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年終回顧

來到2010的最後一天,習慣上還是應該來個年度總結,看看今年的自己做了些甚麼。 


這是年初訂下的目標,先來檢視一下: 

1. 今年一定要把房間的雜物清理,因為會離家一段日子,所以更要整理好房間的東西,免得回來時亂七八糟。 

結果這個清理是父親在家中大整修時幫我把所有東西一次性打包,存進倉庫了,而那些東西到現在我還沒有收拾回來。(囧)


2. 今年的閱讀目標在40本書 (去年的量是30),提高10本應不為過。而且當中要包含兩本外語書。 

這個還是沒能達標,雖然回來後有一直在追進度,但是仍然無法達到。尤其那兩本外語書的閱讀仍是擱在一半位置(其實英文書籍有幾本開始看了之後沒看完,都停在一半左右的位置,合起來可以算一本啦,但那太取巧了,不太好)。


3. 今年的部落格發文量要達100篇或者每星期至少兩篇。 

這個有達到了,今年再度參加的夏日傳說,加上新開的影像日誌部落格和副雜誌的文,超過100篇的發文。


4. 今年要看30部電影 (去年超過40,今年因為有半年不在香港,所以把量減少一點)。 

這個也達到了,在國外時有看一些,回香港後又追上進度,所以有達到,今年總共看了34部。雖然不算多,但是每一部都有不錯的得益。


5. 交5個新朋友 (因為平常太宅,這是要擴大社交圈的目標)。 

這算有達到,在英國和德國交的朋友都很不錯,希望能一直保持聯絡。而今年最開心也是能交上幾個不錯的朋友。


6. 努力拍照,務求把相機的所有功能都摸透! 

今年的拍照算是有了很大的進步。不僅是相機,手機的拍照也利用的透徹。今年在臉書上開始的一日一照片還有挺意思的,明年會持續,尤其我希望能在影像日誌中把每日一照的事堅持下去。

拍照是快樂的事,每一次按下快門,把心中那點想法留住都讓人感到對世界的事物有了美好的想法。


7. 因為買了Macbook,要把電腦的功能上手! 

算是有進步吧,不能說很上手,但是習慣了Mac的方便功能後還真的很難再回到PC的累贅。回家後我幾乎都沒再開之前用的桌機了。


8. 今年一定要把英文說很溜,才不枉去英國一趟! 

算不算很溜還真有點難介定,但至少不會抗拒去說英文了。在學校時試着把感想說出來時感覺還挺好的,加上跟其他朋友說話也一定要用英文,所以是有很大的進步。


9. 學習德文,不求很溜,但至少要能說生活常用語!

德文因為是從頭開始,還在適應中。生活常用語也只是打個招呼和基本的單詞。文法甚麼的雖然在學校學到了一點皮毛,卻仍需要進修。所以明年的希望是要找德語學校再開始學這個語言。


10. 秘密願望,不在此列出。

結果這個還是不能實現,而我覺得可能很難會實現了。就留着吧,反正也不是甚麼特別一定要實現的東西。



除了檢視上述的年度目標外,還想為自己檢視一下今年的事,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下列:

關於旅行: 

年初的台北行,再度見到台灣的朋友,還有副雜誌尾牙樂等都是快樂的回憶。 

接着的英國和德國行,去了很多地方。 英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愛丁堡,那是個非常美的地方,但讓我感到有意思的是我第一次和不太熟的朋友去旅行,同行的土耳其女生後來跟我成了較好的朋友,這是個值得記念的事。 

而德國,我終於去了柏林,那是我一直很想去的地方,看到很多歴史留下來的東西,我覺得那很有意義。

另外新天鵝堡很漂亮。還有在慕尼黑生活的兩個月都是讓我難忘的回憶。 

除了英國和德國,我喜歡奧地利和捷克的布拉格。奧地利很美,雖然我錯過了維也那,但是Salzburg這個莫扎特出生地卻也美得動人。

布拉格是意料之外的行程,美麗的城市,但我最記得的是朋友的家和她的熱情,還有兩天美好的音樂會。 


關於其他: 

今年收集的物品中,我很喜歡旅行中收集到的書籤,每一種都很有意思。還有大量的明信片。 

今年買的衣物中,我終於買了長期渴望的皮外套。而這一件皮外套伴我走過了幾個歐洲城市。 

今年收集的文字類物品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黑紙」這個每月一張紙,寫滿對當月主題「字」的意見的偽文學雜誌。很有意思的一張紙,尤其喜愛那紙上一句句廣東話的雙關語。(我覺得很適合想學廣東話的人XD) 

今年也開始不定期寫些想寫的「故事」,雖然文字仍是需磨練,但能把自己想寫的題材寫出來還是挺不錯的。所以來年也要加油。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愛情點點

晚餐中,母親要她去相親。

她沒出聲。心底極度厭惡。母親見她沒反應,再度追問。她撇開頭不答。母親便又開始她的數落和教訓。

她一直沒說,對愛情,母親建立起她對愛情的想望,卻也親手摧毁了她對愛情觀感。

從小她就是聽着母親的愛情故事長大的,那是母親與父親的一段的故事。母親總是很炫耀似地在她耳邊述說着他們相遇、相愛、相扶持至今的事跡。催眠着她對愛情的想望。小時候,她以為自己是幸福的,尤其在母親口中的幸福中。

只是,只是那口述的幸福之後,她眼睜睜地看着愛情在婚姻後呈現出的現實姿態,那姿態是如何一步一步摧毁愛情的表象。

俗語說的好,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她想,她清楚地看到了父母的愛情是如何被埋葬的。很多東西,說出來總是美麗,但是卻經不起觀察。她在這麼多年的觀察中,看到那點點的幸福光源漸漸消滅。

她實在不願,不願讓自己步入那死灰中。雖知道火花在滅盡之前是如何炫麗,卻也不想要那剎光輝。

愛情是何感覺,她不知道,也不太想知道。所以她避開,盡量不去涉足。

她一直在想,母親口中的愛情,其實只有婚姻與家庭吧。因為她要她去相親的理由就是女人該有個家,一生孤寂是不會幸福的。她不明白,像母親那樣結婚後兩個人卻彷如兩個個體的婚姻幸福在哪裡。

她觀察的對象不止母親,其實她也一直在留意着父親。她觀看着父親對家對婚姻的感想。

兩人的婚姻已經超過三十年,她在這當中感受到的感情只有越來越淡,沒有相知相惜。她清楚看到的是那種因了解而必須分離的原因,雖然兩人仍然維持着表面的和諧,但她知道那已經是往惜難追了。

母親常在她面前批評父親的不是,卻又依賴着父親的一切。然母親不知道的是父親曾經在她面前清楚表現出的厭惡。所以她知道,知道婚姻於兩人其實已經只剩恩情而已,再無一息愛情尚存。她看到了那團火光的消失。

她對愛情的想望,順着那火光的熄滅而消失。她並不是很想要點起,所以只能對母親那一次又一次想點燃她愛情的火種於予熄滅。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閱讀日誌07

剛閱完太宰治的《斜陽》。 故事以沒落貴族的沉淪與毁滅為主綫,逐漸帶出人對生死的某些看法。這是我對這本書的感想。 

閱讀這個小說是有點沉重的,因為當中有着太多太多的沉重,會讓人一直對生產生懷疑。尤其是到最後直治的遺書那一段,更是。 

直治說: 

『想要活下去的人,不論碰到甚麼境遇,都應該能够勇敢的活下去。而所謂了不起的人類榮耀光環,也一定就在「勇敢活下去」之中吧!可是我想,死亡也絕對不應該是一種罪惡。』 

這讓我想起那些在困難之中活過來的人,他們的生命力總是比別人強,因為對生有着一種執著吧。而這種對生有着偏執的人,也往往能活得有目標,因為對他們來說,活着就是一個人生的目標,沒有甚麼比這更重要。所以他們也能隨遇而安,對所有的事不太計較,或者說對思想甚麼的虛無的概念不太計較。 

感覺在書中的「貴族」不止是指實際上的階級而已,也意指了一種纖細的思想和生存方式。本身主角出身貴族,但在戰時這種貴族的身份就隨着制度崩潰而逐漸淘汰,加上家族的沒落,更是把主角的生活從頂端拉下來。 

當貴族這體制在意識上崩壞後,身為貴族的人就會因為失去一種立足點而逐漸在崩壞處懷疑自己的存在。這也是為何直治最終只能自殺,無法面對自己的原因。



而我認為「貴族」隠含另一種纖細的思想和生存方式的意義也可以在直治的遺書中看到。 

直治很想要變得「粗俗下流」,他認為那是堅強和活下去所需要的生活態度。貴族生活養成的他其實對現實生活有很深的無奈與追不上的感覺。尤其在戰後這種嚴峻的環境下,他沒有辦法「強悍」地活下去,所以最終只能選擇自毁。 

另外,關於思想,我認為「貴族」也有隠含少數的意思,所以應該暗指少數的想法/思想價值吧。這種少數的價值觀往往在大社會或者是共同社會的普遍價值觀下是很難獲得認同和接受的,而這種不為普世所接受的價值往往也是最令人痛苦的。

關於太宰治,我也是近來才開始看,上一本看的是《人間失格》。這兩本書的文字都看到他那有着自毁傾向的執念。閱讀時不免會慢慢被那些文字拖進彷彿死亡的窒息中,但是卻也能够讓人從中去反思生存是怎樣的一回事。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手繪明信片

這幾年,養成了聖誔節寄手寫卡的習慣,所以今年也不例外。 

記得前年第一次試着自己手繪,愛上了那種畫的感覺,所以今年又重拾手繪的習作,畫了十張明信片。雖然不能說是很美的作品,但卻是滿足自己想要畫點甚麼的願望。也算是完成自己的聖誔願望吧。


畫畫的時候,感覺讓人很平靜,許是那種專注地想把祝福畫下來的心情吧,讓人不自覺就能投入其中。我尤其喜愛上顏色的時候,當顏色在手下慢慢地變成彩畫時,完成後的滿足感非常棒。

我希望自己能一直維持着這個手作的興趣,不僅能讓自己學會放鬆,也能慢慢地累積起畫畫的手感。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吃飯

她一直覺得吃飯是件痛苦的事,尤其是在跟家人吃飯時,或許正確點來說是跟父母。

跟父母同桌食飯,讓她有點難以下嚥,除了是味道,也是心理上的。

跟父母吃飯,不管是在家,還是外出,選擇都很少,每次點的菜式都幾乎一樣,長期吃下來也是挺膩的。

每次吃飯,總不免會被問及自己最不想回答的問題,因為父母會問的,總是期待你回答他們想聽的答案,答得不對,那餐飯就會被迫一直聽說教,有時甚至是被明嘲暗諷,這樣的吃飯是她最厭惡的一件事。

另外讓她感覺痛恨的是吃飯的習慣,父母喜歡的,總以為別人也必須喜歡,尤其是子女必須喜歡,如果你不喜歡,他們表面會相安無事,但飯後兩人相談就會一直嫌這嫌那的,那虛偽的面孔往往讓人更覺得吃飯是痛苦的事。

人們總說家的味道是最溫暖的,尤其是母親的味道。她無法說,無法說出口她不喜歡家的味道。父母都會煮,也常煮,他們都是愛在家吃飯的人。吃了這麼多年家中的菜式,她還是無法喜歡。尤其在她逐漸明白自己想要的是甚麼時,她明白了不喜歡的理由。

家中的菜式,不管是父親的,還是母親的,都有一個特色,就是過分地強調了自我的口味。她在那些食物當中,只吃到兩人強迫性的個人主義,卻從來沒有吃到為你而煮的溫柔。他們各自喜愛着自己的口味,迷戀着自我的個性,從不為別人或兒女而遷就。這也是為何,兩人總是互相嫌棄着對方的口味。

多年了,兩人的個性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衝突。在味道上明顯得讓旁人食不下嚥。她總是夾在中間,默默地吃着對她來說太濃烈的個性味道,逐漸為那失去的口感哀悼。

漸漸地,她不愛在家吃,總是逃避似地外出吃東西。吃着那些別人覺得還好,於她卻是適口的食物。因為那當中沒有她厭倦的強迫感,有的只是較為溫柔的包容。

吃飯是件痛苦的事,如果不是為生存,她寧願一直不用吃下去。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不耐

不耐之時

音樂刺耳
語聲擾人

眼角劃過的手勢
打電腦時按鍵的節奏

交談的語調
言辭的無聊
題目的枯燥

閱讀的文字
小說的經過,結局
文章的結構

餐點的味道
刀叉的碰撞

不耐的神經
一經牽動
如針刺,良久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