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當週記吧

近來懶動手,網誌幾乎荒廢,有一天沒一天的記着,不過說真的,我從以前就是那種把日記當週記、月記來寫的人,所以也沒差。


新聞

近兩個星期,一直追看着那宗新聞,今天報紙在談奧地利的刑罰,原來那裡最高的刑罰才15年。這意味着甚麼呢?難到他們真的是很快樂的國家嗎?人們都不會犯很大的罪行嗎?無論以前如何,這個刑罰對該案的受害者來說是絕對不够補償的。我看到的時候幾乎想撕了那張報紙。真是讓人憤怒的消息不是?


上星期的新聞中看到柏楊逝世。柏楊的名字,在我的讀書記錄中也曾留下痕跡。還記得我常泡圖書館的時候,就常看到他的書,整排排列在書架上,我偶而也會借一兩本來看。一個個著名的文人,一個個在消失。柏楊寫的陋習依然在中國人身上根深柢固,甚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醒悟?


閱讀

《走過一山又一山  ——李安‧色戒‧斷背山》 李達翰著



看這本書,看李安拍斷背山和色戒的經歷。一直都很喜愛李安的電影,喜愛他在電影中一些令人深思的東西。每一齣電影,除了它所呈現的完成版本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而書中談了很多關於李安在拍斷背山和色戒的前後經過。劇本的前期作業、選角、與演員的溝通、拍片之際的心情、後期的製作,還有其他演員對他的觀感等等,都讓我們能更加認識李安。正如作者所言:

電影,對多數人來說,是當娛樂在享受;對少數人來說,是當藝術在欣賞;兩者為人們帶來的東西都是好的。個人意義之外,好的電影,能為社會帶來的是對一整個時代的風貌與思想的紀錄;藉此,還能進一步啟發當代與後世之人。李安嘔心瀝血地以「考據」的心態在拍《色,戒》,正是這層意義的具體展現。事實上,李安也許是當代華人導演中,對影像的真實性最致力追求的其中一位。電影的影像或許終究是虛幻的,但透過最大可能的捕捉真實,它能為人們帶來的啟示也將是真切而踏實的。


真實的力量能創造偉大。



同樣偉大的,還有那些在每一處宛如惡地形的製片環境中,仍竭力為世人奉獻好作品的導演們。他們是如此稀少,他們是如此珍貴。
 


會知道這本書,其實是從作者的網誌上看到的。我發現這幾年,我常常都在網誌上認識寫作的人,證明網路的交遊真是無遠拂屆。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

這本書很出名,可能很多人都看過了。我沒看過,也一直以為自己不會看的。不過前一陣子在圖書館看到時,心血來潮翻了一下,然後就借回家看了。還沒看完,感想後補吧。


《呼喊快樂》 張曼娟

這本書買了好久,一直都沒有看過,上個星期終於一口氣看完了。我喜歡看這本書時那點點的感動。因為書中的故事都是作者身邊發生的,很真實的人生,有感動、有傷心、有快樂、也有悲哀......但是作者認為,「人生最巨大的力量,應該是來自於快樂,而不是來自於痛苦的」。所以她要以呼喊快樂來抵禦憂傷,放逐痛苦。

2 則留言:

  1. 其實我也是那種日記→週記→雙週記→月刊→季刊的人,隨便寫寫的廢話文雖然能要多少寫多少,但比較深刻的文章就很難寫得出來了。(本來想介紹《終結貧窮》和"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這兩本書,但我看完個多月也未開始寫...)

    刑罰有上限這個太驚人了....

    回覆刪除
  2. yan>
    寫讀後感有時蠻傷神的,怕寫得不好,怕寫不出自己真正的感動,所以有時我看完一本書也會放很久都沒寫,然後...就一直沒然後了 XD

    刑罰的上限的確是驚人的,也許當初設立時真的是因為那裡很平和、或者想讓會改過的人有一個希望。然而當社會變得越來越黑暗,人們變得越來越變態,這個刑罰是不是該修改一下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