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林夕《都什麼時候了》


林夕心簡9《都什麼時候了》封面


書本出版在2012年,所以理所當然可以用這個《都什麼時候了》。對啊,因為都要末日了,都什麼時候了,還計較什麼什麼……事情。

林夕的文章,看得破的,必會一笑;看不破的,會以為嘮叨。他想讓人有所悟,只看眾生是否執迷不悟了。


引幾段較為有意思的稍做分享吧:

「是的,拿得起放得下,當初拿起的是個寶貝,放下的是個包袱。事過情遷,我現在不小心拎起的,已變成個行李箱,裡面載有旅途上的紀念品。一時手癢,翻開來欣賞一下,思甜難免也憶苦,不失為一樂也。拎不起的當然放不下也要放下。我現在卻自信放得下之後也能拿得起,這不能不算是大有長進了。放下某人某事,卻沒有打算將之滅絕,那些感覺就放在一個不起眼的暗角,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某人某事再也不會影響我的生活心情,卻不曾在我生命完全抹掉。我沒有執著地把發生過歸零,這也是另一種執迷吧。我不想為了放下而變成枯木死灰,死灰不小心復燃,就安然欣賞一下那電光幻影般的火花吧,反正我有的是撲火的水。」 
——<放得下,拿得起>

放下某些事,未必不可再拿起,好一個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每個人都在追求快樂,可人情世故有時卻容不下快樂。在世俗認為不恰當的關頭智慧地快樂一下,居然是不道德的。」 
——<不道德的快樂>

道德有很多的標準,有時在大家過份推崇的過程中竟演變為嚴苛的制律了。



「要做到獨立思考,獨立嚐菜,獨立品書,特立獨行,談何容易。因為我們是如此容易受人影響,在無所謂的事情上寧願過得容易一點。推來推去,給推到懸崖邊緣,為一部廣受好評或劣評的電影翻案?何必呢?
更多時候,也並不牽涉到膽識問題,而是推介之不可抗力,在不知不覺中給同化。……
所以,我喜歡一個人看戲,一個人挑書,因為實在沒有把握抗拒群眾的低壓影響力。」 
——<推來推去的世界> 

群眾壓力,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為之。



「據說,憑即時直覺衝口而出的答案,最能反映真實想法,不過,許多議題,不是你喜歡誰最討厭誰那麼感性,那麼適合趁頭腦發熱處於發燒狀態下含支探熱針後探測出來。 
憑直覺表天下事之態,很容易秒殺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本來,這也不要緊。直覺覺醒之後,或因想深了一層,知多了一點,或因成長了,視野轉了,於是調整修正。但是,同樣不幸地,即使不為私利而推翻過去的自己,這種勇氣與精神不會被歌頌,只會被捧打為識時務的俊傑。」 
——<表表態>

這世道好像很多事都得表態,不表態人們似乎就成了沒有立場的人,但是表態是否應該先三思而後為呢?



萬物萬事有時,只是有時候以為身不由己忘了時候。久不久給問一問「都什麼時候了」是小福份;沒有人來問,自問一下「都什麼時候了」是大智慧。

封底的結語正好用來形容這本書,也是林夕一直以來以文去喚醒大眾的方式,我們對萬事萬物都該抱有一種疑問的態度,這樣才有動力去省思,而不會只以別人的意見為意見。社會需要不同的聲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