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新年快樂!2009



新年快樂!


每年年終,電視總會有一系列的年度大事回顧的節目,既讓觀眾可以重溫一下當年發生的事,也可以展望一下未來一年。

2008是多事的一年,整個世界從寧靜繁華忽然走向動盪衰退。經濟如是、世界政局如是。人事上不同的國家都有着政壇的更迭;而人民的生活上不同地方經歷着不同的灾難,人為的和自然的都有。

而談到自身,經濟上,我們在意着工作上的穏定,惶恐着會不會被裁,憂慮着錢够不够生活。人事上,離別,讓我們更懂得要珍惜相聚。生活上,灾難讓我們了解愛要及時,心要堅強。

在這2008即將終結的一刻,我回顧着這一年的點點滴滴,期願着來年的轉變,希望一切都如意!不快樂的,就讓它成為失憶的歷史;快樂的,讓它常在心中鼓勵!

也祝願大家事事順心!工作順利!快樂常在!

Happy 2009!

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

語言‧native

語言,一直是我們與人溝通的方式。

然而語言的複雜與溝通卻是相互增長着,越複雜,越難溝通。

我很喜歡學語言,但是卻總覺得自己一直無法去到一種“native” 的地步,無論是哪一種。就連自己最熟悉的國語也一樣。

對於“native”,雖可直譯為道地的,但我覺得它還有一種很深的含義。那是一種真實的對一個地方的歸屬感。因為歸屬,讓你對那個地方有感情,有希望,有了生根的理所當然。這種種的歸屬,讓你在使用那個地方的言語時有了自信,有了驕傲,可以毫無顧忌就說出想說的話。

然而我沒有,我沒有一個確切讓我可以有歸屬感的地方。也就所以,我總是無法開口去述說,述說我想表達的事。

對這樣飄浮的感想,我一直找不到一種切合說法來解釋。最近,總算讓我看到了。

被迫擁抱一個你無法真正進入的語言,被迫「擱淺」一個你自己身心相屬的語言,結果是一種精神的流離失所,薩依德說,就是變成「永遠的流浪人,永遠離鄉背井,一直與環境衝突,對於過去難以釋懷,對於現在和未來滿懷愁苦。」[注一]


也許是從小在不同地方居住的關係,我總要適應着每個地方的不同。尤其是在與人交往上。

我總是無法準確融入一個地方的人群中。就像在我從鄉下進入到城市,對於城市中人們的價值觀,太小的我無法去了解,只能以自己的步調緊跟着。學習着、吸收着,當我能流利地說着城市的語言,認同着城市人的價值之際,我又忽然從城市遷到都會。

在都會成長的孩子,擁有着一種市利的驕傲,也有着被嬌寵的自大。我再次發現,自己成了突兀的存在。我再次需要學習着、吸收着,才能跟上都會孩子的思想。

然而無論我學得多麼像,我知道在自我的根本中,我仍然是那個太天真單純的鄉下小孩。而語言也就無法成為我心中最歸屬的語言。

結果,我就成了那個無法真正進入和被迫「擱淺」的人,像個「永遠的流浪人,永遠離鄉背井,一直與環境衝突,對於過去難以釋懷,對於現在和未來滿懷愁苦。」

我很不想開口,因為當語言只成為一種言不及義的嘻皮笑臉時,開口變得那麼無意義。而我喜歡的語言,也許,只剩下文字上交流的溝通了。



[注一]
摘錄自「野象」一文,《龍應台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龍應台,天地圖書出版,香港,2008二版

聖誕快樂!

聖誕快樂!

剛剛過完平安夜,願大家都平安喜樂!


一年一年的時間真的過好快,最後一個節日也到了。
不想感慨的,卻又不免俗還是會感慨。
每年這個時候,又該是回顧時期。

想想今年發生的事,是平淡,卻又有太多的暗湧。好多事情在醞釀着,卻還沒真正出現。我思考着很多很多自己想做和應該做的事,然真正確實實行的卻又無幾。

不過在思考當中,還是有一些切實的想法在浮現。期待來年的時間不會白過。


每年的平安夜,我總是選擇在家中渡過,當然也可以算是沒有約會的代名詞 XD

隨着思考的漸深,總覺得對自己生活軌道的選擇有了一個模糊的定型。而自己對這樣的形式其實是甘心又喜歡的。

路,還是要慢走才有興味啊。


聖誕前夕,午飯時間,在走出公司大門時忽然看到藍天一現,算是這個冬季總是灰濛濛的天空難得一見的藍。拍下這一刻,也算是為2008年的最後一個節日前夕留下一刻心情。





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無題

越是在人群中,我越習慣把自己置身事外。

我想我真的算是很孤僻的人了。

月初那個星期五,我們部門搞聚餐。目的是幫上個月在裁員潮中被裁離職的同事舉行這個提早的榮休慶祝。

餐會在大飯店的餐廳,以自助餐的形式進行。

其實整個慶祝會很熱鬧,也進行很順利。只是在熱鬧中,我卻逐漸變得冷靜下來。

我觀察着大家的一舉一動,看着大家吃東西的舉動,聽着大家談話的一字一句,分析着大家表情的意義。

然而自己的情緒,卻一點一滴在熱鬧中慢慢抽離。


我觀察着同事們吃東西的舉動,看到一些常態。

有些人一開始就拿聽說最貴的東西放在桌上,怕這些東西等下就被大家掃完,沒吃到會很吃虧。這算是典型的香港人心態,不能「蝕底」(意指吃虧、損失)。

有些人只吃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其餘只是少嚐,甚或不嚐,因為那些東西太平常,對花了大錢進來吃的自己來說很不化算,所以不嚐。

有些人是甚麼都吃的,而且是一定要所有東西都嚐過,再吃不下也要吃。

這些常態我也曾經試過。只是漸漸覺得那樣的吃法真的毫無美學可言。漸漸就討厭起吃自助餐。不過後來開始學會以不同的心態去吃這種太多選擇的自助餐。

我會選擇從前菜開始吃起,逐漸向主食,副食,甜品進攻。就像吃一道法國菜需要的時間那般,慢食。每種東西,感興趣的就拿一點輕嚐,不感興趣的就略過不用。不在乎是不是值得那樣的價錢,也不用想着吃少了會怎樣。就以一種嚐鮮的心態去試一些平時未必會嚐到的滋味。

試着試着可以慢慢試到一些不同的味道,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生活的美學,有時就是要從這樣的慢中來體會。

那晚最大的驚喜應該是有駐場歌手在唱一些懷舊的歌曲吧。耳邊聽着美妙音樂,加上那些嚐到的美味,我覺得這才是讓人醉的一個晚餐。加上觀看眾人舉動的置身事外感,興味更濃。


人外看人,才更懂人啊......

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畢業‧回顧

我畢業了,終於。

完成一個學位課程,長達六年的業餘進修,總算來到終點了。說真的,很感慨。

感慨的原因,就是一個長篇了。在此短述一下吧。

父母都很高興我拿到學位的資歷,這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心願,希望我們幾個小孩都讀到大學。因為讀書一直是他們那一代人的遺憾。

我知道他們的期待,然而在我應該為進大學而努力時,因為叛逆,因為鬆散,我錯失了機會。

十八歲那年,我剛好考完香港的中學會考。可惜,我沒有努力,出來的成績不是很好,無法原校升讀中六。也因為這一點挫折,我放棄找其他學校的中六學位,反而進了職業學校讀了一年專科就出來工作了。

我知道父親是遺憾的。他半生的時間都給了這個家庭,唯一期望的是我們都有學識,有好的出路。然而三姐弟之間,只有我常常是不太用功讀書的。我總是走着他期待以外的路。

那一段日子,是我跟父母感情最冷淡的時期。

然而隨着工作的時間越長,想要讀書的想法又再次浮現。尤其在六年前,朋友為了進修碩士學位再度赴英留學之後。更是燃起我想要進修的意念。所以那年,我就報名修讀一個學位課程。

工作和讀書一起來,不是不辛苦的,尤其在要交功課和考試時期,更是一整個想抓狂。讀到辛苦時,懶惰更是無時不刻不在勸說着自己放棄。然而想起對自己的期望,還是堅持了下來。

直到完成了,才真實感到那種努力過後得到果實的甜蜜。

畢業典禮那天,父母來參加我的畢業禮。上台那一刻,父親幫我拍下了向校董躹躬的一刻。這台上的一刻,就是爬了六年的成果。不能說不感慨啊!



典禮那天,父親的笑容不斷。相片中的他,微笑着。那是我最喜歡的表情。

畢業,是一段歷程的結束,卻也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我期待着接下來的挑戰。該要重新整理一下心情,再度出發了。

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

總有些事是無法...

近來的感觸而已。


總有些圈子,是你無法進入的。
總有些朋友,是你無法結交的。
總有些情人,是你無法留下的。
總有些聚會,是你無法參與的。
總有些熱鬧,是你無法融入的。
總有些感覺,是你無法表達的。
總有些話語,是你無法出口的。
總有些遊戲,是你無法投入的。
總有些認知,是你無法理解的。
總有些行為,是你無法認同的。
總有些玩笑,是你無法忽略的。
總有些工作,是你無法拒絕的。
總有些心情,是你無法調適的。
總有些愛情,是你無法付出的。
總有些夢想,是你無法放棄的。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渺渺



「渺渺」,很青春的一個名字,給我們一個青澀的初戀,也給我們一種酸酸甜甜的青春記憶。

這是我對「渺渺」的感想。


先來談談故事。

主角小璦喜歡蛋糕的高中女生,討厭與父親對話,總想離家做些不能做的事。平時喜歡自己烤蛋糕,只是做出來的總是與理想相差太遠。然後她碰上從日本來做一個學期交換生的渺渺。渺渺很會做蛋糕,因為她有一雙溫暖的太陽之手。兩人成了好朋友,常常黏在一起。直到渺渺在無意中喜歡上一個憂鬱的二手CD店主陳飛,他們之間的關係變得很微妙......


整個故事就是給人很青春很年輕的感覺。不論是渺渺的勇敢的去追求陳飛,還是小璦喜歡渺渺的青澀初戀,都讓人看了很想談戀愛,也會勾起一點初戀那種感覺。初戀是我們第一次學會戀上一個人的經歷,是人生以後一切愛情的起步點,就算最後對方未必會愛上自己也不損那種戀的感覺。畢竟那也是我們人生旅程上的一段交遇。正如這齣戲的主題「在夏天遇見愛的小旅行,愛我的人與我愛卻沒有愛上我的人,擦身而過」。


為配合主題,電影用了「旅行的意義」來貫穿整齣戲,就是想要表達渺渺在這個旅程中找到的意義吧——第一次愛上一個人。

其實我很喜歡陳飛的那段難以忘記的戀。因為沒有留下對方的DEMO CD,為了要再找回那失去的聲音,他才開那間二手CD店,卻也因為有點怕觸景傷情,總是帶着耳機把自己隔絕在沒有音樂的世界裏面。人總是這樣,只有失去才會覺得擁有是那麼美好的事。而失去的痛,是會讓人把一切與過去有關的都想要摧毀的。

另一個我覺得很妙的是渺渺把不同的CD放進不同的盒子來串連一個故事,希望陳飛能發現她的心情。生活裏有時就應該有這樣點點的發現才會有驚喜啊。

還有小璦每次請渺渺吃雞腳,都會要她閉上眼睛,然後催眠般問她是不是已經忘了雞腳的樣子,才數一、二、三,要她咬下去。我們是不是也曾經這樣不理後果,閉上眼數一二三就去做呢?這也是一種勇氣吧。
也因為看這齣戲,我把一點曾經的心情也寫下來了,算是一個紀念吧。


引伸閱讀:
「渺渺」官網

渺渺電影預告:





PS 其實我不太喜歡香港版插入的「旅行的義意」的廣東版。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暗戀

她有一段很深刻的暗戀。

她一直記得他的半長不短的髮,記得他的帶點腼腆的笑,記得他寫得很可愛的字體,記得他的好人緣,記得他被人調侃也愛調侃人的言語,記得他認真工作的身影......

記得太多,把他的一切記在心底,任他一直住進了心中的一個房間,沒想過要他遷出。卻也因為他的進駐,讓別人都無法再進來。

相識幾年有餘了吧,她與他的關係一直沒有改變過。客戶與店員,只是隨着認識的日子多了,才進而成為朋友的。她一直沒有告訴他,她很喜歡他。她只是慢慢地接近他,慢慢地認識他,把他放進心裏。她知道這樣的暗戀很儍,但是她沒有勇氣去走那一步。

剛開始,她只是偶爾去店裏,對他熱心的服務印象深刻。因為他親切的服務,她漸漸愛上了這家店。常常在放學後,特地繞路去看他,租一兩本書回家。不多,因為想要快點還,才有藉口再去找他。

傾談的過程中,她知道他有女朋友。偶爾聊起,她總會很失落,不過卻無損她想見他的心情。喜歡未必要擁有的,她如此想。

最後見面的那一年,她和他的距離接近了。就算不租書,她還是常常去店裏,甚至偶爾會幫忙。她很喜歡跟他一起在店中整理書籍的事,一起叫外買在店裏吃的情景。在那個櫃台看出去的情景更是讓她難忘。還有他帶她去批發商那拿書的情形,讓她有一種約會的喜悅。她記得有人問她,是不是他的女朋友?「不是」她很快地回答。雖然是事實,她卻很後悔回得那麼快。連一點幻想也不留給自己。

那一年的夏天,她一直在店裏跟他在一起。她記得那個夏天店裏一直在放的唱片,是一個不算很紅的男歌星。她覺得那個歌星跟他有點像,漸漸喜歡上那張專輯。後來她一直有收集那個歌手的唱片,只為了那段曾經。
 
她一直沒有告訴別人她喜歡那個歌手的曲子,因為那是她心中一個無法說出口的暗戀記憶。每次聽到那些歌曲,那年夏天的回憶就會浮上來。

分別前,她知道了他的生日,也參加了他的朋友幫他舉行的生日會。那個生日會讓她更清楚他永遠不會屬於她。生日會後,他正式離職了。後來她有見過他兩次,卻沒有再看到他了。

她沒再去那間店,因為不想觸景傷情。她也沒有去問他的情況,怕自己不死心。

每個人的心底,大概都會有一段暗戀,只是能不能把那個暗戀化為行動就看每個人的勇氣。她不是個有勇氣的人,所以她的暗戀就只是個暗戀。只是那段暗戀太深刻,她一直無法忘記而已。


心有獨鐘 - 陳曉東
作曲/作詞:洪堯斌

這種感覺從來不曾有
左右每天思緒 每一次呼吸
心被占據 卻苦無醫
是你讓我着了迷

給了甜蜜又保持距離
而你瀟灑來去 玩愛情遊戲
我一天天失去勇氣 偏偏難了難忘記
單單為你心有獨鐘
因為愛過才知情多濃
濃得發痛在心中 痛全是感動
我是真的真的與眾不同

真正為你心有獨鐘 因為有你世界變不同
笑我太儍太懵懂 或愛得太重
只能相信我自己 能永遠對你心獨鐘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在台灣破了票房紀錄,終於也燒到香港來了。

之前聽台灣朋友們各自提到這齣戲,也各有評論,一直有點好奇會是怎樣的一齣戲。星期一終於去看了。

劇情就不多談了,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就來談談我對這齣戲的感想吧。

雖然這齣戲的主線是兩段不同時空的中日戀,但是我反而覺愛情在整齣戲裏的表現不如其他的感情表現。而且我更在意的是戲中反映的一些台灣現狀和人物背後各自己的想法和行為。

先談戲中的感情。愛情的主線,從那幾封日本寄來的信開始,兩代的人,兩段相似的感情,上一代的無奈,被迫分離;這一代的相愛,可以相守;反映了時代的不停轉變,人的相遇也變得簡單起來。本來這個主線是個很好的構思,只是演上一代的兩個人除了一個不斷在船上寫信,一個只有一張相片和最後一老一年輕的鏡頭之外,似乎無法讓這段情表現得更纏綿,更哀怨。而這一代的兩個人,「阿嘉」和「友子」除了吵架,各自為政外,真正的情戲卻很少,然後就跳到愛上對方了。這點我總覺少了那麼一點點讓我心動的地方。

相對於愛情,我覺得主角各自的心情、行為和與其他人的互動反而有趣很多。像阿嘉的失意,練團時的無奈,與父親的對峙等等都表現得不錯。而且戲中他的對白並不多,只以他的身體語言、他的音樂去反映他的心情、內心感受,這一點很好。而友子,她在鄉民面前沒有發言權,喝醉後的壓力暴發的情景,都讓我真實感覺到她那種獨在異鄉的孤獨感。

其他的配角也很有趣。像茂伯,他的國寶論和他對工作與音樂的執著讓他成為一個很可愛的長者,算是戲中的亮眼點。他的每個發言和表現都讓人會心一笑。阿嘉的父親那帶點惡霸和野蠻的行為,真的是很典型的一種鄉紳樣子。我挺喜歡他在其中一幕跟阿嘉談談時說的話,清楚表現了一個父親對孩子離家的寂寞感;還有他在飯店陽台跟友子談海的美麗時被友子回以日語的情景,表現了那種無法與年輕人交談的落莫。看到他在吃完喜酒,與阿嘉的母親拖手回家的一幕,我覺得很溫馨(讓我想起自己的父母)。還有水蛙對老闆娘的暗戀,馬拉桑推銷員的熱忱工作,林曉培演的清潔婦等等,每個人物都有着不同的過去,不同的心事,集合起來,讓這齣戲的感情變得豐富。這也是我頗喜愛的地方。




看這齣戲另一個比較強的感想是我對台灣的一點想法。

台灣曾經是我很憧憬的一個地方,因為她的自由、文化氣息,總讓我覺得她是華人世界較獨特的一個地方。然而這幾年,卻看着她的逐漸憔悴。

在「海角」中,我看到的時現在台灣社會中一點深深的無奈。年青的期望着向外有出路,然而年長的卻希望保有固有的,讓年青的不再向外尋求。這種兩代之間的掙扎,就如現在在台灣常常看到的一些兩極化。會有這種感覺,也許是因為近年的新聞和近來看的一些書籍。

阿嘉就像是現在台灣年青人的代表般,希望向外走,期望着能走出名堂,然而現實卻是不斷打擊了他的信心,讓他不得不離開尋夢的台北,回到老家。而這種時不與我的無奈,讓現今年青的一代逐漸走着一條頹廢的路線。阿嘉對送信工作的不上心,對失意的憤世嫉俗,和與其他人對音樂的意念不合,都讓他表現出一種很深的前途茫茫之感。他最後向女主角說的「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都讓我有這樣的聯想:「留下來」順從一切的走向,「或者我跟你走」走向一個未知的世界,再去闖一闖。

相反,年長的一代,似乎對固有的一切感到滿足,也很努力去拼自己的人生。如茂伯的不言休,對工作的熱忱;父親積極為阿嘉找工作機會等等。還有就是那種對鄉土的感情,在父親看着那片海時的感嘆中可見一斑。


總括而言,我還是挺喜歡這齣戲的,有一種純樸的鄉土味,一種小人物間的溫馨感。如果不談戲的表現,其實我很喜愛用日語讀出的那幾封信(我對聲音書有種偏執的喜愛 XD)。還有要悄悄說的是,那個船的畫面真的是一個敗筆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CIA光碟離奇失竊案




人生的荒誕不過如此吧。這是看完「Burn after reading」(港譯:CIA光碟離奇失竊案)的感覺。

整齣戲就是從一個在CIA做分析員的柯治被解僱開始,一步一步牽連到其他人而形成的一部荒誕劇。

每個人物之間都有某種連繫,然後因為各自的選擇和行動,讓這個故事走向荒謬和一團亂。

一開始是幾個無甚關連的人物與事件出現,柯治(尊麥高維治飾)被解僱回到老家。妻子對他的失業毫不關心,反而和已婚聯邦法警夏利(佐治古尼飾)搞婚外情。另一邊廂,健身中心的蓮達的人生目標就是要整容,一邊上網交友的她一邊尋找能交付整容費用的方法。這樣的她總是把工作推給同事阿卓(畢彼特飾),另外她也知道上司阿德暗戀她,但她只是對自己的目標有興趣。

本來不相連的兩邊卻因為蓮達和阿卓撿到一隻含CIA資料的光碟開始漸漸走向荒謬。

原來那隻光碟是柯治寫的回憶錄,阿卓查到光碟是柯治的,本打算把光碟還給柯治也許能得到對方的答謝。而蓮達卻因為需要錢而幫忙計劃向柯治要錢的事。柯治在收到阿卓的電話,知道他們有他的CD後發飈,並拒絕給錢。另一方,柯治的妻子計劃跟他離婚,跟婚外情的對像夏利一起。夏利一方面應付柯治的妻子,另一方面也在網上交友。蓮達就是在網路上交到夏利。

事情的走向隨着被柯治拒絕的蓮達為了錢開始不擇手段後更是越走越荒誕了。到最後甚至一發不可收拾,結局也出人意表。(這裏就買個關子,不作詳敍)

這齣戲的導演是高安兄弟,很擅長拍一些有黑色幽默的戲,不過我卻是第一次看他們的戲。很有趣卻也很黑色。不過看完真的覺得是很耐人尋味的戲,可以深入去探討。

戲中的環環相扣,人與人的複雜關係也許有點誇大,但是人生卻又真的如此,有時候就是會走向很奇怪的方向。所以任何事平常對之才不會被帶往荒謬的地方。(笑)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離愁

聚有時,散有時,合有時,別有時。

這兩天特別有感慨啊!

知道我在哪工作的人大概都知道我公司發生甚麼事了。

昨天,公司大規模地裁減了幾百個人員,我身邊有兩個同事收到信,要即日離職。

這個消息來得非常突然,讓我們措手不及。

今年的金融海嘯來勢洶洶,讓很多人都措手不及,被沒了頂。而且後續的影響陸續浮上來了。其中之一就是很多公司開始裁員,而我們公司更是不例外。

雖然之前已經聽到風聲知道會裁員,但是當時聽到的是其他部門在籌措中,沒想到這一次我們部門也有受害者。

我認識的人中,一個是我們部門的同事,他已近退休年齡,明年就是退休時分,本以為應該會安然到結束,誰知就成了首批犠牲者。幸好公司在賠償方面做得還不錯,同事也得到他應得的報償,可以安然提早退休。只是對於他的突然離去,我們都很捨不得。而且跟這位同事也相處了好幾年了,在我們組裏,他就像個父親一般的存在,對他的被解僱,同組的好幾個女生都哭了。

另一位我認識的是每天跟我一起吃午飯的同事。我們相識也十年有餘了,一直都是很好的“飯友”。雖然份屬不同部門,但是我們卻都寧願約對方一起吃飯而不想約同一個部門的人。十年來,身邊同事來來去去,我們一直都在。還以為這樣的情景還會持續好一段時間的,卻沒想到,離別會這麼突然。

昨天收到消息時,我的感覺還沒有很深刻。知道她要離開,卻沒有太大的反應。那時還覺得自己似乎太冷情了,怎麼對離別如此冷漠,在別人都紅了眼眶之際。

然而到了今天,當我看着眼前空了的座位,想起不會回來的同事;當我在同一個地方準備如常等那位一起吃飯的同事,想起已經不用再等之時......

離愁,忽然湧了出來。

想起前一陣子,還跟她談起相識這麼多年,我們幾乎連對方家裏有幾條蟲都數得出來了,非常了解對方的想法和行為模式。而且難得的是一直以來我們對吃的口味和花費上,都有一定的默契,很難再找到這麼好的“飯友”。我很失落啊啊啊......

下午的時候,同組的一個同事還跟我提到,每天下午,她想吃東西時,那位離職的“爸爸”都會一起吃,她也可以跟他聊聊天,現在沒有了,很不習慣,也是一整個失落非常啊!

相聚的時間,我們總不為意,然而當真切體會到分別時,離愁,卻如大石壓在心頭,很悶、很沉。

不管長得多大,對離別,我們總是難以適應啊!

給離別的朋友,記得有空,要來相聚啊!我也會找你的~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手寫聖誕 / 新年賀卡



時間不覺已到11月,當我們感覺到天氣開始涼了,看到逐漸出現的聖誕佈置,商店打出節日折扣,聖誕的禮品堆滿貨架時,我知道冬天已至。

聖誕節和新年,一個歡樂的時節,這樣的節日讓人加倍想念遠方親友。我也喜歡以手寫的溫度來表達我的祝福,今年的賀卡,我打算選一些不同設計的明信片做賀卡。明信片的設計可以是一幅畫、一張相片、甚或一個特別的設計,以我對大家的認識來選擇。熟悉的朋友們,歡迎來索取這個手寫聖誕明信片,交換也可以喔!

希望收到的朋友請以下列方法給我你的聯絡地址:

MSN: 有我MSN的朋友可以傳離線信息或者看我在線時直接叩我。
噗友:可以傳私噗給我。
其他的:請email你的地址給我,題目請寫“索取聖誕手寫卡”,謝謝。

我的email: ying_sylvia@hotmail.com

注意事項:
請不要留地址在下面的留言區,因為樂多只有公開的留言,沒有悄悄話。


格式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暱稱:
地址:
幸運數字: (用來玩抽獎)
備註: (除了祝福字句,還有甚麼希望我寫下的,也請寫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個幸運數字是你自己喜歡的數字,12月10日會抽出3位另備一份小禮物寄上。希望大家都有個愉快的節日!

~~~~~~~~~~~~~~~~~~~~~~~~~~~~~~~~~~~~~
這是後續:

這幾天試着自己畫一些卡片,效果看來還好,引起我久違的畫圖感覺,所以決定畫10張左右,其他的就是我收集的明信片或聖誕卡。


這幾天會開始寫卡片,如果還有人要登記的,請以上面的聯絡方式給我地址。祝大家節日愉快!

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挑食

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本書中,作者編了一個叫「誤解小詞典」的東西。大意是指人的經歷各有不同,因此有些詞匯在不同的人思想中會有不一樣的定義。

興之所至,也來開個自己的誤解詞典好了。

第一個就來寫一些關於“挑食”的定義吧。

挑食在絕大部分的解釋中都是指對食物的挑剔,也算是偏食的定義,就是偏重某一類或者某些類別。像是不食青菜的、不吃肉的、不好調味用之䓤蒜芹茜類的等等。

基本上,我是沒有甚麼不吃的,當然太奇怪的(如蟲子等)不算。對我來說,挑食重的是在「挑」字,我的挑食定義在烹煮、味道、心情、環境的挑上。

關於烹煮,每種食物在不同的烹煮方法下會有不同的味道,有些味道很棒,有些會讓人覺得很噁。像洋䓤,我接受法式洋䓤湯,喜歡日式烹煮的洋䓤炒牛肉等等,卻無法接受沒煮過的洋䓤,尤其是加在沙拉或者漢堡中的新鮮洋䓤。也許是因為洋䓤經過烹煮,味道變淡和融入一些其他的味道,加上洋䓤湯和日式的那種洋䓤都是切得很細很薄,吃起來比較容易入口吧。又如牛肉,我會喜歡用來配火鍋的薄牛肉,卻甚少會吃家常菜的苦瓜炒牛肉,更甚的是我不喜歡吃西式餐廳的牛扒。

我偶爾也是會煮的,因為別人煮的未必會讓自己喜歡,也因為自己的口味偶爾是很刁的。像煮泡麵,我聽過很多人都是貪其快熟,也喜歡泡麵很爽口有嚼勁,我自己反而喜歡把麵煮軟一點點,麵條要呈透明狀,吃起來有點爽,卻又不用花太多時間咀嚼。

關於味道,基本上我不太接受味道很重的,雖然有時還是會吃下去,但實際上是挺抗拒的。像跟父母吃飯,他們喜愛的口味我算是蠻討厭的,只是即然他們煮了,就不太應該拒吃而已。曾經,父親煮湯麵喜歡在上面加點麻油或者䓤頭油,讓湯麵帶點香味。小時候我還蠻喜歡這種吃法的,但是隨着年紀越長,口味越淡,對那種油的香味有了抗拒,所以總是要求不要放油。

母親會自己弄豆漿,我很喜這種新鮮的豆漿。只是有時我會叫母親留點沒放糖的豆漿給我,讓我自己調味。因為母親的口味中,糖會放得比較多,而我卻偏好很淡很淡,近乎不甜的原味豆漿。

關於心情,也是我挑食的重點。有時一個人,就不太想吃,會因而跳過一兩餐。有時就算一個,因為休假的閒適,又會很有心情一個人去吃東西。高興的時候,就算是平時討厭的味道,我也會試着吃下去,甚至那刻會愛上那個味道;寂寞的時候,平常喜愛的味道也會食之無味,就更不用說不喜歡的了。

環境和心情其實很接近,常常是心情對了,在哪都可以吃;而心情不好,就會特別挑剔吃的環境。與友歡聚,總是哪裏都好,因為那種好久不見的情緒加上放鬆的氣氛,吃甚麼都像是有種特別的味道般。

關於環境,有些是常常都不在選擇範圍的。

在香港,廣式飲茶是很普遍的事。然而我不是廣東人,家人也沒有那種去酒樓早午茶的習慣。不過家中如有人生日或者其他節日的吃飯卻又常常是到中式酒樓吃的,偶爾和同事午餐也會上酒樓飲茶。不過卻也只限這些時候,而其他時間,我不會特別想去酒樓飲茶。

另外一個地方我甚少光顧的,就是香港最道地的茶餐廳。不知道為甚麼,我一直都沒有融入這個茶餐廳的文化,像麥當勞這種快餐店我偶爾也會去,卻甚少想要進茶餐廳。在禁煙條例還沒開始前,茶餐廳一直給我很多煙味的感覺。另一個原因我想應該是茶餐廳的節奏太快了,總是有一種很趕很趕的感覺,好像還沒坐多久,就要走了。

還有一個我幾乎不會選的是只吃西式扒類的西餐廳。也許是身體裏太多的東方血液,吃東西如果沒有所謂的澱粉類如麵粉飯類的相伴就會有沒吃過之感,所以我幾乎不會選那種西餐廳。這也算是我的另類挑食吧。

上述種種的挑剔,就是我對挑食的定義。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親愛的安德烈》

近來迷上龍應台的文字,接連買了三本她的書。一本是二十週年紀念版的「野火集」,一本是寫她兩個孩子出世成長的「孩子你慢慢來」,最後一本是她與兒子合著的「親愛的安德烈」。

看「野火集」,對她寫的政治評論那種敢言的作風很佩服,也喜歡她那種既深刻批評卻又不會強逼認同的文字。而且「野火集」中批評的東西我覺得直到現在還不會過時。

看「孩子你慢慢來」,感動於她描寫親子關係的細膩,還有觀察孩子一舉一動那種為人母親的心情轉折。而書中的孩子,她的安安與飛飛是那麼可愛,輕易讓人想起小時種種。

不過上面這兩本都不是今天要寫的重點,我想先來談談「親愛的安德烈」。




這本書是龍應台與兒子安德烈合著的,為的是一個說來簡單,做起來卻困難重重的事——溝通。

書中的文章是以書信的方式去溝通,各自在書信中丟問題給對方,或者討論一些生活、道德、價值觀等的問題。有些問題很尖銳,有些討論很溫馨,有的回答很挑釁,有的關心很實在。看龍應台與安德烈的「過招」真的很過癮,但過癮之餘,我會很羨慕,羨慕安德烈有個如此開明的母親,能與他有如此不一樣的溝通。

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從來是不容易的,尤其在華人社會裏。上一代的也許因為經歷過太多苦難,總會以自己的苦來教育孩子;而這一代的孩子卻因為生來就在很安穏的世界,對上一代的苦就難免會反抗。不同的生活環境造成兩代有太多太多的誤解或衝突,溝通就更加困難了。


看這本書其實給了我很多想法,一些認同的、感嘆的、值得玩味的想法。

書中第一封信,龍應台就問安德烈,他們這一代的「定錨」價值在哪裏。我覺得這個「定錨」很堪玩味。在她的文章中可以了解她問安德烈這個問題是想要看看他的價值觀和人生取向。也許問得很寛,卻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我一直都很困惑在找我的人生目標,常常有一種沒有方向的感覺。如果問我「定錨」在哪裏,一時半刻我還真的說不出來。

安德烈的回信裏,他沒有正式回答關於「定錨」的問題,卻提出了關於身份認同的問題。身為德國人,他們的教育裏有一種要為二次大戰負責和覺得慚愧的壓力,但是對於新生代的他們來說,這種包袱已經讓他們有了一種抗拒。對身分的認同上,他是有着困惑的。身分認同,在這個流動性很大的時代,我們要怎麼找自己的身分認同?小時候,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從一個地方遷到一個地方,初時是郷到鎮,再從鎮到市、省,最後甚至時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城市——香港。在身分認同上,我也會有困惑,因為在不同的地方似乎總難以完全融入那個地方,因為對本地人來說,我一直都是外來人。

身為母親,龍應台對兒子們的教養很關心,如何在他們的人生路上從旁指導,又不至於過份關心讓她要很細心去考慮在教育上的量度。正如她曾在信中提到的:

“我希望我的孩子敢為自己的價值信仰去挑戰權威,但是有些權威可能倒過來傷害你,所以我應該怎麼教我的孩子「威武不能屈」而同時又懂得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會有這種想法,也許跟龍應台本身有着一種對社會的批判心有關,但是其他的父母呢,我相信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他們未必會與子女有這樣的討論。太多的父母只是告訴兒女應該如何如何,甚至常會聽到的是「聽我的準沒錯」這樣的話。我相信父母是關心子女的,也認同他們對子女的一些逼切的關心。但是有時候,我們其實只是需要一種尊重,讓我們去選擇自己的路。


很喜歡龍應台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的她對安德烈的尊重。那種她雖然很想要求,但是卻不能的父母的關心方式。因為她認知到一件事是安德烈已成人,他不再是個小孩子,她必須尊重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正如她知道安德烈吸煙,雖然她很想制止「按她的話是很想揍他」,但是她不能。也許有人很不認同,既然是母親就應該有權利去要求兒子的馴服,但是我覺得尊重卻是必須的。因為就算親如父母子女,也是個個體,父母沒有權力去強逼兒女接受自己的一套。正如她說的,既然你無權干涉朋友的舉動,也就不能以愛為名去干涉兒子的行動。我自己也是很討厭父母的一些不尊重行為,就算知道他們是出於一種關心,但是卻常常有一種被侵入領域的感覺。那種感覺讓人很沮喪,卻又耐何。


另外,他們對香港的一些討論我也覺得很有意思,那是以外人的身份來觀察香港,對於生活在香港的人來說,有些人會認同,有些不認同,而我是認同的。在香港這麼多年,我一直無法習慣那種比較勢利的心態,很在商言商的生活方式。而且香港的生活真的太匆忙了,能够「逗留」的時間真的不多。每個人都在趕趕趕,甚麼時候才能停下來好好想一想。


書中還有其他有趣的地方,尤其在安德烈和飛力普(龍應台的二兒子,安德烈的弟弟)的一些觀察方面,這個留待大家自己去發掘,或者下回分解。


總而言之,我很喜歡這本書。如有看過,可以來討論一下。


- - - - - - - - - - - - 另類感想分隔綫 - - - - - - - - - - - - - -

我買的版本是香港天地書局出的,買時沒有太大想法,但是看完後就有點想法了。封面只有安德烈,雖然有很小的龍應台相片在書脊,但是跟台灣版的封面一邊是安德烈一邊是龍應台相比,明顯把龍應台忽略了。不知出版社的用意為何,但我覺得有點不太尊重作者。

另外出版社也很省,台版的文案直接刊在書底,完全沒有再想甚麼其他的文案來做宣傳。雖說台版文案在香港也適用,但是你既然有心要另出香港版,想一個港版的文案來顯示一下自己的誠意也不為過吧。這只證明一點,香港果然很在商言商,連出版社也是很現實的。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Sky Crawlers 青空之行者

香港最近舉行亞洲電影節,放映了一系列亞洲的電影。當中,我看了押井守最新的動畫「Sky Crawlers」(港譯:青空之行者)。



先來談談故事的內容吧。

故事是改編自森博嗣的同名小說,由《攻殼機動隊》動畫大師押井守導演。故事發生在一個世界永久和平,而戰爭成了娛樂事業的時代。

男主角函南優一是個機師,故事從他到所屬基地報到,遇見了基地的司令官草薙水素開始。做為機師,他們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戰鬥,在人們眼前展現戰爭的場面。讓人明白戰爭的殘酷,進而珍惜和平。而這群機師是一群被稱為「キルドレ (譯:稀生童)」永不長大的青少年,永遠停在十幾歲的年紀,在天空中上演空戰,徘徊於生死之間來娛樂人民。

在優一報到的基地,他承接了一架飛機,當他問起前任機師的去向時,所有人都有志一同的含糊帶過,沒有人願意告訴他。人們總傳說草薙就是殺死前任機師的人,而且身為稀生童,草薙甚至生了個女兒。種種的謎圍繞在優一的身邊。在他和草薙相處的過程中,他漸漸開始發現了事情的真相。
看這齣電影是值得深思的,而故事也給了我們很多可以思考的空間。電影裏探討了生與死,還有戰爭的一些問題。


關於生死:

就像電影的宣傳語句所的,「もう一度、生まれてきたいと思う?」想不想再活一次?在電影中,被稱為稀生童的他們,總是沒有過去的記憶,也沒有未來可言,一次又一次在空中戰鬥,一次又一次在戰鬥中死去,一次又一次地以新的身份回來。時間對他們而言,只成了一個永無止盡的戰鬥代名詞,沒有了任何意義。這樣循環下,還想不想再活一次呢?這個問題一直困着草薙,讓她想要結束、想要改變。這是一個生存的問題。

在電影的官方網頁上,押井守談了他制作這齣電影的目地,就是有些話想跟年輕人說。他談到現今社會是沒有戰爭、沒有革命、沒有貧困交加等問題,人們可以生活得比較好的年代,但是那種親殺子、子弒親,沒有甚麼大的理由,年輕人卻會自殺的事件層出不窮。他覺得物質雖豐富,年輕人的精神層面卻很荒蕪。他不知道該跟這些年輕人說些甚麼。然而透過這齣電影,他想告訴年輕人的是「昨日跟今日,是不同的。今日跟明日,也會有所不同。人生的風景,也許一路上總是很相似,但是當你在不同的地方停留時,還是會有不同的感受的。」這也是優一在最後表達給草薙的想法。所以優一不後悔,當他知道自己就算死了,還是會再次回到這個地方時,他不後悔自己曾經歷過的這“一世”。

的確,我們的一生,如果沒有太大的起伏時,就像一直在走着同一條路,看着同樣的風景。那麼在這樣一成不變的人生中,只要發掘,其實每次停留的地方總會有些不同的感想留在我們的心底。生存應該就是努力去發掘那些不一樣的風景吧。


關於戰爭:

電影中的戰爭只是大人們安排的一場「show」而已,所有的戰鬥只是要讓人們體驗戰爭的殘酷,了解和平的可貴。然而戰鬥的卻是那些永遠停留在青春期的孩子。草薙說過,這個世界沒有永久的和平,要讓人們珍惜,就要讓人們目睹戰爭的殘酷,也要讓戰爭持續下去。而持續下去的方法就是有一個永遠無法打敗的敵人。

我覺得這個理念其實挺有趣的,就像在人生旅途上,我們總要不停的戰鬥,因為戰鬥能够讓我們保持高昂的鬥志。而要不停的戰鬥就是需要一個永遠的目標「敵人」,讓我們勇於去戰。

對於以戰爭來維持和平,我覺得這似乎也是人類常常面對的一個問題。人類社會常常都是和平太久就會開始有戰爭,戰爭太久就會想要和平。如果戰爭真的只是一場表演,也許真的會減少很多衝突。然而事實卻不一定如此順利。


電影觀後感:

整體來說,我很喜歡這齣電影。以一種不同的角度去論生與死的問題,也給了我們一些深思的角度。

我喜歡那些人物的設定,尤其是小細節方面。那些稀生童各有自己的小習慣,像是劃火柴的方式,優一總單手劃一根火柴點煙再把火柴折斷丟掉;折報紙的方式,另一個機師,有白子的容貌,看完報紙總要折得一絲不苟,再平放桌面;等等的小設定,讓人物的刻劃更鮮明。

而電影的配樂,當中有一首很柔和的音樂,在不同的時間出現,尤其是以電影中巨大的音樂盒裝置發出的聲音出現時更是讓人感動。

還有電影中的空中情景,對於喜歡天空的我來說是個很棒的場景。有機會的話,我很想再看一次。



引伸閱讀:
官方網頁:Sky Crawlers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死神の精度



「人生中有些東西很普通,但是卻很重要。」——摘自「死神の精度」


昨天去看了「死神の精度」(港譯:甜言蜜雨)。

這齣電影這個星期才開始在香港上映,如果還沒看過的,可以先略過,因為下面的討論會有劇情披露。



故事介紹
:

「死神の精度」是改篇自伊坂幸太郎的推理小說『Sweet Rain死神的精確度』。

電影中,金城武飾演的是一個代號千葉的死神。他的任務是到人間觀察目標人物,於七日後決定對方的命運。判決有兩個:一個是「實行」,即死亡;另一個是「送行」,即讓對方活下去。

整齣戲交待了三個任務,分別在三個不同的時間點。第一個是在1985年,千葉出現在一個27歲的OL—藤木一惠 (小西真奈美飾)面前,接觸她,觀察她,並且要在七日後決定她的生死。藤木是個內向且憂鬱的人,但她的工作卻是個客服電話接線生。在千葉接觸她的那段日子,她一直被個糾纏不休的客戶電話滋擾,不勝厭煩的她再加上自身的不辛,讓她對人生毫無留戀,想要結束。

第二個是在2007年,千葉出現在一個黑幫大哥藤田敏之面前。藤田為了幫受到陷害的大佬報仇,想要獨自去刺殺另一個頭目。然而他身邊的小弟卻阿久津卻不希望他犯險而一直阻止他去。後來阿久津被敵方綁架,藤田為救他而隻身赴約,更與敵人進行槍戰。

第三個是在2028年,千葉要面對的是在海邊開了一間理髮的老婆婆。老婆婆對千葉的出現沒有任何驚訝,甚至一開口就問他是不是死神。她向千葉開口要了一個願望,希望千葉能幫她在第三天邀集一些七歲的小男孩來她的髮廊剪髮。只要完成這個願望,她就能無憾地離開。
三個故事看起來似乎完全無關,卻有着宿命般的連繫。在觀察和決定三個人物的生死之際,千葉也漸漸開始了解人類的感情,和理解一些人生的道理。

電影中有些很有趣的設定,千葉很喜歡音樂,認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就是音樂。他每次出任務都要找音樂聽。像在觀察藤木一惠時總是在她公司對面的CD店舖聽試聽音樂;看到阿久津的IPOD也會拿來聽等等。其實不止千葉,其他的死神也是如此。電影中就有一幕是在CD店裏看到好幾個死神,大家互打招呼之外也不忘討論一下音樂的事。

另外,千葉算是個雨男,每次出現總是下雨,從沒看過晴天。他以為自己不會有機會看到晴天的了。但是在最後當他終於明白一了點人生時,他終於看到了晴天。意寓着人生的無論有多少低潮(下雨),總會有雨過天晴的一天。

千葉每次接觸目標人物,總是要問他們對於死亡的看法,因為他對人情世故不太懂,心中有着好奇。這個問題也就成了整個電影想要探討的主題。

而人物的關係就是第一個故事的藤木一惠與第二個故事中的小弟阿久津是母子,而第三個老婆婆就是藤木一惠的老年。

在第一個故事中,藤木因為自己身邊的親人總是一個接着一個死亡而過着寂寞的人生。本以為那個常常打投訴電話給她的人是個變態,卻沒想到對方是個音樂製作人,因為喜歡她的聲音而一直希望能見她一面並且說服她出唱片。而千葉也在觀察中覺得她的人生應該再繼續下去而選擇了「送行」。

也因為他這個選擇讓藤木有了接下來的人生。也讓他在之後碰上阿久津和老年的她。在最後的接觸中,他從藤木一惠的解說中,了解了一點人生的道理。

人生有些事情很普通,不算特別,就像太陽,不是個特別的事物,然而對所有人來說卻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帶來了光明。藤木一生都算孤寂的,因為她身邊的親人總是碰上意外而離開她,讓她逼不得已要拋棄自己的孩子來保住他。雖然如此,她在最後仍然覺得人生沒有白走,因為生離死別的事並不特別,但是經歷過那些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點。


電影的主題曲是影片中藤木一惠的歌曲叫「SUNNY DAY」,很好聽的一首歌。由飾演藤木一惠的小西真奈美演唱,而且這張唱片還真的有在現實中發行呢。





引申閱讀:
電影官網 「死神の精度」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職場回顧‧一

十年人事幾番新,在這間公司工作超過十年後,真的很能體會這句話的意義。

十年不是個短日子,做得越長,看得越多人事的更替。尤其我在同一個職場這麼多年,更是看到不少同事因為調職、辭職而離開,和轉職、接替而來。而我在這裏也就變得越來越資深了。

雖然成了資深人員,但我也曾經是一個菜鳥。第一天入職的事情還歷歷在目,卻轉眼已是十年後了。

我還記得入職第一天,我要先去人事部在的辦公大樓,簽約、聽人事部講解一些關於公司的職員福利、義務等等事項。然後才到所屬的單位去報到。而我報到的單位在另一個地方,要搭車過去。同行的還有三個人,大家是同一天入職的,也就因此而結伴去報到。

抵達了該報到的單位,我們幾個就分別被派到不同的部門。當時去報到的部門有三個小組,我加入的那組包含主管有六個人。我是第七個,也算是這一組的小妹——跑腿、打雜甚麼都要做的職位。上司介紹了全組的人員給我認識後就指派了一個同事教我工作上的事,開始了我在這裏工作的漫長日子。

剛開始的學習其實挺開心的,因為教我工作的同事算是個很長袖善舞的人,他也教得很好,很多該注意的事都說得很清楚,讓我能輕易地跟上進度。而學習對我來說真的不難,只要知道一點訣竅,就能輕易上手。在試用期的三個月裏,我過得算充實,因為畢竟是第一次在如此大型的公司裏工作,感覺能够學到很多。

然而我並沒有想到試用期過後,我開始要面對的,卻是繁雜的人事問題。
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而是非總是愛纏上我。

在我的試用期過後,我正式成為那個部門的一分子。工作很規律,起伏不大。然而人事關係的詭譎卻讓我有了壓力。

其實開始有是非時我是沒有察覺的。一來我本身比較遲鈍,也比較個人一點,很少加入別人的小圈子;二來我以為自己只是新人應該沒有甚麼可以讓人計較的地方。也就不太留意這些所謂是非的事了。然而你越不理,它卻越是纏上你。

後來當我終於知道自己成了別人口中的是非人物時,已是被說嘴好幾個月以後的事了,而且我會知道還是因為說嘴的人當着我的面跟別人說我的閒話才知道的。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可能那些人覺得暗地說我不過癮,而且我還沒發覺,才要搬上枱面的吧。證明我真的是非常遲鈍了 (大笑)。

這個情形持續了一年有餘吧,而我居然沒有離職也算是不可思議了。後來我從那些閒話中了解到一點,他們會看我不順眼的原因大概跟教我工作的人有關。那個男同事和另一組的一個女同事是男女朋友,大概見我常常跟在他身邊又常跑去問他問題而心有不甘吧,而其他跟她比較好的女同事也看不過去就幫她在我面前說閒話,算是教訓我吧。

只是這種幼稚行為我一直沒有理它,她們才會變本加厲常常在我跟前明嘲暗諷的。而不理會也是因為我覺得我根本就沒有做任何會讓人誤會的事,我跟那個人談的都是公事,平常也沒交集,問心無愧。

這算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女人的妒嫉心了,也是第一次知道別人要排擠你是可以不問原由的。而我更加明白到一點就是我跟這些人除了工作永遠無法成為朋友。結果也是,直到我調職換部門,我跟那些排擠我的人都是相敬如冰的。

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職場回顧‧序

我在現在工作的公司已經呆了十一年了!

十一年,一個不算短的日子。每當我提起這個,似乎很多人都會驚訝。「十一年,好久喔!」「十一年,是我早就轉了......」「你都不想換工作嗎?」諸如此類的回應,我聽着聽着,也不禁會懷疑自己為甚麼可以忍耐這麼久沒有離開。

在這十一年裏,工作有開心的,也有失意的;有如魚得水的,也有心情低落的。各種各樣的情緒在其中發酵着,隨着年月越長,體會也越多。

一直以來,我很少在部落格談工作的事,不是因為怕甚麼,只是覺得人不在其位,不會懂個中滋味。有時談了,別人也未必會懂。不過這幾天,一直有些想法在醞釀,忽然很想記下來,所以我決定寫,寫下這些年的一些點滴,算是給自己一點記錄,也給自己一個展望未來的機會。

我從九七年開始工作到現在,幾乎算是一畢業就在這間公司了。幾乎,是因為在進這個公司以前,我曾在另一個很小的公司做過兩個月。那是一間只有四個人的小公司。老闆夫婦和一個秘書,加上我才四個人。那兩個月讓我看到一種甚麼都要親歷親為的工作方式。

現在工作的公司是一間跨國的大型企業。因為公司大,職員多,工作就變成細分為很多環節,需要各個部門的互相配合。算是給了我另一種不同的體會。

在這裏工作這麼多年,不是沒想過換工作的,甚至可以說是無時不想要換,但是為甚麼我卻還是留了下來,還一做就十年多?

沒有換工作的原因,算是我的懦弱吧。在我進公司不久,就開始了亞洲的金融風暴,那幾年的不景氣,使我沒有勇氣走出去,就一直留了下來。另一方面,家庭也有一些因素讓我無法輕易說不做就不做。不過更多的,也許是因為我一直沒有為自己的人生定下甚麼遠大的目標,所以就有甚麼可做的就先做下去再說。

我似乎總是在人生的旅途上繞着遠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我就放任了自己在這個旅途上慢慢走。然而這種慢走的方式,卻給了我一些很深刻的體會。那些體會過去不太了解,但是現在卻忽然湧了出來,我開始明白自己為甚麼要走這樣一大段的路了。

「這個世界沒有最完美的人生,只有最適合你的人生。」這是我最近在某篇文章中看到的一句話,很顯淺,卻是最有道理的。我覺得自己就是在找最適合自己的路。雖然我繞遠了,但這些多走的路,就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畫圖,不算是我專長,但是偶爾會很手癢想畫畫看。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教美術的是一個比較年長的老師,他的樣子我已經不太記得了,但是他教我們畫樹的方法我一直記得。也因為印象太深刻了,畫樹就成了我唯一比較熟練的一種畫。

常常在心血來潮之際,就會隨手畫一張。今天突然有了興致,就畫了。



老師教的畫法其實有一點像素描的基礎,當時我還不太懂,但是因為他教的方法很簡單,就學起來了。而練習了這麼多年,畫出來的樹也就真的有那麼點像。

我喜歡畫樹枝,尤其是沒有葉子的枝幹。每次畫,對那些樹枝總有無限伸延的感覺。有時覺得學習就像樹枝那樣,從主幹開始,一直向着無邊的天空伸延。每個分叉點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帶領我們向無知的領域生長。

也是因為畫樹的關係,我很喜歡看樹的樣子,看每棵樹的姿態,看每個樹枝的分叉點,看那些葉子在枝頭的樣子。

我覺得不論是畫樹還是看樹,都是從那年的學習開始的點。那個老師應該沒想到,他的學生中會有人一直記得他教的方法吧。所以說,有時候老師的無心插柳,還是比日日的耳提面命好。只要方法對了,學習也不是那麼難的事。學生要的,其實只是一種很簡單的提示,之後的就要看學生的無限想像和興趣了。


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叛逆激情—她與戴安娜的命運



昨天去看了“The Duchess" (港譯:「叛逆激情—她與戴安娜的命運」)。譯名有戴安娜,其實跟戴安娜沒有關係,真要說關係只能說故事的主角,佐珍妮亞‧史賓沙是戴安娜家族的人,跟她有血緣關係。

電影改編自英國著名作家艾曼達霍文編寫的人物——Geogiana Spencer (佐珍妮亞)的傳記。整個故事圍繞了佐珍妮亞的人生與她悲劇性的婚姻來描述,從中除了可以認識這個人物的特點外,也看到一些當時社會的點滴。

故事開始就從佐珍妮亞在母親的安排下嫁給了大她九歲的德分郡公爵威廉。對當時十七歲的她來說,仍然憧憬着這段婚姻能幸福美滿。然而現實卻是在她嫁了以後才發現,一切美好的想像只是她的一廂情願。公爵只是想要一個能傳宗接代的妻子和一個繼承人。在這樣的婚姻觀念下,在她還沒生出兒子的那段時間裏,她一直要忍受着公爵的冷淡和不忠。

雖然在婚姻生活上有着不如意,然而在婚姻以外,佐珍妮亞卻是個萬人迷,受到所有人的愛戴。因為她漂亮、幽默、聰明又大方,還很有時尚魅力,每次她的出現總讓人着迷,她的穿着打扮也成了社交界爭相模彷的對象。因為公爵本身有贊助一些政治團體,家中常會有很多政治人物出入,而佐珍妮亞的魅力也間接幫助了那些政治人物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更是使她受到萬人注目。

然而在外的魅力與影響,始終無法讓她有一段理想的婚姻。甚至後來,丈夫還搭上了她好不容易結交上的知己好友—貝絲,開始了她不愉快的三人婚姻。就在她對婚姻絕望之際,她再次遇上年少的朋友—查爾斯‧格雷。格雷一直是傾慕她的,重逄後他仍然愛着她。在她如此絕望的情況下,她與他開始了一段不倫的婚外情。

而這段情最後卻在婚姻與家庭的壓力下無疾而終。她無法割捨自己的家庭,只能放棄她的最愛,回到那個讓她傷心的家。
談到電影,我蠻喜歡這樣的故事的,尤其是對一些人物的刻劃方面。

人物方面,Keira Knightley的演出很不錯,我一直很喜歡這個演員。她在「傲慢與偏見」和「加勒比海海盜」(也就是台譯的「神鬼奇航」)系列中的表現一直很有性格,很適合演出這樣一個充滿魅力的角色。

看這齣戲時,我一直在留意她的表情動作,有些地方表現得不錯。像在她知道了公爵與貝絲的姦情時那接近崩潰的狀況,即無法忍受卻又要在絕望下保持理性的心理轉折。在放棄與格雷的女兒撫養權而把女兒交出去的悲慟,Keira都表現得很好。

除了演員的表現外,我也蠻喜歡電影的鏡頭。鏡頭常常出現一張長長的餐桌,佐珍妮亞和公爵總是各坐一端,充分表現出他們之間的距離。有一幕是他們招待了一些政治人物聚餐,長長的餐桌阻隔了兩人,除了長桌兩旁的人之外,桌上的燭台也阻隔了她窺視他的表情,無論她多想,那麼多的阻隔讓她無從去了解他的想法,就像她從沒看清過他的心那般。還有結尾有一幕公爵站在窗前看着窗外孩子們的玩樂時,很感慨地說了一句“how wonderful to be that free"。那一刻,算是唯一一次公爵在她面前表現了他的心情,他也是身不由己的解釋吧。

因為佐珍妮亞是個很有時尚觸覺的人,電影中的服飾美妝很能表現出當時的華麗感。在官方的電影網站,也有公佈設計師的概念,讓人更清楚影片中每件服飾所代表的意義。

電影也讓我看到當時社會的種種。原來那個時代,男性繼承人是一個必要的,就如中國人的無後指的是沒有男丁一般,女性,似乎自古以來無論東西方都是地位較男性低下的一群啊。正如影片中也提到的,當時的女性是沒有投票權的,這也證明了當時女性在社會的地位。

以上種種都是我喜歡這齣戲的原因,還有一點讓我喜歡的是戲中的台詞,演員的一字一句都讓我欣賞,而且是一個學道地英語的途徑。

影片正在香港上映,有興趣的就去看看吧。


引申閱讀:電影的官方網頁 The Duchess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聊天‧其二

聊天之於我,有時候有語言轉換之趣。

跟人聊天,我常常需要轉換不同的語言,就像在玩翻譯那般,有着不同的樂趣。

來香港這麼多年,父母的廣東話還是很普通,甚至帶有濃厚的郷音。跟他們聊天,常常會聽到他們夾帶着一些故鄉的言語。有時他們說的話外人聽在耳中很難明白,但是對我們來說卻是習慣了口音,已經能在心中自動轉換成自己的語言。

在香港生活這麼多年,廣東話已是入了骨髓,隨口就說了。和朋友、同事談天,完全沒有隔閡。甚至是網路上的聊天、回應甚麼的,也習慣性地用了廣東口語,有一種我手寫我心的感覺。

說到網路,自從認識了台灣的網友,我好久沒說過的國語又開始使用了。習慣性的,當我用MSN或者在BLOG留言時,我心裏想的說的都是國語,這也是我很喜歡用的語言之一。有時想起廣東俗語,還會在心裏先換成國語再說。

而網路聊天,還有一種就是身邊有朋友和同事不會中文輸入法,當使用像MSN那㮔即時通的工具時就會出現對方打英文,而我回中文或者英文的情況。這種中英文混雜的聊天更是需要一點靈敏度。因為有時對方只是用英文的方式拼出中文的字音,或者一些中文的直譯(非常直的那種),這樣的聊天雖然偶而會有點誤解的情況,但是對我卻有解碼的樂趣。算是蠻好玩的一種聊天。

除了英語,我還有一種語言的轉換是日語轉換。朋友之中,有一位是日語很上手的人。她因為喜歡日本,曾經去那邊留學兩年,日語當然是很流利的了。跟她約會,她常常是跟我說日語的。雖然我的日語還是很破,但能夠聽她說日語,甚或間接地以日語思考一下想說的話,偶而跟她聊幾句,對我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聊天,是生活中人與人很平淡的互動,但是細心留意的話,卻會發現別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你的聊天,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聊天‧其一

常常覺得,聊天之於我是個腦筋急轉彎的問題。

有時真不知該不該認同星座的說法,但又似乎真有那麼一點準確性。我算是個遲鈍的金牛吧,於聊天這方面來看。

我不太懂得跟人聊天,因為總是追不上別人的話題。除了因為我不擅言詞之外,也因為我說話比較慢,就像要字正腔圓般總是慢慢地說每一個字。然而這樣的說話速度似乎是現在社會所難容的。身邊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每個人說話的速度都可媲美機關槍,不是狂風掃落葉地一掃而過,就是連珠炮發地一口氣說完,讓人想從中插個嘴也難(或許只有我插不進!?)。就像玩腦筋急轉彎,反應不够快,只能望而興嘆。

而說話快之外,大家的腦筋也轉得很快。常常說完一個話題,在我還在想該怎麼回答時,大家已經不知不覺轉了話題。而我就會像電腦短路一般,回過神已接不上了,我玩腦筋急轉彎也是常常要想很久,教我怎麼接?

有時聽別人談話,總是很讚嘆別人都能說些很好玩的事,就算是很平常的事,對方也能說得天花亂墜,哄得別人開心不已,甚至讓人驚奇不已。就如腦筋急轉彎,常常帶來很多不一樣的想法。對我這種太一本正經的人來說就是個難題。因為太正經,說的話自己也覺悶,不用說聽的人了。所以我還是做個聽眾就好,觀察別人幽默有趣的一面,聽那些讓人出奇不意的話語。

聊天,還有很多學問啊!

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修窗

這是母親在我小時候常常講的一個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一個人,生活清貧,以幫人修理門窗為活。有一天,人家傳話叫他去修理一個窗戶,他拿了工具就出門了。走到一個僻靜小路,看到一塊長方形的石板竪了起來,阻擋在路中間。他心想,那石板這樣竪着會影響到別人,便走過去打算放平它。

走到那石板處,他才看到石板後有一個洞,洞裏隠約見到一些閃閃金黃的東西,他把手伸進去,摸到一些長條形的東西,拿上手頗有重量,便拿出來看。

那長條原來是一塊金條,價值不少。他覺得很奇怪,因為這條路他走過好幾次,從沒見過這塊石板。因為離約定的時間快到,他覺得又不能放着不管,就拿了一塊金條,然後蓋上石板,決定回來再研究。

然後他去到要修窗的地方,但是人家卻告訴他沒有請人來修窗。於是他又折回去,想再去看看那個埋金子的地方。只是當他回到那條路上時,卻再也找不到那塊石板了。而那塊金條卻依然還在他的身上。

因為有了這塊金子,他的生活有了改善,漸漸好轉。他後來才知道這似乎是神明給他的禮物,做為他平常行善的回報。而要他修理的窗子,其實就是他蓋上的石板。傳說當他蓋上石板後,那個黃金洞就被神明轉去另一個地方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後這一段我不知道是傳說是這樣,還是母親作出來的。但是母親的意思卻很清楚,就是要我們做人要行善,不要貪心。她總說那個人就因為沒有貪心,才能夠得到那塊金子,不然他就會得到惡運。她也總是說,只要誠心,神明是會有保佑的。

會一直記得這個故事,一來因為母親常常提,二來也因為這個故事本身很有意思。母親說過,這個故事是從老一輩的口中聽來的,是不是真的無從查考,但是故事的寓言意義對我來說卻很有意思。

我總覺得,古時的人因為識字的人少,對於待人處事,總是一代一代相傳,而這種把很平常的事用故事來讓人記住的方法正是一種很棒的方法。所以對那些民間故事,我總是很有興趣。而引起我這種興趣的,卻是母親。這一點,我是感激她的。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書價

從我開始買書,花的錢已不知多少,買過的書也不知多少。如果問我買過最貴的書是甚麼,或者最便宜的書是甚麼,還真的想不起來。

最貴的,我想應該是字詞典類的吧,畢竟辭書類的書籍動輒就要幾百塊,每次要買,都要考慮很久。雖然貴,但我還是買了不少。家中關於辭典類的大大小小就有接近二十本。除了因為需要,也是因為我喜歡,總覺得擁的辭典越多越好。

我的辭典都是語言學習用的,因為對語言有偏愛,又在讀翻譯的課程,不其然就會買些字典詞典的書籍。中文的有三本、英英一本、英漢四本、漢英一本、日語三本;其他還有比較專門的甚麼常用詞句、同反義詞、分類詞典、美語詞典、商業詞典、音樂詞典等等,數着數着還真的發現自己買了不少呢。

在香港買書,字典詞典等是最貴的,一本高階的詞典就要三百多塊港幣以上。所以我要買,也常常會考慮很久看是不是真的需要才買,不過看到不錯的字典,有時還是會不顧價錢買回來。近年,因為簡體字書籍的盛行,加上簡體字書籍比繁體字書便宜,有時都會考盧買簡體版。就像牛津的漢英詞典,繁體版就要三百五,但簡體版卻連一半價錢也不用,相差甚遠。

除了辭典,我買過比較貴的應該算是畫集吧。因為喜歡漫畫,變相的就會喜歡收集漫畫家的畫集。而畫集也是頗為昂貴的東西,尤其是原裝日文版的,更是一種奢侈的玩意。只是對於自己喜歡的漫畫家,花那些錢還是會很心甘情願就是。
談過貴的,也來談一下便宜的書吧。

家中較便宜的書應是一些二手的書,從幾塊錢到幾十塊不等,那些書都是些漫畫、小說類的書籍。

其實我有一點點的潔癖,可以的話,我還是喜歡新書多一點,不過因為有些書已經無法買回,只好收購二手的。

記得有一套漫畫是我蠻喜歡的,第一次看的版本是別人借我看的,那套漫畫我在前幾年於公司內部的交易網上看到有同事出售,便買了回來。一套七本才花了我五十六元,平均一本八塊錢,算是最便宜的一套漫畫了。

不過任何書在我眼中,無論價錢如何,只要有我喜歡的東西在內,或者有感動我的地方,我都不會計效花了多少錢去買,反正只要我覺得值得就好。



後記:

這是應青小鳥的要求而記的,雖然挑戰結束,但還是想把一些關於書的事寫下來,當做個記錄吧。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最近看的小說中,有一句話讓我念念不忘。那是主角的爹臨終對她說的「妳只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誰也不要相信,只信妳的眼睛就够了!就算妳再傻,妳只要認真去看,終究會明白一切的!」

這句話給我的一點想法就是我們似乎很少認真去看一個人、一件事。現代人,很喜歡論,很喜歡談,卻很少會認真去研究。

看,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觀察。我們不止用眼睛,其實也應該用心去看。

小說中的女主角因為受到滅門,被一個據說是敵人的人救了。那個人雖不是凶手,卻也算是幫凶。因為她本身有點痴傻,被救時不太明白事情的發生經過,但她卻牢記了父親對她說的話,以自己的眼去觀察這個救了她的人。看他的言行來決定是要原諒他愛他還是要恨他。

她最後選擇相信他,因為他一直以來給了她一切最美好的事,使她長為正直的人。雖然他在別人眼中是最不堪的那種人,但是她相信自己看到的,正如她爹要她記住的,相信自己的眼睛,看久了就會明白一切。

我不太喜歡說話,總覺得言語有太多虛偽和欺騙的地方。正如小時候,大人總要我們誠實,但卻又會在某些時候要求我們說謊。對這種事,我常常都會覺得很無措。所以我喜歡用看的來決定相不相信一個人、一件事。也許不一定準確,但是日久見人心,看久了,總是會明白的。

這也是我現在的做人方向,我覺得有些事,不應該盡聽信別人說的東西,因為流言總會在流傳的過程中失去了某程度的真實。所以還是自己去看才來信是最好的。


附註:

小說引自「妖神蘭青」,作者‧于晴,飛田文化出版;言情小說類。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稚子何辜 人命何價

這個星期的新聞都圍繞在毒奶粉上。發現問題奶粉,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的大頭娃娃事件才沒過多久,就又來一個腎結石嬰孩,為甚麼每次出事,受傷害的總是小孩子?

奶粉,是一個嬰孩的主要食糧,他們的營養來源。為了孩子的成長,我們需要的是負責任的廠商,為孩子着想的食品控制,然而這些我們在中國總是看不到。

新聞報導說,發現患腎結石的小孩從幾個月前開始,然而真正被報導出來,卻是這幾天的事。幾個月,要發生的都發生了,死亡的也已救不回。現才才來亡羊補牢也挽不回失去孩子的父母們的心,補償不了失去稚子的痛。

每一次出事,小孩子總是首當其衷,每次看着那一張張受苦的孩子的臉,總有一種人命何價之感。

小時在內地生活,感覺還沒有這麼的難過,也許只是因為當時並不知道人命在內地是如此可以被輕賤的。

長大後,知道越多,也越覺心寒。到底要到甚麼時候,人命在中國大陸才會是最受尊重的事,而不是一次又一次被無良商人輕賤?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我的aNobii小書櫃

書櫃,一直是我很渴望的東西,從很久以前開始。

因為愛買書,要放下自己所買的書,一個大的書櫃自是要的。而且像我這樣沒有節制的買,書櫃更是只能添、不能少。

然而像香港這樣地小人多的城市,住宅已是小得不能再小了,要在方寸間擠出地方作書房或者在房間弄個大書櫃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雖然我的房間自從姐姐搬走後已經騰出不少地方,但是仍然不够我放置我想要的書櫃。所以我的書現在都像是雜亂小山一樣的這邊一堆,那邊一堆,床上一堆,地上一堆。非常雜亂地堆着的後果不是找不到書,就是因為看不見而以為自己沒買,完全沒有秩序可言。

去年,在網路上看別人提到網路書櫃的事,便好奇點進去看,發現很好用的網路書櫃,就是“aNobii書櫃”了。

在“aNobii書櫃”裏,只需要輸入書的ISBN號碼便可以輕易找到自己的書,還可以編輯書的購入地點、日期和書價,也可以填上自己看書的進度和記下一些閱讀的感想等等,非常方便。

有了這個,我便可以把買來的書都放進去,順便管理我手上的書籍。而且也不怕自己買多了或者忘記了。

雖然這個書櫃是虛擬的,卻是愛書者一個很好的書籍記錄。

建立我的書庫是我今年給自己的一個目標任務,希望能在年底把我現有的書都放進去,方便查閱。


“aNobii書櫃”還有一個很棒的功能是輸入一本書後你可以看到那本書有多少人擁有,這會讓你有找到同好的感覺,有時甚至是可以和對方成為網路的書友,也是這個虛擬世界的好玩之處。

另外,看別人擁有的書籍有時也能幫助你找到想要的書,一舉三得,對愛書人來說,很棒不是。

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中秋節,月圓人不圓

中秋節,遲來的中秋快樂!

中秋,曾經是中國人很重視的一個節日,總說要人月兩團圓,但是現在的世代,中秋已經越來越成了月圓人不圓的境況。
 
我記得小時候,中秋節,總要一家人一起歡渡,父母會精心準備晚餐,而且大家都會回家吃飯。但是這幾年,我們家的團圓就一直是缺了這個,少了那個的,總是無法在節日那天湊齊人數。

會這樣,除了因為家人的分散之外 (如姐姐嫁了),也與父母的工作有關。

姐姐嫁出去後,中秋總是要遷就婆家的,如果情況允許,她和姐夫也會回來。反而是父母,他們的工作因為是那種24小時輪班制的,假期反而要工作,很難碰上假期能休假。這樣一來,家中的節日慶祝就越來越少了。要湊在一起吃飯,總是要看這個的時間,看看那個的更表,能湊上,就算萬幸了。

這種情況,其實不止中秋,就是新年也是一樣。

今年的中秋,還好是星期天,姐姐一家三口都有空,父親也正好排到休息,終於能在家一起吃個便飯,不過還是少了母親,但也算是難得的了。 



- - - - - 這是另類感想分隔線 - - - - - - - - - 這是另類感想分隔線 - - - - -

其實我覺得會有這樣的現象,除了家庭因素之外,社會的價值觀也是一大因素。不知是不是受最近看的書的影響,對於一些現象開始有了點想法。

這個社會越來越走向經濟為主,人們也就越來越向錢看,也越來越少人再去遵循傳統。傳統的節日,變成了商家的戰場,節日也只成了賺錢的一個商機。

因為老闆們想賺錢,變相壓迫員工要工作而沒有了休假,而員工因為無法休假,也就更不會重視那些節日的傳統,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華人的世界,做老闆的似乎很多都是那種剝削員工的人,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境況。每個華人地區,總是工時太長,香港如是,台灣如是,大陸更不用說了。

但是為甚麼會這樣,這麼多年來卻似乎沒甚麼人提出過,就算提出,也從沒甚麼政治上的更變,這真的是太讓人絕望的事實了。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三十‧閱讀的樂趣

閱讀,是很有趣的事,不論你喜歡的讀物是何種類的,那些文章、書籍必定是給你帶來樂趣你才會想要看。

書於我,是有很多的樂趣在裏面的。

看小說,我喜歡看一些人物的小動作、說的話語、人物的特色等等,因為就像在觀察一個人般。曾經看過的小說中,有些人物讓人感覺很親切,有些會讓人感到討厭,有些會讓人同情,也有些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各式各樣的小說人物就像真實的人生般,這也是為甚麼那麼多人喜歡看小說的原因吧。

記憶中,有一些小說人物的設定蠻好玩的。曾看過的一個小說人物對文字很敏感,她會從別人的遣詞用語去分析一個人的性格,然後介紹最適合那個人的貨品給他/她。這個設定讓我有點驚艷,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有查過心理學的書。

而除了研究人物的特色,我也喜歡看書中人物的唇槍舌劍,因為自己不太會說話,看別人能够說出感動人的話、可以口不停地說出讓人反駁不了的話等等,總是讓我羨慕不已。

不止是人物,我也喜歡在書中找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有時從書中吸收了新知識,感覺也很棒。

像在偵探小說常會看到一些你平時不會留意到的冷知識,流行讀物裏常會看到的時尚知識,學術讀物裏專門的知識等等。吸收知識很多時候就是從課外的讀物而來的。例如在漫畫裏,我看到關於日本能劇的事情,這是平常不會刻意留意的事,但卻在漫畫這種消閒的讀物裏無意中了解了。

閱讀的樂趣,還在於增加自己的修養。

看書,是讓自己思考的好途徑,透過思考,我們才能對人生有更多的了解和反思。閱讀是會隨着年歲的增長而慢慢走向深入和成熟。這幾年,感覺自己看的書多了些需要深思的地方,不像以前只是片面去閱讀。而且現在的我也會看一些像評論、反思、專題的書籍,讓自己對一些老生常談的事物多一點深入的想法。

像前一陣子看的《孤獨六講》,對於作者提的那六個範圍,情慾、語言、革命、暴力、倫理和思維,有了更多的想法。這些是我們每個都會有的東西,但卻很少會跟別人談上。例如倫理,父母的愛有時也是一種暴力;又如語言,語言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溝通;暴力,其實存在每個人的心底,只是我們往往以為自己沒有。

看書,就是要在別人提出的問題上,思考自己的方向,思考自己的生命意義。也許這樣說可能讓人覺得沉重,但是經過閱讀,我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不同的詮釋。所以,這一生,我與書的緣份是不會斷的了。


- - - - - - - - - -後記 之 挑戰感言 - - - - - - - - -


30天的挑戰,終於在今天的最後一刻完成,感覺自己又向前走了一步。

從去年的挑戰開始,就一直有獲得些甚麼。於我都是很棒的回憶。去年因為這個挑戰,我寫下了自己一直想寫的東西,也寫了不同題目的小金挑戰題。兩種挑戰都讓我的文字有了磨練。

今年再來,感覺寫的東西有了進步,這也是我覺得很開心的地方。未來,希望自己能更上一層樓。

還有來自朋友的鼓勵,也讓我感到很窩心,謝謝大家來看我的文。

明年,我想我還是會再挑戰的!!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二十九‧網路訂書小記

買書,我一直喜歡在書店買,因為可以先翻過,摸過,看過才決定買不買。我也訂過書,像漫畫小說那樣的書我常常是經租書店訂的。網路訂書,之前一直是我抗拒的,也以為是自己不會做的事。但人生就是這樣,不能太鐵齒,因為我們做的總是會跟想的一不樣。

今年年初,我終於還是嘗試了經過網路去訂書。

起因只是因為我喜歡的言情小說作者出書,而出版社也趁新年搞了出套書的活動,隨書附上小說的番外,而這本番外是只限網路訂購,不作公開發行的。套書含四個作者,而三個是我喜愛的,也衝着那個番外,我就訂了。

訂書的過程其實蠻順利的,不過當中的忐忑心情和訂書看到的現象也很有趣就是。

第一次訂書,不太清楚整個程序,只好詳細閱讀出版社的訂書指引。照着那些程序一步步去做對我來說不會很難。只是那一次的訂書是套書活動,而出版社好像也是第一次這樣做行銷,因為沒有經驗,又低估了讀者的熱情,結果訂書的過程弄得一團亂,出版社的留言版被讀者的留言淹沒。

其實在我看來,出版社有一半責任之外,訂書的讀者也要負一半。出版社對訂書的程序寫得很清楚,要留意的事情也特別別點出。但是有很多人好像都沒看那個指引就直接下訂了,然後就出現很多查詢的留言在留言版。例如:之一,版主有說“主題套書不可以跟其他書一齊訂”,但是留言版卻出現很多人說除了訂套書還訂了其他的書,問書價怎麼算。之二,版主提過“購物車那裏還可以下單就表示仍在名額中”(因為只限一千套),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說有收到下單的自動回覆卻還是擔心自己不在名額中。

另外也有一些情況是讀者太心急,怕自己沒訂到,常常會不小心多按了下單的鍵,結果又要出版社刪除。又因為反應太熱烈,出版社應付不來而一直沒回留言,就又有一大堆留言要求出版社回覆,就算版主不時出來說處理中,要大家耐心等候時,也無法讓讀者按下焦急的心。

我明白大家都怕自己錯過了,但是那樣心急和沒耐性的行為卻讓我覺得有點荒謬。尤其是那些不尊重規則,又要投訴的人。雖然我也很擔心訂不到,但是我覺得還是以平常心來面對就好。

最後我當然順利訂到書了,收到的時候很有滿足感,尤其是看到那一大包的包裹時。而最好的當然還是看完我喜愛的作者的小說了,因為書的內容才是最好的回報。


- - - - - - 後記分隔線 - - - - - - - - - - - - 後記分隔線 - - - - - -

後來看留言版,知道有些人訂書只是要放上網拍來高價賣的,當下覺得那些人真可惡,因為他們剝奪真正愛小說讀者的權力。

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二十八‧看書小習慣

看書,我有一些小習慣。

坐姿:我偏向找有靠背的地方坐。看一本書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如果一直站着或一直正坐着很辛苦,所以有可以靠的地方就很棒。不過家中沒有可以坐得很舒服的地方,而我又常常是一看就很少改變姿勢的人,坐得腰酸背痛就少不免了。

沙發是個不錯的地方,但是我很少在沙發上坐着看,這是因為另一個小習慣。

我不太喜歡在家人可以看到的地方看書,所以很少使用家中客廳的沙發。這個習慣是一個小小的心理因素。因為父母都不太喜歡我沉迷書中世界,總覺得我看書就會忘了正事,尤其當我在看閒書如小說和漫畫時。而我看書總是很容易就沉入書中的世界,可以專心得別人叫也聽不不到的地步。為免被家人指責和打擾,我常常是關起房門,把自己鎖在房中看的。

工作以後,看書的時間越來越少,我總是利用搭車上下班的時間來看書,尤其在我開始搭地鐵上下班時。因為地鐵的車速和行車比較平穏,沒有巴士的顛簸和暈眩感,所以搭地鐵就成了我很好的閱讀時間。而我會從在月台等車開始,一直到到站下車都拿着書在看,就算在中轉站轉線,我也沒有放下,有時會一邊走一邊看,一心二用。雖然知道這樣走很危險,但有時因為看到正精彩處,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收集的書,我都盡量維持它們的乾淨和整齊。我不喜歡在書中作筆記,作橫批,畫線甚麼的,我喜歡看到書本的內頁是黑白分明的。

我習慣用雙手拿書看,很少會單手拿着,因為雙手比較容易控制,也不會弄得書本變形。不過有時懶或者不方便時也是會用單手拿的,而這種時候我就很喜歡軟身的書籍,因為可以捲一捲,像以前的人拿卷宗那般。

喜歡的書看完之後,有些會放在枕邊,讓自己偶爾在臨睡前可以再隨意翻一下。

看一本書我常常是要重頭看到尾的,很少會從中間開始看或者只看一部分。因為我潛意識總覺得只看一部分不算是看完。當然這樣看書有好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是對那本書會了解多一點;不好的就是假如我要找資料,時間就不允許我重頭看起。可是這個習慣一直很難改,我嘗試了很久才勉強可以控制自己在趕時間時不從第一頁翻起。只是這種制約我相信以後還是會一直跟着我。

形形式式的閱讀習慣是一直累積下來的行為方式,當中可以看到一些潛在的和外露的自己的一部分。有時這樣觀察自己也蠻好玩的。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二十七‧漫畫印象

昨天寫文字片段,今天想寫漫畫印象。

從開始喜歡漫畫後,看過的漫畫已不可數,種類很多,也很雜。男生和女生的漫畫我都有看,不過我覺得自己喜歡的似乎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最受歡迎的。但那些漫畫卻又實實在在觸動了我的情感,讓我愛上。

我喜歡的漫畫以日本的為主,只有少量是台灣出的。會喜歡日本漫畫就是因為日本漫畫的那種精雕細琢的感覺,每一個故事和每一種畫風都給人很不同的感覺。
我選漫畫一憑作者,二靠故事,三選畫風,是不是人氣反而不重要。

談到漫畫家,我很喜歡的有幾個,成田美名子、吉村明美、谷地美惠子,冰川今日子。她們的作品都不算多,但卻每一個都讓我喜愛不已。成田算是擁有比較多作品的人了,我最初接觸的她的作品是《CIPHER》(台譯:「雙星奇緣」,港譯:「青春蜜語」)。這套漫畫是我開始接觸漫畫不久,首次在報攤看到的翻譯漫畫,就是天下出版出的「青春蜜語」。每次經過總被那淡淡粉彩的封面吸引,可是那時沒有太多零用讓我買,只好在租書店租回來看。



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們兩兄弟總是交換着以一個身份出現在人前的事,直到被女主角分辨出兩人的分別,他們才開始對自己的身份有了深思,進而成長。成田的作品總是有着那麼一點尋找自我與成長的美麗哀愁,我很喜歡她筆下那種溫暖的說故事手法。所有她的作品,我都有看,每一個都很喜歡。

另一個我喜歡的是吉村明美,認識她要從《薔薇之戀》開始。會喜愛這個故事除了當中唇槍舌劍的精彩之外,也是故事的深度。就像女主角百合曾問過,為甚麼這家人的嘴那麼毒,在這裏幫佣的嬸嬸卻一直沒想過要走?她的回答是這家人雖然說話很毒,卻是以最真實的面目去面對別人,從不作假。對於看慣虛情假意的我來說,這也是最讓我喜歡的地方。人物的獨特感情:百合不悔的暗戀、堇對芹的深情不已、葵禁忌的感情和芙蓉內儉的感情都讓人印象深刻。談這個可以談很多,有空再續。

還有谷地美惠子和冰川今日子,這兩人的故事也是那種很淡、卻又吸引人的筆觸,正是我喜愛的類別。認識谷地,從「熱情仲夏」開始,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很典型的模特兒與助理的故事,不過女生大男生一歲。算是早期一點的姐弟戀。不過這個故事讓我喜歡的也是女主角很討好的性格。谷地的作品總是在描述一些平凡女生的故事,給人很鄰家的感覺,就像隨時能在街上找到她筆下女主角般。她筆下的感情總是淡淡的,卻又很真摯窩心的那種。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明日的王樣」,以舞台劇為背景,看女主角因為看了一齣舞台劇而走向舞台劇編劇之路的過程。當中的每一個劇本都很棒,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像力和說故事的能力。

至於冰川今日子,我最愛的作品是「彼方から」(港譯:「異境奇緣」,台譯:「來自遠方」)。故事當中的奇幻世界讓人印象深刻。而女主角因為意外而來到那個世界,碰上了從小背負妖怪罪名的伊克,兩人在患難中見真情的發展最讓我感動。另外,女主角並沒有因為是外來而被付予異能,她只是以她能做到的去支持伊克,陪着他渡過一切難過的時刻。雖然平凡,但是看到她的努力,真的讓人有了努力下去的動力。

除了漫畫家,我也喜歡以故事去選擇想看的。最近一直在看的是清水玲子的「秘密」。清水的畫和故事在少女漫畫中一直是很另類的一種,畫風唯美也寫實,像她想像出來的一些怪物總是充滿逼力,讓人不敢長久凝視;而如素描般的人體皮下肌理更是令人駭然,不忍觀之。然而她筆下的人物和背景卻又是那麼的美麗,讓人喜愛不巳。矛盾的組合,但又很吸引我。「秘密」這個以掃描已死人物的大腦來破案的構思很有創意,是我這幾年來覺得最有趣的漫畫之一。


另一個很冷門的漫畫叫「雨柳堂物語」,作者波律彬子。她的畫很有一種日本傳統風格,很唯美。而這個故事是圍繞在雨柳堂這個以收集販買古董為主的店鋪周圍發生的事組成的。因為店鋪少東有一種通靈的能力,對那些存在於古董中的靈魂鬼怪等知之甚詳,每次都是由他帶出那些古董背後的感情故事。對我來說是很值得一看的作品,而這個漫畫到現在還沒完結。不過每一個故事都可以獨立看,從哪看起都可以。



漫畫似乎就是那樣的吸引人,而我也注定這輩子都會對漫畫不離不棄了。還有很多很多讓我著迷的漫畫,以後有空再來詳談。

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二十六‧文字片段

一本書,如果沒有重覆看,很多時候看完會記得的並不多,尤其當你越看越多之後。

我看書很少會看第二篇,就算重看,也只是挑一些片段去重看。所以我對一些書的印象就只留在一些文字的片段之中。

來談談我印象中的片段吧。

之前提過,我第一次看的武俠小說是「絕代雙驕」,這個小說裏,我最記得的就是小魚兒在惡人谷成長的那部分,每隔一段時他就會跟一個惡人學惡,每一段都是一種險惡的開始。那時看這些惡人對他的教育總有那麼一點毛骨悚然的感覺,但是看到他最終成為古靈精怪的高手之後又感覺很新鮮有趣,因為像他那樣的人種是我從沒見過和想像過的。那樣的故事,讓我開了眼界,才知道文字世界可以有如此好玩的故事。

後來看金庸,每一個故事都讓我著迷。而印象更多。看「射雕」,難忘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對東邪的特立獨行一直有着很大的興趣,只是文章裏的描述不算很多,而更讓我在意的是黃蓉母親的過目不忘。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人可以有這樣的天賦。

我一直很討厭「神雕」裏綠咢為楊過而死那幕,總覺得好可憐,也因而讓我討厭起楊過。在「倚天」裏,我一直記得殷離對張無忌的感情,或許是因為我也有記憶中只停留在某一點的人物。也記得張無忌在武當山上學太極,忘記招式、只重融會貫通那樣的學習方式。我覺得我們學任何事不就應該如此,應重理解而不是死背書。還有「天龍」中,在逍遙派的那個棋局,每個人因不同的顧忌而走不出困局,卻被虛竹在無意中破解。一直記着這一段就是感到人生也是如此,有時太過執着反而會讓我們作繭自縛。我不太喜歡「書劍」這個小說,因為陳家洛的迂腐,但是我蠻喜歡霍青桐的聰明才智。

因為對金庸小說的喜愛,在看完他所有小說後,我看了一系列吳靄儀寫的「金庸小說的xx」。在關於男子角色那本書裏,我最記得的是她寫令狐沖,她說她覺得令狐沖有精神上的潔癖,受不了別人的虛情假意,所以他總是交真性情的人,就算那會讓他身敗名裂。對這點我覺得很同意,因為這也是我喜歡令狐沖的原因,只是我不會想到精神潔癖這種形容詞。另外在女子角色那邊,金庸在序中提到很少會有人寫一本書只是專門評論一個作者筆下的小姐太太姑娘師太尼姑等等,這個讓我笑到了,也覺得的確如此,是問會有哪個作者的筆下女性角色都是這些角色的?而金庸卻能創作那麼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也算是很另類的了。

除了關於小說的片段之外,也有很多不同的文字片段讓我記憶深刻。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看一些散文的書。因為散文讓人更貼近作者的想法,也有更多的空間讓人深思。我曾經很喜歡杏林子的散文,尤其是她早期的,關於她如何去克服和面對那個疾病的起末。我也看過張曉風,就因為在課文中她的那篇「木棉樹」讓我印象太深刻。「木棉」那篇文章對木棉樹的描寫很精彩,讓我從此在意起木棉這種植物,每年木棉花開的日子我總會想起這篇文章。但是張曉風的其他作品卻被這個蓋過而再想不起了。

前幾年,我喜歡上張曼娟的文章,因為她那份淡淡的文字筆觸,和她寫關於女性的事情。有些文章讓我思考起自己和母親的關係,也思考起自己己對人生對感情的觀感。


這個世界的書只有增沒有減,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會一直看下去,要記得所有看過的書不容易也不可能,然看過的書卻會在我們生命裏留下些甚麼。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二十五‧雜誌

雜誌其實也是書的一種。

雜誌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資訊書籍,因為它們的資料總是最新的,能讓人很快掌握到現在身邊發生的事。

對於雜誌,我是甚麼都想看的,只除了八卦雜誌,尤其是現在所謂銷量最多的數字週刊和其他甚麼一週、甚麼便利的雜誌。這並不是我想扮清高,而是我覺得如果你自己並不希望公開你的年齡三圍錢財戀愛交往性生活,那麼就不要濫用知情權去看名人明星們的年齡三圍錢財戀愛交往性生活,甚至還要看完又假清高地說三道四。

談到雜誌,我記得小時候看過那種有圖有文的兒童畫報。這種畫報總是充滿豐富的色彩,簡單的漫畫和一些簡短卻有意義的小故事。來香港前那年,我用零用錢訂閱了當時學校幫我們選的兒童畫報,第一次擁有自己的畫報而不是在學校傳閱的那種,讓我高興了好一段日子。每次收到那個畫報我總會看完再看,很寶貝地收藏起來。

來香港後,有一段日子我常常買的一本雜誌叫「香港電視」,這本雜誌在香港發行了30年,本來是專門報導無綫電視台(即TVB)的消息、演員動向的,後來因為TVB與非廣播業務分家,而於97年售於南華早報出版,再自己出版「TVB週刊」代替。而「香港電視」卻在同一年因為銷量不好而結束。會買這本雜誌除了當時蠻喜歡看電視之外,我最主要的目的是看動畫資訊。那個動畫資訊主要是介紹正在或將要在電視播放的動畫。雖然這個資訊的篇幅其實很少,每星期就只有一頁,加上復活節、暑假前和聖誕節會有長一點的篇幅介紹整個假期的動畫播放;但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能有一個途徑知道動畫的資訊就已經很不錯了。

後來開始迷漫畫,對動漫的資訊更渴求,電視雜誌再也無法滿足我時,我開始對另一本雜誌著迷。那本雜誌就是「A-CLUB」動漫雜誌了。這本雜誌是80年代到90年代尾在香港發行的關於動漫的雜誌。我的所有動漫資訊都是從這裡來的,像日本正在發行甚麼漫畫,又有甚麼動畫會在香港上映,日本漫畫家訪問等等,都讓我著迷。算算這本雜誌我也買了四五年左右吧,當時都是記着出版的日期而準時到報攤或便利店買的。後來這本雜誌結束,沒了動漫的資訊雜誌還讓我失落了一段時間。前兩年我又找到了替代品,就現在的「ANI-WAVE」也是關於動漫的。只是這本我卻沒有再像以前那樣每期買了。

除了那時固定會買的雜誌外,我也常常喜歡買不同的雜誌。有時是電腦雜誌,有時是文學雜誌,有時是時尚雜誌,有時是設計雜誌,有時是語言雜誌,還有財經雜誌等等,讓自己吸收不同的資訊,豐富自己的知識。我還很喜歡買雜誌創刊號,因為那是一個雜誌的新開始。這種創刊號不常有,但幸運的是我總是會看到。

另外我也有訂閱雜誌,那某一年在書展無意中訂下「讀者文摘」而開始的孽緣。說是孽緣,是因為一訂下去,幾乎是沒有停下來,因為每到快要到期,訂雜誌那個公司就會打電話來遊說我續訂,或是改訂其他的雜誌。而我總是心軟就又訂了下去。然而就因為是訂閱,有時反而沒有看,就成了亂花錢的鐵證。所以勸大家一句,不要訂雜誌,除非你真的很喜歡那本雜誌,還有知道自己一定會看,否則就會像我一樣沒完沒了的訂一些根本看不完的雜誌。

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二十四‧閱讀偏食

常常覺得愛書的話,應該是只要是書就喜歡的。我以為自己應該是甚麼都看的,但事實是有些書還是不太會碰。

暢銷書我很少碰,雖然不是絕對,但也是能免則免。這算是我的偏見吧,總覺得會冠上暢銷的字眼一般都很商業,而商業的東西就不免是那些固定的原素。高潮迭起、人物複雜、故事寫實等等,但是這些都不是我想看的。

我不喜歡太深奧,寫得好像只有作者自己才明白的書;我也不喜歡太顯淺,看個頭就幾乎能猜到尾的,沒有值得深思地方的書;我更不喜歡千篇一律,完全沒驚喜的書。

不過一本書好不好看,還是要看過才能決定,這一點就很矛盾。看或不看就完全成了直覺的選擇了。

就拿言情小說來說,有一段日子,我看得很多,甚麼類型的都看過了。而看太多的結果就是後來只看喜歡的作者。這兩年更甚,喜歡的作者只剩下不到五個,其他的幾乎都不看了。如果要看,都會先看一下那個文案,然而文案的吸引力現在也越來越引不起我的興趣。

我還有一個壞習慣,就是閱讀偏見,如果讀過最好的,其他同類的我就不會再看。就像當年我看完金庸的小說,就沒有再看其他的武俠小說。因為覺得不會再有人寫得跟他那樣吸引我,金庸就是最好的,所以我沒有看梁羽生,沒有再看古龍。像翻譯的推理小說,除了福爾摩斯,我也沒有看過其他的。

對於這樣的閱讀偏食情況,我知道不太好,但也不打算改,因為閱讀始終還是屬於很個人的感覺,別人還是無法了解為什麼他或她感到好看的書在我眼中卻並不是我想看的。

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二十三‧旅途中的書店

愛書,理所當然愛逛書店。每次逛街如有空檔,我總會繞去書店逛逛。像約了朋友見面而時間不到時;假日上街覓食之後;逛街無聊之際經過也會順道逛進書店。

香港的書店,我喜歡逛像樂文、田園一類的樓上書局,貪其小巧卻書類眾多,最重要的當然是比較大型書局便宜。

如果是大型書局,我喜歡逛那種佔地廣闊的旗艦店,貪其够大够多,就像逛超市,應有盡有。

然而香港的書店畢竟還是算少的。我還是比較喜歡去旅行時看到的書店。

自己去旅行時,我常常會逛着逛着就逛到書局去。就算那些書我未必會看,我還是挺喜歡看那些排滿書架的書。

記得去上海那次,同行的朋友也告訴我上海有書城,她說想去看看,因為妹妹托了她買一些書。我聽到書城的字眼也很有興趣,就跟她趁自由時間自己搭車去了書城。上海書城很大,一棟七層高的商業書城,我第一次看到那麼大的書店。走進去,那種寛闊的空間,那分門別類的書架,讓我有種進寶山的感覺。朋友找了書單出來,唸着想買的書,找着要去的樓層,而我隨着她一邊逐層逛去,一邊眼花繚亂的看着那些書。實在是因為太多書了,我最後反而沒怎麼買書回來,這可能就是選擇越多,反而越無從挑選的定律吧。

去日本的時候,我也是碰到書局就會逛進去,那又是一番不同的感覺。我覺得,日本人真的很喜歡看書,而那些書的種類更多,書局中會看到的除了一般的書外,漫畫也是一類,而且是包括所有的漫畫類別。相比起香港那種漫畫被視為另類的情況,我總覺得那樣一視同仁的感覺更好。而在日本的書店買書,總會有一個書套套着,我很喜歡那種愛護書籍的感覺。還有就是日本書籍中稱為文庫本的書,那樣小小的一本,輕輕巧巧的,讓人便於携帶,我去時就買了一、兩套文庫本回來,都是我曾看過很喜歡的漫畫。




去倫敦時,逛的書店很有人文氣息。因為那些書店有些是位在比較老舊的建築物裏,感覺就是彷彿存在了很久的樣子。也有一些是比較嶄新的店面,看進去就是很時尚的感覺。我喜歡那種多樣的面貌。不過在那些書局裏感覺還是很有壓迫力的,因為我很少看英文書。雖然因為學習的關係總不免要看英文書,但下意識裏我還是蠻抗拒的。

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在哈洛斯百貨公司逛時,不意逛到頂層的兒童書局。整個書局佔地不算小,當中的書都是兒童文學,分開不同的年齡層,而且我還看到不少的新書正在發售。會讓我如此印象深刻是我深深覺得人文素養,真的要從小做起,而香港在這方面是落後的。試問香港哪裡會有佔地那麼廣的兒童書店?又有種類那麼多的兒童書籍?除了圖書館和每年在書展看到的兒童館,我想不起甚麼人會願意在高價地方放置這樣的書店。

還有台灣,我去台灣最喜歡的,當然是誠品。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看台灣出版的書籍。而在誠品逛,很能滿足我看書買書的慾望。誠品裏洋溢的就是很好的閱讀氛圍,人人手中總有一兩本書在翻着,甚至是旁若無人的讀着。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誠品會成為香港旅遊書上寫的必到地方的原因了。那樣的閱讀氣氛,真的讓愛書人流連忘返啊!


未來,我想,我還是會在旅途上逛着遇到的書店,就算是完全不懂的語言,也不礙我想感受那種被書包圍的感覺。

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二十二‧破了皮的字典

家中有一本破了皮的新華字典,是我從小學一直用到現在的字典。這本字典一路陪着我走來,少說有二十幾年了,如果從封底寫着的年份算起——“1985年第17次印刷”,應是二十三年了,算是家中擁有最久的字典。

這本字典的封皮全掉了,只剩下內頁的簡介和查找字的主要內容。泛黃了的書頁也因為常常翻,書角都捲起來了。但是我一直沒有去買新的,總覺得只要它沒有嚴重損毀,我想我還是會用下去的。


這本字典是我在大陸讀書時買的,它的排字方式是用國語拼音的字母,以英文26個字母的次序排列的,對我來說很好用。有時想不起一個字的寫法,只要我知道讀音就可以輕鬆找到。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我一直無法習慣香港版以部首加筆劃的方式排列的字典。

字典對我來說,是不可少的東西,因為我對文字的一點偏執吧。遇上不懂或一時想不起的字,我總愛在查完字典,確定了才寫。這個習慣應該是受了小學國文老師的影響吧。老師的樣子我已經不記得了,卻一直印象深刻的是她教我們認字時態度。這也是後來我養成對中文字要正確的偏執習慣。

我總覺得既然要寫,就寫正確的,就算現在人們都不太介意有錯字,我還是想要寫正字。而字典在這方面就成了我最好的工具。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二十一‧書與情緒

情緒,影響了我們的行為;而我們的行為,又牽動了我們的情緒。反反覆覆,不知哪個影響了哪個。

看書,也是要看情緒的。

看書最重要的情緒,是共鳴。看一本書,覺得好不好看,很多時候就是要看我們從中得到的共鳴有多少。

父親是個完全不愛看書的人,也不太喜歡我們買書。他最常對我嘮叨的,就是我又買書的事。這樣的父親,我很難想像他看書的樣子。然而我還是看到了,唯一一次,父親在看小說。

那一次,父親看的書叫《日落調景嶺》。小說是姐姐買回來的,難得她也會買小說。而這本小說會引起父親的閱讀興致,完全是因為「調景嶺」。我之前也提過,我曾經住過調景嶺,只是我只住了六年而已,對這個地方,感情不算深厚。

然而父親對那個地方卻是有着很多回憶的。這是他來香港後一直居住的地方,從1984年開始,直到96年清拆我們被逼要搬遷。十幾年的生活,對他是一段不短的日子,當中從孤身在外到一家團聚,獨自挑起一家生計的奮鬥生涯,都在這十幾年留下了痕跡。

我覺得就是因為有那樣的歷史,調景嶺這三個字才會牽動了父親的情緒,而使一向不看書的他也拿起了這本小說來看。所以,不是不看,只是一直沒有能牽動父親情感的書。


而書對我來說,卻是能夠牽動我情感的東西。在心情低落時,看到好看的書總能輕易讓我振作起來。甚至,在極度失意時,能讓我哭出來。

我記得,在看《銀河英雄傳說》時的熱血沸騰;我記得,在看《家春秋》時的無奈和感動;我記得,在看《死亡筆記》時的揣測不安;我記得,在看《紅樓夢》時的心思百轉......種種記得,都只因為曾看過的書,在我心底留了痕。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二十‧看書的目的

每個人看書,都有自己的喜好,甚至是偏愛;而看書的目的,也各有不同,為消閒,為學術,為知識,為修養等等。

我一直覺得自己看書是漫無目的的,但又似乎是有目的的。

會覺得漫無目的,是因為有時看書,總是翻下這個,翻下那個,在不同的書中遊覽着。沒有特別想看,卻又會下意識地看着。

有目的的,就是想了悟些甚麼,學些甚麼,甚或是為了查找甚麼。

我覺得自己應是偏愛漫無目的的那種,因為這樣才不會帶有色眼鏡去看書。沒有偏見,看的就會更廣闊。

沒有目的去看書,看的種類也就生冷不忌了。溫情的散文,文藝的小說,情色的通俗小品,天馬行空的幻想作品,沉重批判的評論,等等等等,輕鬆看來反而常常讓人感到驚喜。

相反,當我是有目的去看時,卻因為太着重那個有所得的結果,常常是無用之讀,啃來味同嚼蠟。像參考書之類的,每當我是為了學習而去讀時,總是讀來無味,看過了無痕的。而太過刻意想有所得而看的,就更是沒了興致,連翻都不想翻。

閱讀,我覺得還是應該要隨意就好。



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十九‧改不了的買書癮

我愛買書,甚至可以說是愛亂買書。回想這些年來的買書行為,我覺得自己離“啫書癮君子”(註一) 不遠了。



第一個不好的習慣是個很浪費的舉動——就是常常會為了先睹為快而買。

家中有些漫畫是從中間開始收集的,有些只有頭尾,有些只有結局,有些甚至是無頭無尾的。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一開始可能是先在租書店看過,看了幾集之後覺得很喜歡,就會在出新時先買了再說。而且常常想着要把前面慢慢買回來,但卻常常是到了結局時仍沒買齊。甚至有些是後來覺得不太好看而停了的。而收集不全的書就會那樣零零落落地出現在家中。

另外也有些是因為在租書店找不到又想看,就買了再說。雖然有些不錯看,但也有些是看了很後悔的。



第二個不好的習慣是以收藏為名而買的。

有些小說是我在租書店租來看過,還了之後念念不忘,於是買回來收藏的。那些收藏的書有些我會再開來看,但有些卻是沒拆封的。看着那些沒拆封的書,偶爾會有點內疚,總覺得有點浪費。不過有時整理時不覺翻來看時又慶幸買了才可以隨時想看便看。



第三個壞習慣是逛書局時常常會在當下被一些不可思議的理由蠱惑而買的。理由林林總總,像封面的設計、書頁的文案、書中的文字、作者的名氣、當期的潮流等等,在那一刻,忽然會感動了我,而驅使我買下了那本書。

像家中有一本《聽風隨筆》,作者王丹是89年民運的學生,當年他獲得外保就醫後不久就出了這本書,而我會買下它便是因為書中的第一篇文章。另外像《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因為覺得標題很有趣,就買回來看了。也有一本寫關於足球的,是在世界盃那年買的,理由就是那一陣子的潮流吧。



第四個是有目的而買的,這個算是最正常的了。

像家中有很多本字典、詞典等的工具書;為了學日語而買的日語相關書籍;參考要用的參考書等。



不管是甚麼理由,買了的書就那樣在家中堆集,越堆越多的,對於這樣的癮,我雖知不好,卻又甘之如飴地沒有停下的跡象。


註一:「啫書癮君子」是一本書,作者以幽默的筆觸談了愛書成痴,進而買書買上癮的人。當中寫了一些啫書的症狀讓讀者自己去判斷自己是不是啫書的癮君子。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十八‧絕版書

我買的書中,有些是絕了版的。會絕版,是因為出版社倒了。

我買的書中,有很大一部份是漫畫和小說,而這兩種書的出版社又是最容易倒的。所以我說的絕版書也多是這一類的。

這些書在別人眼中,也許不值一文,但卻也是我閱讀生活中的一段回憶。

印象最深的,是前幾年倒閉的大然漫畫。對這間出版社,算是有一點情意結吧,因為我最初接觸的台版漫畫和當時我最喜歡的漫畫都是這間出版社出的。在它倒閉時,我甚至還有一些在追看和收集的,突然的倒閉意味着我收集的漫畫變成永遠的缺集,無法再完整。

像當時我有買的漫畫《偷偷愛着你》,即後來的《花樣少年少女》,就這樣停在20集,最後3集是東立出的,有時看着那突兀的3本「花樣少年少女」,怎麼看怎麼礙眼。奈何這又是沒辦法的事,只能讓它成為永遠的遺憾。

另外有些絕了版的是小說,有一陣子我很喜歡買BL小說,但是我買過的小說系列,不是出版社倒了,就是系列斷了,讓我後來都不太敢買,要買也要考慮很久,怕又重蹈覆轍。

有時想想,其實絕了版也沒甚麼不好,因為那也是一種閱讀和收藏的樂趣。

不過我覺得最可惜的,有時反而是喜愛的作者不再出書。我喜愛的作者當中,有一些的文字真的讓人感動,雖然出書比較慢,但每次出書都會讓人覺得等待是值得的,然這樣的作者在如此商業為上的出版界卻不見得能生存下來,會逐漸被讀者遺忘甚至消失,這是我覺得最讓人失落的地方。

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十七‧一年一度的節目‧書展

每年七月的第三個星期,就是香港一年一度的書展期。這個日子,成了我每年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香港的書展從90年開始舉辦,到今年已經十八届了,而回想自己去過的書展,原來也已經十四届了。

第一次參加,是在中學時期,當時的書展,除了一般的書之外,漫畫出版商也有參與。而我那時剛開始迷漫畫不久,經朋友告知,書展會看到很多漫畫,就決定去看看。那一次去,是跟姐姐一起去的。

進到會場裏,看到很多很多的人,我和姐姐幾乎被人潮淹沒。但是人多並沒有減去我的興奮,因為我被那些書海震撼到了。每一個展商的攤位都堆了很多的書,讓我目不暇給。尤其當我看到漫畫的書攤時。我隨着人潮擠進那些攤子,興奮地找我想看的書。而我一進去,總是會停留很久,因為要決定買哪一本真的好難,我多想把整個書展的書搬回家。姐姐見我那麼瘋狂,總是要限制我進那些攤位的時間,因為她如果不限制我,怕我會整個沉迷到忘了回家。

經歷了第一次的興奮後,我便再也不能擺脫去書展的誘惑,每年都乖乖去報到。也因為第一次的印象,姐姐之後都不再陪我去,因為她覺得要控制我不瘋狂很難,就索性不陪我去了,叫我自己看着辦。而她不陪我更讓我泥足深陷。

在漫畫還沒分拆出去那幾年,我去書展的目的幾乎都是漫畫。除了買漫畫,也買週邊,甚至最興奮的是去排漫畫家的簽名。

後來,漫畫出版分拆出去變成動漫展,書展便成了名副其實的書展。我還是會去,而每次去依然買一堆書。要知道書的重量其實是可以砸死人的,每次買,我回家一定全身酸痛,但這種酸痛我卻甘之如飴。

去書展,成了我的習慣。每年這段時間,如果可以,我會在要上班的日子請一天假,如果情況不允,就會在星期六或日去。習慣了一個人去逛,也習慣了一個人提書回家。不過這幾年,隨着弟弟長大,我開始帶他一起去書展。而他也算是受我影響,去書展也成了他不會錯過的節目了。而跟他一起去書展的好處,就是他可以幫我提書,男生的力氣真的比女生好,這一點從他能輕鬆提起我認為重的東西證明。

現在的我雖然比較會控制買書的衝動,但是書展的吸引力還是常常會讓我處於失控邊緣。我想,這個習慣,我是別想戒的了。

2008年8月30日 星期六

十六‧掉下海的書

不知不覺已經寫到十六了,傳說已完成一半。喔耶!忍不住要歡呼一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初來香港時,我住在調景嶺。那時的調景嶺仍然是自成一國的小村落,也有小台灣之稱。會有這個名,是因為那是戰後很多國民黨員逃難來香港時,被香港政府安置的一個地方。

那時候,從調景嶺去香港島,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渡海小輪。

我幾乎每天都要坐那個渡輪去港島,因為學校在那邊。

我很喜歡那種船在海浪中搖晃的感覺。那時坐的船,上層是只有簷篷和㯗杆,完全開揚的空間,不像現在的渡海小輪,上層是一個密閉的船艙。我總喜歡坐在上層感受海風吹過的舒適感。


不過這樣美好的記憶裡卻發生了一件讓我很懊惱的事。

有一年的書展,我買了很多書,很高興地坐船回家。當時我也是選擇坐在上層,而那天的天氣雖然很好,海風卻很大,船身搖晃得比較大。我又不是很小心,買來的書很隨意地放在長凳上,而裝書的袋子也開着口,沒有封起來。

正當我很輕鬆在享受着海風吹拂時,一個大浪掃來,船身傾斜了十幾二十度左右,而我袋子中的幾本書就這樣滑了出來,掉下長凳,再沿着甲板向欄杆處滑過去,我趕緊跑過去撿,卻仍然來不及,因為欄杆與甲板之間有空隙,而掉下的書本又簿,我就那樣眼睜睜看着那幾本書投奔大海,抓也抓不回來。甚至我跑到欄杆向外看,那些書是直接沉下去,沒有浮上來。

那一刻的心情,真的非筆墨可形容。懊惱自己的不小心,懊惱着自己的無能為力,更心疼那些掉下去的書,心疼花掉的錢.....書掉下時,我還聽到樓下有人喊着「有書掉下來了」,讓我更是百味陳雜啊!

掉了的那幾本書雖然我有再買回來,但是每次看到還是會想起原來那幾本,懊惱的感覺總是會一再想起。現在那幾本書已被我束之高閣,怕回憶到那一段,但是就算沒看到,曾經遺失過的東西還是會在我心底耿耿於懷。

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十五‧泡在租書店的日子

昨天談到因為漫畫,我開始了長期泡租書店的日子。我泡過的租書店有好幾間,忘了哪一間是最初的了,因為每一間給我的感覺都很不同。

來談談我曾經呆過的租書店吧。

第一間要談的是在學校附近的一間租書店,那間書店應該開業好多年了。一直在一個很老舊的商場裡。那個商場離學校很近,我常常在那邊的食店吃午餐,而書店就位在我的必經之路。還沒成為會員之前,每次經過我總是被門口的書架吸引,因為店裡實在太多書了,老闆在門外另置一個書架放一些比較舊的書賤賣,用來清銷已經不太有人租的書,讓空出的位置能放更多新書。當時書店裡的裝潢很老舊。書架都幾乎發黑了,地面也有些小的坑坑洞洞,看進去就覺得很像那種賣古書的店。然而它卻是一間專門租漫畫和流行小說的店。

自從喜歡上漫畫之後,我終於鼓起勇氣成為會員,開始了我在那間書店的租書生活。我總是在放學後跑去書店租書,每次一兩本,因為那時還不太敢明目張膽租書,怕被家人發現。然隨着租書的日子越長,我對那些書的渴望越深,後來變成越租越多,有時一次可以租五、六本漫畫,然後隔一天就看完再去租。在這間書店流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我畢業離開那間中學。而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這間書局的書是最齊全的一間,那是後來其他租書店都給不了我的感覺。只是我已經很久沒去了,因為那間店位在香港島,而我住九龍,交通上的往來不太方便,我便沒有再去了。


第二間是位在九龍的一間同時有租書和賣書的店。會知道這間店是之前提到的那個朋友介紹的。她告訴我她總是這邊買書,雖然她沒有租,但是她覺得這間可以租的書種類也很多。我跟她去過一次以後也成了會員。而這間也是我追回那幾個花與夢連載故事的地方,因為滿足了當初的失落,這間書店也成了我長期逗留的地方。也因為它售賣的漫畫很齊,我常常在這邊買書。還有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這裏,我第一次接觸耽美(就是BL文化)的地方。這間漫畫店後來不知是搬家了還是結束了,讓我失落了好一段日子。


第三間要談的是一間讓我很難忘的店。那是一間很小的租書店,大概不到十平方米,一進門就是櫃台,然後是一目了然的幾個靠墙書櫃,放了滿滿的書,而中間能站人的地方有限,有時超過五、六個客人就幾乎滿了。在這間書店流連的時間是我中五快畢業那年,持續到開始工作後的一年,整整有三年吧,我常常在那邊出現。其實那邊的書不是很多,能吸引我去的理由是因為一個人。一開始,我真的是因為那邊有些書是我想看的,每次去,他都在那裏,因為他在那間書店打工。跟他混熟之後,我從他那聽到一些關於書店的事。有時會跟他一齊去批發商拿預訂的書籍,也曾幫忙點算書店裏的書。甚至有些時候,我只是去看他,跟他聊天。後來他離職,我就沒有再去這間租書店了。之後我們也曾碰過一兩次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在我心底,這也是一段很美好的回憶。


第四間給我一種找到同好的感覺。那是在我工作以後加入會員的一間租書店,位在我家附近。貪它離家近,不用再轉車來來回回。這間暫時算是我泡得最久的一間了吧,大概持續了四五年左右。老闆是個身材比較胖的女生,她自資開的店,除了她自己天天在店裡之外,她妹妹也有幫忙顧店。她是個很爽朗的女生,愛開玩笑也愛聊天。她很留意客人的喜好,常常會提醒客人出了甚麼新書,或介紹一些相似的故事給客人,久而久之,她跟客人都很能聊。我也是因為這樣而跟她混熟的。而混熟的好處就是她會留新書給我,或者知道我喜愛哪個作者,會幫我訂書。泡在那間書店的日子算是我最能解壓的一段日子了吧,因為跟她聊天也是一種快樂的事。另外也不得不提一下她妹妹,她妹妹是很愛書的人,有些作者我們都喜歡,有時跟她聊起總有找到同好的感覺。這對身邊總是很少愛書人的我來說,是個很難得的談書對象。可惜這間店最後還是結業了。因為店長覺得太長時間呆在店裡她都沒有時間再去感受其他的事物。結業時我感到很可惜,也很失落,因為失去一個很好的消閒去處。


打這篇文章時,以前一幕幕的情景在我心中慢慢流過,很懷念那些泡在租書店的日子。雖然我仍然有出入租書店,但是那些瘋狂的,開心的回憶卻不再了。總覺得我現在去的租書店沒了我以往經歷過的人情味。可能,也許,是我自己害怕再一次要面對結束吧。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十四‧走上漫畫不歸路

愛上漫畫,似乎不需要理由。

漫畫初探裏中談過開始接觸的漫畫,但是要數正式愛上漫畫,尤其是日本漫畫,就要從中三暑假開始談起。

那年夏天,有一天我跟姐姐去她朋友家玩。在那個朋友家,看到她買的漫畫雜誌。在她和姐姐聊天時,我就借了那本雜誌來看,一看之下,驚艷萬分,從此走上沉溺漫畫的不歸路。

那本漫畫雜誌叫花與夢,當時看的是香港版的,由“自由人出版社”出版的。當時連載的幾篇漫畫也是在日本原版的花與夢雜誌中連載過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渡早紀的「地球守護靈」、山口美由紀的「妖精花園」。

這兩篇漫畫的美麗畫工,夢幻的故事背景,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很新奇的感受,因為從小沒有接觸過這樣漂亮的漫畫和這種幻想式的故事,使我對這本雜誌愛不釋手。

也因為很喜愛那個雜誌,我常常希望姐姐能再帶我去那個朋友家。後來甚至我自己厚着臉皮去找她借,而她也不吝嗇,除了借給我看之外,也告訴了我很多關於漫畫的事情。可以說,我會沉溺在漫畫的世界,跟她脫不了關係。雖然跟她已經沒了聯絡好多年,但我仍然很感謝她當初帶給我的感動,和那些一起聊漫畫的日子。

那本雜誌只出十幾期就結束了,也許是因為當時香港的漫畫仍然只停留在本土的暴力漫畫上,少女漫畫還不太流行,所以無法為出版社帶來利潤吧。但是那樣倉促的結束讓我失望非常,因為被吊起的胃口找不到地方平息。

最後我才在漫畫租書店中,找到那幾個未完的故事,而且是台灣版的。這也是後來我一直喜歡台版漫畫的原因。因為台版翻譯的漫畫種類比香港多,題材的多元化更是香港版望塵莫及的。雖然這幾年看到香港版的漫畫種類開始多元化,漫畫的出版也開始傾向一譯兩地同步發行,我還是傾向台版多一點。

因為喜歡上漫畫,租書店就成了我常常出沒的地方。最瘋狂的日子是我在三四間租書店有會籍,幾乎是每天都要去租書店報到。而那段開始迷戀漫畫的日子又正好是我中四、中五最重要的時期。可想而知,我會考的成績不會很出色。然我也不太介意,依然故我地到處找漫畫看。

另外,我不止租書,後來更變本加厲開始買漫畫書,而如此沉迷的另一個後果就是零用錢花得很快,常常入不敷支。這樣的情況持續到我工作之後仍然存在,不同之處只是我有了能力自己賺錢買書。

這些年來,我喜愛漫畫的心仍然持續着,不過已經不如以前瘋狂,也許是以前看的種類太多太雜,消化過沉澱過之後,對漫畫題材的要求高了,選擇的方向也有了不同。不過仍然有些漫畫家的書是我不會錯過的,這個以後再來分享。



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十三‧引人入勝的偵探小說

會喜歡偵探小說,要從福爾摩斯說起。這位頂頂大名的偵探,風靡世界,頭戴鴨舌帽,口叼煙斗的形象幾乎成了所有人對偵探的印象。

我忘了是從甚麼時候開始看的了,應該是中學時期。第一次看就愛上,因為故事的內容真的很引人入勝。

尤記得看第一個故事時,就對他那種觀察入微,推理得絲毫不差,甚至可以說是鐵口直斷的推理能力佩服不已。很難想像一個人可以從那麼小的線索推理到完整的事件發生經過。

因為福爾摩斯,我喜歡上看推理小說,喜歡上那種從蛛絲馬跡中去找犯人的刺激感。而且我很喜歡這種需要用腦筋去思考的故事,在看主角推理時也可以考驗一下自己的眼光和推理的能力,是很好的腦筋活動。


我看書常常會有一些習慣就是愛上一個種類就會有好一陣子都沉迷在那一類的書上。而看了福爾摩斯之後,我還看過一陣子赤川次郎。只為了延續對推理小說的喜歡。

赤川的風格跟柯南道爾很不同,他筆下的主角總是會有點脫線,像有戀母情結的警探,總是靠三色貓破案的警探等等。讓我對推理小說有了不同的體會。


而談到推理也不得不提之後很流行的金田一少年事件薄和柯南漫畫了,也是因為對推理的熱愛而看的。



(後記附錄:因為喜歡福爾摩斯,去年去英國倫敦時還特地去了一趟「福爾摩斯博物館」,那裏的設計是彷書中描述的那般,位在貝克街221B,裏面的東西也是書中描述的福爾摩斯使用的道具,很有趣的地方。圖片可以看這裏:福爾摩斯博物館 )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十二‧女生成長期的閒書‧瓊瑤愛情小說

女生對於愛情總是響往的,尤其是成長期。情竇初開,對愛情總有無限憧憬。對這段時期的女生來說,愛情小說,是無法抗拒的小品,我也不例外。而當時看的愛情小說就非瓊瑤莫屬了。

不過我不是很迷瓊瑤,她的小說,我看過的不是很多,十個指頭應該可以數完。

記得第一本看的是《月矇矓‧鳥矇矓》,會看這本書也是緣於小時曾看過的電影。提起小時候,不得不謝母親,因為她對電影電視的喜愛,連帶地影響了我。也因為她常帶我們看電影,讓我從小就看過很多不同小說改篇的電影。而《月矇矓‧鳥矇矓》就是其一。

電影的內容其實記得不多,但我一直記得《月矇矓‧鳥矇矓》裡女主角唱的那首兒歌。



這也是促使我去看這本小說的原因。

看這本小說時,對瓊瑤的文字很喜愛,也很讚嘆。加上這本書又是一個比較好的結局,讓我對她的小說興起了追看的興致。可惜這個興致只持續了一段時間,很快的我就厭了。因為人物的設定和文字風格太相似,看一本就彷彿看了好幾本,以致後來我完全放棄再看下去。

結果,我看過瓊瑤就只有這幾本:
  • 《月矇矓‧鳥矇矓》
  • 《庭院深深》
  • 《煙雨濛濛》
  • 《窗外》
  • 《梅花三弄》(因為電視劇而看的)
  • 《還珠格格》(這個也是因為看了電視劇而看的)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十一‧作業上的閱後感

中三那年的中文老師,是個很可愛的人。她很年輕,才進學校教學不久。身材嬌小的她,常常紮着馬尾,看起來跟學生沒兩樣。而她開朗的笑容每年都成為學校的最燦爛笑容老師。她在中三那年成為我們班的中文老師。

她教我們時,提議了一件事,是我很喜歡的,也因為那個我和她開始了一些互動。老師跟我們說,她想更了解大家,所以希望我們在作業薄作業後面,隨意寫點甚麼,如一些上課的感想、週記、讀書心得、閱後感等等,題材不拘。

聽到這個提議時,我很有興趣,於是開始了與老師的筆上交談。

一開始其實不太清楚自己想寫甚麼,但又很想跟老師談些甚麼,我就選擇了寫些讀後感。因為我常常看課外書,而與中文老師交談,最好的題材就是書。每次交作業,我總會在作業的最後寫上一小段的感想,有時告訴老師看了甚麼書,有時問老師有甚麼好看的書可介紹,有時談談課文上的問題與理解,甚至還寫過像週記那種對身邊事物的感想等等。

我寫的讀後感,老師都會很有耐心去看,給予一些評語和她的觀點。也因為有了這樣的交流,我更有動力去看書,中三那年,看過的書算是中學那幾年之最。當中看得最多的,應該是散文集。散文一直是我的最愛,因為總覺得散文能讓讀者更親近作者。當時看過的作者中,有好幾個是在課本中看過的散文作家,像琦君、張曉風等。

整整一年,這樣的互動讓我覺得學校的生活多了一些色彩。而這些從書開始的交流也給了我一些很美好的回憶。

升上中四後,中文老師又換了人,但是我與老師的情誼卻也沒變,我還是常常去找她,閒話家常一番。甚至畢業後,我也有跟她連絡,書信往來。


畢業時,老師寫了一張小卡片給我,上面寫着要我:

“培養思想上揀飲擇食的好習慣”(註:「揀飲擇食」廣東話的「挑食」)

就是要我擇善固執的意思,我很喜歡這句話,也覺得跟我的性格很接近。那張卡片到現在我依然保存着。

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十‧被沒收的書

中二那年,班導是一個女的,因為她比較嚴肅,說話的語氣總是很不好,常常像在挖苦別人一樣,我不太喜歡這個老師。

本來我雖不喜歡這個老師,但還不至於太討厭。不過因為一件事,讓我決定討厭到底。

其實那只是一件小事,但在那一刻,感覺很不好受,所以我決定繼續小心眼下去。

事緣有一天,有個老師請假,本以為我們有了一堂自修,但是來替那位請假老師的卻偏偏是我們的班導。一開始她說那一堂課讓我們自修,於是我就拿了書出來看,那本書是我在圖書館借回來的一本散文集。因為我坐在靠墻的座位,我以為自己不會很顯眼,就把書放在抽屜口,低頭專心看起來。

誰知老師走過來,見我在看書,就沒收了我的書。原來老師說了自修之後,又反口提了一些問題要我們做答,算是額外的一堂課。而她看我一直低頭,就走過來要我回答。發現我在看書,就當着所有人的面沒收了,並要我下課去找她。

那一刻其實很尷尬,因為我從沒試過被沒收東西。而且因為當時很專心看書,根本沒發現老師已經轉了上課,站起來時面對班上同學的目光,有點難受。

下課後,去老師辦公室找她,想要回書本。老師卻告訴我,她不打算還我,甚至要脅說要等到學期尾才還給我。聽到時我嚇到了,因為書是在圖書館借的,遲了還,會有罰款。那時才學期中,要到學期尾的話,起碼幾個月,我要從哪裡去生罰款出來?她還說是我不對,被罰也是應該。她還教訓我,說我不能上課看書,就算那是自修課也不該。然後她一直在跟我說道理,卻完全沒給我機會解釋。她說了一整個小息的時間,最後放我走時才說我可以在還書那天去跟她要回那本書。

還書那天,我又去找她,她拿了書給我,又順便教訓了我一下。而且交給我時很不肖的樣子讓我印象深刻。

雖然我知道她說的對,上課時看課外書並不適合,但是我討厭她一幅高高在上,甚至帶點輕蔑的嘴臉。

那本書結果我沒有看完,雖然可以續借,但是我已經完全沒了興致。所以我一拿回來就還了。


看書有時也是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影響心情而看不下去的。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九‧讓人廢寢忘食的金庸小說

華人的世界,幾乎沒有人不識金庸和他的小說。我是升中學之後才開始看金庸小說的,中一、中二那兩年把全套的金庸小說看完了。

認識金庸小說,要從小時看的電視劇《射脽英雄傳》開始。我當年看的版本香港無綫電視拍的,主角是黃日華和翁美玲。翁美玲生動的演出,在我年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因為很喜歡她演的黃蓉,我第一本看的金庸就選擇了《射雕英雄傳》。

看金庸的小說,會很着迷於他筆下人物的多變,對武術描寫的精彩。

尤記得每次借金庸小說回家,我總是會逼不及待想快點看完。常常放學一回家連制服都沒換就關起房門捧着書看。最怕的是晚餐時間,家人敲門叫我吃晚飯,我總要掙扎很久才肯放下書。吃完飯,洗個澡,做完功課又開始看。有時看到精彩處,到了該上床時間也不顧。要不是因為房間有個窗口和父母房相連,開着燈他們會發現,我會一直看到完結,就算犠牲睡眠時間也不在乎。

從《射雕》開始看,一直到最後的《鹿鼎記》,大概花了兩年吧,因為金庸的書實在太受歡迎了,圖書館的架上,總是缺了這本,少了那冊,尤其最難找的是第一冊。每次看完一個故事,要看新的,第一冊總是要等很久才能借到。我不但在學校的圖書館找,還去公共的圖書館找。有時看完一冊,要接下去,發現學校沒有,就跑到公共圖書館去找,而且是跑幾間,借到時真的很高興。有時借不到,唯有忍着心癢的感覺等待。還好耐心的等待沒白費,我終於還是把他的小說看完了,包括所短篇的。

金庸的小說,我最喜歡的是《笑傲江湖》,因為令狐沖吧,喜歡他的正直。雖然被其他人排劑挑剔,但他依然故我選擇相信他覺得對的事。也許這也是我自己的某些情意結吧,對他的擇善固執。

看金庸小說那段日子,正值我的成長叛逆期,與家人相處的衝突,和學校生活的不如意,更讓我想把自己埋在書中不願面對現實。而小說中那種江湖義氣兒女,英雄俠義的事情讓我暫時遠離了現實生活的沮喪。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八‧圖書館生活

九零年,我移居了香港,開始了我在這個大都會的生活。對於這個城市,我常常有格格不入的感覺,尤其是在人群中的時候。

上中學後,學業雖然跟得上,但是人際卻是我最弱的一環。有一段時間,我總是被同學排擠,學校的圖書館就成了我心靈上的寧靜地。

在學校的日子,休息時間我都泡在圖書館了。而且從中二開始,我更是成為了一名圖書館管理員,一直到我中五畢業離開那間學校,這個身份都沒變過。

學校的圖書館不算很大,但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書籍分為中文區和英文區,該有的類別都類有。而做圖書管理員,要做的事就是幫同學們借書還書,把書上架,整理書籍等等。

我不用每天當值,每星期只有一天要當值。因為當圖書管理員的人有好幾個,老師幫我們編了當值時間。然就算不用當值,我還是會每天去圖書館。不僅是小息的時間,午飯的時候,我也是很快吃完午飯就到圖書館報到。

那段日子,我總覺得與書本親近,比與人相處好多了。也因為我從不理會同學的排擠,後來大家就直接無視我了。而我更是變本加厲地依賴起書來。

因為長期泡在圖書館,圖書館的當值老師對我很好,甚至跟在圖書館工作的一個工友也很熟。那個工友叫張叔,他長駐在圖書館,把新書包好上架,修補破了的書,還有管理圖書館訂書、工具等等的工作。因為混得熟,我總是在看到有新書到時就等在他辦公桌前,等他包好書可以先睹為快,而張叔也常常會留新書給我。

我很喜歡在圖書館看書,最喜歡在每個書架前一本一本地翻架上的書,就算是不感興趣的書,摸一下也好。看那一排排的書整齊排列着,感覺很滿足,常常幻想着,總有一天,我也要有一間這樣的圖書館。

在圖書館當值,也是我很喜歡做的事,尤其在我中四那年。因為每天當值都有幾個人,算是一個小組,而中四那年我當上了圖書管理員的小組長,下面有個學弟妹幫忙。與他們共事的日子,也是我很快樂的一段日子。因為那幾個學弟妹都很可愛,會跟我聊天開玩笑,讓我真正體會到學園生活中與人互動的樂趣。

說真的,對那間中學的記憶,除了在中四、中五那兩年交了幾個好朋友之外,就屬圖書館的生活最讓我懷念了。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七‧初嘗買書之樂

愛上看書之後,買書就是個無法避免的動作。而一開始買書,就會慢慢變成習慣。當習慣變成自然,嗜書的癮就會越來越大,直至失控。

我相信我們這一代,小時候都是沒甚麼零用錢的人。而買書基本上是個奢侈的玩意,如果父母不是愛書之人,更是不會花錢讓你買閒書。

不過我可以自己決定買書,卻是早在四年級那年開始的。因為那年我被獨留在內地,而家人都在香港。父母為了補償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寄生活費給我。而那時的物價很便宜,我總是有多餘的零錢可以花。那些零錢我就花在買書上。

那段獨自生活的日子,我常常會去書店逛。全世界的書店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安靜。我很喜歡書店那種靜的感覺,每次逛都能讓我心情平靜。

買過的書中,有一本印象很深的是《一千零一夜》。那是一套6本,收錄了完整的《一千零一夜》故事的書。綠色的封面,只有簡單的中東圖案和書名。(在google上找了一下,發現了我當時看過的版本。)



當時我買了第一本,很厚的書,才一冊已經五百多頁了。本打算看完才繼續買的,然而結果是我一直都沒看完這本書,後續就不了了之了。這是我第一次看長篇的翻譯作品,我被那些很長的阿拉伯譯名打倒了,加上對回教用語的陌生,使我很快就放棄了這本書。

我忘了有沒有帶來香港,也許是搬家那次丟了,或根本沒帶來,反正就是在家中已找不到踪影了。雖然丟了很可惜,但是在買它時卻給了我很滿足的感覺。買書果然是會讓人失控的行為啊!

而這一次的教訓是看不下的書就是看不下,一點也勉強不來。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六‧長篇小說初探

之前曾經提過,四年級的暑假,我看完了古龍的《絕代雙驕》。這是我第一次看長篇的小說,也是第一次看武俠小說。

我也不知道這套書是誰借給我看的了,反正就是在家中看到,無聊之下翻了起來。翻着翻着,就此愛上,欲罷不能啊!

我看的版本是一套五本的,黃色的封面,紅色的標題。借書給我的人說,這套書是禁書,不能公然拿來看,我忘了是大人不準還是真的有禁忌的理由。不過因為那年母親和姐姐都來香港了,只有我還在老家,看甚麼做甚麼都很自由,所以禁不禁對我來說都不是問題。

第一次接觸這種關於武俠、江湖的書籍,感覺非常的新鮮,也對於作者筆下的世界產生了好奇。每個人物都是那麼的讓人驚奇,像十大惡人的惡,移花宮主的恨,小魚兒的狡猾,花無缺的純與痴;等等不同人物的各種設定,使我第一次發現原來人可以有那麼多的變化。而故事的每一個轉折,每一個人物的經歷,都使我了解到原來長篇故事的起承轉合可以這麼的精彩。

我還記得看這套書的那段日子,我幾乎是捨不得放下書本,一個章節接一個章節的看下去。每次看,我總會找個坐得舒適的地方,因為知道自己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不停了,專心得可以忘了任何的事情。結果我花了一個多星期就看完了這套小說。


除了《絕代雙驕》,同一個暑假,我也第一次接觸了愛情小說。那是岑凱倫的《相思鳥》。說真的除了書名,故事我幾乎快忘光了,對當時看完的感想也只留下很模糊的印象。也許是因為近年我看的言情小說更多元化,而那種太夢幻愛情小說已經完全引不起我的興趣的關係吧。


愛書的人,對長篇小說都是各有喜愛的。而我也認為,長篇的小說是閱讀中最讓人難以割捨的興趣。

2008年8月19日 星期二

五‧漫畫初探 之 連環圖 / 小人書

寫到第五天,仍然在小學時期,原來我的小學時期有那麼多可回憶的地方,有點超乎我的想像呢。

- - - - - - - - - - - 離題了,轉回來- - - - - - - - - - - - -


漫畫在現在已經不是新奇的玩意了,對我來說更是我很喜愛的書類之一。我想,我的漫畫熱,應該在小學時已經染上了。只是當時並不為意。

八零年代的那個時期(注:不是台灣的民國八十年代,是公元的198X年代),因為生活在內地,根本沒機會接觸外國,尤其是日本的漫畫,所以我最初所接觸的,就是當時還很流行的本土連環圖,我們俗稱為小人書。

還沒來香港之前那幾年,我們住在父親老家四合院附近,四合院那邊有奶奶,幾個伯父和他們的家人。伯父家中,不知是哪個堂兄姐,收藏了一些當時流行的連環圖。我每次跟母親過去探奶奶,就會跑去翻那些連環圖。

有看過連環圖的人應該知道這種書的特色,一般都是一幅圖配一小段文。我記得自己剛開始看那些連環圖時,都是只看圖,不看文的。因為那時還不太認得那些字,也沒耐心看。但是只看圖能了解的畢竟有限,久而久之會覺得乏味。就算後來我開始看得懂文字,但對那些連環圖的耐心也消失得差不多了,尤其那些連環圖畫的還是四大名著那種超古典的故事,我更是提不起興趣去看。

在那些我覺得很悶的小人書中,不知為何有一本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個很生活化的故事,甚至畫功也不算特別,但能讓我到現在還記得,我覺得蠻值得一談的。


那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理髮師,他自己開了一間髮廊,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客人上門,他也很滿足於這個工作。

有一天,一個男客人上門,那個人要理髮師幫他打理鬍子。這個客人的神情很不好,理髮師也沒多問,就如常開始他的工作。

就在他幫那個客人刮鬍子刮到耳下頸項位置,那個客人忽然動了,而那把刮刀就在無防備下劃到客人的頸動脈,以致那個客人就此送命。理髮師因為這件事,身敗名裂,除了要結束那個髮廊,還要被警察控以誤殺的罪名。他坐了牢一段日子以後,忽然有一天被釋放了。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地回到家後,他得到了答案。有一個自稱是那個客人的妻子給他看了一封信,信中是那個客人的自白。原來,那個客人是故意要讓自己發生意外的,因為他對前路感到迷惘,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卻又沒有勇氣自我了斷。而他曾經來過這間髮廊打理鬍子,知道理髮師的手法。所以他最後選擇在那一刻動了,也成功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彷彿是已預見一般,他在信中向理髮師道歉,為了自己的任性和帶給他的麻煩。而理髮師對此只能無語問蒼天。



第一次看這個故事時我只是很快的翻了一下,沒有特別去理解故事的內容。後來也有幾次因為無聊而重翻,但仍不曾為意。不過隨着翻的次數越多,對這個故事的印象也越深。雖然我忘了這個故事的名稱和作者,但故事給了我一些難以言喻的感覺。

現在回想,總覺得它有一點玄。甚至可說整個故事中主角的際遇給我一種人生無常,很有哲學味道的感覺。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亡的無奈。而這個伯仁甚至是原凶。

直到寫文的這一刻,我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為甚麼我會對這樣一個故事印象深刻?明明它應該是那時的我最沒興趣看的故事。

然值得慶幸的,是原來我真的甚麼都會看,而這樣的雜食豐富了我的人生。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四‧背書

凡是學生,都應該背過課文,不論是中文英文歷史地理生物科學等等等等,要背的東西數也數不完。

小學時期,背書是我的拿手好戲,但是學年越高,背書的興致越低,正確來說應該是背課文的興致。

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和班上的好朋友常常會兩人一組一起背課文,除了是老師的要求之外,也是我們自發去做的。

我覺得背一篇文章,會讓人對那篇文章了解更透徹,也得益更多。所以背文也是閱讀很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在你開始學一種文字的初期。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背書是在二年級的時候。

有一天,國語老師找了我和其他幾個同學,告訴我們學校即將舉行一場故事演講比賽,她希望我們能夠參加。然後她交給我們一人一本書,每本書都做了記號,做了記號的地方是一個故事的開始。原來她已經為我們每人挑了一個故事,希望我們先回去看一下書中的故事,可以的話先背起來。

我收到的故事是一個比較長的故事,而且是關於戰爭的。知道自己被選中,那一刻其實蠻興奮的,對這個比賽充滿了信心。然而當我正式開始準備這個比賽時,卻發現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首先是背文章,因為文章的字數不少,故事也很長,對一個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算是很大的挑戰。一開始我以為自己能很快背好,但是花了很多時間,我還是常常會少了這句,漏了那段。老師對我們的要求也很高。每隔一兩天就會抓我們去背給她聽。每一次站在她面前,我總是很緊張,怕自己背得不好,然越緊張,就越是容易錯。那段日子還真的挺難過的。

等我終於背熟那篇文,真正困難的地方才開始。因為既然是講故事,當然不能平鋪直敍,毫無起伏。所以接下來的日子,老師就開始要我加入一些語調和表情的變化,使故事能更引人入勝。

每一次練習,老師都在那本書上加批注,像劃下哪些地方要注意語氣,哪裡哪裡要激動萬分;哪裡又要輕描淡寫等等。一次又一次增加的附注,使書本空白的地方充滿了色彩。

那次的比賽,我最後拿到了亞軍。完成的一刻,心中最感謝的是老師給我的訓練。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本被劃得五顏六色的書了。

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三‧曾經擁有的《365日謎語》

我曾經短暫擁有一本《365日謎語》。黑色的封面,“365日謎語”幾個不同顏色的大字填滿整個表皮。(題外話:似乎以前的書都是很簡單的設計,不像現在的變化多端啊!)



說短暫是因為那本書是從同學那借來的。

對這本書印象深刻是因為借給我的人。那個同學是個男生,而且還是個長得很不錯的男生。他是我們班上長相很好的男生,成績也不錯,因此理所當然地成為班上的寵兒。(這種情景似乎是歷久不衰的現象呢,不論是哪個年代 XD)

因為他是這樣出色的人,班上的女生當然都很喜歡他,我當然也是 (羞)。喜歡雖喜歡,但是那個年代是不會有甚麼特別讓人想歪的地方。我也不是想談甚麼初戀的事。

他的身邊有幾個成績也不錯的男生常常在討論學業上的事,他們幾個男生常常會對我們一些女生很不肖,為了爭一口氣,我和另外幾個女生也組成一組,常跟他們比賽。大家在競爭成績,討論學業上的事。在競爭的過程裏,有時也會跟他們聚在一起切磋讀書的心得,算是很良性的競爭吧。

會提起這本書就是有一段日子,大家對謎語很熱忱,常常各自找謎題來給大家猜。而他有一次就拿了家中的謎語書回來。我們看到都很羨慕,然後就大家都向他借來看。

當這本書輪到我借時,我們的謎語熱其實已經淡下來了。我還是借了回來,只為那是他的書。這本書在我家放了好長一段時間(大概有兩年吧),一直都沒有還給他,而他也像忘了般都沒有找我要回。

就在我幾乎忘了這是他的書而一直保存着這本書時,有一天他忽然問我:「我好像有一本書在你那裡,是不是?」我還在疑惑時想起了這本謎語書,而他也記起是這本。他說他希望要回這本書。

把書交還給他時,我還蠻失落的,也許是因為覺得與他的連繫就這樣斷了吧。雖然知道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因為書真的不是我的,但心上的失落感卻仍然清晰地印下了。

一直記得這件事,是因為那段愉快的學習生活吧!那是我這麼多年來都無法忘記的回憶。他的樣子在我記憶中其實已經很模糊了,如果再遇也不可能再認得。但是這本書,卻是我記得他的一個線索。



人,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聚散總有時。但是書,卻會在我們生命中留下痕跡,永久伴隨。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二‧不開門的圖書室

我讀的那所小學,有一間圖書室,裏面放了很多書。但是我一次都沒進去過。為甚麼呢?因為那間圖書室並沒有開放給學生,理由我們也從來沒聽過。

我記得那間圖書室位在學校的一個偏僻角落,門上有鎖鎖着,我每次經過都會看一下那個鎖,看有沒有人會打開它。然而從我入學直到我轉學的四年半裏我都沒看它打開過。

會知道那是一間圖書室,是因為我常常從那個教室的窗口看進去。小孩子對於禁止的事物總是有很多的好奇心。而這間圖書室的長期關閉狀況,更是引起人想一窺究竟的慾望。

本來,我並沒有留意到這間圖書室的,只是常常聽同學談到有一間不開門的課室,好奇心驅駛下,我終於還是跑去看了。

那間課室因為上鎖,我們想看裏面的東西只能從窗口去看。記得當時的我並不高,那個窗口對我來說就要墊高腳才能看到,我努力攀着窗沿,看向窗口。也許是很久沒有打掃的關係吧,窗的玻璃上蒙着一層灰,只能隱約看到裏面有一排帶有玻璃門的書櫃,櫃上整齊地陳列着不同的書藉。

看着那一列列整齊的書籍,不知為何,我很羨慕,很想去翻翻那些書,因此,後來每次經過那個房間,我總要從那個窗口看一下那些書,想像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有這樣的一間書房。我覺得,這可能也是我後來會堆書的原由也不定。

愛書之人,總不免想要一間自己的書室,擺放着自己喜愛的書籍。我也很想,尤其想要一間像那樣的書房。整齊排列的玻璃書櫃,架上放滿自己喜歡的書。

其實這個記憶我幾乎要忘記了,只是這幾天在思考這次挑戰的文章時忽然又想起了這件事。人的腦袋果然是個無限儲量的硬碟啊,而記憶存在腦中,還真的是需要一點線索才會開啟呢。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一‧與書結緣

書,是我不可少之物。

我也不記得從何時開始了,不論是去哪裡,身邊總會有書伴着。坐車的時候,等候的時候,旅行的時候.....


我無法清楚記得是如何正式愛上看書的了。但是能與書結緣,我覺得應該從開始認字說起。

我的童年是沒有書本的,第一次有自己的書,是在小學入學的第一天,從老師手上接過的課本。

那個年代的課本,不像現在的漂亮和豐富色彩。我記得那些課本的設計都很簡單,清一色是白色的封面,沒有任何裝飾,只在中間寫着科目和年級。A5大小的頁面,也不算厚,所以携帶很方便。

我記得最清楚的是那些課本的味道,嶄新的書本,仍帶着印刷的油墨香味。我對那個味道有點像上了癮的癮君子,每次買了新書,總是不其然會聞聞書本的味道,看看與我記憶中的油墨味道相同否。總覺得,那種油墨味道像知識的味道。我想這也是我會愛上書本的一個原因吧。

識字,是愛書的另一個原因。自從學會文字,對文字的迷戀便越來越濃。書中的文字世界,吸引我不斷想去探索。

一、二年級時,家中沒有任何的課外讀物,也沒有本錢買那些課外讀物。我看得最多的只有課本,也許是因為正值吸收知識最渴切的時期,課本上每一件新奇的東西都讓我逼不及待想塞進腦中,只嫌上課的進度不够快,所以翻課本是我最大的樂趣。我想,這已經為我日後的愛書種下因子了。


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

2008夏日挑戰宣言

去年,第一次參加樂多的夏日的主題挑戰和唯一一次的小金人賽後,今年一直在考慮要不要參賽。七月的時候還等着看今年甚麼時候開始報名,然等着等着,一直不見樂多的宣傳出來。

等到八月,還以為今年會消失的挑戰,再一次出現了。而這段時間,我還是在考慮,最後決定還是來玩,爆肝就爆肝吧。這也是一次難得的可以鍛鍊自己的機會。

這次選擇的自訂主題,是關於書的事。我一直都覺得閱讀是很個人的事,看甚麼書,讀甚麼書,喜歡甚麼書,買甚麼書都很個人。而這些點點滴滴成就了這樣一個我。

所以我要寫,寫那些我與書的事,與書為伍的日子,關於書的點滴,關於書的回憶。

挑戰從八月十五日開始!

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遲來的開箱文-歡樂霹靂同人誌

在yan兄的催促下,我終於要來寫那個遲來的開箱文了。

話說在6月中的時候,阿咆在她的部落格廣告開放同人誌的預告,她第一次的同人誌,霹靂歡樂漫畫衍生本《妖道江湖》將在8月發售。雖然我對霹靂劇不熟也認識不深,但衝着阿咆的畫,我還是預訂了。

7月31日,亳無預警下,回家時就看到一個大公文袋,上面有個熟悉的標誌“error404”,是來自阿咆的航空包裹,豐富的同人誌加附帶的預購特典。

廢話不多說,來看看內容吧:

主題的漫畫一大本:



粉色的封面,加cute版的人物,我很愛這個表情啊,一整個就是很可愛又“抵死”的感覺 XD


另附兩張明信片和五張書籤:



書籤真的太深得我心了,我對書籤明信片之類的東西真的很無法抗拒啊!阿咆,我很想要多幾張呢 (厚顏伸手中 XD)

還有還有那個徽章:


很可愛對不對?對不對?

最後還有一個就是附帶的紙盒,需要自己動手去做手工,我捨不得剪啊!(>_<)
不過我最想要的還是當初阿咆構思了卻沒有做出來的公仔耶,請看這個:

(原圖來自阿咆在yam天空的圖)


很讓人垂涎的公仔啊,如果做出來,我一定會收集的,阿咆,考慮考慮吧!(念) XD


-------------這是額外炫耀分隔綫------------這是額外炫耀分隔綫-----------

既然是炫耀,就附帶一個大家沒有的,哼哼....

是我上次去台灣收到的阿咆畫給我的明信片!


是不是很棒?哇哈哈 (驕傲的咧~~) XD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台灣之行2008‧高雄旗津‧part 3

相隔半個月才來繼續的遊記,我寫得好慢。囧

---------------------遊記分隔綫------------------------

從天后宮出來,我又繼續向前走,發現整條街的商店都不是很多人,遊客沒幾個。我想這麼熱的天,應該沒有人像我這樣神經病地逛大街吧。XD

旗津的商店,海鮮店,紀念品,都讓我感覺時光似乎停下了。每走一步,都跟我上一次來一模一樣。海產店的門口,依然放着一盆盆用冰冰着的海產,空氣中依然有着香噴噴的烤小巻味道,我甚至在賣小玩意、紀念品的店裡找到我上次來玩時買過的東西。

城市的樣子,總是瞬息萬變,今天的平地可能明天就成了高樓,像旗津這樣十年如一日的感覺,在城市中幾乎是個奇蹟。尤其是香港,這幾年舊的房子、街道等一直在快速地消失,真怕有一天,我們的城市完全成了一個沒有歷史顏色的城市。


廟前街的盡頭再過去,就是旗津的海水浴場,那天的海,受遠方颱風的影響,浪濤洶湧,天很藍,雲很白,空氣中海水的味道迎面而來。站在岸邊,迎着呼呼海風,想着,我有多久沒看過如此美麗的海了?


沿着旗津的海岸線走,有好幾個景點。我覺得很不錯的是踩風大道,一條專門給人家踩腳踏車用的小路。因為我不會踩腳踏車,所以我只好用走的來觀賞這條路。




整條踩風大道兩旁都種了樹木,形成一條很棒的林蔭路。我沿着這條路走時,有種在樹林散步的感覺。而路旁也的確有一大片的樹林。那是旗津的海岸公園。公園裡有一些木搭成的小亭子,有些上了年紀的歐巴桑歐吉桑在那乘涼。

我甚至看到一些人把網床掛在兩棵樹中間,然後就在網床上睡午覺。那樣的情景,就像在南國的沙灘上度假般的悠閒。當城市人都營營役役在工作時,他們卻在陽光下享受着海風的吹拂、聽着海浪聲入眠,讓我很想問自己,那麼辛苦為甚麼。


整條踩風大道,我幾乎走了三分之二,走到腿快斷掉。但是我卻走得很高興。也許是因為天氣實在太好,沿路我都可以拍到很棒的景色,尤其是天空。我很愛很愛那種藍天白雲的感覺。


下面這張圖除了藍天之外,拍到了遠方的八五大樓 (照片右下方灰色的大樓)。八五大樓是高雄最高的大樓,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在高雄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包括旗津。




旗津的地理位置蠻特別的,因為它在高雄港外,也是台灣的邊邊地區,所以在踩風大道上,有個路牌寫着“台灣海峽”。看到這個牌時有點感觸。很久以前,我就生活在海的那邊,那時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站在海的另一邊遙望過來。也許這就是我旅行的意義吧。在不同的地方回望自己的過去。




踩風大道上,偶爾有些踩着腳踏車的人經過,這樣的日子,能夠這樣悠閒的玩樂感覺也不頼,對不?我喜歡照片中波濤洶湧的海面。




我的行程一直到風車公園止,然後因為找不到公車站,我又沿着來時路走回來。等我回到廟前街,已經是黃昏時份了。

黃昏時份的廟前街很熱鬧,除了一些遊客外,還有很多放學的學生。因為太多人搭旗津渡輪,渡輪站外排了很長的隊伍。我在渡輪站外找了個地方坐着,耐心等着人群的散去,也順便休息一下。

我坐的地方,剛好是旗津的觀光三輪車停泊的地方。我看到很多三輪車停在那邊,車伕們聚在一起打牌等着客人上門。也有車伕坐在自己的車上小息一下。




走完旗津,感想就是當你不去計較時間、能力,只想着要完成一件事時,你的潛力還是能發揮出來的。慶幸自己完成了,也為自己留下了一個難忘的旅程。雖然得到的結果是第二天全身像散了般的肌肉疼痛。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囧......是會傳染之部落格串聯

最近好忙....在我歡樂地放完十天大假,去台灣玩了七天回來之後,我就瘋狂地跌入加班地獄了。

每天很累很累回家後,上網看部落格就是我歡樂的休息時間,本想讓自己的部落格空個幾天,等我忙完這陣子才再來繼續自己的遊記的。而某人的部落格就是我歡樂的來源,這個某人當然就是擅長囧臉、翻滾、嘴咆的青小鳥了。
 
前幾天,當我如常去逛青小鳥的部落格時,忽然看到自己的名出現在部落格串聯的名單上。她明明說要指名台灣人作串聯的,卻點了我,讓我莫名地就變成了台灣人.....XD


-----這是串聯分隔線-----這是串聯分隔線-----這是串聯分隔線-----


好,既然說我會寫,就先來寫這個串聯。


1.你寫blog有多久? 最初為什麼會有開始寫blog的念頭?

一回首,看自己寫的BLOG,原來不覺也三年有餘了。還真的是大家都三年耶~ 希望可以像無間道的梁朝偉一樣,三年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一直寫下去。

(離題了,抓回來)

我是從零五年四月開始寫的,因為看到MSN有開放一個個人空間,可以讓人發表自己的文章、日記等感想的東西,我就趕潮流般地加入了。

一直以來,我都不是個擅言的人,很多事都不會宣之於口。而與人相處上,我也多是扮演着聆聽者的角色,也就更不會把心事說出口。BLOG在我眼中就成了一個真正的私密空間,讓我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這個空間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空間。

我總覺得,當言語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之際,文字就成了我思想的出口。用文字跟自己對話,也是我反省自己的一個途徑。在心中構思着如何去表達自己,可以更深入去了解自己的想法。有時候,文字甚至能讓我從憂鬱、低潮、失落中站起來。

2. 寫blog至今,最難忘的事是什麼?

最難忘的事,當然是認識不同的網友,接收到來自不同地方的善意,人與人之間最有趣的互動就是如此吧。

我最快樂的就是在寫小囧文時跟大家的互動。還有跟大家見面時那種雖陌生卻又如此熟悉的有趣感覺。


3. 你覺得寫blog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

我覺得寫blog最重要的元素是真誠吧。因為我寫blog是在抒發自己的感想,所以不想在面對自己時也戴面具。真實去記錄自己的想法和誠懇去面對自己的內心是我寫blog的重點。而且在與人互動中,這也是重要的元素吧。


4. 請用一個詞語 / 東西形容你的blog。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自己的blog啊,我覺得真不是一個「悶」字了得啊 XD

看別人的blog,我總覺得很有趣,很有文采,常常都會想為什麼人家就是能寫出那樣吸引人的文章,而自己的卻是如此沉悶? (攤手) 真的是性格造就人的言行,悶的人就是會悶,無解 XD


5. blog在你的生活中擔當著什麼角色?

blog在我的生活中擔當的應是我抒發壓力的地方吧,有時心情低落,不開心,壓力壓得自己喘不過氣時,寫文,看文,都是能讓我重新振作的好方法。


6. 你覺得自己和blogger們有著怎樣的關係?

和blogger們的關係啊,既遙遠又親近啊 XD

遙遠的是地理上的,因為大家分佈在不同的地方、城市、甚至國家;親近的是因為有了網路,天涯若比鄰。

另外就是志趣相投吧。我發覺邊總是很少能深入對話的人,也很少志趣相投的人,反而是寫blog讓我找到有相同話題的朋友。


-----串聯完畢分隔線-----串聯完畢分隔線-----串聯完畢分隔線-----


寫完了!

我很少寫這種部落格串聯,因為很少被點名 (我人緣不好 XD),所以這次很榮幸被青小鳥點中,當然要寫了。


-----囧會傳染-----------囧會傳染-----------囧會傳染------


為甚麼說囧會傳染呢,是緣上回去台灣,有幸上青小鳥家玩樂,機會難得,順便拿了她製作的囧字頭來玩。有看過那篇囧聚的人都知道這個玩意。各位觀眾,我...我....我囧了....



青小鳥,下次去台灣,我要再上你家打麻將,再一起去唱K!(喔耶~)


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

台灣之行2008‧高雄旗津‧part 2

繼續上集,當我終於走到旗津的渡輪碼頭時,已是下午一點以後的事了。也許是平日吧,來旗津的人不算多,我只等了一下子就順利搭上往旗津的渡輪了。

其實旗津在我上一次來高雄時有來過,只是當時是跟旅行團,而且走走看看的時間並不多,所以這一次,我再度踏上旗津,以我的慢走方式來感覺這個美麗的地方。


旗津是一個沙洲,長約十一公里,寛約兩百公尺,在地圖上看就像一條海帶飄浮在高雄港的外圍。

從鼓山輪渡站搭船至旗津輪渡站只要幾分鐘,兩層的渡輪,樓上是有座位的客席,而樓下是載車子的空間。台灣是機車滿街跑的地方,所以搭船會看到的一個現象就是下層滿滿都是機車,有單身的騎士,有情侶共騎的,也有載着妻小的。

在香港,能載車的渡輪好像已經沒有了,人們太習慣開車從過海隧道穿梭往來香港島和九龍,坐船這種閒情逸緻很難再看到。所以看到這一幕感覺很特別。

其實我很喜歡坐船,記得我讀中學時,家住在九龍但學校在香港島,所以我上學和回家都是坐渡輪的。風和日麗的日子,坐在船上,感覺海風和風平浪靜的海面很棒。而這天的天氣,也勾起當年我坐船往來的回憶。

這是旗津輪渡站,紅轉砌成的建築物,帶有那麼一點懷舊的色彩。




-------旗后區分隔線--------旗后區分隔線--------旗后區分隔線------

一離開旗津輪渡站,就是旗后區最熱鬧的廟前街。往前沒幾步就看到最有歷史價值的旗後天后宮。天后宮供奉的就是媽祖,這個廟好像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漫長的歷史中,經歷過多次的重修及擴建才成了今日的天后宮。



廟前的燈籠天幕很有氣勢,如果在晚上所有燈籠點起,應是非常美麗的一幕吧。

大門前的龍形雕柱,鮮艷的色彩給人很傳統的感覺。我偏愛這種很中國的東西。



還有屋瓦上的雕飾:




----/待續




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台灣之行2008‧高雄旗津‧part 1

繼續我的高雄之旅,來談我的走路逛旗津之旅。

6月25日,又是一個天晴到不行的日子,陽光烈得可以把人烤焦。

我在飯店吃完早餐,約十一點才離開飯店。因為近中午,一出門就感到熱氣逼人。

這天的行程是去逛旗津,因為沒有事先找交通工具的資料,所以我決定用走的去鼓山渡輪碼頭再搭渡輪去旗津。 確定了碼頭的方向之後,便開始了我一天的行程。

先看看我走過的路。




我住的飯店是高雄的漢來,在前金區,上圖右上角藍圈的地方。我從那邊開始走,走過成功一路,民生二路,海邊路,過了愛河上的橋,才走到第一個點。

藍色第一個點好像是真愛公園。這個公園似乎是新建不久的公園,樹是新種的,地是新鋪的,我還看到一些像是工作的人員在為公園做最後修飾。天很藍,幾乎沒任何的雲,走在這裡,望着那廣闊的天空,我有一種很想飛的感覺。在香港,走到哪,似乎都有太多太多的高樓大廈擋着,天空總是很狹窄。



我喜愛這樣一望無際的藍天。


沿着公園繼續向前走,我走到第二個點,那是高雄的漁人碼頭。旅遊書上寫着這裡會有一些文化展覽、休閒娛樂等等,但那似乎是晚上才有的活動,因為我走過時,感覺也是很人煙罕至的。

漁人碼頭旁邊是駁二藝術特區,也是舊倉庫改建的。因為一心想要先去旗津,所以我沒有進去看,只在外面經過而已。倉庫的外墻上有很多塗鴉。



墻上的塗鴉色彩很豐富。



如果不知道這裡是藝術特區,可能只會以為這是廢墟,我很想知道,這裡甚麼時候才是熱鬧的?走過這個地方時,我想起香港也有一個類似的藝術特區——牛棚藝術村,是用以前的牛棚改建的。來台灣之前我才剛去那邊參觀了一個展覽。所以看到這個很有親切感。




沿着這個特區的外面是一條讓人騎腳踏車用的路徑,紅色的水泥地,向前延伸着。我一直沿着這條路向前走。路的盡頭,發現一條老舊的路軌。



這條路軌是高雄的臨港線,現在好像已經沒在用了,因為我當日所見,路軌長滿雜草,路軌旁的機器也老舊不已,停在此的一列列車,只有風霜的痕跡。



這裏不是遊客區,所以如果我不是這樣隨便走,也不會看到這個像被遺忘的地方。旅行的意外有時就是如此吧,不必刻意去找,卻又發現一個城市的過去。


走過這裏,我繼續着我去旗津的路程。只是中午12點的太陽實在是太烈了,我有一種快要中暑的感覺。我在建國四路找了一間便利店休息,就是地圖上的第三點。



我去的便利店有桌椅提供,讓我能够坐下休息。我不知道自己坐了多久,看着便利店來來去去的人們。有上班族、有學生等,聽他們的談話,觀察人們的行為,對我來說這就是人們最日常的生活。想像自己也是在此生活的一員,感覺很有趣。這也是我愛旅行的原因,體會在另一個地方生活的樂趣。


在便利店停留了好久,接近一個小時吧,坐着坐着有種不想再走的慵懶感。但旅程還是要繼續,我往另一面的鼓山渡輪碼頭 (第四點) 進發。

......./待續


2008年7月5日 星期六

台灣之行2008‧高雄

繼續我的台灣之行。上回提到抵達高雄。

坐計程車到飯店放下行李之後,決定先去夢時代。從飯店去夢時代可以坐捷運。高雄的捷運是今年新開的,線路現在仍然只有一條,其他的還在開發中。

我從飯店走到附近的捷運中央公園站,天氣非常炎熱,但是感覺卻依然是比較冷清的。商店開門的並不多,而人流也相對的少。也許是太習慣香港車水馬龍的擁擠,看到這種現象有點大驚小怪吧。 捷運的人流也是很少有的,很難想像會有看不到人的捷運站。

 


捷運的月台,真的是前無來者啊,空蕩蕩的月台還真是少見啊 XD



我在凱旋站下車,出口有夢時代的免費接駁車。

夢時代是個很大型的商場,裡面的商店應有盡有,從名牌商店到不知名的小店都有。我在商場轉了一圈,發現了一間裝潢很特別的店。店名叫“够壞堂”。賣的東西很多,有出名的運動衣鞋,有個人設計的T-恤和鴨舌帽,有個幽默感十足的小物品等等。店內的物品貨架可以左右移動,走進去有種進入迷宮的感覺。店內的裝潢金碧輝煌的,用上很俗的金色和紅色,走進去會有像進入黑色會堂口那樣的感覺,很有趣,也很配合它“够壞”的主題。店面除了售賣上述物品之外,店的另一邊是餐廳,供應一些簡餐和飲料。真正是甚麼都有的店。

我在店裡買了幾張很有幽默感的貼紙和一個零錢包。零錢包的設計是一個蛋形的塑膠包,中間開一條縫,只要輕壓蛋形兩頭,就可以看到裡面的零錢了。我覺得這個設計很好玩,所以買下了它。



一直都很喜歡台灣設計的一些“得意”(可愛、很有幽默感的)小物品,所以每次看到總會買一點。我總覺得台灣人很有幽默感,而且那種幽默感是很能够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這點看某人的網誌就能充分體會到 XD )



........../待續
(下集會是那個辛苦的走路玩旗津之旅,請期待 XD )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台灣之行2008‧出發

旅行,已是我每年必做的一件事,讓自己放空,讓自己離家,去另一個地方過幾天沒有家人、工作的逍遙日子。

台灣,對我來說,是個很親切的地方,言語的相通和一些相似的生活習俗,讓我對這塊土地有着那麼一點熟悉感。距離上一次來台灣,已經八年了,再次踏上這塊土地,還是蠻期待的。

今年的旅行,選擇了台灣的高雄和台北。一連七天的旅行,就在六月二十四日這天,奢侈的開始了。

說奢侈,還真的蠻奢侈的,因為一般大家去台灣玩都是三四天的旅行,而我卻是一連七天。而且因為是一個人的旅行,時間上就是很隨便的走走停停,浪費得很奢侈的那種。所以請大家不要問我,台灣有甚麼東西是「抵玩、抵食、抵買」(廣東話) 的,我答不出來。

好,開始這次的奢侈之旅。

--------------------------------------------------------------------
6月24日早,天晴,悶熱

因為之前聽說有颱風正在接近台灣,有點擔心我去時會正好碰上颱風。然而幸運女神還是站在我這邊的,出發那天的天氣好得不得了,天朗氣清,我在機場拍下了藍天白雲的好天色。



機場,是每個旅程的開始。我很喜歡機場的感覺,每次出遊,在機場看着那一架架排列在登機口的飛機,感覺就是很棒。


從香港到高雄,機程才一個多小時,好像才剛上機沒多久,飛機就已經到了目的地。

高雄的機場,給我一種很冷清的感覺。也許是班次少的關係,機場大樓的人流很少,而機場的商店更是幾乎在全關的狀況。不久之前,我在新聞上看到關於高雄的報導,當中有提到因為高鐵的關係,高雄機場少了很多搭內陸機的旅客,這嚴重影響了機場計程車司機的生意。

我在機場的入境大堂看到好幾個計程車司機站在出口的位置,向着我們這些步出機場的旅客招手,問我們要不要坐車。我最後選擇坐上計程車離開機場,為着那份熱忱。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預告

近來香港的天氣很不好,一直在下大雨,心情不好,皮膚不好,精神更不好!
在如此甚麼都不好的情況下,我決定, 我!要!休!假!


我!要!休!假!
我!要!休!假!
我!要!休!假!

我!  要 !  休!  假!


其實之前就想要休假了,而且決定去旅行,只是自己後知後覺地發現,護照過期!oh my god!囧

只好重新申請,再延後放假的時間,而結果就是我下個星期終於放假了!
耶!耶!耶!(這個人已經瘋了~ XD)


在此預告,我會來台灣玩幾天,不知各位小囧有沒有空要不要一會?
台北和高雄我都會到,會玩甚麼地方仍在計劃中,先不在這公開,有好地方推薦請MSN我,感激不盡啊!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六四回憶

六月四日,從八九年開始,變成一個有名的日子,一個代表事件的日子,也成了一個歷史的日子。六四,甚至也代表了一段時間,一件事的發展,一個歷史的經歷。

八九年的六四發生之前,我還是個天真沒煩惱的小學生,但是事情發生的那段日子,卻是我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對我來說,它代表了另一個不同的回憶。


那年,我和母親、姐姐還在大陸,還沒來香港與父親團聚。年初,農歷新年時份,父親和母親花了不少心血在那邊蓋的新房子終於蓋好了。我們也趕上了在新年前搬進新房子。父親在新年時回來和我們一起過年。那年的新年,我們過得特別快樂!

過了年,父親結束休假回到香港,我們繼續着等待申請來港批準的日子。父親走後,母親離家了約一個星期,繼續努力去辦申請。因為當時我與母親的戶籍仍然登記在母親的郷下,所以母親每年總會有些日子會回郷去辦來港申請的事宜。這個申請已經辦了好幾年了,我以為母親這一次仍然是一趟無結果之行,然而她回來後卻帶來了一個讓我震驚的消息。

母親說,申請成功了,只是這次的成功,只有兩個人可以來香港,而她選擇了帶姐姐先走。選擇的理由,是姐姐的年齡比較大,如果這次留了下來,就很大機會會永遠被留在那邊。而我因為還小,仍然有機會再次得到簽證,所以我被留下來了。

這個消息,讓我震撼了好久。因為我從小就一直跟在母親身邊,從來沒有被獨留的記錄。我一直以為,母親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留下我的,然事實卻出了我的意料之外。我有一種忽然被抛棄的感覺。理性上,我知道母親的選擇自有她的理由,只是感情上那種被遺棄和受傷的感覺卻久久不散。

四月二十九日星期六,一個很平常的日子,卻是我一生最難忘的日子。這天,父親回來帶母親和姐姐來香港,而我開始了我的獨立生活。我還記得,那天早上我照常去學校上課,沒有去送行。整個上午,我的心情都很沉重。同學都知道我被留下來了,大家雖然都沒說甚麼,但我總覺得他們像在可憐我一樣。我的心裏,一直在數着時間,數着他們離家的時間,數着他們上車的時間,數着放學回家的時間。我沒有哭,因為知道哭沒有用,只會得到憐憫般的同情。

然而放學回到家,望着空蕩蕩的房間,空了一半的衣櫃,空出來的床...... 被獨留的感覺忽然狠狠地湧上來,眼淚再也無法控制地流下來。我知道從這天開始,早上要自己起床,床被要自己收拾,衣服要自己洗,生活一切要自己打理......要習慣自己睡,要習慣沒有人可以吵嘴,要習慣沒有人噓寒問暖,要習慣沒有人可以撒嬌...... 一切一切,都從這天開始。我的感知,也忽然清晰了起來。


五六月的時間,一點一滴在適應着一個人的生活,雖然也有伯父母和堂兄姐們的照顧,但是很多事還是要自己來。而且我和伯父一家人其實不算很親,所以能自己做的,我都不想麻煩別人。

而在這段日子裏,我在電視的新聞上,看到了聚集在天安門的學生,也聽到了大人們在談論這件事。年少的我,並不明白學生們的要求和聚集的理由,也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使這件事落幕。但卻因為這樣一個特別的時期,讓我記下了這樣一個事件。

十九年了,人們對六四的紀念,有的仍記憶猶新,有的逐漸淡忘。而我對那年的記憶,總是在看到新聞報道關於六四紀念晚會時再次想起。歷史,往往就是如此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留下了印象。



我的獨立生活其實並不長,只有半年多一點點,因為九零年的新年,我就獲得簽證來香港定居了。雖然這段日子不長,但是卻成了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因為這半年的心情轉折,讓我在再次與母親團聚後,產生了一些距離;而獨立生活的鍛鍊,也讓我在某些方面,不再那麼依賴母親了。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手作飾物

一向對手工製作的東西很有興趣,不止愛看,也喜歡自己做。

前幾日無聊,把好久沒碰的飾物佩件拿出來玩,順手又做了兩件飾物。 會玩起飾物製作是無意中染上的癮。一開始是有同事起的頭,然後我跟她們去了一次賣飾物零件的批發地之後,便開始學自己做飾物。



我愛用金屬綫來製作,因為難度比較高,而我偏愛難度高的東西。用金屬綫作飾物,難在控制力度。如何讓綫繞出想要的圖案需要不斷去試。

上面這個是用金色的金屬綫圈着黑色的珠子,再加上耳環用的吊勾,組成這樣的耳環。金屬綫的形狀是自己繞出來的,算是無心插柳下的作品吧。但還不算最完美,因為兩邊的形狀有偏差。不過以手工製作來說,不完美也有不完美的好處,就當是獨一無二的作品吧。




這是項鍊,材料是一條帶扣的皮縄,一條銅色金屬綫和一粒粉晶石。用銅綫繞着粉晶石隨意圈起來,讓金屬綫吊起晶石,再穿入皮縄中就成了這個項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