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千年善禱



親子的關係,從來都是個讓人苦惱的問題。血緣讓我們有了聯繫,思想卻讓我們有了距離,這難解的題,成了千百年來人們祈求做好卻總是搞砸的事。這是我看「千年善禱」的感想。


先提醒一下,下面有劇情。


這是一齣講親情小品式電影。劇情很簡單,電影中的表達手法也很簡單,但卻很深入地去討論了一下兩代溝通和親子關係的問題。

對我來說,這齣戲所討論的點都蠻有意思的,也許是因為當中很多點都能讓我產生共鳴吧。

故事簡介:
喪偶的老先生去美國探望離家多年的女兒,並且期望在相處時能了解一下女兒之前離婚的理由和開解一下女兒。然而女兒因為過慣了自由的生活而對父親的關心不太接受。因此,同一屋簷下,溝通與相處的磨合便成了這齣戲的主要論點。當中還穿插了一些比較有趣的角色。


相處:
老先生到美國後的第一幕晚餐是女兒煮的簡餐,份量不多,女兒習慣了這種依食量計算的餐飲方式在老人家眼中卻有着一種不够的印象。所以之後的幾場晚餐,都是老先生煮了好幾盤菜,份量都很滿,並且不斷要給女兒添菜的情形。

這個情況我家也是如此,似乎做父母的總有着這種關心子女溫飽的常態。而且在餐桌上談事情似乎也是相處中必經的事。

像其中一幕的問答,感覺蠻有意思的。

父親覺得女兒似有心事,然而詢問卻無法得到答案。
父親問着:「妳有心事?感覺妳不大開心。」
女兒回說:「我沒有不開心。」
父親覺得:「妳不開心,因為妳寡言少語。」
女兒聽到後反駁:「你呢?你也不開心嗎?」
父親說:「我一直都很開心。」
女兒:「你開心不也寡言少語的。」

生疏的關係由此可見,非常熟悉的情景,我們又何嘗不是常常碰到類似的情況,父母也許想了解我們在想甚麼,然我們卻不想談。

影片中段,因為怕了父親不斷的追問,女兒開始找藉口晚回家,甚至外宿。而父親卻想盡辦法想要找到女兒,跟她談開。這種追逐的戲碼在現實生活中是多麼經常在上演着,那麼的真實,那麼的讓人心酸。


語言與溝通
老先生是不太懂英語的人,他只會簡單的一些詞句,偶爾一兩句英語夾雜在中間跟別人聊天。像他在女兒上班時常常到一個公園休閒,碰上一個在美國居住多年的伊朗老婦人,兩人常常一起聊兒女經,雖然語言上不太懂對方說甚麼,但卻了解對方所談的事。因為父母的心事也只有父母知道。

相反,老先生雖能流利地跟女兒說話,但是雙方的各有心事反而讓大家很難溝通。

電影的尾段,女兒與父親爭執,她終於告訴父親自己是因為婚外情而離婚。父親問她為何要跟一個外國人搞婚外情時,她說了一個很有深意的理由。

她用語言來形容自己外遇的心情。大概是說:「因為我從小到大,熟悉的語言都無法表達我自己。當我學會另一個能讓我表達自己的語言的時候,我會樂於去擁抱那個語言。」

對於這個理由,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中文是個含蓄的語言,而中國人講話也往往只講三分,甚至還要拐彎抹角讓你猜着對方的意思。英語是個比較直接的語言,而且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比較清晰。

像我,每次看外語片,我都很喜歡當中角色們直接的情感表達,不吝嗇去讚美對方,不含蓄去訴說愛意等等,往往讓我痛恨起自己的語言是那麼地讓人難以言語。所以看到這一段時,我深深地感受到那種無法言語的無奈。

另外影片中也因為這最後的吵架帶出女兒對父親的懷疑與曾經的恨。父親一直說自己對妻子是忠誠的,然女兒卻質疑父親曾有過的一段外遇。對於當時有流言傳父親外遇而父親卻沒有對母親解釋,以至她和母親都遭到流言的難堪。所以她對父親一直有着埋怨,也使她在最後挖出這件事來跟父親吵。

父親最後跟她解釋當初沒有外遇卻傳出外遇流言的原因。那是一個誤會,然卻沒有人信,加上他以為妻子會相信他而沒有解釋,才造成這個傷害。

這一幕幕的爭辯與溝通,深刻地描繪出一段中國親子倫理關係的衝突。


影片整體:
整齣戲拍得很簡單,場景不多,大部份只在家中,其他還有公園。對白也不算多。

大部份時間裏,因為女兒總是避免與父親獨處,因而只看到老先生在家中與附近一個人落莫地走動。帶出那種親子關係的疏離。

就算到最後的吵架,也沒有很大的張力,像是刻意去讓衝突減少般。然這種溫吞的吵架方式卻也更讓人感到無奈。而且吵架時畫面呈現的是不讓兩人面對面吵,不是各占一方,就是以鏡面切割,表達出一種大家都不願意去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感覺。


整體來說,這齣戲當中有太多感觸的事,現實得那麼無可奈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