是為何若㬢常常戲稱四爺為“冰塊臉”的原由。然而這樣壓抑的人卻仍是會有傷心之時的,而且他的傷心也只會在最信任的人之前才會表現出來,所以能看到他哭,就是他真的萬分傷心之時了。

戲中有好多場四爺流淚的場景,每一幕都讓我動容,也讓我感受深刻。如此一個強如龬鐵的男人,要逼得他流淚,必是牽動了他最愛、最關心、最信任的人和事,而這些事觸動了他心底最脆弱的神經。劇中只有兩人的事能如此撼動他,一是十三爺、二是若㬢;其他的事情就是關於他自己受到的一切無可奈何與感慨之事。

印象最深的有幾場戲:

第一是十三爺為他頂罪而與他們生離之時。皇上要囚禁十三爺,他放下官帽離去,然後所有人都退朝離開大殿,只剩下四爺一人留在了殿上,他極度哀慟,默默流淚。若㬢在所有人走後向四爺走近,勸他為了十三爺回去,不要再留下來。



眼中含淚的四爺,極度壓抑着他內心的動搖。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步步驚心」之女人的愛情執著(三)

之五.為情義左右為難的綠蕪

女人的愛情,很多時候都受限於她愛的人,或許就因為女人總重感情更甚於己吧。

「步步驚心」中,十三爺的紅顏知己綠蕪一直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對十三爺如是,對若㬢亦是。

綠蕪雖然與若㬢見沒幾次,卻能與她成為好友,因着她那對世情的一些了悟與體會,她能够理十三和若㬢那些身不由己的痛和無奈。

綠蕪對十三爺是有情的,一直以來和十三爺的相處,綠蕪都是保持着恰如其份的距離,雖然傾心於十三,卻不願讓他因為她的身份受人閒話而避嫌。直到十三被囚,她為了心中那份情,而請求能去服伺十三爺。

在陪伴十三爺的十年裡,應該算是綠蕪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了吧,生活雖然困苦,但心情上卻是滿足的。她對十三的感情在那十年裡毫無保留地傾注了。可惜的是,他們最終卻無法相守到終點。


(圖片來自官網)


綠蕪的身世有着不能與人說及的秘密,在兩人仍在幽禁之時,她和十三爺算是自成一方天地,但是當他們回到宮中之後,這秘密卻成了一把刀,在兩人之間劃開了一道鴻溝。綠蕪最終只能選擇離去。

綠蕪留書出走後就跳河自盡了,十三爺以為綠蕪的出走是因為兩人之間出了甚麼問題,一度以酒澆愁,甚至是有點怨她的出走。而若㬢卻告訴他,綠蕪的出走是因為她自身的身世問題。

原來綠蕪是明史案中涉案人員的後人,因着她這個身份,是完全不能見容於皇家的。而且對於這樣的身份,綠蕪喜歡皇子也違反了她該有的一份孝義。在這樣愛情與孝義不能兩全時,綠蕪的左右為難就加倍難為了。因此她只能選擇孤身離去,然離去是如何痛苦的事,不止是離開十三爺,也是離開她和十三的女兒承歡。所以她最終選擇了一死了之。

對於綠蕪的深情和左右為難,在劇中其實着墨不多,但就只是那幾幕彷如輕描淡寫的描述就道出了那些無奈,可以說也是頗有意思的一段描述。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步步驚心」之女人的愛情執著(二)

接續昨日:


之三.愛如歡喜冤家的十福晉

劇中眾皇子們的愛情都不如意,只除了十爺,而能跟十爺相配的就是十福晉了。

十福晉是八福晉的妹妹.明玉格格。一開始,明玉是若㬢的死對頭,每次看到若㬢,不管是嘴上討便宜還是氣勢上都得勢不饒人。而若㬢在忍無可忍之時,終於有一次和她打了一架。明玉對若㬢的心結不止在出嫁之前,也在出嫁以後。

因為若㬢與十爺的朋友關係,明玉對若㬢是一直有所妒嫉的。當皇上把明玉賜給十爺之時,明玉是得意的,雖然與十爺不熟,但為了氣若㬢,她高興地接受了這個賜婚。

雖然一開始是鬥氣地下嫁,但是經過多年的婚姻生活,她與十爺卻是幸福的。兩人常常打打鬧鬧地,甚至一度鬧到幾乎休妻的程度,卻最終也因為若㬢的苦心勸介和激將法,讓他們合好並且自此一直相愛到終點。


(圖片來自官網)


歡喜冤家的兩人,算是一起長大的夫妻吧,一起經歷喜怒哀樂,高低起伏,至到最後,都不離不棄。

十福晉是個開心的人,很多事只要不涉及她關心的人,她都不會在意;若是為了自己關心的人,她卻是願意為了對方做任何事,付出所有。和她姐姐一樣都是為愛拼命的人。只是她得善緣,她姐姐卻最終未能如願。或許她能得善緣,也和十阿哥有關。因為十阿哥算是單細胞人物吧,心機不多,和直來直往的十福晉剛好相配。另外十阿哥雖然有勇無謀,但是卻因為對十福晉的情而不願違背她的意思,所以每每當他衝動想做些甚麼時,都會讓十福晉勸下。

兩人之間的相處,一開始也是冤家式的,鬥氣打鬧,還常常吵個不停,差點引發休妻那次也只是因為小事而引發。吵架後兩人想起過往的點點滴滴,累積下來的感情都浮上心頭,因此最終也能化解彼此的心結,變得更恩愛。可以說,這兩人的感情是打鬧打回來的,真是最典型的歡喜冤家啊!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步步驚心」之女人的愛情執著(一)

「步步驚心」也算是一部愛情小說,所以當中的愛情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劇情除了著重於眾阿哥爭位的部份之外,也少不了談談他們的感情事,而他們的感情,自然也就涉及了一眾女子的愛情了。

在這劇中,與眾阿哥有感情糾葛的除了主角若㬢之外,另外幾個女性角色都有着各自的愛情執著,為劇情增色了不少。


之一.為愛執迷的八福晉

八爺的感情線,在此劇中可謂是遺憾連連。第一個傾心的若蘭,讓他遺憾傷痛;第二個愛上的若曦,卻又終致分手下場;至於第三個一直陪伴在側,總是無悔支持他的福晉,卻是讓他後悔莫及。

八福晉對八爺的感情,是痴心一片的。她是先愛上的人,對八爺傾心至極,愛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程度。她自嫁給八爺之後,一直盡心為他打理一切,不管是家裡的事,還是八爺心底想要做的事,她都全心去幫助他,甚至不惜為他而戰。


(圖片來自官網)


在家裡,福晉打理好府裡的所有事情,讓他無須為家中事務煩心;對外,知道八爺心底對皇位的執著,所以她也利用自己的家勢去幫助他(出生名門的她,在八爺需要時,會去拜託家中母舅或是弟弟幫助八爺);甚至在八爺被皇上削爵和懲治之時,代替八爺出面去面對皇上和其他眾皇子。她的堅強,在於她堅定地愛他的心。

八福晉也是一痴情人,為了八爺甚麼都願意,雖然知道八爺的心一直都不在她心上,卻仍是無怨無悔地為八爺做所有的事。而她的痴心,要直到她死去才真的得到八爺的重視,如此痴情,也真是一個執迷不悟的痴心人了。

一開始看這劇時,對八福晉是不太喜歡的,或許就因為她有種咄咄逼人的氣勢,常常在有意無意間刁難側福晉若蘭,每次出現又多是冷眼冷語的,很不討喜。可是看到後來,就不得不說她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自己心底的那個情字。人都是最難擺脫痴心,八福晉便是最好的例子。加上八福晉又是個烈性的人,才會在最終被迫要離開八爺時以自盡來了結自身的感情。

(題外話:八福晉卧房中有一牌匾寫着「齊眉」,似乎有着「白首齊眉」的祈求,然諷刺的是兩人最終無法齊眉至白首。)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步步驚心」之貴族的生活美學之二.泡茶

昨日說茶具時我說過自己很喜歡喝茶,希望能有機會學泡茶。在「步步驚心」中若㬢做得最好的或許就是泡茶吧,一盞茶,既解渴,亦解懷。

身為奉茶女官,在皇上身邊奉茶,常常陪伴君側,對皇上和一眾皇子的喜好和口味都甚為了解,因而她總能泡出他們想喝的口味,讓他們在傾談、議事、休閒之時都能喝到合意的茶。不止泡茶,若㬢還常常在泡茶之外,會研究一些糕點的做法,還有花茶、果汁等等的新鮮玩意,往往讓皇上和一眾阿哥感到驚喜有趣。

飲茶,算是在中國流傳了很久的一種傳統,歷史悠久。飲茶的習慣一路發展下來自有其一套泡茶、飲茶的藝術。不止是茶具的使用可以很講究,茶葉的品種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分。茶葉的種類不止紅、綠、白、黃、黑等分別,還有茶葉的烘焙方式和產地等等的分別。喝不同的茶,能體會不同的茶葉品性,也能喝出不同的心情。

在「步步驚心」之中,有一幕讓我頗為喜愛的是在第十集,八爺在第一次廢太子時被削爵後,心中鬱悶,到若㬢那邊想找人聊天,剛好碰上四爺也是有點落寞時走到若㬢那邊,兩人便一起向若㬢要茶喝了。

若㬢為兩人泡茶之餘,也傾聽了他們的心事,是三人最難得的一次相聚,也是唯一一次心平氣和的三人聚會。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看若㬢的泡茶手勢也挺像個樣的,不知道本身是否學過。難得三人相聚,互相談及身邊之事時,也靜靜地品嚐着那茶的味道。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劇中沒有提到他們喝的是那一款的茶,只聽到八爺說這茶「難得甘苦之間,還有一點甜」,看茶色,應該是綠茶,我在猜想會不會是碧螺春,印象中碧螺春的味道就是先甘苦再回甜的,而且香氣煞人。據茶葉圖鑑的書中提到碧螺春創制於明末清初,本來當地人稱為“吓煞人香”,但後來因為康熙品飲後覺得味道很好,名字卻不雅而題名為“碧螺春”。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泡茶,真要講究起來,也是有很多工夫要做的,一般是煮水、暖盞、置入茶末、倒入沸水、點茶五個步驟,泡好的茶倒出後讓人品嚐就是品茶,看四爺和八爺拿起茶杯後都是先聞一下香再喝,一副很悠閒的品嚐方式,而且做來自然,彷彿就是生來就懂賞的人(當然這也的確應該是那樣子的),證明貴族在生活的品味方面的確是從生來就要學的一種教養。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兩人喝了茶,各自述說了一些事,四爺安慰八爺說皇上的怒氣應該會過,一切都會好的,而八爺想起若㬢之前跟他提過的「皇上還是很疼太子」的說法,心中轉着一些其他的念頭。另外當八爺問起十四的傷時(十四幫八爺說情而被皇上廷杖),四爺也表現出被德妃和十四誤解的落寞,八爺也回贈他一切都會過去的話,而且還說四爺有十三爺在身邊,也可算一個安慰。雖然兩人的對話還是頗有暗湧的,但是如此平靜的對談卻是難得。「粗茶淡飯難逢友」八爺如此說道,四爺也同意這確是難得之舉。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喝了一杯之後,若㬢拿着一個木夾子,夾了一個長形的杯子,把水倒在壺外,然後把這杯子遞給四爺和八爺,讓他們拿來聞香。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這一次的喝茶,讓三人難得一聚,一直到最後,他們都不再有這樣的機會了,因為隨着劇情的走向三人的情感糾葛在後來越難釐清,也就再無法如此心平氣和了。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個人還頗喜愛這一個鏡頭的,光線中的三個人,各自喝着茶,心思各異,但沒有人知道之後的發展。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步步驚心」之貴族的生活美學之一.茶具

若說我最羨慕若㬢甚麼,我會說是她在宮中體驗到的貴族生活中的那種精緻生活美學。

皇室是國家裡最高級的族嗣,一切吃穿用度都是用最好最精緻的。若㬢長年跟在皇上身邊,自然會看到很多貴重又精細的玩意。

若㬢身為奉茶的女官,她在此學會了泡各式各樣的茶,也常會調制花茶等等。喝茶除了需要好茶葉,茶具也是很重要的道具。

在劇中,每一場出現的杯具幾乎都是不同的,只有幾次是一樣的。在不同的杯具組中,最讓人印像深刻的就要數若㬢設計的一套不同花樣的琉璃杯。故事中的設定是三十六個花樣,以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人。若㬢用這一套來意喻各個不同的皇子。

劇中因為時間和人物有限,所以只提到幾個特別的。給康熙用的是黑錄底色襯白色的菊花,太子的是琉璃色的牡丹,四爺是青白色的木蘭,十三爺用的是紅梅。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步步驚心」之劇情與歷史的對照 — 第三部份

接續昨日,雍正登基後的點點滴滴:




登基之後的衝突

雍正登基的謎題雖然有疑點,也眾說紛紜,但是他畢竟還是登上皇位了。在歷史中他的登基讓很多人懷疑,也讓他的敵對派別恨得牙癢癢的。為了穏定皇位,康熙駕崩第二天,雍正就任命了八爺、十三爺、大學士馬齊和尚書隆科多為總理事務大臣。

劇情中也演了這一段,不過在安排之前在殿前見到各位皇子,八爺那一伙的都對他的登基不服,正欲辯駁時年羹堯帶重兵出現護駕,各皇子才在形勢下屈服。這裡把那種緊張的形勢都充分表現出來了。而且雍正任命八爺時,八爺的表情也挺精彩的。


十四爺大閙靈堂

至於十四爺,因為遠在西北,所以他並不知道康熙已崩的事。直到雍正下詔書招他回來奔喪才知道四爺已是皇帝了。回來的十四爺因為難以接受雍正登基的事,他大鬧靈堂,因此而被雍正削了爵位,只保留了最初的貝子爵位。之後更把十四爺留在遵化景陵為康熙守陵,算是另一種囚禁。

這一段在劇中都演到了。十四在靈堂那裡鬧的景像,算是讓我印象頗深的一幕,正如我在四爺那篇說的,當雍正走進靈堂時,幾兄弟看好戲的表情和雍正的嚴肅表情形成強烈的衝突感。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步步驚心」之劇情與歷史的對照 — 第二部份

接續上篇,康熙五十一年的風風雨雨過後,接下來的兩年都都過得算好。各個皇子各有自己的生活。四爺做他的閑人,八爺被皇上疏遠,反而是十四爺深受皇上的喜愛,也漸漸依重。

然後十年的出宮年紀到了,皇上打算把若熙賜給十四爺,可是若㬢不願意,她拒絕了這個賜婚,觸怒了皇上,結果被罰貶到浣衣局。在浣衣局裡,有一次四爺抱了一個小孩來給她看,那是十三爺和綠蕪所生。綠蕪因為心念十三,所以在十三爺被囚時主動要求想去服伺十三爺。若㬢也是因為幫忙求皇上予許而被罰,十四在此也幫忙求了情,終於讓皇上點了頭。也才有了兩人的孩子。而這孩子在四爺抱回來後似乎就成了四爺的養女。

看歷史記錄,四爺的子女裡就有一個養女是十三爺的第四個女兒(後來封作和碩和惠公主)。記錄中和惠公主的母親是十三爺的嫡福晉兆佳氏。

劇中十三爺在回來後本想請皇上賜封立綠蕪為側福晉,可是綠蕪因為出身不好(除了曾為雅妓,身世中也是罪臣之後),她知道這樣的她無法安然存於皇室家中,所以她最終選擇了離去並自盡。而她和十三爺的女兒就成了兆佳氏的女兒,一來因為皇室中的孩子都不是在親生母親生邊長大的,二來也是為了避免母親的身世拖累了女兒的未來。

(感覺這個設定既可合符歷史記錄,又多了一點虛構的創作。讓劇情走向多了一點想像力與趣味。)

康熙在最後的幾年裡,因為力不從心,常常讓十四皇子在旁幫忙政事。後來因為西北戰事,封十四為大將軍王,讓他出戰西北。而十四出征後他也讓四爺回來幫忙,很多事情也依靠四爺去做。正如在他臨終之際,也是四爺代他在天壇祭天。證明康熙對四爺是喜歡並且依重的。劇中這一點也有提到,並且編排了幾幕去鋪排。不過這一段時間因為若㬢是在浣衣局,並沒有在皇上身邊,所以就描述得較為含糊,來帶出一點矇矓感。畢竟史實在這一段歷史上是有些謎在其中的。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步步驚心」之劇情與歷史的對照 — 第一部份

看「步步驚心」會讓自己對歷史事件認識更多。劇情在設計上有跟正史中的某些事件相呼應,因此看完後再把歷史拿來對照就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 

整齣戲的時間是從康熙四十三年開始說起,一直說到雍正駕崩,一共是三十一年的歷史。當中穿插了一些的重大事件,也有編排一些小細節,算是設定得比較完全的一齣歷史劇。這劇本原來是小說改篇的,因此可以看得出作者對這一段歷史應該花了不少時間去研究,並且能够慎密地排入故事當中,既完整了故事的劇情走向,又提高了人們對歷史的興趣。而我就是其一,因為這個電視劇而去翻找歷史。 

雍正是康熙十七年生的,劇本中女主角穿越到清朝的康熙四十三年之際,四爺便是二十六歲,若㬢穿越後的年齡是十六歲,兩人相差了十歲。但是若㬢在現世是二十五歲,也就是說心智上兩人是差不多年歲的。因此,兩人能够互相理解算是個合情合理的設定。 

劇情一開始就說若㬢過了新年後要去選秀女,所以她入宮時間剛好就是康熙四十四年,經過兩三年左右的時間,她在宮中成了康熙的奉茶宮女領班。因為受康熙喜愛,她便能常常伴隨康熙左右,連出塞行圍也能跟去。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步步驚心」之若㬢的感情歸屬

整齣「步步驚心」之中,大家最關心的事應該是若㬢的感情歸屬問題,對我來說,從一開始我就偏向四爺,雖然他們兩人的關係似乎走走停停,又似分分合合,但我覺得四爺是她最心繫的。

若㬢和四爺與十三爺都是知己,他們三個的關係是戲中最有興味的一個設定。四爺與十三爺都了解若㬢,也都能互為知己。那既然都是知己,兩人之間有何差別呢?差別就在於「容」的方面。

十三爺對於若㬢的「容」是接受方面的。因為若㬢有較現代的思想,有着當時社會不太相容的想法,而對於這些想法,十三爺能够接受,並且會成為自己思想上的一點理念。所以他的「容」是接納、納入的意義。

至於四爺「容」卻是求同存異的「容」,他能包容並接受若㬢的不同。雖然他未必認同她的某些主張,但是他有容人之量,知道有些東西是會與自己想的不一樣的,因而他不會強迫若㬢一定要接受他的一套。而且他會尊重若㬢的一些行為與做為,就算心底是不想的,也會於予包容。這就是屬於他的包容。(當然劇情走到後來雖常有一些他似乎強要若㬢認同的,但那是屬於情感上的糾葛,與此不同,算是另一話題了。)

在「容」這一點上,若㬢是幸運的,她得到了這兩種不同的包容,也是為何整齣劇中就只有這兩人知道她不屬於那個世界,也是她能說並且願意說出口的對象,這也是我覺得她最終沒有選擇八爺他們那邊的原因。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步步驚心」之父愛與皇權難兩全的康熙

一個平凡父親,可以包容兒子,也可以嚴勵管教兒子,只是不管是包容還是管教,都只是單純的父子情。但是一個擁有皇權的父親,在包容或者管教他的兒子時,就不可能只依靠單純的父子情了。

在「步步驚心」中,一切風風雨雨的起因都與康熙皇帝有關。

康熙在歷史中算是受到讚賞較多的明君,但他似乎不能算是個很好的父親。自古情義兩難全,對於一個皇上來說,就是親情與皇權難以兩全了。

身為一個父親,康熙很希望自己的兒子們能够孝順聽話,兄弟之間能和睦相處,沒有心機沒有鬥爭。另一方面,因為他是皇上,大權在握又能定人生死,各位爺雖是兒子,卻又是臣子,君臣之間的距離不是輕易能跨過去的。

康熙本身很寵愛太子,可惜的是太子恃寵生驕,鬧出很多事,最終被康熙廢了。也因為太子的舉動讓他心寒,結果之後都沒再立太子,也造成各位阿哥爭奪皇位的原因。在這方面,其實他算是有所偏頗的,也算是個失職的父親。而且,因為他是皇帝,雖渴望親情,卻又怕兒子會造反而常常壓制兒子們的權利。最明顯的便是他對八皇子的忌諱。當他終於找到機會削除八皇子的勢力之時,他能够不念父子情而狠心地削權,就因為八皇子成了他的威脅。或許這是做為皇帝不得不為的事,可是卻非尋常父子所為。

兩種身份對康熙來說是難以兼顧的,他想做慈父,可皇上身份卻又把他拉到嚴勵的君主位子上。


(圖片來自官網)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步步驚心」之看透別人生死卻看不透自己命運的若㬢

「步步驚心」是穿越劇,就是說女主角從現在回到過去,成了一個歷史人物。

因為知道歷史的發展和結局,所以她可以說是知道了別人不知的未來。也因為知道這一切的發展,使得她在這宮庭中走每一步都是那麼的驚心。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是很喜歡若㬢,總覺得她常常猶豫不決,尤其在面對感情時似乎一直在牽扯不清,似乎左右逢源卻又有點恃寵而驕。可是慢慢看下去(或者說在重溫某些劇情時),才漸漸看出若㬢這個人的一些特別之處。

若㬢作為一個知道結果的人,她不是很希望捲進這些人的風波之中,可是她對這些人的感情,卻又無法割捨。或許我是喜歡置身事外的人,總覺得能不牽扯就不牽扯。但我忘了當你身處一個環境當中,是很難把自己置身事外的。而若㬢被捲進去也就是無可奈何的事了。

若㬢的確是個多情的人,自古多情之人總會被情傷,她對所有人有情,就難免得一直為他人而忙了。


(圖片來自官網)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步步驚心」之內歛克制的四爺與極權的雍正

對於四爺這個角色的喜愛,除了因為他是吳奇隆飾演這個理由之外,也因為這個角色的一些特性讓我欣賞,所以才想要把對於這個角色的一些想法再詳細列出來。因此也就產生了這個第二篇關於四爺的。

歷史對於雍正的評價一向是頗為兩極化的,一方面他的確是個勸政愛民的皇上,但另一方面卻又是個對皇權極度保護而對異已殘忍的皇帝。以前對雍正的認知很少,只知道他是康雍乾盛世中不可少的一個皇帝,也是三人中較為短命的一個,但是他真正的政治理念或者經營之道卻不甚清楚。不過自從看了「步步驚心」之後,我對他這一段的歷史忽然感興趣起來。

因為整齣劇是從康熙四十三年開始描述到雍正駕崩,所以這一段時間中的歷史事件大部份都出現了,在考證當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時也多了一點樂趣在其中。而且我覺得當中編劇所下的工夫還挺多的,既參考了真實事件的經過,也發揮了想像把事件完美呈現出來,讓觀看的人對歷史有多一重的想像和觀賞樂趣。

劇本的設定裡,還是四爺身份的胤禛是個內斂又克制的人,他心底有很多的理想與抱負,希望能登上皇位施展,但是一開始的欲望並不是很大。雖然與其他皇子一樣有競爭之心,但是在太子仍在之時,他只是很盡責地去輔助,而不是全力的去鬥爭。

仍是四爺的他,心思縝密,而且極度聰明,對一切事情觀察入微並且參透詳細。另外他也是個很克制自己與待人寛容的人,很多地方,他都對人包容(雖然表面看不出來)而且樂於去幫忙每個他認為需要幫助的人。常常有些事,經他提點或者分析都可以讓事情較為順遂而不至於偏離太遠。他的寛容展現在他自身的一點修為上。因為喜歡佛理,他在自身的修養中融入了一點較為豁達的人生觀,所以看事情上算是頗為宏觀的。

他的喜好也很有意思,在所有的阿哥中,女主角若㬢只對他做過問卷調查,因為知道他是未來的雍正帝,所以她才會下意識地想要討好他,因此而對他的喜好進行了調查。這個問卷算是劇中頗為有趣的一幕之一。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步步驚心」之率真耿直的十爺

在「步步驚心」中最率真耿直的就是十爺了,雖然說好聽是率直,但難聽點說(或者說是按若㬢的說法)是草包一名。

十爺是個口直心快、胸無城府的人。因為不太聰明,所以常常不太明白別人的暗語,說如果不挑明來說,他總是會會錯意。不過雖然是如此糊塗的性格,卻是討人喜愛的。他是若㬢的第一個朋友,因為他是如此心思簡單的人,讓人能毫無心機地接近。

若㬢很喜歡和十爺做朋友,因為她知道,在如此一個詭譎多變的環境,連親兄弟都必須得小心算計應對再小心應對的宮庭世界,要有一個沒有心機的朋友是多麼難得的事,所以她一直無法放下十爺,如果需要幫忙也會盡力去幫他。

十爺的確是挺珍貴的人種,因為心機不多,凡事都是直來直往的,雖然對八爺忠誠,也會為他效力,但是十爺卻一直只能是出力的人,卻無法成為謀士。不過或許也因為他是這樣無所做為的人,所以這幾個皇子裡,只有他算是活得比較開心的。


(圖片來自官網)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步步驚心」之傲如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十三爺

「步步驚心」中那麼多個皇子,最為瀟灑有文采的就要算是十三爺了。在若㬢給眾皇子的評定中,若㬢把十三爺喻為梅花。因為知道十三爺有十年會被囚禁,壯志難酬,所以覺得他縱有傲骨,卻必須得經歷一番苦寒才芳香。

戲中的十三爺,也的確是個瀟灑君子,而且有着開明的性格,對於若㬢的一些特立獨行的行為常於予包容。而若㬢對十三爺也是義氣相挺,有時也會互相幫忙。兩人之間的相處也很特別,因為若㬢偶爾會教他一些奇怪的手勢和灌輸一些較為現代的理念給他,他也都能坦然接受而不會以封建的一些規條來訓示她。他們因而成為難得的知已,再加上十三爺的紅顏知已綠蕪,三人常常會相聚飲酒作樂。後來若㬢進宮後雖然無法再三人行,但是對於綠蕪,若㬢還是很關心的。

相較於八爺有多位皇子的支持與陪伴,四爺的身邊卻只有這位十三爺能相信。因為了解四爺的個性,十三爺一直都在他身邊作為他的左右手,幫忙策劃出面,甚至最後為了救四爺而為他頂罪。就因為十三是四爺唯一信任的人,當他為他頂罪而被囚時,四爺就如失去左右手,處境變得很不樂觀。

十三被囚雖然是心甘情願的頂罪,但是失去自由對灑脫不凡的他來說卻仍是難以言喻的困境。在囚禁之處,他只能飲酒作詩以抒懷,等待着遙遙無期甚至可能終身無法得到的釋放。不過他被囚這個因素卻也是四爺最終必須奪得皇權的重要原因。


(圖片來自官網)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步步驚心」之鋒芒太露必招禍的八爺

「步步驚心」的第二男主角應該算是人稱八賢王的八爺。八爺在歷史中一直是對四爺甚有威脅的一個皇子,也是很有能力的一個皇子。

在這戲中,飾演他的是香港的演員鄭嘉穎。鄭嘉穎的演出也算是不錯的,對於這個角色他有他自己的一套演繹方式,某些時候我覺得他很入戲,但某些時候我又覺得他不太適合,或許是他的現代感較重,不太像一個文才武略兼俱的皇子。

對於八爺,不得不提他的野心。因為他的額娘出身不太好,所以無論他做得多好還是無法像太子或者其他較為有背景的皇子那般得到器重。因此他才會想爭取自己的權利。而為了立一番大業,他付出了很多的心力去爭取其他人的支持和幫助。他的努力也的確得到很多的支持,不止是九爺、十爺和十四爺幾位,他在朝中也得到很多大臣的支持。如果他是身在現代,他的能力必能為他帶來很多成果,然而可惜的是他卻是皇子,尤其是身為康熙的皇子。

古語有云:「功高蓋主易招妒忌」,八爺雖然有能力,但是他卻不懂皇帝再如何寛容也是不容別人挑戰他的權威的,所以每次當他以為有機會讓康熙承認他的能力時都只得到相反的結果。而他越是想要表現就越是讓皇上忌憚他。最終他的機關算盡也只落得一場空。


(圖片來自官網)

「步步驚心」之有情有義的十四爺

如要問「步步驚心」裡那位爺最討人歡喜,我會說是十四爺。雖然我很喜歡四爺,但對十四爺的喜愛也是不遜色的。巧合的,這兩人卻是同一個額娘生的兄弟。

在這齣電視劇裡我總覺得很遺憾四爺和十四爺的感情不好,雖然他們在歷史的記錄中就已經是如此,卻還是會覺得可惜。

十四爺是個熱心又有情有義的人,整齣戲裡就常常看他為兄弟為女主角若㬢付出,又常常像個老媽子碎諗若曦,為她擔心為她忙錄為她挺身而出。

飾演十四爺的演員叫林更新,算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演員,因為沒看過他其他的作品,所以不清楚他演技如何。不過感覺上這個角色卻非常適合他,而他演這個角色也演得恰到好處,讓我對他和這個角色很有好感(當然他是帥哥也有加分XD)。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