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作人的散文集裡看到他的一篇「談酒」,當中有提到酒的點點滴滴,勾起我對酒的一些心事與感想,所以也想來一篇自己的談酒。
酒這種東西,能醉人,也能亂人心神,說不得是好是壞,但不可否認,人對酒,多多少少還是挺有感情的。我不算是很喜歡喝酒的人,但是對酒,卻也有些愛恨在其中。
小時候的我,對酒最大的認知,是那香香甜甜的糯米酒味。在老家,每天總有個時期要釀一大罐糯米酒,既可用於煮食,亦可用以作為慶賀乾杯之物。
我並不是很清楚糯米酒的釀法,但記憶中有點印象是釀酒前會先把糯米蒸熟,再加入酒粷讓糯米發酵,然後把發酵的糯米存於罐中,置於陰暗處(?),有點記憶是用棉被或棉襖之類的東西包裹存放在衣櫃深處,用意似乎是保持那溫度。當酒發酵開始醞釀後,那香甜的糯米香味常常會從衣櫃中淡淡翻出,引得人口水直冒。那時,釀出來的糯米酒,大人也會讓我們這些小孩嚐,不會禁止,許是因為那酒不太烈吧,如在冬天,也可暖暖身子。所以我記憶中最早嚐的酒類就是糯米酒了。似乎也因為那香甜的酒味是最早的記憶,從此我喜愛的酒總是帶點甜味的酒。另外,糯米酒因為可以用來煮食,我也偏愛上糯米酒煮出來的酒釀丸子,這道甜點一直算是我的最愛。
除了糯米酒,印象中有一個夏季,我一直在喝香檳酒。雖然那酒淡而無味(應是我們買的不是正統香檳吧),但是那個夏季,我們回到久違的鄉下,天氣熱,在鄉下的飲料店有賣冰凍的香檳,我們顧不得應不應,就買來喝了,而且一喝上癮,幾乎每天都去買。現在想來,還是會懷疑那時喝的許是不含酒精的香檳吧,因為喝那麼多都沒有醉過。不管是不是,但那回憶還是挺開心的,畢竟那算是初次懂得跟喜歡的人們一起喝酒是件快樂的事。
俗語曰,酒逢知己千杯少。跟朋友喝酒的回憶隨着年齡漸長,漸漸明白那當中以酒相會的快樂。跟能聊的朋友喝酒真的是樂事。高中畢業後,跟相熟的同學分開,偶爾會約出來吃飯聚會,後來有人提議去喝酒,感覺很不錯,也就跟着去酒吧見識了。
初入社會那幾年,因為要適應工作上的壓力,偶爾不開心時就很想喝點酒。有一次心情非常差,就買了一瓶葡萄酒回家喝,幸好當時家裡沒人,我就把那瓶酒喝光了,許是從沒如此乾掉一瓶,喝完人有點醉,有點暈,但意識卻還在,隔日雖沒宿醉,卻也覺得不該這樣喝。之後也真的沒再如此喝過了。
我很喜歡在酒館的聚會,尤其是那種較為安靜,能聊天的酒館。喝一杯調酒,聊聊近況,很閒適,很薰然。記得在英國時,就時不時地跟那邊的朋友去小酒館喝酒,臨走那天,朋友們在小酒館為我餞行,我很喜歡那感覺,也很懷念那些在酒館喝酒的聚會。也記得去愛丁堡那次,跟同行的朋友去了一間有爵士音樂表演的酒吧,那一晚的演奏,讓人有了微薰的感覺。帶着暖暖的酒意離開,走入濕冷的街道,心底是開心的。
在愛丁堡旅行那次,我們也去了威士忌體驗館(The Scotch Whisky Experience),那裡除了有介紹威士忌的醞釀步驟和種類外,也收藏了不同種類和產地的威士忌,我特別喜愛那個收藏室。另外參觀的旅程有包含一個品嚐的講座,主持人詳細的講解威士忌的成分、製作和產地等等的資訊,順便讓我們品嚐一下四種類別的威士忌。這是我第一次品嚐這種酒,不過卻無法喜愛上那味道。有人形容威士忌的味道有煙灰的味道,感覺還真貼切,或許就因為我不抽煙吧,所以沒辦法愛上純粹的威士忌味道。那個體驗館也有專賣威士忌的店鋪,體驗會後可以在那邊買,同行的朋友就買了一瓶帶走。不過他在離開愛丁堡時忘了把行李寄存,結果在上機的檢查時那瓶酒被扣查,無法帶走。這個經驗也算是我覺得最荒謬的地方了。因為全世界都知道現在上飛機不能帶超過100毫升的液體上機,而他居然妄想把一瓶威士忌隨身㩦帶上機,就算那瓶酒是小瓶裝的,但也超過的限制。
很多人喜歡啤酒,有時吃飯聚會,朋友也會叫啤酒來做陪襯。其實我不太喜歡啤酒的味道,所以很少喝啤酒。但是在德國的日子,卻入鄉隨地跟着喝酒啤。我喜歡那邊清淡的啤酒類別,偶爾會點來喝。最記得的是在公園喝着啤酒跟一大群人看世足賽,那種熱鬧讓人難忘。離開前那晚,一個人吃晚飯時我也點了啤酒來為自己餞行。雖然我還是沒有愛上啤酒,但卻變得不再抗拒了,這也是一種進步吧。
只是,喝酒,也並不全然是開心的,君不見多少人喝醉酒的醜態,多少喝得過多的人酒精中毒,健康失衡,甚至還有因為喝酒而作出暴力行為的人。只是那些惡,並非酒本身的錯,而是人們借着酒的刺激而作出的失態。酒之為酒,並不應背負那些罪名。
喝酒,我覺得小酌怡情,偶爾的淺嚐真的挺不錯的。朋友,有空來一杯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