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閱讀日誌08

今日在圖書館看到《禁色蝴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一書,借回來後看了幾個章節,有很多感想湧現。

首先是關於書中提到的性別認同,張國榮算是個「雌雄同在」的人物代表,本身的男性身體與他內在陰柔的一面,讓他在不同的舞台表演上,展現了兩者融合的不同面貎。這種在性別上的融合其實在所有人身上都能找到,分別只在當中真實的性別與內在性格合起來是偏向實際性別還是相反而已。

而這種兩性交替或者融合對我來說並不陌生,甚至是我觀察別人的樂趣之一,最好的例子就在我觀察父母的舉動時。

父親是個極度大男人主義的人,不論外表和想法都很陽剛,但是另一方面,在行為上,又有着極度小女人那種斤斤計較、碎唸和完美主義的挑剔性格。這兩種極端呈現出來的就是一種災難性例子。所以父親常常被誤解和排擠。對外的一切剛陽讓他很難融入人群,造成一種孤僻;而對內的一切陰性讓他被家人討厭,造成永遠的溝通不良。他的這種情況其實算是一種陰和陽無法融合,互相排斥的極端。至於母親,則是個在本性上有着女性的敏感和圓融,但是在行為上,卻又有着男性功利和剛強的一面。而她呈現出來的是較為融合的一面,所以在人緣和做事方面,她總是較父親來得有手腕。這是我對性別的一種觀察,其實與書中要討論的重點有所偏頗,但是卻不其然讓我有此聯想。

除此之外,書中寫到張國榮在2000年舉行的「熱.情演唱會」所做出的突破性演出造成的回嚮一點也讓人感慨。那次演唱會,他的演出是很前衛的一次演出,但是得到的不是好評,反而獲得保守媒體的一致劣評和諷刺。這一現象在這些年來尤其明顯,媒體的言論越趨保守,對很多事情大驚小怪,思想甚至有着倒退的現象。每每讓人厭惡所謂的傳媒言論。

這一點我的想法是人們活得越久,越是害怕前進,人們只安於現狀,並且期望拉着大家一起沉淪。張國榮是勇於向前走的人,但是走在前的勇者往往就會成為人們攻訐的對象,所以他的前進最終成了犧牲者。

關於媒體的固守成規,我很討厭,這一點在觀看電視劇時尤其明顯。算起來我好多年沒有認認真真去觀賞電視劇了,因為不喜當中重覆又重覆的傳統觀念。例如家庭中那種母親至上論,婚姻關係的絕對論,甚或是金錢必導至爭鬥的論調。

我尤其想談母親那一論。傳統中母親的角色總是傾向着為家庭奉獻,犧牲自己去成全家庭,而這種犧牲奉獻似乎才是典範的論調我不喜歡。雖然我常常對母親的行為有所怨言,但是在做自己方面我卻認為母親做得很好。

母親雖然關心着我們,但更多時候我覺得她是為自己而活的人。她對工作很執著,那份執著不是為了生活的需要而做,而是為了她自己的尊嚴。母親對於傳統的相夫教子一事並不熱衷,尤其不願意依靠丈夫而活。這些年,她為了工作可以不理家中的很多事,對於父親的微詞亦不予理會,堅持着她想做的工作。因為她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尊嚴,她明白依靠父親只會讓她無法站在與父親相等的地位,不願意成為矮人一節的依存者。所以她需要工作找回自尊,找回在必要時跟父親談判的籌碼。她在這一戰上是贏了,使父親沒有辦法把傳統的一套套在她身上,並且活得自在,活得有尊嚴。這是我覺得母親成功的一方。



以上一連串的想法,從閱讀的篇章聯想出來,先寫下來,算是幫思緒理個條理,也算是個思路轉向的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