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四爺的貼身太監,他本身的存在感會較為簿弱,原因是四爺是個耀眼的主子,能力才幹等都是拔尖的,不管他有沒有隱藏自身的光芒,都讓人不可忽視。再加上他又是凡事親力親為的主子,重要事都不經他手,下屬自然就少了能够顯示能力的機會。因此便讓身邊的人相對顯得暗淡。
高無庸算是個很沉默的人,不太聽得到他說的話,若不是要傳話或者報告事情,他幾乎是不會出現或者是感覺不到他存在的,尤其劇中他還從來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凡事都只是依命令而為,也就看不出他除了沉默還有甚麼特別的能力。
在我看來,高無庸本身算是無甚特色的人,小說沒甚麼着墨,而劇中也不太顯眼。除了沉默,恭謹,他的行事應該也是內歛並且慎行的人,不多事、不擅作主張。雖然幾乎沒甚麼存在感,卻又感覺無所不在,每次四爺/雍正喊他,他都在,像個影子。而這種性子才能留在四爺身邊,因為四爺喜靜,又最恨人多言。
看起來挺年輕的高無庸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雖然高無庸似乎無甚特色,卻很適合雍正,或許就因為雍正是個強勢的主子,凡事皆有自己的準則,對下人又極嚴厲,不準有任何踰越,才會有高無庸這種下屬。不像李德全有一種強烈的存在感,也不像李福能帶來一種溫暖感,而是一種影子般的旁觀者角色。
能够長期留在四爺/雍正身邊也是不簡單的,一來雍正喜怒無常,心思極難猜透,作為貼身管事,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他卻能一直做下去,顯示他的抗壓性之高。二來雍正雖嚴厲,卻也非不分青紅皂白,若非犯了大錯或是他的禁忌,他不會用嚴厲手段去懲罰,但前題是你要懂得他的界限在哪,高無庸應該是懂這些界限的而行事謹慎的人,加上他又是嚴格去執行所有命令的人(例如要所有宮女太監去看刑罰,按命令走路送八爺回府等),才能一直留在雍正身邊。
八爺被罰跪後,雍正要高無庸送他回府,而且要求一路陪伴,不許乘轎。
高無庸就那樣一步一步沉默地陪着走,到府前才自動離去。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我覺得雍正還是信任他的,信任他的辦事能力和作為下屬的品行。他們之間的信任關係或許可以從幾個場景看出。例如十三爺的女兒承歡出世時,來報告的就是高無庸;康熙病危的消息從宮中傳來時也是高無庸來報告的。這兩件對四爺來說都是重要事情,相信他不會隨便讓人去辦,不是信任的應該很難觸及這兩件事的消息傳遞。至於成為雍正後,關於若曦的事,也都是讓高無庸去處理,如把她從禁閉處接回來;安排若曦的住處和兩人嘔氣時也是高無庸去接若曦回來等等。
雍正和若曦在一起時,高無庸常是隨侍左右的。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記得若蘭將逝那段,十四爺在八爺府中看到若曦問她的現況時便曾說過:「說你是宮女吧,可聽說高無庸在你面前只有低頭回話的份兒;說你是主子吧,你這又算哪門子的主子?」這句話看得出來高無庸的地位,因為他是皇上的貼身太監,相當於李德全那樣的存在,也就是說平常若非面對主子,他其實也算是個很重要的奴才,別人也是得敬他三分的,畢竟還要靠他和皇上聯繫。
至於雍正和高無庸兩人之間的互動,劇中其實不太有交待,像康熙和李德全、八爺和李福之間那般主僕相處融洽或是有所交流的互動,在他們二人身上是看不到的。小說的番外中曾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雍正在一個僻靜院落懷念故人,身邊只有高無庸一個陪伴在側,如果不是承歡和弘昼(雍正第五個兒子)無意中偷看到,或許也只有高無庸一個人知道這秘密。雍正是個秘密主義者,很多事除了他最信任的人會知道之外,他幾乎是不讓任何人知道的。而高無庸的知道我覺得除了部份的信任之外,也是因為他是職責上的必要存在而知道。這個職責就因為他是貼身太監,皇上再怎麼希望也是絕不可能一個人到處亂走的(他可以一個人在屋中靜思,卻不可能誰都不知會就躲到任何地方去),所以身邊必會有一個人在,而這就是高無庸的職責與被付予的信任,與感情無關。
按這樣的推斷,我覺得這兩人的主僕關係雖然看起沒有另外兩對的深厚,但我依然覺得高無庸是最適合雍正的下屬。而他們這樣的上下屬關係也比較像現代的職場關係,非關感情(長久相處,感情應該還是有的),但卻是以個性、處事、能力和職責的相適度為重要覊絆。只要相適,關係仍是能够長久的。
總結:
縱觀三對主僕的關係,不管是像康熙與李德全的相輔相成,還是八爺與李福的感情深厚,或是四爺/雍正與高無庸的主從明確、性情相適,都可看出上下關係要建立良好非一朝一夕可成。當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如此。只是上下屬關係因為牽涉了權力、利益等職場變數,更為難維持而已。
另外,這裡比較的三個主子都是能力強也聰明能幹的主子,能和他們三個建立良好的上下關係也看得出三個僕人的不同屬性與他們的能耐。
至於現代職場的上下屬關係,應是少有如此的了。一來人與人之間多了平等的理念,不再像是主僕有階級之分;二來也是人們有了轉職的便利性,不若主僕那般難以離棄,要長久建立起一層關係便難了。
高無庸在續集小說中
回覆刪除存在感很重 ^^
我覺得續集把很多原著的東西
延伸的還蠻恰當的
@小瑪,
回覆刪除嗯嗯,等我看完續集再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