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五月總結

一晃眼,五月就到底了。再如何感嘆時間過得快也沒有用,它仍是以着它固有的速度跟我們擦身而過。

五月於我,憂喜滲半。憂的是工作仍是沒着落,與父親關係疏離;喜的是入圍華文部落格,尤其獲悉入選那天也是獲得兼職的日子,算是兩喜。衝着這點點的喜悅,希望接下來的日子能有更多的喜訊。

其實之前一直期待五月會有所變化,可是有些期待在五月落了空,讓我低落了好一陣,還好沒有一直跌落谷底,相信自己,相信運氣,是接下來的日子需要給自己的加油。

而且到了五月底,一直持續每天記事的習慣到達三個月的量,今年的發文量應是有達標的,那麼到下個月的半年小回顧應該會有東西可以值得驕傲了。持續做一些事情,讓自己保有希望和熱情,也算是有意義的事。

五月過去了,一切還是有新的希望。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朋友們都結婚去了

昨天在噗浪和臉書上看到朋友都在分享宇珩的歌—「朋友們都結婚去了」,不自覺也跟着分享。

人到某個時期,結婚之事不知不覺就會湧出來,就算再怎麼不想,身邊一個一個結婚的朋友總會提醒你結婚一事,親戚朋友更是每每看到都提一下結婚的事。

以前總覺得結婚和自己無緣,但人越長也會想,不如找個伴結婚好了。但是這種事不是你想就會遇到的,世事總是不會如意而行。

今日有認識的朋友結婚,看他們一路走來所經歷之事,本來各自認為不會以對方為對象的,最終決定攜手共度一生。這種轉折,身為旁觀的人,也不得不說世事真的無絕對啊!看他們開心的樣子,不覺也讓自己感到開心,也希望自己能找到想共度的人(雖然十字連一撇都沒有(←十字無誤)XDDD)。

送給朋友的賀卡中,抄了一段詩給他們,是之前自在讀詩集時看到的,來自林文義的《旅人與戀人》:

等候下半生許諾相攜
戀人相互撫慰昔日折損
祈願交盃忘川之水
遺忘從前,共期美麗的
晚年伴隨,堅持相信

那句堅持相信,是我認為人生必須擁有的信念。

歌曲中有句歌詞是「對的人  會出現的」,這個信念,相信是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單身人士仍然相信的事,所以在分享「朋友們都結婚去了」那首歌時,我寫下了「對的人  會出現的(要堅持相信喔~)」的祈願和祝福。

堅持相信,相信總會在對的時候找到對的人。給自己,也給大家。





朋友們都結婚去了

詞:宇珩 / 管啟源 曲:宇珩
導演:何宇恆


有時我也會不服氣
總是差一點點運氣
曾經小心 呵護的愛情
最後還是變成了歎息

為了幸福認真努力
付出一百分的自己
就算是愛對我 多不公平
受傷了也會痊愈

還等甚麼 朋友們都結婚去了
和最愛的人 共度一生
我還打算 把最好的愛給你
卻已經來不及 遺憾的是
我不在 你的心裡

有時會安慰我自己
單身也是一種福氣
去旅行 看電影 天晴下雨
再高興也只有我自己

還等甚麼 朋友們都結婚去了
和最愛的人 共度一生
我還打算 把最好的愛給你
卻已經來不及 遺憾的是
我不在 你的心裡

還等甚麼 朋友們都結婚去了
和最愛的人 共度一生
我相信著 愛給我們的傷痕
不會平白痛的 再多轉折
對的人 會出現的

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獨處

不約而同,在不同的文章中看到關於獨處的形容與心得。

獨處,顯而易見,是處自己一個人的狀態。習慣獨處,是在很久以前。知道難有人陪,或者說被迫要獨處,久了,便學會一個人時該做甚麼,可以做甚麼。

最近的日子,一直是獨處的時間較多。常常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遊走在城市不同角落。近來愛在居住的社區散步遊走,邊走邊看路邊或者公園中不同的植物變化。常常走過的地方,總是看到不同的花樹植物。看多了,會發現原來某些灌木叢會開花,某些樹的花很艷,某些草生長得很有規律。

經常一個人吃飯,所以會選不同的咖啡店、小餐館去吃東西。常常在平日的下午進這些餐廳,因為人少,感覺是非常的悠閒,有時會一坐就一個下午,直到黃昏才願意離去。多了出入的次數,會逐漸了解餐廳甚麼時候人流較少,懂得避開繁忙時段,懂得找尋自己喜愛的坐位。一個人吃飯,有時會觀察其他客人的行為,有時會聽到別人的聊天,更多時候,是拿着一本書在消磨。

習慣一個人逛街,沒有別人的交談與打插,會清楚自己想要買的物品。因為少了必須購物的理由,有時逛街就只是隨意地看看,偶爾發現有趣的東西,會彷如發現一些小秘密,會有一些小小的高興,就算不必擁有,卻也是一種開心的事。

獨處,其實並不如別人想像的那般寂寞,習慣了,就會找到自己的樂趣。沒有人陪,並不是那麼壞的一件事。學會跟自己相處,也是必須的一個課程。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錶帶

因為喜愛的手錶停了,拿去換電池,在手錶行等待之際,忽然想起錶帶的事。

十幾歲時,曾經有一段日子,常常要幫忙做錶帶。當年,母親在錶帶廠工作,有時為了多一點收入,會在下班後仍然帶些錶帶回家做。只是那些錶帶太多,母親一人做不完,所以常常會要求全家人一起幫忙做。

我們所做的錶帶,一般都是皮質的錶帶。錶帶本身已經算是半成品,拿回來只需要再鑲上金屬扣和彈簧針再包裝好便可。

仍然記得每次看到母親拿一個很大的紅白藍袋子回來時,心情就會很不好,因為知道接下來的幾個晚上就必須幫忙做錶帶而沒了私人時間了。因為母親不管你願不願都會威逼利誘要我們幫忙。

鑲金屬扣,要先在錶帶頭的中間放上扣子的中心針,再從旁邊的針孔穿上彈簧針,再把彈簧針的針頭穿進扣子的一邊針孔,最後用扁平的鐵尺按住另一邊針頭,把扣子的另一個針口移到針頭上,移開扁尺讓針頭自動插進針孔,便可固定整個金屬扣了。皮帶的針孔常常因為是新的而需要用力才能把針插進去,做久了手指便因為用力而疼痛。那時常常會覺得手指會隨時日變形,不過那段做手工的日子後來並沒有延長太久,因為那個時期,很多的工廠都逐漸北移,錶帶廠也不例外。所以幫忙做錶帶的工作並沒有做很久。

因為做錶帶的關係,讓我對皮質的手錶帶很有情意結,買手錶的話都會先看這一類的錶帶。對於做手錶帶,現在想來其實也蠻喜歡的,或許因為那是一種可以讓人專心的手工活吧。當一切的東西都以機械來做時,人變得少了很多手工的樂趣。

還有一點讓人懷念的,也是自己和家人一起工作的那種融入感吧。一家人為了共同的目標努力,總有種共甘苦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想來應該有很多曾經一家人一起做手工的人也會有類似的回憶吧。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工作

「多年的社會隔離狀態,慢慢使人的口頭表達,群居能力,忍耐妥協能力等出現障碍。我到現在還不能做到圓滿地撒謊,不會反擊別人。如果有人惡毒地攻擊我,我只會張口結舌,並對此感覺吃驚。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憤怒。會情緒激動。我知道自己的表現,類似於一個頭腦簡單,笨嘴拙舌的兒童。面對外界過於天真透明。」

﹣摘自《二三事》安妮寶貝。


雖然離開工作才一年多,但已如上述的隔離狀態。口頭表達和群居能力出現障碍。或者說,其實從來沒有適應過。

「無法做到圓滿地撒謊,不會反擊別人」這一點更是深刻的體會。雖然工作常常要求誠實,但每個人其實都做着撒謊的事。太誠實的人,只會一直被視為異類,久了就會成為別人攻擊的對象。不懂得反擊,就只能任由自己受傷,或者任由自己處在一種自我保護的狀態中。只是不管是哪一種,都顯示出自己的笨拙。而笨拙,在高速變動和持久運轉的世界,是會被嫌棄的,最終也就只能被擊敗,或者,被淘汰。

曾經被惡毒地攻擊。面對那些攻擊,張口結舌,並感到吃驚。無法反駁,因為對世界過於天真透明。直到被擊中,才知道人可以只因為一些小事,會視別人的痛苦而快樂。有人提醒該要防護,卻怎麼都學不來融入。

清楚需要工作的理由,但不清楚工作的意義。如果只是為了生存之有無,似乎甚麼工作都可以。如果不只是為了生活之所需,工作似乎就不太容易。


「也許我始終不清楚工作的意義,抑或僅僅只是想在人群裡遺忘失望。」﹣P24《二三事》

對一些事失望,所以需要逃避的場所,而工作是逃避的好所在。忙碌於工作時,讓人有藉口可以不去思考那些失望的事。然而對自己失望,卻無法藉工作逃避。因為結局仍是需要面對自己,失望的事便浮現。那些必須在忙錄之外慢慢沉澱的事,工作未必能幫助你面對自己。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兼職

這兩天又開始兼職,是前一陣子做過的一份工作。對我來說是很簡單的事情,只是把資料輸入電腦而已。

對於這份兼職,並不算太熱衷,但因為還沒找到正職(或者說還沒找到想做的事情時)之前,有些事可做也是好的。

工作當中,其實有很多東西都算是有經驗的,但在新的工作環境,讓別人教導也有趣。心底會想着對方如何猜測你。正如今早,被告知輸入的資料有錯,而那錯誤是源於教導的人有些地方沒說清楚,以及自己有一些以過去的經驗來處理的方式與他們的要求不同,因而造成了誤解。

被指正時其實會不悅,但沒有反駁,畢竟人家並不清楚你的過去,而你也沒有時間讓人了解你的過去。一切是在重新的磨合中。

從之前那份做了很長的工作中走出來,發現自己其實某程度上也和外面的世界缺少默契,很多的事情在那麼長的過去中太習慣舊公司的一切,對外面的反而有了距離。你不期然會把過去和現在做比較,也不期然會想要擁有過去的習慣。但是,這是不太好的事。人總得捨棄一點過去,才能真正的重新開始。而現在的兼職,正正是讓我擺脫一點過去的過渡期。

對於之後要走的路,心中仍在迷惘中,總覺得自己走得很慢,而這樣的慢走,讓身邊的人很焦急。我沒有辦法清楚地跟他們說我的想法,沒辦法在這一刻跟他們說我仍在迷惘,只好沉默面對,但這沉默卻讓他們更為擔憂。因此,我需要一份兼職,來讓自己沉澱,也讓他們暫時安心。

兼職,無法長久,我總要走自己的路,只是這一刻,就先用兼職來讓自己有所為吧。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記憶

記憶 有時不太確定
我是如何長大
我是如何變成這樣

模糊 那些真實影像
白天變得沉灰
夜晚變得光明
人面變得不清楚

記憶 有時不太可靠
我是幾時離開
我是幾時回來

模糊 那些行為真相
善良變得醜惡
漂亮變得猙獰
人心變得苟測

記憶 有時不太重要
我有哪些恨
我有哪些喜

模糊 那些情感印象
喜愛變得討厭
熱衷變得冷淡
投入變得疏遠

記憶
空有一身記憶
那些不必留戀的記憶
就讓它模糊 模糊
  木莫米古月
    木  莫
       米  古  月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2011華文部落格大獎初審入圍感言

中時的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已經舉辦到第六届了,今年是我第三次報名參加,沒想到居然能够初審入圍,感覺很開心。

之前兩届,我都有參加,但是都落選了。當時的落選,想來也是自己不太量力的,因為回看之前兩年寫的文章,總是零零落落,想說的都沒有清晰表現出來。

今年因為有了更多的時間沉潛,逐漸把自己心中想要表達的東西以文字慢慢描繪出來。

書寫文字,一直是心底很喜歡做的事,所以無法輕易放棄。書寫也讓我抒發了一些言語無法直接述說的感情,所以要持續書寫。

今年報名的類別是原創作品,因為近來的書寫,喜愛以不同的角度去寫一些人、事、物,而不止是單純的述說。希望盡量以創作的方向來寫,讓人能有更多思考的空間,也讓自己有更多不同的看事情方式。

雖然只是初審入圍,卻已給了自己一個很好的鼓勵,證明一直持續的書寫有了回報。不管能不能再進一步獲得肯定,現在的自己已經有了更多的信心去繼續書寫。



引伸閱讀: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學校的回憶

昨晚在網路上隨意逛時,逛回中學學校的網站。在那裡看到一個老師已逝的消息,已經是去年的事了。

那位老師是我曾經很喜歡的老師之一,沒想到許久不見,竟已不再可見了。

中學生活於我,其實並不太愉快,所以畢業至今,都沒有回去看過一次,也因此對學校的事不太熱心,少有打聽。之前聽過的一些八卦或者是來自學校的事,都是聽別人說的,因為於己也不太有影響,所以也不太留心去聽那些事。

昨晚是出於無聊,想要看看而無意中點回去學校的網站看看,才得知這則消息的。那個老師是學校體育老師的妻子,也是教我們普通話和兼任學校圖書館管理的老師。仍在學時,跟這位老師算熟悉,因為圖書館是我中學時最常流連的地方。

中學的那幾年,正是自己對所有事物最消極的時期,與同學不合,總是獨來獨往。不愛融入人群,又沒有出色亮麗成績來獲得師長的菁睞。對學校的事,都不積極。當時的我,除了上課必須在課室之外,其餘的在校時間,幾乎都泡在圖書館了。因為喜愛書籍,也愛那寧靜的氛圍。從中二開始,我連續做了四年的圖書館理員,當值的日子一定會在,但其他不用當值的日子,我還是會在小息和放學時出現在那裡。

就因為那麼頻繁地出現在圖書館,我和那位老師熟起來。老師需要時,我都會在那邊幫忙。在圖書館那幾年的時光,是我中學生活中最快樂的時間。

只是那些時間雖然快樂,但是學校的其他生活卻讓我痛苦。因此畢業後,我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了。十幾年過去,對當年那些人事物,我已接近忘卻。想不到久久一次關心,居然就看到遺憾的消息。時間果然是不等人追憶的。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夫妻

夫妻可以共患難,卻難以共富貴。這句話雖是常言,但他從沒想到自己會真正需要體會。

他和她的婚姻持續了許久,他幾乎忘了當初為何跟她結婚了。他們曾一度分手,他本以為那次分手他們就不會再見,沒想到她卻追上來了。因為她沒有放棄的魄力吧,讓他們再度走在一起。而這一走,就走了幾十年。

開始的日子,他們的生活過得不算很好,為生活常常需要分隔兩地,但不礙他們之間的感情。她盡職地扮好她妻子的角色,沒有任何怨言,也讓他能無後顧之憂地去為家庭打拼。那段日子是快樂的。雖然辛苦,但過得簡單。

多年的拼搏,隨着時間的累積,生活逐漸得到改善。只是改善之後,他也漸漸看到妻身上一些他不太喜愛的特質。尤其在他們搬到這個富裕的南方都市,他不必再四處飄泊,他們真真正正能一直相處在一起之後,兩人之間的問題才開始浮現。

他看到他和她之間的不同,而那些不同讓他感到失望,也感到痛苦。

妻的性格中,有着非常不服輸又愛虛榮的因素在。這兩點在他這個愛和平又厭惡虛榮的人眼中,非常不能諒解。妻面對任何事,都覺得自己不能輸,所以常常為了要贏而做些不理智的事。他看不慣她那好強的性子,總是對她碎唸,而妻的倔也讓她不能接受他的唸,兩人常常為此而吵架。妻也愛虛榮,為了要在外人面前表現體面,也是不管任何事,花再多錢也要得到想要的結果,不聽別人勸,讓他疲於應付。他也為此而向她報怨,他認為這樣的不惜工本很不理智。但是妻根本不聽他的勸。兩人的關係跌至谷底。

這種吵架和報怨的壓力一直累積,他終於忍不住向女兒說出了他的感想。他說他不明白妻的轉變,過往她並不是如此虛榮的人,現在為何會變成這樣?是不是真應了那句常言,夫妻只可共患難,而難以共富貴?

他不懂也不想懂這種變化何來,他只想回到過去那種單純為生活和家庭打拼,又不必煩心的日子。可惜的是,人生走到老,時間無法回溯,他再也無法回到過去了。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食物照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習慣了在吃東西前拍下食物的照片,然後上傳網路分享。而我也開始了自己的食物照片記錄。

雖然沒怎麼分享,但拍下來,卻是有的。

食物的照片,幫我記下了某些時刻。有些食物,是和別人一起吃的,拍下那些食物照,便記下了那一頓飯。有時候重看那些食物照,會記起吃那一頓飯的情景:和哪些人,為了甚麼,在哪裡。因此,我的食物照,便也成了其中一種影像日誌。即便不是和別人一起吃,獨自享用,拍下的照片也能給自己一個記錄。

其實平常對吃不執著,對吃東西這種事也頗為懶。但在某些時候,卻也會樂在其中。食物的烹調方式,呈現出來的面貎,有時會帶來一種感覺。喜歡看食物完成後的顏色和姿態,尤其是色香味俱全的食品,看著會讓人開心。

人的一生,能吃的有限,所以每一餐吃甚麼,和誰一起吃也佔了人生的一部份,而記下這些吃的事情,也可以算是為自己的人生做點記錄。那是屬於自己的一些心情點滴。所以現在會想要拍下食物的照片來幫助自己記得一些關於吃的回憶。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生日感念

一年一度的生日,在平淡中度過。

其實每年的生日,都是平平淡淡,少有慶祝。因為實際會幫我慶祝的,也只有家人和幾個親密好友而已。

今年的生日,算是感觸頗深的。有很多的情緒和感想在心中。有開心,有愧疚,有哀傷,也有領悟。

先說哀傷,是今年因為跟父親的關係變差,所以生日被他徹底地忽視了。會有這種結果,其實不意外,兩個人都是固執的人,性格可以說是相似得看得到基因的程度。互相對對方不瞅不睬,彷如陌路。而原因,其實也不過是小事。

再說愧疚,也是源於父親。雖然對父親的惡言有微詞,但心底明白那是他關心的方式。只是各自都因對方的態度而不願讓步。自己對關係變壞不無愧疚,但也只能等待我做到他希望的結果來證明自己,才能獲得他的原諒吧。家庭關係之難,有時也真够人沮喪的了。

開心的事,仍然是得到一眾朋友的祝福,雖然只是在網路上的問候與祝福,還是需要感謝。

領悟的事,就是以上各種獲得。總覺得會記得你的生日,其實也是別人跟你的緣份深淺的問題。與人相交,緣深的,自然會越見親近;緣淺的,也只是在這一天會順便得到一個祝福。而我最在意的,仍是自己與家人的關係。因為這一段日子的一些失意,母親給了很大的包容和支持,才發現以前的自己是那麼的驕傲,對一些沒有經歴過的心情不予包容。現在自己真實體會到了,才明白過去自己的不該。

今年也因為體會了很多很多不曾有過的情緒,總覺得人生有些事不管願不願,都是會體會到的。而體會到,也是人生必須了解的事。體會、了解和經歷,或許就是人生走這一遭的趣味所在。

所以今年的生日,感念自己經歷的一切,感謝別人給的一切,感悟所有領略到的一切。過了生日,一切還是要繼續向前走,前方有甚麼在等待,仍是值得期待。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沙拉

其實很喜歡吃沙拉,只是每每在餐廳要點菜時,卻又總是略過這一選項,除非有多幾個人一起吃飯能一起分享。

沙拉這種東西,在很多人心中,都只是把菜或水果切一切,拿沙拉油或醬料拌一拌就可以吃的東西,很簡單又很便利的食物,總覺得在餐廳點有點浪費。心底不無這種心態想法,因此總是很少會點沙拉。然而實際上,卻挺喜歡吃。

有時在家,是很想自己弄來吃的,但是要在家中存放很久才弄一次的沙拉醬,又覺浪費;再加上如要買不同的菜或水果回來洗切,更是嫌麻煩。久而久之,便變成想吃,卻又吃不到的狀況。

凱薩沙拉,是喜歡的一類,一點起司片,一些麵包碎,和一堆沙拉菜葉,簡簡單單,清清爽爽。田園沙拉,有各式沙拉菜,小小的蕃茄,或者幾片小黃瓜,還可以加一點點千島沙拉醬,清清甜甜,非常美味。水果沙拉,各式當季水果融合,可以甚麼都不加,就這樣直接品嚐,消暑良品。

想起這些沙拉,不覺又思念非常,只是往往自己還是不會弄,又少有在外享用,只能任由思念泛濫。

營養學中常常鼓勵人們要多吃蔬菜水果,只是人在逐漸被肉味寵壞之後,便少有回到單純吃蔬果的習慣了。所以連所謂的沙拉,也少不勉常常要加點火腿、熏肉、烤雞、海鮮之類的,未末倒置。

想吃沙拉,或許還是該自己來動手弄一弄。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說謊

說謊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

一直沒有辦法說謊,每次想說總是會露出破綻,容易被發現。每次必須說謊時,總是異常心虛。所以一直無法了解,為什麼總是有人可以把謊言說得流利非常,也能說得讓人信服。

小孩子時期,大家都被老師家長等教育不可說謊。然而在觀看大人們的行為時,我們總會明白,說謊其實是常態。大人一次又一次的謊言,孩子會漸漸記住,並且彷效,進而學會說謊。

說謊在人們的心底,其實漸漸成了約定俗成的事。你永遠不會對着外人說真實的話語,因為沒有人會聽。

有時看人們說謊,其實也挺有趣的。明明知道對方說着謊言,人們卻能煞有其事地聽得津津有味,或者面帶微笑去聽那些謊言。

謊言不被折穿,有時是因為你知道事實,想看說謊的人如何繼續自圓其說;有時只是因為真實太痛苦,人們寧願聽信謊言。

說謊,是不好的。但是我們卻又都說著一個又一個的謊言。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溫情

溫情,有時候很難察覺。但是只要細細去體會,還是看得出來,也感覺得到。

這兩天,特別清楚地感到自己得到的溫情,那是之前一直抗拒的。有些事,是只有在特定時候才會發現的。溫情就是其一。

人在最沮喪,或者失意的時候,只要一點點的溫柔體諒,就會得到一點點溫暖,那一點點的溫暖,包含了一點點的感情,就是一種窩心的溫情。我想我在這一刻,了解了這樣的感情。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蝙蝠

一直覺得,蝙蝠是種很奇怪的生物。牠嗜黑,總是在黑夜才出現,白天總是回到黑暗的洞內睡覺。如果沒有親眼見到,總覺得像是很神秘的東西。

而我曾經在白日看到過一隻蝙蝠,一隻迷了路的蝙蝠。

那是很久以前,一個平常的週日,我從睡夢中醒來,房間已經充滿光線,床後的小窗開着,忘了拉上窗簾,因此陽光從窗口灑進來。那時還算早,陽光並不炙熱。剛睡醒的腦袋,還沒完全清醒,眼睛睜開,看着床頂的蚊帳發呆。

耳邊傳來拍翅的聲音,有一隻黑色的東西在蚊帳外飛來飛去。飛得很快,我抓不住牠的身影,但因為那快速的移動,讓自己忽然清醒起來。因為看不清楚,心底有點怕,不知那是甚麼,只好屏息看着牠。

當時的家中,只有自己一人,父母因事去了遠方,要留下我一人獨自生活半年。面對那不知名的東西,自己無法反應,只能緊抓着被子看着。

因為怕牠會突然衝進蚊帳裡,動也不敢動。那東西飛了一會兒,忽然停下來倒掛在墻角。我就着光線再看,才知道牠是一隻蝙蝠。

很想起來,但又怕一掀開蚊帳牠會飛過來,就一直維持躺在床上的姿勢。過了一會兒,牠又開始在房間中飛來飛去,似乎很急的樣子。或許是因為陽光越照越進來的原因吧,牠似乎很不喜歡有光線的地方。

雖然一直在飛,牠也沒有撞上任何的家俱或者墻。後來想起書本上曾經寫過,蝙蝠是靠音波的反射而避開障礙物的,因此才不會因為看不到而撞上。而在房間那麼小的空間中,牠居然也能安全地飛讓我逐漸感到安心。漸漸也就不再怕牠。

牠飛了很久,最後我忘了牠是如何飛出去的了,在看的過程中,我又再度睡着,醒來牠已不見了。

那是唯一一次,我清楚地見到蝙蝠的身影。雖然感到害怕,卻又有點好奇。自然之物,總有牠們自己的生存方式,有時接觸到,真的會有種不可思異的感覺。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生日

生日,隨着時日漸長,越漸難過。

這一生,只有一個生日,是想過卻又不能過的。那是她十歲的生日。

十歲,在她家鄉是個特別的數字,孩子長到十歲,總會大肆鋪張。她記得姊姊十歲那年,母親按俗例,幫她慶祝。要煮很多紅雞蛋,分給親戚和鄰裡,讓他們知道家中有孩子已經長到十歲了。除了紅雞蛋,也會在家中弄很多吃的,分請最親的親人們,叔伯姑嬸堂兄姊妹都會請到。還會特別去伺堂拜祖先,告知家中孩子的成長。

為了那一天,母親事前做了很多準備,到正日那天,也從早就開始忙到晚,進進出出,連一點休息時間都沒有。而姊姊那天也過得很不錯,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了她的生日,看到她都不免恭喜她,也彷如祝福她般給了她很多東西。

她觀察着那一天,非常羨慕被那樣祝福的姊姊。最重要的是,她很羨慕母親那樣重視姊姊的生日,為她做了那麼多的準備,也為她花了那麼多的心力去做好每個環節。

那天結束時,她向母親祈求,希望自己在十歲那年也能有這樣的生日。母親沒有正面答應她,只是含糊地應答着她。她一直祈求,一直撒嬌,希望聽到母親的正式答應。然而最終還是沒有聽到想要的答案。雖然如此,她總希冀着母親會記得她的心願。她也一直以為母親雖然沒有正式答應,最終卻還是會完成她的希望。

她一直在期待,期待自己十歲生日那天的到來。希望自己能有一個盛大的生日。

然而到了十歲那天,她卻發現自己的期望落了空,沒有慶祝,只是很低調的過。紅雞蛋仍然有,生日要吃的麵也有,但就只是在自己家中渡過。沒有其他人跟她說恭喜,也沒有其他人被通知,連伺堂都不必去。

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得不到一個盛大的生日,為什麼一樣是十歲,姊姊有她的盛大慶祝活動,甚麼都有,而自己的十歲卻是如此的冷清。

後來她漸漸明白,因為她是第二個孩子,在那個只能擁有一個孩子的政策下,自己是不該存在的。所以一直以來她只能低調地過,不能太張揚。親戚們雖然知道有她的存在,但是大家都不太愛提起她。母親也是,常常在眾人聚會中刻意說她是撿回來的,不管她如何反對哭鬧,而別人對母親這樣的說法卻只報以笑聲,甚至每次看到她也會笑說她是撿回來的。

十歲那年的生日,只是證實了這個想法。因為不能張揚,所以她沒有盛大的生日,也不能做任何的慶祝。不管她如何哭鬧,母親最終也沒有如她期望去做。這讓她明白人生有些東西無論如何祈求,你還是不會得到。

不會再回來的十歲生日,錯過了也就不可能再補回來。就算後來的生日,因為環境更改不必再低調,卻也再不可能有同樣的心情。而她也明白,有些事在當下那一刻得不到,之後再如何也不可能補償得了。

至於自己身為第二的不可選擇,也是生來的一種無奈。無論你如何不願,那也是你無從選擇的原罪。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日久生情

「你這輩子的感情,只會是日久生情,不會是一見鐘情。一離去,便會忘情。」忘了是誰說的了,如此絕對的判決,成了她一生的座右銘。

一直以來,她總是記不住任何事,記不住任何人。很少見的面孔,她總是過眼就忘。很平常的事情,也是經歷過就算。不太願意去記,也不認為需要記。

常常像抹遊魂,遊走在每一個地方。

當她停留在一個地方時,她會出沒的地方,來來去去都差不多。例如會去的餐廳,習慣了的味道,就會經常光顧,久了會記得餐廳的侍應生面孔,也會留意到某些跟她一樣常來的客人的面孔。那些熟悉的面孔,會讓她覺得安心,彷如在家。又例如會去的店鋪,習慣了的東西擺放的位置,懂得在哪裡可以找到需要的東西,購物時便也覺得安心。

她需要日久生情,需要一點熟悉感。

對陌生的東西,她總不可免會有戒心,小心翼翼。需要時間去熟悉那觸感,需要時間去適應那氣味,需要時間去習慣那些行為。所以無法一見鐘情,對某些事。

她在一個新地方,喜歡先從觀察開始。觀看人事物的面貌、形態、活動軌迹,進而去判斷自己是要融入、隔離還是一半一半的熟悉。只是不管那一種,都只是一種日久生情的模式。只是一離開,她又會如忘記以前所有的事物般,把曾熟悉的一切逐漸忘卻。

日久,生情;離去,便忘情。一如那句判言。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搶劫

那是我小時候的事了。

當時還住在大宅院的我們,家中廚房的門總是開着。因為大宅院中的各家各戶都是相識的,而且大家的生活指數也都差不多,所以也就不會對別人有何不良企圖。更何況大家太熟了,有甚麼爭執也不好做鄰居,因此一直以來都相安無事,大家也就不太有戒心。

記得有一天,母親因事外出一下子,讓我自己看家。廚房的門也開着,因為母親說去去就回,就不費心鎖門了。我在院子裡,和大宅院的其他小孩一起玩,也沒有特別留心家門。

玩得正高興之際,忽然有個年青男人跑進我家廚房,我見狀也跟着跑進去,就看他拿起放在灶頭的兩隻雞蛋,我喊了一聲:「你幹嘛?」他似乎受了驚就推開我跑了出去。我追了出去,跟在他後面。他跑得不算快,讓我在大宅院的大門口追上。

我抓住他的手臂說:「你為什麼拿我家的雞蛋?」

他回了我一句:「你媽叫我拿的!」

「我媽?」我愣了一下。

他趁機推開我又跑了,因為那一愣,我就失去了抓住他的機會,看不清他是從哪條路跑走的。

母親回來,看到灶上的雞蛋不見了,就問我為什麼?我照實回答。但是母親不太相信,還是其他看到的人都回說看到她才相信。只是對於我沒能抓到那個人感到失望,也有點生氣。最終變成我要受懲罰。

那個搶雞蛋的人,我看不清他的長相,只記得他很瘦。我抓住他的時候,他還緊緊握着那兩隻雞蛋。因為當時的自己還小,如果當時他大力推開我,我應該會跌倒。只是他似乎是因為餓而沒力氣,所以我也沒有受傷。

雖然我因為沒守好家而被罰,但實際上也不怎麼恨。後來想想,那個人似乎也是第一次作這種事,要不就不會只拿了兩隻雞蛋就跑了。而且看來他是實在餓得受不了才做這種事的。聽他有氣無力的聲音,加上不太有力氣的逃走,都讓我有此感覺。對於被搶,我反而覺得自己在那麼荒謬的藉口下讓他逃走有點好笑。總覺得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時腦筋是真的會不靈光的。

這是小時的一個教訓,也是一個意料之外的教訓。


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

遺傳

母親是個不太愛收拾的人。

每次煮飯完,廚房總是一團亂;每次用完洗手間,東西總是亂放;常常不見東西,要別人幫忙找;常常亂放東西,然後說不見了。種種情況,都源於不愛收拾和不懂收拾。

她一直不太喜歡母親這種性格,總希望不會像她。只是每次回到房間,看到亂放的衣物,不整齊的空間,她不期然就想到遺傳。


父親是個不擅交際的人。

很少朋友,所以行動空間不是家裡就是為了購物才上街。很少說話,所以總是在需要說話的場合說錯話。很少社交,所以厭惡長袖善舞八面玲瓏的人。種種情況,都源於不擅交際。

她一直不太喜歡父親這種性格,非常不希望自己像他。只是每次呆在家中,厭惡上街,不喜開口說話時,她深深覺得自己有遺傳。


遺傳這種事,除了先天的基因影響,也會隨着日積月累的相處而互相影響。她厭惡看到自己的遺傳,卻又無可奈何自己的遺傳。

不過遺傳,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因素,有時卻又是一種歸屬。看到相同的基因,你知道自己的出處,也如鏡子看到自己的一切。接受自己的基因遺傳,也是一種認識自我的方式。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用心

下午在麥咖啡點了一杯拿鐵,櫃台只有一個工讀生在。看過這個工讀生好幾次,每次看到他就知道那天的咖啡會很不錯。

他沖泡的咖啡,奶泡和咖啡的比例總是剛剛好,拿鐵的拉花也很工整漂亮,看得出他的用心和技術上的熟煉。不論是甚麼工作,總覺得會把工作的要求做到完美的人,都很值得尊敬,也偏愛這一類的人。

一邊享用我的咖啡,一邊看書。看到一半時,有一位行動不太方便的老人家進來,剛好坐到我身邊。他隨後拿着托盤走過來,放在對方的桌子上,是老人家點的食物。他轉身離開之際,我聽到老人家向他要了一杯水,因為聲音很小,我在想他可能聽不到,然而過了一下子,就看他拿着一杯水走過來。原來他聽到了,也回應了客人的要求。

老人家點了三明治,打開包裝慢慢地吃,他看到他的手有點抖,就提醒他或許用兩隻手一起拿比較好。另外又回去櫃台幫他拿了幾張餐紙巾回來。老人家向他道謝,他回以微笑說不客氣,然後回到櫃台繼續他的工作。

這是一點小事,在服務業中也算是基本的操守,只是平常連這種小事也不太常見。所看到好事,還是讓人覺得高興。當中最讓人高興的還是看到那一點用心。希望他會一直如此用心地做下去。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麵條

一直喜歡軟的麵條,因為那代表經過時間浸潤。

她在這個城市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卻始終無法愛上這個城市的速食習慣。茶餐廳裡的常餐,總有幾款是以速食麵煮成的。她不習慣也不愛吃那些常餐。

城市裡的美食家,常常在推廣一些茶餐廳文化時說,他們喜歡那些麵條帶咬勁的口感。她聽了常常不以為意,因為覺得有咬勁,其實是代表沒時間去煮軟。

常餐的速食麵條,總像是把方便麵放進滾水中,弄到可以散開便撈起來,雖是已熟的成品,卻讓人吃不下去。而且她不明白,白開水般的湯頭,硬硬的麵條,隨便放一些肉、煎蛋等東西上去,怎麼會好吃,但人們卻似乎從不介意。

速食的風格,是這城市的悲哀,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只能以快打快,慢一點都讓人不耐。而這種快餐,就從那硬硬的麵條中表現出來。她常覺得這種硬,就是一種時間不够的結果,卻又必須催眠自己那是喜愛的咬勁。

她不愛這樣快速的節奏,所以也無法愛上那樣的麵條。

喜歡的麵條,是軟軟的,經過一番熬煮,放進濃郁的湯頭裡,加上細心烹調配料,才是一碗麵該有的模樣。吃下這樣的麵條,才會有真正吃過的感覺,也是生活該有的模樣。只是這城市,還是有太多太多的人們,只能吃下那般需要咬勁的麵條。

這樣的品味,又是誰的過錯?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手機

常常漏接電話,總覺得會找的人很少,所以也就不太勤查看電話了,也因而變成漏接。

電話的費用組合,仍然停留在最基本的月費組合中,不曾刻意去更改,只為真正會使用的情況真的很少。基本月費中包含的通話分鐘,每個月都剩下很多用不完,所以對別人常常不够用感到神奇。

手機,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有些人沒了手機會如喪考妣,但對我來說,其實不會怎樣。雖然習慣了帶手機出門,也會偶爾查看,但是我的手機多是用來作筆記、拍照和當鬧鐘。

現在用的手機號碼,算來也用了超過十年,所以曾經交換過號碼的,要找我其實不難,只是我知道,真正會找的,來來去去也不過就那幾個。仍然記得第一次買手機,很開心地告訴親朋好友自己的號碼,會期待別人打來找,但是逐漸習慣沒有人找之後也就對它冷淡了。

買過的手機型號只有幾款,一般都是用到壞掉才會換,只有一次是因為被偷而換。用過的品牌最常久的還是N牌,因為習慣了它的功能,每次換,還是不自覺就拿同一牌子的。這也是一種固執和長情吧。

一直覺得手機就只是用來聯絡的,雖然多了功能也不錯,但我總是很懶得去研究所有的功能。基本的會用就好。現在用的手機,最常使用的反而是它的相機功能,有些效果拍出來,不輸專業相機。也因為它的方便,讓我能省下帶相機的力氣。

身邊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手機上網,雖然我偶爾也會用,但是卻不會常常用,總覺得在家上網已佔用很多時間了,便不太希望再用手機來佔用其他閒下來的時候。

科技越發達,人越容易被瑣事佔據,手機便是其一。我仍然喜愛跟朋友聚會聊天,而不是用手機熱線;我仍然想要與人正面接觸,而不是以網絡的Hi和Bye聯繫;我仍然喜愛在坐車或等待時看書,而不是用手機玩遊戲。

手機雖方便,卻不與人「方便」。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告別

親愛的布克,

很抱歉一直沒有回信。你說對了,近來真的很少看戲,但也並非沒有事情可說,相反是不知如何說比較好。

關於告別,生命中總有一些告別是讓人無奈,也讓人寂寞的。前一陣子看到的電影中就有一些值得人省思的告別。

之前在電影節看到一齣紀錄片,是關於YSL的創辦人聖羅蘭(Saint-Laurent)離世後,他的生意夥伴兼人生伴侶皮亞貝格(Pierre Berge)在處理兩人共同收藏的藝品過程中,憶述兩人相識相知到相伴一生的過程。

影片一開始,皮亞說了一句話很讓人感慨。他說,要述說一個相處了五十年的伴侶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相處太久,對方已經是你生活裡不可缺少的人,你的一舉一動都牽動到對方,而對方的任何行動也都影響了你,失去對方,剩下自己的感覺是很難跟外人道之的事。

影片多以黑白或是懷舊的色調去呈現,看皮亞細述的神情,是那麼讓人動容。當中很多的過去,都只有黑白的照片可以佐證,但是我相信,最真實的聖羅蘭,應該只會活在皮亞的心底,那是他們之間點點滴滴滙集起來的回憶。沒有人可以真正看到完整的他。

皮亞在聖羅蘭離世後,把他們兩人一起收集回來的藝術品拿去作慈善拍賣。處理那些藝術品,我覺得也是皮亞在跟聖羅蘭告別。當影片拍到兩人家中的藝術品逐漸被打包運走後,剩下空空的屋子時,皮亞一個人在那空蕩蕩的屋子裡走動,既是回想過去,也是在一一告別。對於拍賣的事,皮亞說,如果先走的人是他,他相信聖羅蘭根本無法自己處理那些藝術品,因為聖羅蘭是個沒有藝術就無法生活下去的人。如此了解對方,也深愛對方,告別對他來說,該是如何深刻又難受的事。

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從皮亞的慢述之中細膩地呈現。我想,如果自己也有能如此相知的人的話,在告別那一刻,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告別呢?告別之難,就在情字吧。

所以我明白你想說的,有時不告而別,也是一種不得不的行為,因為告別不容易。不過,如果我要離去,我不會對你不告而別,至少不希望對你如此。

祝好,


默非

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不告而別

默非,

想來你是近來沒看電影吧,所以也不見你回信。沒關係,我們的對話還是需要進行下去的。

上次提到童年的事,讓我想到另一些點滴。小時候因為常常搬家,所以常常都在告別,只是我的告別,總是來得很突然,一提起就是別了,連告知的機會都沒有,算是不告而別吧。

所以當我看到這樣的句子:

「有時我會認為,完美的生命旅途,不是老去,是無疾而終。是不告而別。」

就忽然想起不告而別的事。

基本上這一句所處的文章中提到的不告而別是關於死亡的,跟我想的有所區別,但是「不告而別」這四個字卻讓我有所感覺。

分別這種事,在流離浪蕩的生活中會逐漸變得習慣,變得麻木。每次離開一個地方,你就需要對那個地方的一切作出切割,再如何不捨,或者想念,終究得放棄。久了,就會學着不再去想,學着習慣。

少年時的離別,總是來得突然,因為父親的調職,我家總是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移動。每次移動,都要向身邊熟悉的人們告別,但每次的告別都是事前的一個通知,然後都沒正式說再見,就從那個地方消失了。

仍然記得最後一次離開,知道要走的前幾天,跟學校的老師提了一下,也有和最好的朋友知會一聲,但對於實際的離去時間並沒有正式確定,也就沒有跟其他人說了。所以一直到離開那天,班上知道我要離開的人沒有幾個,也沒有正式說再見,可以說是不告而別。

長大以後,遊走的地方增加,每一個陌生地方,因為知道停留不久,也就沒有刻意留下任何需要告別的機會,來去都安靜,不告而別。

對於不告而別,我不知道自己的不告而別對別人來說是怎樣的事,有沒有影響。如果有,那讓人報歉;如果沒有,就讓人寂寞。我們總會希望自己能在別人心中有所存留,但人越大越明白這種想法是奢侈。而另一方面,能够學會不告而別,也是不對任何事有所留戀的決斷,這種決斷需要的是清冷的心。因為知道事物總不長久,也一定是要別的,告不告別也就不必太在意了。

有時我會很想突然地不告而別,不對任何人說行踪,不告知任何的去向,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有時也能對絕大部分的人不告而別,不必交待行踪,不必告知去向。但有時也總會有一兩個是你無法不告而別的人,那是你心底不想告別的人,你會交待行踪,你會告知去向。只是告不告別,到底也只是自己的事,對你要告別的人來說,你的告別可能只是他不必告知的事。

所以默非,如果你要告別,如果你要不告而別,我想我會明白的。

再敍。


布克

引用一樣是來自《素年錦時》,文章「底牌」。

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計程車

每次去台灣,總會坐到計程車。平常在香港,因為交通太方便,很少會坐到計程車,但在台灣卻常常會坐。

上星期在台北,短短三天,坐了三次,而其中兩次卻是同一輛車。

第一天抵達,因為忘了記下飯店地圖和車子路線,坐捷運到北投站之後,就在車站前坐上了一輛等待中的計程車。離開那天,因為買了東西,提着重重的袋子,不太想從捷運站走上山,也就再次選擇坐計程車回飯店拿行李並且去機場,一樣是在北投站前坐上車,想不到卻是第一天坐的那一輛。或許是因為上車地點相同吧,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遇上同一輛車。

旅途中,總是要不斷地移動,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我們常常要選擇交通工具。計程車這種比較像專屬車子的工具,總是帶來一種方便。

很多人都說,在台灣坐計程車,總是會碰到喜歡聊天的司機,但是我很少碰到。一般都是較為安靜的車程,這不知是因為自己看起來就是很少聊天的人還是如何,總是能安靜地坐完全程。不過較為類同的是,所坐的計程車常常都是聽到台語的廣播。

離開那天的車程,我坐捷運到北投站,在車站外的候車處,就在第一天上車的地方看到同一輛車子,司機當時開着車門在抽煙等待,我表示要上車才匆忙把煙熄掉上車。對這一輛車,我有一種熟悉感,看到車上的司機牌照號碼後,我就肯定了是之前坐的同一輛。這個上車地點,想來應該是司機最常用來等客的地點。因為我上車的時間和地點跟第一天差不多。

跟司機表明我要去兩個地方,先回飯店拿行李,再從飯店到機場。沿途沒有跟司機聊天,只是安靜的坐車,司機也沒有做多餘的問話,只是默默地開車送我到目的地。本來從飯店到機場,如果經由飯店叫車,車程的固定收費是台幣一千二百,到機場時,司機只跟我要了一千一百,或許我是自己叫車的原因吧,所以給了我優恵。

對我來說,這就像是一種旅途上偶然的巧遇,兩次的偶然,坐上同一輛車,雖然不知道司機是不是記得,但這種巧合於我卻是挺有意思的。我喜歡在旅途上觀看不同的人們和那些異鄉人們的生活事。就像計程車司機在同一個地方安靜等待的情況般,那是他們的日常生活,而我偶然碰上。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面試

我得承認,我是很少面試的人。

工作上的面試,算起來不超過十次,雖然目前正在更新記錄中,但是缺少面試經驗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一直覺得,面試是件累人的事,你得不斷地被質問,不斷地去描述,不斷地去銷售。把自己斷斤稱兩,成了待價而沽的商品。商業社會,似乎總是有太多不得不為的事。

銷售自己,其實挺讓人感到不安,太自信不好,太沒自信也不好,要恰到好處,就要不斷從失敗的面試中去體會和學習了。

算起來,這段找工作的日子,對於面試的經歴其實沒有太多的挫折,只有一兩次因為準備不足而懊惱非常,其他的都尚算可以。這是需要對自己多點自信的鍛煉,每經歴一次,就會累積多一次的經驗,從而讓自己在面試的過程中越來越懂得應對。

希望接下來的面試都會順利。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秘密

秘密 是一種羞耻
不可說出口

秘密 是一個凝視
只有自己知道焦點

秘密 是一個影像
活在內心的深處

秘密 是一句腹語
沒有外在音量

秘密 是一個夢境
藏在腦海的角落

秘密 就是一個秘密
不為任何人所知
不為任何人所見
不為任何人所聞
不為任何人所測

秘密 是得帶進墳墓的心事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買鞋

下午陪朋友逛街時,在某間鞋店停留了一下。朋友在裡面看,我在外面等,然後我就看到近門邊有兩個歐巴桑打伴的中年婦女站在那邊試鞋。

兩個人看中款式就從架上拿下來直接伸腳去試,也沒看號碼,在店門口試了幾個款,一直在那徘徊。店員因為忙於幫其他客人試,也沒有辦法照顧到。她們似乎也無意要買,就是一直在試。然後有店員走過來告訴她們要試的話可以坐下來試,她們也不理,再看看就離開了。

關於買鞋,我一直覺得除非真的有意願想買,不然我不太喜歡像那樣隨意去試,尤其是在那種較為正式的鞋店。就算人多,店員無法招呼,也不應該隨意就把鞋套上腳,當然自助式的例外。

對於試鞋,我想起在德國時買鞋的經驗。在德國的鞋店或是賣鞋的專櫃,鞋架附近都會有一個兩層的桶或矮櫃,上面會放一些短絲襪,用來讓客人試鞋時套上。當時逛鞋店,就有看到人們都會很自覺地取一兩隻襪子拿在手上,看到想試的鞋子時穿上來試,試完才拿去丟。

我一直覺得這種試鞋的方式很不錯。因為腳是最容易有細菌的部位,尤其是夏天,不止穿涼鞋容易弄髒,穿襪子也容易因為出汗而產生異味,更別說是腳部有皮膚問題的人了。當我們試鞋時,如果直接試,難免會把皮膚的油脂、汗水和細菌沾上鞋子。除非你試完就買,不然的話,試過的鞋就很難避免這種沾染了。雖然說試鞋也只是試一下,但超過一個人以上去試,就很難說了。就像上面那兩個人,只是試卻不會買,多來幾個,那些被試過的鞋就不免讓人感到有點髒。當然有些鞋子我們都是有穿襪子去試的,但我們穿的襪子也有沾染自己的氣味和汗水的機會,也沒有好很多。

像試鞋這種事,如果有像上面提到的可以提供可棄的襪子讓人們試,既衛生也方便,還有一點是我覺得較文明。這種試鞋方式,也是一種體貼,讓客人有機會盡情試想試的款式,也讓店家減少損失那些試過的鞋。(雖可丟棄這點有增加垃圾的爭議點,但應該也有解決之道吧。)至於上面那種不顧店家,只為自己想要而隨意拿來試穿的行為,真的很不文明,也很不尊重別人。

文明的細節,有時就是從一些很小的事情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