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驚心」讓我喜愛的除了那些人物角色的設定,權謀、處事及心理的不落俗套之外,還有一點很讓我喜愛的是關於語言上的。
一直以來我都對語言有莫名的喜愛,所以才會學習不同的語言。我覺得每種語言都代表了其獨特的文化背景,隱含了人物的心理狀態。遣詞用字,是件微妙的事,「步步驚心」裡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言語便為我帶來很多可以咀嚼的樂趣。
中文其實是很有趣的語言,又是我們自己的語言,本應是應用得宜的一種語言,但是現在的人們卻越來越不重視自己的語言,有些甚至是不肖的,我總覺得好可惜。身邊很多人都告訴我他們不愛閱讀中文,有的離開學校後甚至連簡單的句子也寫不出來,彷彿自己的語言除了常用的口語使用之外便不再需要理解了。這也是我覺得很悲哀的一件事。
在「步步驚心」中,每個人的對白都帶有一些傳統的文化在裡面,而從他們使用的詞句中,更是表達了一些心理的狀態和事物的真理,每次重看我都覺得樂趣無窮。趁此機會來談談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些對白和話語吧。
睿語
睿語就是一些含有睿智於其中的語言,我覺得《步步驚心》的原作者桐華應該是讀過一些道家和佛理的,所以她才能安排一些偈語哲學甚麼的於故事中,既帶出了角色們的經歷,也是希望給讀者一些哲理去思考,是值得細味的。雖然電視劇本有稍為改動,但是原著有的幾乎都在。有幾則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若曦在開始時以讀宋詞來認字,休息看螞蟻時被十爺取笑,她便用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去堵住十爺的嘴。八爺一聽就知道這是佛經裡的句子,也順便藉詞要十爺多讀書了。在網路找了一下,「一花一世界」這句是佛經的句子,但「一葉一菩提」卻似乎有很多版本,可能要花時間再對證一下,不過不論是不是完全一樣,這一句還是道出了一點真理。一花一草都是個生命,都有其生長與枯榮的生命意義在,就如一個世界的生命循環般。而若曦以這一句點出她在看螞蟻卻又不是螞蟻的意思是籍螞蟻來觀世界,思考生命之意義。十爺不懂當中緣故,才會被吼得一楞一楞的。
之後若曦在求教於四爺如何面對穿越之事時,四爺以「木強則折」來回應。從朋友的筆記文中知道「木強則折」這個是來自道家的《老子》,意喻樹大招風則易折,除了是四爺本身的處世哲學之外,他也是希望若曦順勢而為,不要與情勢相反抗,否則爭強只會有反效果。所以他才會先贈她「既來之,則安之」。其實這些道理都是很簡單的,但是我們每每遇事卻總是想不起這些真理。
然後是最重要的一則偈語,若曦在浣衣局寫給若蘭的信中,引用了<妙色王求法偈>的句子:
從喜生憂患,從喜生怖畏;
離喜無憂患,何處生怖畏?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
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是故莫愛著,愛別離為苦。
若無愛與憎,彼即無羈縳。
當初看到這幾句時便很有好感,總覺得當中的意義深遠,很值得咀嚼。佛家認為人生的苦就來自情感的貪、嗔、痴,由愛而生的痴恨嗔怨貪念,都讓人放不下而讓心不得自由,而這幾句偈語便點出了當中的因果循環。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人喜的時候會擔心,怕喜不長久;如果沒有這喜的理由,那又哪來的怕?愛的時候也會擔心,怕愛不長久;如果沒有愛在心,又何怕無愛之時?所以別愛着,否則一離了愛便是苦了。如果沒有愛與恨,心就沒有了束縳,自然也就心安了。
其實整個「步步驚心」裡都點出了這個偈,若曦若不是因為愛上八爺和四爺,她又如何需要害怕,又如何會因為種種而憂思太過?一切都只是因為她心裡的愛太深,讓她對每個人都關愛着,放不下心中的情,最終只能被情所縳而終至沒頂。她由此至終,都沒有做到放下。故事中每個男人都告訴她要放下,為她分析了種種,她卻始終做不到。我總覺得,作者或許也是籍了若曦這種放不下的個性來點出現代人的一些迷思吧。
現代的人們太多太多都是執著於愛的人,放不下心中所愛之人事物,由愛生貪,由愛生嗔,由愛生痴,然後憂思怖畏漸濃而失去了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