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的他雖有競爭之心,但更能保持一種處之泰然,並且較為大方的性格。
有幾次都看得到他在一些事上的顧全大局與一些處事上的容度。他的修養常常展現在細緻處。例如他贈若曦的第一句箋言。因為若曦對要不要回去之事的困擾,向他求解時,他贈與的就是「既來之,則安之」,我覺得這也似乎是他自己的一些生活哲學。
他身處的世界,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無可奈何。他也不可能完掙脫或者置之不理,所以於他來說,他也是對人生有着「既來之,則安之」的理念。順勢而為,既不過份強求,亦不過度抗拒。也因此,他平常才能够透徹去分析勢局與當中利弊。
安然於荷花塘中的四爺,雖身處在宮中這是非之地,卻是挺懂得讓自己自在的。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另外,我覺得四爺在開始時是很想盡力去保全所有人的。太子在位時,他常常會幫太子解決一些難題,也會給建言,讓他化解一些事,也讓他不致差錯太遠。八爺被留做監國之時,他暗中也讓十三爺去幫忙打點,希望對方不致出錯,也讓事情能較為順遂。還有十四爺抗旨離京之時,他明明知道也不揭穿,因為不希望十四被皇上抓到錯處而受到責罰。這除了是一點兄弟之情之外,也是為了讓他額娘寛心。這種種作為其實都看得出他並沒有很想把眾人趕盡之意。至於後來會出現那般的結局只是因為之後的經歷影響。
前段的他是真能做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安然與了悟,但是後面登基後的雍正卻漸漸地迷失了,這一點我覺得其實是很可惜的。
人總是「事不關己,關己則亂」,簡言之則是「關心則亂」,這點其實也能套用在四爺(或者說是雍正)的身上吧。
十三爺被囚後,他的世界一下子彷彿攤塌了,所有他曾擁有的,本以為掌握住的,都一下子失去了,這也讓他失去了往日的淡然心,讓他從悟的一邊被拉回現世,漸漸地迷失了。而最重要的是,十三爺其實某程度上也是他安然的一個要素。十三爺在時,他知道不論發生甚麼事,他還有一個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在,安定了他那顆寂寥的心。失去十三爺,他身邊的安定因素有了缺失,才會讓他逐漸偏頗。
除了十三爺,若曦也是讓他跌入迷障的原因。他愛若曦,感情越深,人越是無法靜悟。對若曦的愧疚和對她的深情,佔據了他心中的一部份,讓他放不開。加上曾經失去的恐懼,他怕再度失去,有了執著,才會致令他決定要消除一切會讓他不安的因素。
兩個原因讓他執著着一定要贏回那個世界,甚至在得到後還要把其他人都趕盡。
他的迷或許是情有可原,也或許是身不由己。但我總覺得可惜,可惜他曾經是那般接近悟的人,卻如此進入了迷的境地。
生活哲學中的悟與迷從來都是由不得人的,或者說悟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稍一不慎,人便容易迷失。難怪智者要悟,都得有一番修行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