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年度目標檢視


一年又到終點,終於又來到最後一天了,還是得來做一次年度目標的檢視。這兩年,在第一天設定年度目標,然後年終檢視也成了另一種習慣(好像養成越來越多的習慣了:P)。

年初設下的10個目標,在終點來檢視有點驚心,因為知道自己有好幾個都是沒有完成的,尤其是最希望自己去做的事,始終沒有做些甚麼來改善,這讓自己有很多愧疚感。不論多麼的愧疚,還是得面對。就咬緊牙關去驗收成績吧。


來自朋友的祝福,與過去乾杯,然後為新年設目標。:D



來檢視過去一年的成績(數字列是年初目標,下面是驗收):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無名侍》—在職業中尋找自我的笑與淚

每個行業都有他們的辛酸史,服務業尤其是。閱讀《無名侍》這本書,感受到的不止是一個行業的辛酸史,也是一個人尋找自我,建立自信和終於為自己的人生邁出一步的記錄。





書中的主角,這位以「無名侍」自稱的餐館服務員,在書中講述了他如何成為一個服務生,又如何在餐飲業這個奇形怪狀的行業中生存下來的經過。做為服務生,不止要面對控制慾強的老闆、會嗑藥和扯後腿的同事、自以為是的機掰客人,還有各式各樣狗屁倒灶的事。雖然工作如此雜亂辛酸,但在當中他逐漸找到了自己,也最終確立了自己生活的目的。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手繪信封

這幾年都有在聖誕時節寄送手寫的聖誕卡給熟悉的朋友,有的是交換,有的是自己想送出的感謝與祝福,不論是哪一種,在手寫的那刻,都是一種心意的表達。

今年的手寫卡,用了自己年初在Hypo網站訂制的相片明信片,用的是自己這兩年累積拍下來的負片植物照。因為手機有負片模式,偶然在玩弄中發現負片拍攝出來的植物感覺很棒,尤其是樹木的姿態,總有種奇妙的顏色呈現出來,久而久之便讓我愛上拍攝樹木的負片。

在Hypo訂制的Q-card,正方形,背面可編制成明信片風或是筆記風。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步步驚心》vs《夢迴大清》—歷史參考評比

初看《夢迴大清》時我覺得它的歷史線安排得挺不錯的,不過當時我也只是初看的印象,並沒有對當中的史實甚麼的做深入考證。直到看了《步步驚心》,我才跟隨着當中的事件發生時間去看了一些關於歷史的參考資料。不得不說,《步》豐富了我的清史知識。

經過《步》的洗禮,再重看《夢》,就會發現它在歷史事件的處理上沒有那麼嚴謹,甚至可以說是較為含糊的,這一點就看得出兩個作者在資料收集上所下的功夫了。

《步》的每一個驚心處,都有着歷史事件的記錄,雖然它只是一個言情小說,卻讓人看着覺得不止是言情那麼簡單,也是促使我一步步迷上它的原因。而且作者用心的地方在於每個情節從伏筆到事發都自然而然的發生,沒甚麼突兀的地方。

相較於《步》的情節緊凑,環環相扣,《夢》在這邊其實有點含糊,不過這種含糊若是以女主角的參與視角來看,或許也是合理的,只是從字裡行間,那些含糊往往給我的感覺是作者沒有太多把握而故意不提。拿幾個相同事件來做比較吧。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步步驚心》VS《夢迴大清》—感情線評比

看《步步驚心》,總是對當中各位爺的情深義重很著迷,然而看《夢迴大清》,卻會對這些爺們憐惜與感慨。

《夢迴大清》中,茗薇第一個碰到的皇子是十三阿哥,在她去參加選秀前的訓練時碰到。第一印象只是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子,她視他為小鬼,因為她的精神年齡已經是二十五歲的成年人。十三在與她的對話中,對她甚有好感,覺得她特別,所以發話「一定討了她去」。面對如此一個人小鬼大的少年,她雖在意,卻只是有些好笑。因為十三並沒有表明身份,所以她沒有很上心對方掠下的豪語。

第二次見到,才知道他是十三阿哥,並且同時見到了聞名已久的四爺,還牽扯了八阿哥和十阿哥。經過一番攪合,她明白自己是難以脫身了。

選秀之後,她去了德妃的宮中當女官,與「步步驚心」相似的也是選秀時八阿哥那邊與四爺這邊都在搶,只是這次是四爺這邊搶贏了,所以她去了德妃的長春宮。

在長春宮,她因為識字而獲得德妃的看重,讓她幫忙看管一些書籍字畫、皇上賞賜物品和其他送贈禮品等的收藏點算,有時兼理回信閱信等文書事項(感覺像助理XD)。而身在長春宮的附贈福利就是常常會碰到四爺和十三阿哥,還有十四阿哥了。

《夢迴大清》第二冊封面


茗薇的獨立個性,也如若曦,在這些阿哥眼中,都是屬於特別的存在。因此不管她是否希望置身事外,這些阿哥還是會有意無意地讓她成了主角。別說德妃這邊三個皇子,十三是勢在必得,四爺也曾放話「十三弟要的,我也要」,十四也開口向德妃要,甚至敵對那邊的八阿哥也想來搶。不過八爺那邊搶除了八爺有那麼一點欣賞她的個性之外,更多的是他知道四爺想要才更想要。

對於十四的感情,她從不在意也並不想要,所以她能坦然面對,也有所防備,因為十四有時會因為她的拒絕而設陷讓她踩。但是面對十三與四爺,她卻是有所為難的。十三的深情與四爺不顧一切的付出,都讓她為難,不過再為難,她還是選了十三,也只能選十三。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步步驚心》VS《夢迴大清》—故事、人物比評篇

其實在看《步步驚心》之前,我曾經看過一部同樣的穿越小說叫《夢迴大清》。

《夢迴大清》是很久之前有朋友推薦我看的,不過當時並沒有上心,是後來看到有繁體書出版才買來看的,看過之後很喜歡,也對這故事上了心。所以初看「步步驚心」電視劇時,我以為是《夢迴大清》的電視版。

會有這樣的想法除了因為當時我並不知道有《步步驚心》這部小說之外,也是因為《夢迴大清》的故事。

《夢迴大清》也是穿越的故事,當中的女主角也是現代女子,穿越到清朝,而且是同樣的九子奪嫡的康熙末年。主角穿到清朝成為名叫雅拉爾塔.茗薇的女子,是滿族旗人,並且也是待選秀女。然而不同的是她與眾位阿哥的牽扯卻起緣於她與十三阿哥的相遇。雖然她的特別也同樣吸引了四爺和八爺,但她由始至終選擇的都是十三阿哥。可以說看《夢迴大清》,是看另一個角度的《步步驚心》。

看《夢迴大清》已經有三年了,當初看過的故事發展除了重點之外幾乎都快忘了,結果因為對「步步驚心」的思考,讓我又想重看一次《夢迴大清》。剛好這幾天在整理我的書籍庫存,又把這套小說翻出來看。看完有很多想法,也順便拿來作個比較。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你那邊下雪了嗎?

下雪的城市,有着一片白茫茫的寧靜之感。

離開那個會下雪的城市多久了?我有點記不太清楚。下雪的記憶,也漸漸變得模糊。

曾經聽說過一則評論,說生活在較北方的人會較為冷靜,較能理性分析思考;相反,身在南方或者近赤道的熱帶地區之人會較為熱血,容易做出衝動之舉。雖然對這樣的斷定有所懷疑,卻也不免會暗自評量自己。

從會下雪的城市一路向南遷徙,卻發現自己沒有漸漸成為熱血之人,相反卻是漸漸沉默無言,漸漸冷淡疏離。

印象中下雪的日子,當雪花開始飄落之時,大地一片寧靜,悄無聲息的,尤其是清早的雪,就那樣無聲無息覆盖上大地,當你睜開眼睛看出窗外之時,便會為那一片白色感到驚喜。那是我年少的記憶。

最深刻的一年下雪,我和你在雪地裡玩耍,那是你第一次看到雪,而我卻是在下雪之城出生的,雖然比你較為習慣下雪,卻與你一樣對下雪感到興奮。一起堆雪人,打雪杖,是那唯一一次的玩雪記憶。

那年冬天,從第一天下雪開始,直到第二年春日冰雪融化,整整一個冬季,是我們熟悉彼此卻又最終得分離的一個季節。玩樂的記憶其實已不復記憶,只有那一片白,一個雪人,和你曾經不知冷在冬天用冷水洗手卻被凍得紅腫的雙手,仍在我的印象中。

離開那個會下雪的城市,漸漸向南移,越走越遠,直至現在定居在永不下雪的城市,心底卻仍眷戀着那一片白。

相對於這南方城市的熱,我卻漸漸失去了昔日的那種熱情。是相反的定律嗎?身在雪城時,人是熱血有情的;而身在暖城,人卻是變得冷淡清寂,熱情消逝無踪。

我想念你,想念那個雪的城市,更想念的,或許是曾經天真熱情,不懼寒冰冷雪凍霜的自己吧。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Someone Like You

雖然心底不曾記得你,但卻又不免在尋找一個像你的影子。
你是誰,現在在哪裡?這輩子我們還會不會再見?
這都是我心中的疑問。

曾經聽過一首歌,歌曲很不錯,但是我一直沒有問過這是誰的歌曲,也不知歌名。
唯一記得的是聽這首歌時的感覺,還有唯一聽清楚的歌詞是:「Someone like you」。

溫柔又感性的女聲,唱着這一句歌詞,讓我念念不忘。
或許也是心底想對你說的話吧,就這樣讓我記住了。

好久沒有想起這首歌,前陣子忽然在一家餐廳再次聽到,讓我又不免想找這首歌了。
只是只有這一句歌詞,不免有種無從找起的困擾。
還好網路搜尋的便利,只不過鍵入歌詞,便讓我在茫茫歌海中找到了這首歌。

聽到熟悉的歌曲響起,熟悉的那句歌詞廻響着,彷彿回到那段曾經。
緬懷,不一定是想重拾一段曾經,有時往往只是給自己的一種向前看的動力。
一首歌曲的時間,有時也是一種新舊交替的瞬間吧。

「生活中這些看似渺小,微不足道的片刻,有時候卻成為重新來過的契機。」
——摘自《無名侍》P60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結界師》終章

《結界師》來到第三十五冊單行本,終於走到終章了。

追看這個漫畫感覺好像沒有追多久,想不到它的連載居然已經有八年了,而我也忘了是從甚麼時候開始看這個漫畫的,卻記得的自己從沒厭煩過。

少年漫畫常常都是一拖長就容易讓人厭的類型,因為受歡迎的漫畫總是一個階段完結便又開始一個新階段,往往開新的之後就容易跌入遇強越強便得不斷增強,強到超出平凡之時便強到不合理的地步,就像之前我寫那篇「少年漫畫之打不死的蟑螂」那般。而《結界師》給我的感覺卻不會,雖然它也有必須增強實力那種劇情,卻是屬於合理的進步,不會只是一直要強。

另外,會讓我喜歡這故事的或許是因為它的目標清晰吧,主角良守的目標從一開始到結束都只是為了把烏森封印,終結他們這一家長期必須為了守護這塊土地而被束縳住的責任。而這個目標在經過不同人的努力之下在這終章完成了這個目標。

故事雖然圓滿結束,但是結局卻給我一種淡淡的哀傷和寂寞感。良守把宙心丸封印的不得不,與母親守美子離別的無可奈何,還有其他人不得不面對的失去與過去,都含着淡淡的哀傷。其實這個故事裡,沒有絕對的壞人,每個人都有他們的不得已,和他們不太懂的感情,直到最後懂了,卻又是必須了結的懂,這種哀傷就像是成長必須經歷的痛。經歷了,才會了解的痛;痛過了,才會知道以後該走的路;知道了,才會珍惜擁有的。我很喜歡這結局,是一個會讓人成長的結局。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安全世界

默非,

又是幾個月沒有連絡,抱歉。很多事,不說,我想你也會懂,就不多言了。

你的上一封信談到努力,你說只要聆聽自己的內心,就會找到想要努力的方向。我想要相信這種信念,讓自己不再迷惘,可惜總是不太能够說服自己。或許因為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安全的世界吧。

甚麼是安全世界呢?之前在閱讀時看到一個概念:

戲劇的世界是一個很安全的世界。在戲劇世界裡,劇本寫你們是好朋友就是好朋友了,你甚至不用認識他,也不用理解和建立。劇本裡說是,就是。現實是你怎樣和人建立關係?怎樣找朋友?這很難說。戲劇世界很單純,很淺白。 
﹣《戲劇浮生》P23

在我看來,其實文學、故事的世界亦同理。安全的世界一切可以很好,也可以很壞,只是不論好壞,那些種種都設定好了,不像現實般需要去摸索,去建立。現實世界沒有安全感,變數太多,往往都是走錯一步就可能萬劫不覆。

近來常常會想,如果我們是存活在既定的事件裡,知道某種結果,對事情走向有一種篤定,或許我們不會如此徬徨,如此不知所措。就像那些回到過去的故事般,若你對過去的歷史有所認識的話,或許你能在一些大概的走向中做出選擇。近來的閱讀中,便有這樣的例子。女子回到過去,在歷史事件中參與了,因為心底有種篤定,知道事情的走向,所以某些事情發生時,她知道該如何去選。只是她若回來,回到現在,因為對未來不知結果,所以有事情發生時,她便再也不知該如何去選,就算選擇了也是不安的。

所以我們如何在不安的世界中去生存,如何在不安的世界中找自己的方向,如何在不安的世界中堅定自己的信念,都是功課,都是須要修的課程。

我好像一直都是圍繞着這種修行的課題在轉,或許這也是我的某個安全世界,能專注在面對一個問題上,總比被過多的問題所迷好。

就先這樣吧,再敍。


                布克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閱讀筆記

一直不算是很熱愛寫筆記的人,但是今年卻開始多了寫筆記的動力。

自從去年開始使用ほぼ日手帳後,漸漸愛上寫筆記的感覺。其實以前也有寫,但寫得不勤,常常都是寫得斷斷續續,有一天沒一天地寫。

今年寫得很勤的是我的閱讀筆記,因為想記下閱讀的痕跡,加上不想讓看過的東西從記憶中流走,便慢慢養成了記下所閱的習慣。

最近在圖書館借到一本叫《閱讀力》的書,當中教導的是如何讓閱讀變成自己有力的資料庫,把閱讀過的系統化,既方便自己在事後尋找,又能讓閱讀過的資料不成為過目就忘的東西。對我來說,這個系統化的方式很不錯,因為過去我一直是不太記閱讀筆記的,現在卻覺得如此去做能讓自己的閱讀變得更有趣。

在看這本書後,我翻看了自己這一年來記下的筆記,才發現原來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開始做筆記這件事了,還是在閱這本書之前。不過看這個也有好處,就是知道如何把這些筆記整理成有用的資料,方便以後查閱。

《閱讀力》這本書的作者是奧野宣之,之前似乎也出過關於筆記的實用書籍。而這本書更把筆記專注在閱讀上。

今年的閱讀筆記


今年使用Muji的空白筆記本,小小一本,很方便携帶,加上大小剛好又能套進ほぼ的手帳封皮裡,讓書寫變得更有意思,也算是托它的福,讓我把寫筆記變成了習慣,這樣很好。而Muji的空白筆記本很好寫,我想我是真的喜愛那種沒有任何橫線限制,可以自由書寫的筆記本。這本筆記本快要寫完了,看着當中滿滿的文字和草稿,心底很有成就感。我希望這個習慣會一直持繼下去。

頗為實用的書,對我來說很實用。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步步驚心」續集之今生輪迴版—步步今生

之前寫結局時我說過我最喜歡原著的結局,讓一切就那樣完結,但是有朋友提出讓若曦就那般消逝似乎有客死異鄉之感。想想,也的確是。所以電視結局安排她回去,也是個不錯的結果。

電視結局後,似乎很多人都覺得餘韻未了,因此依據電視版而續寫的文字便也出現了。對「步步驚心」很有愛的朋友在網路上找到了一個不錯的版本叫《步步今生》,故事是從電視結局中張曉(若曦現世)在博物館看到很像四爺的人那一幕開始,陸續牽引出輪迴後的其他人。

看朋友那麼推薦,也就抱着姑且一看的心態去看了。本來也想若是如之前看的續集那般,我應該是不會再追下去的,不過看了開頭幾回後,覺得還不錯,至少有些地方設計得挺有意思的,因此就斷斷續續地追看下去了。目前看到第46回,情節的推演越見吸引,讓我有想要一氣呵成地看完的衝動,不過因為連截仍在繼續中(目前更新到108回),加上好故事不想讓它太快結束,所以仍是每次看幾回到一個段落稍停,讓故事的感想可以延伸。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星空」﹣給寂寞人們心中的一點光

今天去看了「星空」,這齣改編自幾米的同名作品《星空》畫本的電影,讓我心底有了很多的溫暖。

我記得前兩年買了《星空》的畫本,看完後心底對這故事記得最深的是那片星空,不過更讓我感動的是幾米在序中所寫的一句話。他說這本書,是獻給無法與世界溝通的孩子。

現今的社會,孩子們在競爭激烈的意識下,被父母或學校強加了很多的壓力,面對這些壓力,他們很多時候會很無措,但是卻無法與人述說,心底有着深深的寂寞,但是父母或長輩卻又無法了解他們。在他們的成長時間裡,這種寂寞漸漸會沉澱在他們的心底,往往會讓他們漸漸失去與世界溝通的能力。

除了來自這種競爭的壓力之外,有時候心底的寂寞更多的是來自家庭中的不和睦。然而不和睦,不止是孩子受傷害,其實大人又何嘗不受傷?與世界無法溝通的,其實不止孩子,大人也如是。在城市中生活,我們都有很多很多的無奈與不適,與世界有着隔離,有無法融入的感覺。我們在城市,總是看不見星空,不是星星不在,只是燈光遮蔽了那點光。

星星總是在墨黑的天空出現,所以在「孤單時,仍要守護心中的思念,因為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這是幾米在書中點出的主題。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幾米的畫能清楚點出人們心中的孤單感,但是孤單之外,他又能給我們一點光,讓我們能在黑暗中看到一點溫暖。就像在黑暗天空中的星星,雖不如月般明亮,但是很多很多的星星凝聚在一個天空時,那一點一點的光便也能燃亮天空。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步步驚心」之影像缺乏的資料補充

因為「步步驚心」是從小說改編而來的,所以劇本在改編上似乎是基於已閱讀了小說的讀者角度而編,某些小細節在影像上便沒有清晰的交待(或者基於限制也無法交待)。只是看「步步驚心」這齣戲的觀眾除了小說讀者,其實很大部份應該還是沒有讀過原著的人,或許在觀看時對某些小設定會有困惑,因此想在此作些補充。

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其實也一樣困惑,因為沒看過原著的關係,加上初看時會留意的也只是劇情的大走向,是後來重看才多留意了其他的細節。之後基於喜愛又去閱讀了原著小說,對當中的一些細節才能更了解。在此列出一些當初讓我困惑的點來給大家作個參考吧:


1. 四爺給若曦的生日禮物

電視的版本裡,四爺送若曦的禮物只有十三爺在對白中說那是四爺托李衞從西北帶回來的,他覺得很好也就不再另送其他,要若曦把這份禮物也算他一份。影像展現出來的是一個錦盒裝的三個不同顏色的瓶子,但若是不清楚當中乾坤的人或許也會困惑那是甚麼東西,為什麼十三爺會認為那個禮物好?


四爺托李衞從西北帶回來的禮物,三色瓶子裝的是甚麼影片沒交待。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穿越女子為何受青睞之女子心性淺談

之前在「皇帝與妃子的愛情進退」一文中把以前看過的言情小說《花龍戲鳳》拿來對比時,想起當中的一些情節,於是又重看了一次。記得當年看時便對女主角柳寄悠的言論感到有意思,現在剛好可以配合一個話題來探討一下。

穿越的故事除了《步步驚心》之外,其實我也看過不少,一般從現代穿越回去古代的女主角吸引男主角的地方多數是她們的現代思想,雖然樣貎也是一點,但心性這一點卻是比較重要的。

現代的女性,因為接受了教育,在學識上有了一定的基礎;而有了學識,在思想上便會隨着知識的累積多了獨立性;再加上如在社會上有了一定的歷練,那麼對於人情世故等等便會有多一層的認知。這些都是古代的女性所缺乏的。因為古代的女性被封建社會的觀念所限,以無才便是德限制了她們的學識,以順從教育她們凡事以男人為首,甚至不被允許在社會抛頭露面。如此的重重限制之下,女人的思想和智慧便無法得到正常的發展而變成無趣之人。而擁有現代思想的女子在一眾無趣的女人堆之中,她的聰慧和獨立思考的個性便成了獨特的存在,如此才會受到那些聰明男子的青睞了(也只有聰明男子會欣賞)。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步步驚心」之結局帶出的人生觀

之前有朋友留言問我對結局的看法,似乎很多人對於電視的結局感到唏噓,感嘆着為何相愛的兩人卻無法相守到終點,因而不喜歡結局。但我覺得結局其實還好,也很合理,下面來詳細談談我的感想。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步步驚心」之睿語、誠言、俏皮話及其他(二)

俏皮話

每一種語言中常會有其獨特的雙關語、俗語、成語、諺語等,這些語言多是文化中由來已久或是文化中獨有的幽默感形成的話語。中文中就不乏這類的言語,在劇中也出現不少。劇中人物在對談中常常也會用一些來打趣別人,觀看時,常常會為這些妙語對答會心微笑。舉個例子:

若曦的遊園驚夢之問中,四爺贈了若曦「既來之,則安之」和「木強則折」後,看她似乎不太明白,就說了一句「算了,對牛彈琴」然後拂袖而去。後來在十爺大婚之日,四爺問若曦的心情時,若曦就故意用同樣的「既來之,則安之」和「木強則折」來回他,最後一句她用的是「驢頭不對馬嘴」。這個成語正確應該是「牛頭不對馬嘴」意喻答非所問,但因為之前四爺形容她是牛,聽不懂話,為了不承認自己是牛,她便改成驢了。四爺在聽到時還說她成語用錯了,她卻故意說自己語文不好。四爺稍為想了一下之後哭笑不得,應該是了解了她這樣回答的故意之處。這一來一往,就成了一個有趣的對答,而且幽默暗藏。幾次重看,都讓我覺得很妙。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步步驚心」之睿語、誠言、俏皮話及其他(一)

「步步驚心」讓我喜愛的除了那些人物角色的設定,權謀、處事及心理的不落俗套之外,還有一點很讓我喜愛的是關於語言上的。

一直以來我都對語言有莫名的喜愛,所以才會學習不同的語言。我覺得每種語言都代表了其獨特的文化背景,隱含了人物的心理狀態。遣詞用字,是件微妙的事,「步步驚心」裡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言語便為我帶來很多可以咀嚼的樂趣。

中文其實是很有趣的語言,又是我們自己的語言,本應是應用得宜的一種語言,但是現在的人們卻越來越不重視自己的語言,有些甚至是不肖的,我總覺得好可惜。身邊很多人都告訴我他們不愛閱讀中文,有的離開學校後甚至連簡單的句子也寫不出來,彷彿自己的語言除了常用的口語使用之外便不再需要理解了。這也是我覺得很悲哀的一件事。

在「步步驚心」中,每個人的對白都帶有一些傳統的文化在裡面,而從他們使用的詞句中,更是表達了一些心理的狀態和事物的真理,每次重看我都覺得樂趣無窮。趁此機會來談談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些對白和話語吧。


睿語

睿語就是一些含有睿智於其中的語言,我覺得《步步驚心》的原作者桐華應該是讀過一些道家和佛理的,所以她才能安排一些偈語哲學甚麼的於故事中,既帶出了角色們的經歷,也是希望給讀者一些哲理去思考,是值得細味的。雖然電視劇本有稍為改動,但是原著有的幾乎都在。有幾則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若曦在開始時以讀宋詞來認字,休息看螞蟻時被十爺取笑,她便用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去堵住十爺的嘴。八爺一聽就知道這是佛經裡的句子,也順便藉詞要十爺多讀書了。在網路找了一下,「一花一世界」這句是佛經的句子,但「一葉一菩提」卻似乎有很多版本,可能要花時間再對證一下,不過不論是不是完全一樣,這一句還是道出了一點真理。一花一草都是個生命,都有其生長與枯榮的生命意義在,就如一個世界的生命循環般。而若曦以這一句點出她在看螞蟻卻又不是螞蟻的意思是籍螞蟻來觀世界,思考生命之意義。十爺不懂當中緣故,才會被吼得一楞一楞的。

之後若曦在求教於四爺如何面對穿越之事時,四爺以「木強則折」來回應。從朋友的筆記文中知道「木強則折」這個是來自道家的《老子》,意喻樹大招風則易折,除了是四爺本身的處世哲學之外,他也是希望若曦順勢而為,不要與情勢相反抗,否則爭強只會有反效果。所以他才會先贈她「既來之,則安之」。其實這些道理都是很簡單的,但是我們每每遇事卻總是想不起這些真理。

然後是最重要的一則偈語,若曦在浣衣局寫給若蘭的信中,引用了<妙色王求法偈>的句子:

從喜生憂患,從喜生怖畏;
離喜無憂患,何處生怖畏?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
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是故莫愛著,愛別離為苦。
若無愛與憎,彼即無羈縳。

當初看到這幾句時便很有好感,總覺得當中的意義深遠,很值得咀嚼。佛家認為人生的苦就來自情感的貪、嗔、痴,由愛而生的痴恨嗔怨貪念,都讓人放不下而讓心不得自由,而這幾句偈語便點出了當中的因果循環。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人喜的時候會擔心,怕喜不長久;如果沒有這喜的理由,那又哪來的怕?愛的時候也會擔心,怕愛不長久;如果沒有愛在心,又何怕無愛之時?所以別愛着,否則一離了愛便是苦了。如果沒有愛與恨,心就沒有了束縳,自然也就心安了。

其實整個「步步驚心」裡都點出了這個偈,若曦若不是因為愛上八爺和四爺,她又如何需要害怕,又如何會因為種種而憂思太過?一切都只是因為她心裡的愛太深,讓她對每個人都關愛着,放不下心中的情,最終只能被情所縳而終至沒頂。她由此至終,都沒有做到放下。故事中每個男人都告訴她要放下,為她分析了種種,她卻始終做不到。我總覺得,作者或許也是籍了若曦這種放不下的個性來點出現代人的一些迷思吧。

現代的人們太多太多都是執著於愛的人,放不下心中所愛之人事物,由愛生貪,由愛生嗔,由愛生痴,然後憂思怖畏漸濃而失去了平常心。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步步驚心」之十三爺的出世與入世哲學

隨着重看的次數越多,對十三爺這個角色越見喜愛,尤其是越來越欣賞他的為人處事。

感覺上十三爺就是個不喜世俗禮法,痛恨政治權謀爭鬥的人,所以他常說自己希望能快意江湖。他這種心態算是較為出世的一種心態。因為他是皇子,生來便在一個身不由己,凡事皆暗含鬥爭的地方,不管他願不願,他都無奈得參與其中,所以他只能入世。

要在如此一個是非多,爭鬥多,人人心中各懷鬼胎的環境中生存,人若心志不够堅強,看事不够通透,就只會淪為世俗中為名利所縳的奴隸。然而十三爺做到了,既不耽於名利之心,亦不求於勝負之心,更不肖於寵辱之心。他以着一種出世的精神修養去做入世的俗事。也因為他有着那樣的心態,使他在這宮廷世界中成了唯一一個能冷眼旁觀一切,透徹分析一切的人。

十三的出世在於他的思想自由,他喜歡嵇康,喜愛嵇康所倡的那種「人性是真實平等的原則」。若曦在知道這點時便甚為欣賞他這種「作為皇室子弟,身處統治階級的金字塔尖,卻絲毫不稀罕也不維護自己的身份與利益」的性子,因此而引以為知己。我覺得就因為他有着這樣的自由思想,他才能讓自己在宮廷這混濁的環境中保持着清醒,不亢不卑地去做他認為該作的事。

(圖片來自官網)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步步驚心」之主僕關係—觀三種不同類型老闆(三)

說到高無庸,一開始他其實是個面目模糊的人,甚至可以說是連名字都沒有的人。劇中仍在四爺府時,他只出現過幾次,而且每次都不太顯眼,讓人印象不深,直到四爺登基成為雍正,他的名字才很多時被提起。

做為四爺的貼身太監,他本身的存在感會較為簿弱,原因是四爺是個耀眼的主子,能力才幹等都是拔尖的,不管他有沒有隱藏自身的光芒,都讓人不可忽視。再加上他又是凡事親力親為的主子,重要事都不經他手,下屬自然就少了能够顯示能力的機會。因此便讓身邊的人相對顯得暗淡。

高無庸算是個很沉默的人,不太聽得到他說的話,若不是要傳話或者報告事情,他幾乎是不會出現或者是感覺不到他存在的,尤其劇中他還從來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凡事都只是依命令而為,也就看不出他除了沉默還有甚麼特別的能力。

在我看來,高無庸本身算是無甚特色的人,小說沒甚麼着墨,而劇中也不太顯眼。除了沉默,恭謹,他的行事應該也是內歛並且慎行的人,不多事、不擅作主張。雖然幾乎沒甚麼存在感,卻又感覺無所不在,每次四爺/雍正喊他,他都在,像個影子。而這種性子才能留在四爺身邊,因為四爺喜靜,又最恨人多言。


看起來挺年輕的高無庸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雖然高無庸似乎無甚特色,卻很適合雍正,或許就因為雍正是個強勢的主子,凡事皆有自己的準則,對下人又極嚴厲,不準有任何踰越,才會有高無庸這種下屬。不像李德全有一種強烈的存在感,也不像李福能帶來一種溫暖感,而是一種影子般的旁觀者角色。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步步驚心」之主僕關係—觀三種不同類型老闆(二)

「步步驚心」裡第二個不錯的主僕關係是李福和八爺。

李福的出場次數其實不多,但每次的出場都看得出一些他和八爺之間頗為深厚的關係。雖然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都沒有交待李福跟了八爺多久,但我覺得應該是很久才能建立起那些默契。

和李德全相比,李福給人的印象是個相對安靜且溫和的人,跟在八爺身邊正好襯托出八爺那種溫潤如玉的感覺。記得電視劇中若曦第一次看到十三爺時,十三爺說她不像八爺府裡的人,理由是「八哥府裡的人都是經過調較的,不會跟他差太多」,由此也證明李福的個性是受了八爺的影響。

李福是很忠於八爺的人,而且凡事以八爺為重。也許跟在八爺身邊良久,所以對於八爺的行事和心事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因而能够互相配合。而且李福也很細心,做事很俐落。八爺對他也是信任的,所以有時八爺和他交談也是亳不虛假的。

李福總是關心着八爺,但他的關心是默默地在一旁給予支持。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先來談談李福的特點。

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步步驚心」之主僕關係—觀三種不同類型老闆(一)

在「步步驚心」中,三個主要的主子身邊都有一個貼身太監總管,分別是李德全、李福和高無庸,這三人的特點其實某程度上也襯托出了三個主子的能力與對待下屬的分別,個人認為這種互相映襯的關係還挺讓人興味的,所以忍不住要拿來說一下。


李德全

李德全這號人物我很感興趣,他是康熙身邊不可或少的人物,而且存在感不可忽視。

李德全是康熙的貼身太監,而且是太監總管,康熙的事無大小都經過他,如果在現代,可以說是一個全能的私人助理/秘書/管家。如此萬能的一個下屬,對於一個皇帝或者說對於一個老闆都是不可少的幫手。而李德全便是如此的一號人物,康熙幾乎是少不了他,甚至是頗為依重他了。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步步驚心」之皇室的兄弟情仇(三)

雖然八爺和幾個弟弟是各有心事,各有算計,但至少表面還是很融洽的,或者說,在開始的時候,他們幾個還是有兄弟情的。

談了兄弟之間的情誼,也來談談仇恨和爭鬥吧。

康熙的這些兒子,除了因為皇位而爭鬥之外,互相之間也存在着大大小小不同的恩怨,每每聚在一起,都是暗潮洶湧。劇中便多次編排了兄弟們鬥爭或是暗自較勁的戲碼。

先說說太子,每次他出現的地方,都會引起眾兄弟私下的較勁和恩怨仇恨。

劇中太子第一次出現,便是十爺的生日宴,擅拿的玉如意就讓眾人臉色一變。十爺後來還因此而參了太子一本,讓太子為此更是記恨八爺他們這一伙人。不過太子雖然被他們參了,最終卻能無事,只因為四爺暗中為他做軍師。四爺幫他想的方法讓皇上輕易地原諒了他的錯。太子表面上依着康熙的希望,扮演兄弟和睦的戲碼,卻暗地裡又作出報復的行動,充分顯示了他那種斤斤計較,心胸狹窄的性格。

表面和睦,私下卻極度記恨的太子。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步步驚心」之皇室的兄弟情仇(二)

相對於十三爺和四爺難得的兄弟情誼,八爺這邊就顯得心思各異了。

八爺是心思深沉的人,但是他的深沉往往只用笑臉去隠藏。他心底有雄心壯志,想要的很多,但是那些雄心基本上都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慾望。為了要完成那些慾望,他需要別人的幫助,而在皇宮中,他便拉攏了三個弟弟來幫助他。

九爺,是個陰沉的人,他有很多的算計和陰暗的心思,八爺拉攏他,我估計除了因為年齡相近之外,九爺背後的勢力也是其一。加上九爺又是極貪的人,拉攏了他,對八爺來說應該會多了一些資金的來源,方便他做更多的佈署。

十爺,說好聽是單純憨直,說難聽點就是笨蛋一名。八爺拉攏他,或許就因為他頭腦簡單,較容易控制,還有他的背景吧。十爺的額娘是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出身也是顯赫的(其實除了八爺,其他人的額娘似乎都不錯,或者說想爭位的幾個只有他出身不太好吧)。

十四爺,其實十四爺能力是很不錯的,相比起九爺的陰沉難搞和十爺的笨,十四爺某程度上算是個很好的幫手。加上八爺在拉攏他時他年紀尚小,所以對八爺有着一種崇拜,讓八爺能輕鬆掌握住他的心思。我覺得八爺這一着算是走得不錯的。

只是雖然成功地拉攏了三個弟弟,讓他們臣伏於自己的麾下,但是八爺所付出的真心我覺得是一半一半,甚或更少。因為八爺絕大多數時候,還是把心事隠在自己內心的深處。他不願讓你看到的他絕不會讓你看到,他願意讓你看到的,可能只是皮毛或者不真實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談兄弟情,根本不太可能。所以他們這四人的關係,我想還是只能建立在互相利用上。


四人一起商量事情時,八爺心底想的肯定不只是他們量商的結果。
總覺得他思考的會是更深沉的東西。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步步驚心」之皇室的兄弟情仇(一)

康熙算是歷史上兒子眾多的一個皇帝(說是最多也不為過),按清史記錄,有三十五子,雖然好多個早夭,但能長至成年的也有二十四個。也因為皇子眾多,當康熙二立二廢太子之後不再立太子,皇位之爭可想而之便會非常激烈了。雖然不是所有人都參與進奪位的爭鬥中,但是有能力爭奪的卻也不少,才造成康熙晚年有名的九王奪嫡。

「步步驚心」有意思的地方是把這場九王爭位的戲碼巧妙地排了進去,而且難得的是除了較為主要的四爺黨和八爺黨之外,太子和另外幾個皇子也有安排進去,幾場兄弟之間的明爭暗鬥在電視劇中頗有看頭。


先來談談四爺和十三爺的兄弟情誼。

之前和朋友聊天時笑談到四爺身邊只有十三爺一人,但這一人就已經抵得過八爺身邊三個阿哥了。

的確,十三爺和四爺的感情,不得不說是這戲中很重要的一個設定,也是很關鍵的一個設定。而這個設定應該也是很符合歷史的,因為在清史稿中,雍正對十三爺的評價就非常好,而十三爺也是唯一一個名字允許被改回原來的「胤」字的皇子。

我很喜歡劇情中四爺和十三爺之間的感情互動,他們之間既是兄弟也是知己。四爺不管做甚麼,十三爺都會陪伴在側,有時他不方便出面的事,十三爺也會幫忙出面去做。十三爺不僅了解四爺的志向,也願意無條件支持四爺去爭取他想要的。甚至因為敬重四爺和心疼四爺在宮中的孤寂而放棄自己想要自由遊走江湖的願望。

四爺和十三爺的兄弟情算是這個皇宮中最珍貴最難得的一段情誼,尤其在這個父子兄弟之間存在無窮爭鬥的皇室家庭裡。

劇中有好些片段拍到兩人相處的情形,四爺如此冷情的一個人唯有在十三爺面前才會有笑意,才會有輕鬆的表情。我很喜歡他們兩人之間的互動。

例如初次出塞時,若曦在晚宴時偷溜出來,十三爺和四爺出來找她,在若曦借詞回去後,十三爺的對白很有趣,他對四爺說「剛才在席間是你說見不到她,我才陪你出來找她的,如今你一言不發,我碰一鼻子灰」,然後四爺卻回他「是你自己着急,我才陪你出來。是的。」點點頭,也溜了,硬是把責任又推回去十三爺身上,弄得十三爺平白吃了個悶虧。

另外,四爺讓若曦知道他喜歡荷塘中的清靜處後,若曦帶十三爺去找他,之後十三爺也曾以此來調侃四爺,兩人之間的交談也看得出來他們平常在私底下應該也會有許多輕鬆時刻的。

在十三爺身邊,四爺總是能輕鬆去面對一切事情,而且也常能看到他的笑容。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步步驚心」之小說與影像的增刪對比(三)

今日來談談被刪除了的某些小說情節。

相對於電視的劇情走向,小說中有些情節其實也是頗有意思的,但基於某些理由而在電視劇中刪除了。這些刪除有的其實是可惜的,不過考慮到影像上展現的難度或者某些只是錦上添花的片段,刪除了其實也影響不大。

小說情節被刪除的部份中,來說說我較為喜愛的一些片段吧。

首先是前期一點的,在若曦成為康熙的奉茶女官時,因為她的一點勇氣,在大家都不敢勸皇上休息時她出聲勸諫而得到皇上的賞識,李德全視她為福將。勸皇上休息那一幕劇本有按照小說提的去演,不過劇本刪除了小說中另一幕展現她勇氣的勸諫。

初次的多言在康熙的接納之後,若曦也為自己捏了把冷汗。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小說中描述因為李德全視她為福將,也因為皇上願意聽她勸,所以有時李德全不知如何出口時便會要她出面想辦法。有一次,康熙因為做外國傳教士出的幾何題而廢寢忘食,李德全便要她想辦法讓康熙稍停去休息。她因為知道那習題其實只要換個方法便可解,但又不便直接告之(因為要解釋她為何會解很麻煩),便想了個說法讓康熙停下來,這樣當康熙之後再解時或許就會因為這種轉換心境而發現自己的盲點。

這一幕其實帶出了若曦對於康熙的好學的欣賞,雖然是以若曦的角度去想,但我覺得某程度上也可算是作者對於清朝之後那些皇帝無法擁有像康熙這般對新事物好奇的學習態度的婉惜。電視將這一段刪去,我覺得可能是編劇不想把這種帶了個人感想的看事角度帶進劇中而刪的吧。加上這一段的刪除對於主線故事的鋪陳其實也沒甚麼影響,所以刪除了也未嘗不可。但我卻是覺得有點可惜的,因為如果如實做出來應該也是有趣的一幕。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步步驚心」之小說與影像的增刪對比(二)

接續昨日,今日來提提劇本中作了改變的片段,當中有些是我覺得改得不錯的。

例如十阿哥生日,若曦為十阿哥準備的禮物,小說裡若曦因為沒時間做準備,只是學唱了「麻姑獻壽」這一段戲來給十阿哥祝壽,算是較為普通的。而且小說中慶祝的時間放在晚上,只是一個晚宴而已。但是電視的改編卻是若曦在八爺府中的花園湖中亭中掛上了親手折的千紙鶴,並且唱「生日快樂」歌給十阿哥聽;除此之外,劇中設定的慶祝宴是安排在白天,似乎暗示了會舉行一整天。

這一段的改變把時間放在白天或許是為了方便拍攝吧,畢竟白天的光線較好,人物的表情甚麼的能拍得更清楚。而若曦的禮物相比起小說的唱戲,電視的版本顯得更有心思和有趣。

十阿哥生日,若曦的禮物之一,亭子的佈置。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折千紙鶴是一種祝福,整個亭子都掛上,再加上若曦唱現代的「生日快樂」歌都帶出她的與眾不同,而且也表示了她與十阿哥的友情。因為她喜歡十阿哥這個朋友,所以才會為他花心思準備禮物。同時若曦在這裡表現出的現代感也點出了她仍是在開始適應古代生活的階段。在這一方面我其實比較喜歡電視的版本,雖然是改編,但改編得較為特別與討喜。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步步驚心」之小說與影像的增刪對比(一)

因為對「步步驚心」電視劇的熱愛,讓我衝去買了原著小說回來看。一口氣看完後,感覺是非常滿足的。

原著小說新版,一套兩冊(自攝)


不得不說,「步步驚心」是改編得很讓人滿意的一部作品。雖然我是先看電視再看小說,但感覺上兩者是不相伯仲的,甚至有時在閱讀時,看那些人物的對白,還會自動把電視中的角色配對進小說中。而書中描寫的那些場面,也會自動浮現出電視中的場面,可謂是聲色文都齊了。閱讀還能兼顧聲色,算是閱讀的經歷中最有驚喜的一次閱讀了。

能改編得如此恰當,除了是編劇的功力之外,可以說小說本身就有着相當豐富的內容可以搬上熒幕,並且文字形容出來的場面與人物都很有影像感,所以也可算是相輔相成吧。

小說是以若曦的第一人稱為主線來寫,所以當中有些事情是發生在若曦看不到之處,她只能從之後的結果去了解或是猜度發生了甚麼。但是在電視劇中,因為使用了第三人稱的敍事手法,那些若曦看不到的事情發生經過,編劇便能够把他們補完了,不過仍然保留了很多以若曦的角度為出發點的內心對白和看事角度。這樣的改變既可滿足了小說讀者看原著的那種代入感,又滿足了人們對事情發展的好奇與探求。

例如若曦進宮選秀,八爺讓十四爺去求德妃幫忙,十三爺也求了四爺去向德妃請求,四爺和十四爺一起在德妃處碰見的事小說中若曦起先是不知道的,後來經過別人講述才了解,電視劇中就交待了這兩場請求的戲。除了突出眾阿哥為若曦之事所付出的心力之外,也順便帶出了德妃、四爺和十四爺三母子之間的一些心結暗湧,為之後三人感情破裂埋下伏線,這裡影像上的增添其實是豐富了整個故事的。

四爺和十四爺同時向德妃請求,她便籍機想要兩人日後能更親近彼此。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步步驚心」之影像美術的細節

一齣戲好不好看,有時候影像美術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很重要的,因為不若小說以文字的編排為主,戲劇是以影像來吸引觀眾的眼光,因此美術的細節便越發是不可少的關鍵。

就像看電影,我也常常會留意影像呈現的效果。之前曾經看過影像美術的書籍,感覺美術指導在為影像的設計上是有他們一套的。既為了配合劇情,有時也為了突出一些人物或者情景,會安排不同的影像效果。這種設計上所花的心思,讓我在看不同的影像戲劇時多了一些可以觀看的樂趣。

在「步步驚心」中,有些美術上的小細節我挺喜歡的,既突出了影像的效果,有時還配合了人物的特性或者場景,仔細看出來後會讓人有會心一笑的小樂趣。

而這些小細節最有意思的是用來裝飾佈景的一些匾額。

首先是康熙出塞行圍時,在他的帳篷內放置的。那是一個紅色的牌匾,寫着「龍興」,既襯托了康熙出塞的玩樂部份,亦像是一種興致。看起來就頗為有意思。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步步驚心」之書法表情意

一直覺得書法在中式的傳統中是一樣很不錯的事,既可修身養性,又能看出個性。一直很希望能練得一手好字,總覺得中文字在書寫的過程中,那一點一撇一橫一竪都是一種心情的表達,也是一種意象的描繪。所以很喜歡看別人寫字,也愛自己練字。

在「步步驚心」中,我還挺喜歡看當中幾個關於書法的鏡頭,除了最主要的若曦以四爺的字作帖來臨之外,有幾次特別拍出來的寫字的鏡頭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

第一個是若曦在十爺被賜婚時對於命運的思考,她在房中不停地寫下一個「命」字,代表了她對命運不公的一種反思。因為她本來的教育都是命運抓在自己手裡,但穿越後她的命運卻不得自主,她沒有辦法接受。

寫下這個「命」字,是她心底的困惑。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題外話:這「命」字以正棤書寫,代表她還沒開始練字,仍是稚嫩的筆法。)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步步驚心」之皇帝與妃子的情愛進退

在言情小說的分類中,我其實不太喜歡看皇帝與妃子的類別,因為作為一個皇帝,他是集皇權、富貴、女人為一身的名詞,可以得到的太多,所以愛情在他的生命裡應該不會太重要。所以平常如在言情小說中看到皇帝的痴情或是不理其他只看重愛情時,我都會覺得不合理。

雖然如此,但是皇帝也是人,他也會有七情六慾,總也會有他的情感歸屬,只是他的情感,應該會帶有很多的衡量與束縳。

記得我所看過的言情小說中,有兩本是我特別偏愛的,都來自我喜愛的言情作者席絹筆下。一本是《花龍戲鳳》,一本是《皇上說的是》。這兩本有意思的地方是代表了兩種愛情觀,並且同樣是牽涉到皇帝的愛情。而這兩種愛情觀,我在看「步步驚心」之時便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先說《花龍戲鳳》,故事中的女主角雖然不是絕色但卻是很聰明的人(我一向喜歡聰明人XD),她在皇上的選秀中有被留下卻沒有特別讓皇上看中。對她來說,她並不希望受到青睞,所以一直保持低調希望靜待到出宮之時。只是陰差陽錯,她的聰明與才華讓皇上看中,漸漸地有了感情。她愛他,卻一直無法對他皇上的身份釋懷。她知道作為一個皇上,愛情不可能專屬一個,而且也不能。她在宮中無法快樂,所以總是希望能出宮。皇帝因為愛她,所以不想讓她走,但是看她痛苦又不捨。故事的最後,兩人的妥協方式是他為她在皇宮附近僻了一方天地,讓她隔離在宮外,他去她的那邊時只是她的丈夫,但他在皇宮仍然是皇上。她覺得如此就好,在那一方天地,她知道他只屬於她,兩人的感情可以相等。那方天地之外,做為皇上,他仍有他的義務。那些被送進宮的女人,她們不管是自願還是不情願,都有着各自的無奈與不自由,所以不能說摒棄就摒棄。所她最終樂於自守在那方天地中,基於愛他的心。這是她的妥協。

在「步步驚心」中,若曦做不到的一點是不能因為愛四爺而捨其他人不顧,她太多情,把所有的事都攬上身,她無法看清四爺成為皇上之後他的責任與義務,還有他背負的那些。劇中也不止一次提到過他們這些皇族的人,因為得到了別人無法得到的尊榮與權力,所以相對的必須付出常人不必付出的代價——自由。他們不能隨心所欲,不能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他與她都各有各的痛,最終只能互傷,卻無法互癒。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若曦其實有着一種以為愛情可以包容一切的天真,卻忘了愛情一旦牽涉太多人的時候,愛情就無法純粹,也無法棄其他於不顧。尋常愛情在面對現實時也需要妥協,更何況是詭譎多變,牽涉龐大的宮廷生活。因此當她想以自己的愛情去改變八爺時,只換來傷心的分手下場;當她以為有了雍正的心就能保全她關心的人時,也只換來現實殘酷的下場。這兩個結果都是她沒有看清皇帝的愛情背後所牽連的種種複雜的人情倫理權力愛恨等等。

若曦最後看清反而是在她去了十四爺那裡之後,她才明白也才能够「第一次什麼都不顧忌地開始愛他」。這個結果雖然與《花龍戲鳳》有點類似,卻是相對上帶了苦果的類似。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步步驚心」之影像語言—手部特寫

「步步驚心」的拍攝手法其實還挺平實的,不過也有好些鏡頭拍出來的效果挺不錯的。

在觀看的過程中,總覺得演員的手部特寫很多,幾乎是每集都至少有一兩幕拍到手,尤其是四爺的。或許是因為四爺的臉部表情常常得非常克制的關係,手部的動作就成了他另一種表達。

挺喜歡看這些手部特寫的鏡頭,除了表達一種克制,又是一種洩露感情的方式。當中有幾幕是我偏愛的。

首先是十三爺頂罪那次,四爺跪在大殿上,皇上拿杯子砸他,杯子碎了一地。當所有人退下時,四爺把手放在杯子的碎片上,刻意要讓手流血來止住他內心的痛與慟。而且有意思的是鏡頭拍到倒影在茶水中的四爺,那水痕既映出四爺的淚痕也代表了他的淚。我挺喜歡這一幕的。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步步驚心」之影像美學—服飾

看「步步驚心」除了看劇情和人物之外,我也喜歡細看這劇中的呈現出來的影像美學。

製作得很認真的地方,除了佈景,個人小物,還有華衣美服,充分呈現了一種皇室貴族的貴氣。而我最喜歡的算是能把皇子們的氣質都突出的服飾了。

因為劇情橫跨了幾十年,當中又安置了不同年份的春夏秋冬等季節的變化,因此人物的衣服便也不可馬虎地設計了不同時節不同用處的各式衣物。其中讓人最有印象的莫過於各皇子用來參加喜慶或正式宴會的華服。尤其這劇中皇子眾多,要讓每個皇子都有華服,這製作就倍顯認真了。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第一次看到這眾皇子聚在一起是在開始時的十阿哥生日那次,這幾套皇子就讓人感到眼花瞭亂了。而且不止是主要的那幾個皇子,連其他皇子也是各有不同,各有特色的。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步步驚心」之飾物、文玩及其他

劇中有幾樣東西算是一直貫穿全劇的重要物品,既能襯托當中人物的心情,亦能帶出一些情感的點滴。


之一.玉飾

一直很喜歡玉器,雖然還不懂欣賞,卻極愛玉的性質。人們總說玉能僻邪,因為玉似有靈性,如果帶得長久,當帶的人發生甚麼事,玉會碎掉為人擋災,所以人們一旦帶上玉飾,基本上是不會脫下來的。而我喜歡玉,也是因為這種說法,不過更多的,是因為玉的色澤與紋理,總讓我覺得很天然,帶着一種自然的玄妙。而中式的玉飾,除了按玉原本的性質來雕鑿,也包含了一種人文的哲學在其中。

劇中出現過幾個玉飾都頗有意思。

首先是八爺贈若曦的玉鐲,帶有紅色的紋理,按劇中所述是鳳血玉。這玉鐲本來是八爺找來想送若蘭的,但最終沒有,反而轉送給了若曦。這玉鐲像是他強加給她的束縳,她一開始是不想要的,但戴久了也有了感情,只是這感情終究難以長久。

當若曦託十四爺把玉鐲還給八爺時,他隨手就拿石硯砸了個粉碎,就如他的感情,強求而來,卻無法善了,而且最終都碎在了自己的手上。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第二個玉飾是四爺送若曦的木蘭玉項鏈,雖然只出現過一次,但我覺得這個飾物卻有其含意。四爺最初送她時,她沒有帶上,也曾一度還回去給四爺,卻又被四爺送回來。後來因為與四爺有情了,她才把這項鏈帶上。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二廢太子前,若曦和四爺的感情開始了,當時四爺曾說她沒有戴他送的木蘭簪子和耳墜子是白廢他心思,她反而是用手捂着胸口,說項鏈帶着。感覺上有種像是把東西放在心上的含意。因為項鏈可以用衣服遮着,不像其他一帶就明白表示了自己的心情,所以我覺得像她那般把心事收藏着的人應該是會一直帶着的。

雖然這項鏈只出現一次,我卻是一直記着的,也覺得這個沒再出現有點可惜。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步步驚心」之生活哲學的悟與迷

其實我比較喜愛前半段的四爺,或許是那段時期的他比較豁達,比較能領悟一種寛容的生活哲學,也較符合他學佛理、禪學的修養。

前期的他雖有競爭之心,但更能保持一種處之泰然,並且較為大方的性格。

有幾次都看得到他在一些事上的顧全大局與一些處事上的容度。他的修養常常展現在細緻處。例如他贈若曦的第一句箋言。因為若曦對要不要回去之事的困擾,向他求解時,他贈與的就是「既來之,則安之」,我覺得這也似乎是他自己的一些生活哲學。

他身處的世界,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無可奈何。他也不可能完掙脫或者置之不理,所以於他來說,他也是對人生有着「既來之,則安之」的理念。順勢而為,既不過份強求,亦不過度抗拒。也因此,他平常才能够透徹去分析勢局與當中利弊。

安然於荷花塘中的四爺,雖身處在宮中這是非之地,卻是挺懂得讓自己自在的。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另外,我覺得四爺在開始時是很想盡力去保全所有人的。太子在位時,他常常會幫太子解決一些難題,也會給建言,讓他化解一些事,也讓他不致差錯太遠。八爺被留做監國之時,他暗中也讓十三爺去幫忙打點,希望對方不致出錯,也讓事情能較為順遂。還有十四爺抗旨離京之時,他明明知道也不揭穿,因為不希望十四被皇上抓到錯處而受到責罰。這除了是一點兄弟之情之外,也是為了讓他額娘寛心。這種種作為其實都看得出他並沒有很想把眾人趕盡之意。至於後來會出現那般的結局只是因為之後的經歷影響。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步步驚心」之男人的眼淚—其他人篇

之前提過,「步步驚心」中的一眾男角的哭戲都頗有意思,讓人印象深刻。我很喜歡他們每人哀慟的表情與涉及的每一段劇情。


其一.康熙

康熙在這劇中一直是較威嚴的存在,但是他也有着他心底的悲與憂。強如帝皇,也是有着七情六慾的,因此也會受一些人事物的影響而落淚。劇中的康熙因為年事已高,對一些事自然是有着更為深刻的感受的。

初次見到康熙的哀,是在十八皇子殤之時,得知消息的康熙極度哀傷,眼淚也禁不住流下。算是劇內唯一一次見他如此落淚。雖然後來也有其他事讓他難過,但卻也只是稍為含淚,不像這次這般落淚。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他的哀慟有着一種壓抑的悲,那是年長者獨有的經歷太多太多卻仍是有情的哀泣。我很喜歡這一幕。


其二.十三爺

十三爺在這劇中其實是哭得少的人,一來他算是較為了悟的人,對很多事情都看得開,所以能讓他哭的事不算多。二來他也是比較少牽掛的人,自然不會有太多人事物能牽動他的淚線。

雖然少有能牽動他的,但少有卻代表還是有的。綠蕪的離去其實於他是很心傷的事,但是劇中反而沒有讓他在此事流淚表現,反而是為了若曦和兄弟們的事,讓他流淚。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上圖這一幕是在八福晉自焚之時,八爺在極度哀凄之時責備若曦,十三爺除了替八爺難過,也激動地為若曦辯解,他的淚是為了兩人而流的。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步步驚心」之男人的眼淚—八爺篇

相對於四爺的哭戲,八爺其實算是較少的,但他的哭戲卻也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與四爺一樣,八爺也是個感情不外露的人,不過不同於四爺的冰塊臉,他的不外露卻是以溫和的笑臉來遮掩內心的思慮。

我總覺得,八爺是笑面虎的類型,內心的糾結與算計都從不在臉上顯現,只用微笑的表情去掩飾,因此他的笑意很多時候其實是不達眼底的。

八爺的內心其實比四爺更深沉、更難以捉摸、難以進入。因為他有着更多難以釋放的執著,例如母親的出身、皇上的忌憚、感情的不如意等等,都讓他執意想要有所作為,有所成就。

這些糾葛在他的內心造成一定程度的深沉面,使他不太容易相信別人。他的不相信不止對支持他的几個兄弟,也包含感情上的對象。如若蘭,他喜歡她,卻對於她無法傾心自己有着懷疑和困擾,所以才會去調查而造成悲劇;如若曦,他愛她,但是卻也不相信她;還有八福晉,他本來只當她為可用的棋子,若非後來的經歷和結局,他可能最終還是只能對她若即若離。

就因為他是如此無法相信別人的人,他的眼淚便不常見也不可見了。除非是他真正脆弱或者累積太多的壓抑之時。

劇中他的哭戲不多,只有兩場讓我印象深刻,也是頗為動容的兩場。

一場是若蘭死時,他夜晚站在若蘭屋外流淚哭泣的一幕。他是喜歡若蘭的,只是這一輩子,他和若蘭卻一直都處在痛苦之中,他的愧疚和她的遺憾讓兩人都無法解脫。雖然他在最後放開她(給了她想要的休書),但是心底卻是無可奈何的。我認為這一場的哭戲,代表了他心底的某些遺憾和複雜心情吧。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其實這一場八福晉明慧是陪着他哭的,八福晉的一番話,讓他情難自禁的抱着她痛哭。那哭泣的背後,可能還有一種放心的感覺吧,畢竟他還有福晉,他知道她會一直陪着他。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步步驚心」之男人的眼淚—四爺篇

俗語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男人從小的社會教育都是不該在人前哭泣,但男人也是人,也總會有讓他們傷心的事,不可能完全不哭的。

不過或許是這種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束縳太根深了,常常限制了他們的感情,男人還是不常見哭的。所以女人常常對男人的眼淚心軟,不論是怎樣的男人,只要他們一哭,往往還是能哄得女人為他們而軟化下來。

「步步驚心」讓我驚艷的地方或許就在一眾男角的眼淚和哭泣的表情吧(笑),事實上當初想看也是因為在一些片花中看到各個角色的哭劇而增加我看的欲望才追看的。

如要說我最喜歡誰的哭戲,就要數最愛的四爺了。因為四爺的個性是極度壓抑的人,很多事都是忍耐萬分卻不願顯示在臉上,這也是為何若㬢常常戲稱四爺為“冰塊臉”的原由。然而這樣壓抑的人卻仍是會有傷心之時的,而且他的傷心也只會在最信任的人之前才會表現出來,所以能看到他哭,就是他真的萬分傷心之時了。

戲中有好多場四爺流淚的場景,每一幕都讓我動容,也讓我感受深刻。如此一個強如龬鐵的男人,要逼得他流淚,必是牽動了他最愛、最關心、最信任的人和事,而這些事觸動了他心底最脆弱的神經。劇中只有兩人的事能如此撼動他,一是十三爺、二是若㬢;其他的事情就是關於他自己受到的一切無可奈何與感慨之事。

印象最深的有幾場戲:

第一是十三爺為他頂罪而與他們生離之時。皇上要囚禁十三爺,他放下官帽離去,然後所有人都退朝離開大殿,只剩下四爺一人留在了殿上,他極度哀慟,默默流淚。若㬢在所有人走後向四爺走近,勸他為了十三爺回去,不要再留下來。



眼中含淚的四爺,極度壓抑着他內心的動搖。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步步驚心」之女人的愛情執著(三)

之五.為情義左右為難的綠蕪

女人的愛情,很多時候都受限於她愛的人,或許就因為女人總重感情更甚於己吧。

「步步驚心」中,十三爺的紅顏知己綠蕪一直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對十三爺如是,對若㬢亦是。

綠蕪雖然與若㬢見沒幾次,卻能與她成為好友,因着她那對世情的一些了悟與體會,她能够理十三和若㬢那些身不由己的痛和無奈。

綠蕪對十三爺是有情的,一直以來和十三爺的相處,綠蕪都是保持着恰如其份的距離,雖然傾心於十三,卻不願讓他因為她的身份受人閒話而避嫌。直到十三被囚,她為了心中那份情,而請求能去服伺十三爺。

在陪伴十三爺的十年裡,應該算是綠蕪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了吧,生活雖然困苦,但心情上卻是滿足的。她對十三的感情在那十年裡毫無保留地傾注了。可惜的是,他們最終卻無法相守到終點。


(圖片來自官網)


綠蕪的身世有着不能與人說及的秘密,在兩人仍在幽禁之時,她和十三爺算是自成一方天地,但是當他們回到宮中之後,這秘密卻成了一把刀,在兩人之間劃開了一道鴻溝。綠蕪最終只能選擇離去。

綠蕪留書出走後就跳河自盡了,十三爺以為綠蕪的出走是因為兩人之間出了甚麼問題,一度以酒澆愁,甚至是有點怨她的出走。而若㬢卻告訴他,綠蕪的出走是因為她自身的身世問題。

原來綠蕪是明史案中涉案人員的後人,因着她這個身份,是完全不能見容於皇家的。而且對於這樣的身份,綠蕪喜歡皇子也違反了她該有的一份孝義。在這樣愛情與孝義不能兩全時,綠蕪的左右為難就加倍難為了。因此她只能選擇孤身離去,然離去是如何痛苦的事,不止是離開十三爺,也是離開她和十三的女兒承歡。所以她最終選擇了一死了之。

對於綠蕪的深情和左右為難,在劇中其實着墨不多,但就只是那幾幕彷如輕描淡寫的描述就道出了那些無奈,可以說也是頗有意思的一段描述。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步步驚心」之女人的愛情執著(二)

接續昨日:


之三.愛如歡喜冤家的十福晉

劇中眾皇子們的愛情都不如意,只除了十爺,而能跟十爺相配的就是十福晉了。

十福晉是八福晉的妹妹.明玉格格。一開始,明玉是若㬢的死對頭,每次看到若㬢,不管是嘴上討便宜還是氣勢上都得勢不饒人。而若㬢在忍無可忍之時,終於有一次和她打了一架。明玉對若㬢的心結不止在出嫁之前,也在出嫁以後。

因為若㬢與十爺的朋友關係,明玉對若㬢是一直有所妒嫉的。當皇上把明玉賜給十爺之時,明玉是得意的,雖然與十爺不熟,但為了氣若㬢,她高興地接受了這個賜婚。

雖然一開始是鬥氣地下嫁,但是經過多年的婚姻生活,她與十爺卻是幸福的。兩人常常打打鬧鬧地,甚至一度鬧到幾乎休妻的程度,卻最終也因為若㬢的苦心勸介和激將法,讓他們合好並且自此一直相愛到終點。


(圖片來自官網)


歡喜冤家的兩人,算是一起長大的夫妻吧,一起經歷喜怒哀樂,高低起伏,至到最後,都不離不棄。

十福晉是個開心的人,很多事只要不涉及她關心的人,她都不會在意;若是為了自己關心的人,她卻是願意為了對方做任何事,付出所有。和她姐姐一樣都是為愛拼命的人。只是她得善緣,她姐姐卻最終未能如願。或許她能得善緣,也和十阿哥有關。因為十阿哥算是單細胞人物吧,心機不多,和直來直往的十福晉剛好相配。另外十阿哥雖然有勇無謀,但是卻因為對十福晉的情而不願違背她的意思,所以每每當他衝動想做些甚麼時,都會讓十福晉勸下。

兩人之間的相處,一開始也是冤家式的,鬥氣打鬧,還常常吵個不停,差點引發休妻那次也只是因為小事而引發。吵架後兩人想起過往的點點滴滴,累積下來的感情都浮上心頭,因此最終也能化解彼此的心結,變得更恩愛。可以說,這兩人的感情是打鬧打回來的,真是最典型的歡喜冤家啊!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步步驚心」之女人的愛情執著(一)

「步步驚心」也算是一部愛情小說,所以當中的愛情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劇情除了著重於眾阿哥爭位的部份之外,也少不了談談他們的感情事,而他們的感情,自然也就涉及了一眾女子的愛情了。

在這劇中,與眾阿哥有感情糾葛的除了主角若㬢之外,另外幾個女性角色都有着各自的愛情執著,為劇情增色了不少。


之一.為愛執迷的八福晉

八爺的感情線,在此劇中可謂是遺憾連連。第一個傾心的若蘭,讓他遺憾傷痛;第二個愛上的若曦,卻又終致分手下場;至於第三個一直陪伴在側,總是無悔支持他的福晉,卻是讓他後悔莫及。

八福晉對八爺的感情,是痴心一片的。她是先愛上的人,對八爺傾心至極,愛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程度。她自嫁給八爺之後,一直盡心為他打理一切,不管是家裡的事,還是八爺心底想要做的事,她都全心去幫助他,甚至不惜為他而戰。


(圖片來自官網)


在家裡,福晉打理好府裡的所有事情,讓他無須為家中事務煩心;對外,知道八爺心底對皇位的執著,所以她也利用自己的家勢去幫助他(出生名門的她,在八爺需要時,會去拜託家中母舅或是弟弟幫助八爺);甚至在八爺被皇上削爵和懲治之時,代替八爺出面去面對皇上和其他眾皇子。她的堅強,在於她堅定地愛他的心。

八福晉也是一痴情人,為了八爺甚麼都願意,雖然知道八爺的心一直都不在她心上,卻仍是無怨無悔地為八爺做所有的事。而她的痴心,要直到她死去才真的得到八爺的重視,如此痴情,也真是一個執迷不悟的痴心人了。

一開始看這劇時,對八福晉是不太喜歡的,或許就因為她有種咄咄逼人的氣勢,常常在有意無意間刁難側福晉若蘭,每次出現又多是冷眼冷語的,很不討喜。可是看到後來,就不得不說她的一切都只是為了自己心底的那個情字。人都是最難擺脫痴心,八福晉便是最好的例子。加上八福晉又是個烈性的人,才會在最終被迫要離開八爺時以自盡來了結自身的感情。

(題外話:八福晉卧房中有一牌匾寫着「齊眉」,似乎有着「白首齊眉」的祈求,然諷刺的是兩人最終無法齊眉至白首。)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步步驚心」之貴族的生活美學之二.泡茶

昨日說茶具時我說過自己很喜歡喝茶,希望能有機會學泡茶。在「步步驚心」中若㬢做得最好的或許就是泡茶吧,一盞茶,既解渴,亦解懷。

身為奉茶女官,在皇上身邊奉茶,常常陪伴君側,對皇上和一眾皇子的喜好和口味都甚為了解,因而她總能泡出他們想喝的口味,讓他們在傾談、議事、休閒之時都能喝到合意的茶。不止泡茶,若㬢還常常在泡茶之外,會研究一些糕點的做法,還有花茶、果汁等等的新鮮玩意,往往讓皇上和一眾阿哥感到驚喜有趣。

飲茶,算是在中國流傳了很久的一種傳統,歷史悠久。飲茶的習慣一路發展下來自有其一套泡茶、飲茶的藝術。不止是茶具的使用可以很講究,茶葉的品種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分。茶葉的種類不止紅、綠、白、黃、黑等分別,還有茶葉的烘焙方式和產地等等的分別。喝不同的茶,能體會不同的茶葉品性,也能喝出不同的心情。

在「步步驚心」之中,有一幕讓我頗為喜愛的是在第十集,八爺在第一次廢太子時被削爵後,心中鬱悶,到若㬢那邊想找人聊天,剛好碰上四爺也是有點落寞時走到若㬢那邊,兩人便一起向若㬢要茶喝了。

若㬢為兩人泡茶之餘,也傾聽了他們的心事,是三人最難得的一次相聚,也是唯一一次心平氣和的三人聚會。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看若㬢的泡茶手勢也挺像個樣的,不知道本身是否學過。難得三人相聚,互相談及身邊之事時,也靜靜地品嚐着那茶的味道。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劇中沒有提到他們喝的是那一款的茶,只聽到八爺說這茶「難得甘苦之間,還有一點甜」,看茶色,應該是綠茶,我在猜想會不會是碧螺春,印象中碧螺春的味道就是先甘苦再回甜的,而且香氣煞人。據茶葉圖鑑的書中提到碧螺春創制於明末清初,本來當地人稱為“吓煞人香”,但後來因為康熙品飲後覺得味道很好,名字卻不雅而題名為“碧螺春”。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泡茶,真要講究起來,也是有很多工夫要做的,一般是煮水、暖盞、置入茶末、倒入沸水、點茶五個步驟,泡好的茶倒出後讓人品嚐就是品茶,看四爺和八爺拿起茶杯後都是先聞一下香再喝,一副很悠閒的品嚐方式,而且做來自然,彷彿就是生來就懂賞的人(當然這也的確應該是那樣子的),證明貴族在生活的品味方面的確是從生來就要學的一種教養。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兩人喝了茶,各自述說了一些事,四爺安慰八爺說皇上的怒氣應該會過,一切都會好的,而八爺想起若㬢之前跟他提過的「皇上還是很疼太子」的說法,心中轉着一些其他的念頭。另外當八爺問起十四的傷時(十四幫八爺說情而被皇上廷杖),四爺也表現出被德妃和十四誤解的落寞,八爺也回贈他一切都會過去的話,而且還說四爺有十三爺在身邊,也可算一個安慰。雖然兩人的對話還是頗有暗湧的,但是如此平靜的對談卻是難得。「粗茶淡飯難逢友」八爺如此說道,四爺也同意這確是難得之舉。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喝了一杯之後,若㬢拿着一個木夾子,夾了一個長形的杯子,把水倒在壺外,然後把這杯子遞給四爺和八爺,讓他們拿來聞香。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這一次的喝茶,讓三人難得一聚,一直到最後,他們都不再有這樣的機會了,因為隨着劇情的走向三人的情感糾葛在後來越難釐清,也就再無法如此心平氣和了。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個人還頗喜愛這一個鏡頭的,光線中的三個人,各自喝着茶,心思各異,但沒有人知道之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