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對語言有莫名的喜愛,所以才會學習不同的語言。我覺得每種語言都代表了其獨特的文化背景,隱含了人物的心理狀態。遣詞用字,是件微妙的事,「步步驚心」裡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言語便為我帶來很多可以咀嚼的樂趣。
中文其實是很有趣的語言,又是我們自己的語言,本應是應用得宜的一種語言,但是現在的人們卻越來越不重視自己的語言,有些甚至是不肖的,我總覺得好可惜。身邊很多人都告訴我他們不愛閱讀中文,有的離開學校後甚至連簡單的句子也寫不出來,彷彿自己的語言除了常用的口語使用之外便不再需要理解了。這也是我覺得很悲哀的一件事。
在「步步驚心」中,每個人的對白都帶有一些傳統的文化在裡面,而從他們使用的詞句中,更是表達了一些心理的狀態和事物的真理,每次重看我都覺得樂趣無窮。趁此機會來談談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些對白和話語吧。
睿語
睿語就是一些含有睿智於其中的語言,我覺得《步步驚心》的原作者桐華應該是讀過一些道家和佛理的,所以她才能安排一些偈語哲學甚麼的於故事中,既帶出了角色們的經歷,也是希望給讀者一些哲理去思考,是值得細味的。雖然電視劇本有稍為改動,但是原著有的幾乎都在。有幾則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若曦在開始時以讀宋詞來認字,休息看螞蟻時被十爺取笑,她便用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去堵住十爺的嘴。八爺一聽就知道這是佛經裡的句子,也順便藉詞要十爺多讀書了。在網路找了一下,「一花一世界」這句是佛經的句子,但「一葉一菩提」卻似乎有很多版本,可能要花時間再對證一下,不過不論是不是完全一樣,這一句還是道出了一點真理。一花一草都是個生命,都有其生長與枯榮的生命意義在,就如一個世界的生命循環般。而若曦以這一句點出她在看螞蟻卻又不是螞蟻的意思是籍螞蟻來觀世界,思考生命之意義。十爺不懂當中緣故,才會被吼得一楞一楞的。
之後若曦在求教於四爺如何面對穿越之事時,四爺以「木強則折」來回應。從朋友的筆記文中知道「木強則折」這個是來自道家的《老子》,意喻樹大招風則易折,除了是四爺本身的處世哲學之外,他也是希望若曦順勢而為,不要與情勢相反抗,否則爭強只會有反效果。所以他才會先贈她「既來之,則安之」。其實這些道理都是很簡單的,但是我們每每遇事卻總是想不起這些真理。
然後是最重要的一則偈語,若曦在浣衣局寫給若蘭的信中,引用了<妙色王求法偈>的句子:
從喜生憂患,從喜生怖畏;
離喜無憂患,何處生怖畏?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
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是故莫愛著,愛別離為苦。
若無愛與憎,彼即無羈縳。
當初看到這幾句時便很有好感,總覺得當中的意義深遠,很值得咀嚼。佛家認為人生的苦就來自情感的貪、嗔、痴,由愛而生的痴恨嗔怨貪念,都讓人放不下而讓心不得自由,而這幾句偈語便點出了當中的因果循環。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人喜的時候會擔心,怕喜不長久;如果沒有這喜的理由,那又哪來的怕?愛的時候也會擔心,怕愛不長久;如果沒有愛在心,又何怕無愛之時?所以別愛着,否則一離了愛便是苦了。如果沒有愛與恨,心就沒有了束縳,自然也就心安了。
其實整個「步步驚心」裡都點出了這個偈,若曦若不是因為愛上八爺和四爺,她又如何需要害怕,又如何會因為種種而憂思太過?一切都只是因為她心裡的愛太深,讓她對每個人都關愛着,放不下心中的情,最終只能被情所縳而終至沒頂。她由此至終,都沒有做到放下。故事中每個男人都告訴她要放下,為她分析了種種,她卻始終做不到。我總覺得,作者或許也是籍了若曦這種放不下的個性來點出現代人的一些迷思吧。
現代的人們太多太多都是執著於愛的人,放不下心中所愛之人事物,由愛生貪,由愛生嗔,由愛生痴,然後憂思怖畏漸濃而失去了平常心。
誠言
誠言,是誠心所言,設身處地為別人設想而說出來的言語。在劇中若曦其實是不多話的人,她有甚麼都是收在心底,但只要是為了別人,她卻會很認真去思考和建言,而她出於真誠而說的話常常都能打動別人。我很喜歡的有三段,一是她為八爺向康熙求請,二是她為失戀的敏敏開解,三是她為讓十爺打消休妻之念的勸說。這三段,她都是因為心中對說話對象的真誠關心而說的話,她的真誠不僅打動聽者,也打動了我。
先說她幫八爺說情那段,她說:
「奴才伺候皇上,目睹皇上舐犢之愛,尤其是在十八皇子夭折之時,皇上痛徹心骨,為十八皇子憂傷抱病,愛子之心,若曦看得清楚,可是皇上為什麼不能對活生生,孝順在旁的孩兒寛容?… …皇上是慈父,也希望承歡膝下,共享天倫的。常言道,父慈子孝啊!」這裡她先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說出來,十八皇子的事的確軟化了皇上的心,因此那個承歡膝下之說便更能够打動康熙了。雖然她說到父慈子孝之時,康熙有點惱,但之後想想卻還是接受了這個勸說。而我覺得他會接受,就是因為若曦這一段是真的誠心去請求的。康熙的確是渴望承歡膝下的,只是他與兒子們總是隔了一層距離。若曦點中了他心底的一點憾恨,所以才惱,但他還是希望這遺憾能消除,所以終是接受了她的說法。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他也是感受到若曦的關心才會接受。
若曦的求情雖一度惹惱康熙,但她的誠言沒白廢,皇上還有聽進去的。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題外話:其實這一段求情戲在小說中是沒有的,但我覺得劇中安排的這一段卻也恰到好處,尤其是人物性格在此仍然有突出的表現,若曦的這一段話,更立體地展現出若曦這種對所有人事放不下的性格。另外,康熙在這一幕的表情挺有意思的,有心軟,有被打動,有點惱,再到釋然,演員都充分表現出來了。)
另一段在第三次出塞,看到失戀的敏敏大哭,她便為她分析了所有的情況,讓敏敏明白雖然無法和十三阿哥在一起,但她一定會找到屬於她的星星。我很喜歡她把整個情況分析出來的那段話:
「你真準備嫁給十三阿哥嗎?做個側福晉,住在一座小院子裡,整天盼着他下朝後能想起你,過來看你嗎?說句狠話,你不是十三爺心愛的女子,以你的性子,若是跟其他福晉起了爭執,可想過他會幫你?我知道我這樣說有些殘忍,可是格格,你認真想想你阿爸身邊那些妃子,除了一兩個得寵的,其他人過的是甚麼日子?你可曾想過有一日,你會是她們中的一個?如今你阿爸這樣,並不是真的就想讓你嫁給甚麼王子,他只是想讓你絕了對十三爺的念頭。
你知道你阿爸今天為什麼這麼攔着我們嗎?他並不是怕說出你我為十三爺爭風吃醋有失顏面… …皇上一直在籠絡草原各個部落,如果他的兒子能娶你,他會很樂見其成的。今日事情一旦挑破了,皇上只怕就會把你和十三爺的婚事定了下來,蘇完瓜爾佳王爺即使再不情願,也沒有辦法反對。你阿爸是為了保護你,才急着出頭,把所有事情攬下來。
格格,你有一個真心疼你的阿爸和哥哥,你若留在草原上,絕對沒有人敢欺負你。太子爺對你的美麗也是動了心思的,可你阿爸只裝作不知,若是換了別的父親,會利用婚嫁來換取自己的權利。格格你出身顯貴,對這種事情,也是聽過見過的。
眼淚不屬於你,難到你的剛烈,是用來對付你阿爸的嗎?你若不想嫁給那個甚麼王子,倒是可以裝着尋死覓活的去要挾你阿爸,只要你絕了對十三爺的念頭,我估摸着還是有用的。」
這一長串的分析把所有的利害關係都點了出來,先是說出十三爺並不愛她的事實,以失寵的妃子做例子來讓敏敏思考這感情值得與否。然後點出皇上若知道會如何安排,突出王爺想保護她的心。再來是指出王爺和她哥哥對她的疼愛,也指出她若留草原上的好處。最後以親人間的感情來讓她看到自己在她父親心中的重要性。一點一點地讓敏敏了解並且斷了對這段感情的執著。
出於對敏敏的喜愛和關心,若曦為她分析了一連串的利害關係。
最終讓她了解並且斷了對十三爺的那份情感。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我常常覺得失戀的人是難以安慰的,但看到這一段,我會覺得不是難以安慰,而是我們不懂得像這般設身處地去想對方的立場和感情,才會不懂怎麼安慰。而若曦的誠懇就是她最大的優點,所以她的話才能打動敏敏。
現代人說話,要真的說到誠懇還挺困難的,太多人都只是以着自己的角度去付度別人的心事,太多人總是說着些似是而非的勸言。有時看那些電視小說甚麼的對失戀的人總是千篇一律說着甚麼「天涯何處無芳草」之類的勸言,卻沒有人可以說之以情,動之以理,勸之以情理兼俱的誠言,所以人們才會常常放不開那些失去的心情而一直為情所困。
最後一段是若曦勸十爺的那一段,以冰糖葫蘆和芙蓉糕來比喻得不到的戀情和近在身邊的愛情。
人總是覺得得不到的最好,就像那回憶中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蘆,因為一直在回憶裡顯得美好,所以心心念念想要,卻不知道自己的口味其實已經變了,甜蜜的芙蓉糕才是一直在身邊垂手可得的可口糕點,而這種可口已成了心底的最愛卻不自知。
若曦用這個比喻,是因為知道十爺的心思單純,太複雜的比喻或道理他不會明白,唯有用這樣顯淺的比喻他才會懂。而事實上他也真的懂了,之後還和明玉合好如初,甚至甜蜜如新婚。
我喜愛這種懂得利用簡單物事來說道理的話語,充分顯示了說者的心思靈巧聰慧。不若現在的人,很多時候都言不及義,說出來的話雖然字字都懂,卻無法串連成有意義的話,有時甚至連說的人都不明白自己想要說甚麼。
直於俏皮話及其他的,後續再談。
引伸閱讀
上面所說的朋友寫的筆記文:看電視長知識之「步步驚心筆記」,當中有文字的出處,「木強則折」便是從這裡看來的。
一花一世界的出處百度有寫,不過仍待查證~ ^^
回覆刪除http://baike.baidu.com/view/929481.html?fromTaglist
@isisfish,
回覆刪除這一篇我有看過,也是因為不確定,所以才不列出來,也是想等查證一下才說。
若曦若曦,許多年前的你可以用這樣的話來勸敏敏。可卻總是用愛為難著雍正。難道你的倔強是用來對付愛你的人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