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Doubt 「聖訴」




無可置疑,“Doubt” (港譯:「聖訴」,台譯:「誘惑」)是一齣戲味很濃的電影。兩位金像獎演員的演技水準使這齣戲充滿了張力。

「Doubt」的故事發生在60年代的美國的一間教會學校裏。鐵腕校長——艾修女(Merly Streep飾) 一直以嚴苛的校規管理着這間學校。相反,學校的費神父 (Filip Seymour Hoffman飾) 卻認為學校應該順應社會的潮流進行改革。兩人本來各自為政,表面相安無事,只在枱面下暗暗較勁的。

然有一次,純樸善良的珍修女 (Amy Adams飾) 無意中發現費神父對學校唯一的黑人學生特別關心。當她把心中的疑惑向艾修女坦訴時,艾修女卻在毫無憑證下認為費神父作了「褻童」的行為,甚而針對這個罪名向神父作出嚴厲的指控。神父雖力辯自己的清白,卻無耐被修女以其過去的錯誤脅迫而最終離開這間學校。

這場明為道德對錯的辯論,實為暗藏爭權欲望的鬥爭,在神聖十字架的見證下展開,結果誰才是勝訴呢?



電影以費神父在星期天的禮拜中針對“doubt 疑惑”一詞所做的定義作開始。然後逐漸引出各人不同的疑惑,如珍修女對費神父特別關照黑人學生的疑惑、艾修女為了打倒費神父而不擇手段後心中的疑惑、學生家長對校長追查真相並意圖為她相信的事定罪之疑惑等等。揭示了人心的黑暗欲望面。

人在生活中,面對各種的問題,心中總不免有著疑惑,如何去解釋心中的疑惑,需要一種信任的心與不為惡的心。正如神父在一開始說的“In the pursuit of wrongdoing, one steps away from God” 。
很喜歡戲中的幾場辯論,非常有張力。如艾修女與珍修女在校長室與費神父對質一幕;艾修女試圖說服黑人學生的母親指證費神父一幕;和最後艾修女與費神父在最終的辯論一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在,每個人也都在為自己的權力與想保護的事物而辯。當中的對白,非常精警,值得人深入去思考。

雖然我本身對教會的那些教條與說教很反感,但是卻也覺得當中的一些道理是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都適合的。電影中出現了三次的禮拜講道。第二次時,神父說了一個故事,是關於流言的。我覺得很有意思。

那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女人,因為說了別人的壞話,之後感到內疚而去教會向神父懺悔,並問神父該如何求得原諒。神父叫她做一件事,就是拿一個枕頭上屋頂,然後割開那個枕頭。女人照做,神父就問她做完看到甚麼?女人說“羽毛,飛散的羽毛”。神父叫她把羽毛收回,女人回到不可能,因為羽毛隨風飛到很遠,不可能回收。神父說這就是流言。一旦散播,是無論如何也收不回的了,如果造成了傷害,就更是無法收回。也暗示了我們應該要對自己的語言負責。

另一段我很喜歡的是黑人母親為了保護兒子而拒絕校長要她追訴神父是否有欺侮過她兒子的真相。因為對一個母親來說,能對兒子好的事,她不希望破壞,在兒子本來就已經備受傷害的環境下。所以她拒絕了校長沒有憑證的要求。而這一段母親與校長的言語辯解也讓人非常感動。

最後,神父雖離開這間學校,卻又升職到別的社區了。而艾修女向珍修女坦承自己為了贏得這場勝利而說了謊。這讓她內心產生了非常難過的疑惑。到底贏了的是事實的真相,還是她認定的事實呢?影片沒有交待事實神父有沒有做過,只是讓觀眾自己去判斷。這樣的結束,加深了影片對“doubt” 這個詞的解釋。


========================

題外話:

1. 神父在最後與校長辯完,坐在校長室對着自己的聖經經書時,把經書中長期夾着的花朵放在書面,放的位置在封面正中一上一下的位置。忽然覺得如果是中文的聖經,剛好可以蓋着直寫的“聖經”兩字。 (這是我無聊的聯想)。

2. 我比較喜歡「聖訴」這個譯名。

=========================


引申閱讀:

電影官網 - Doubt

1 則留言:

  1. 看來不錯~一個很有思想的電影
    有機會我再來看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