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昨日,雍正登基後的點點滴滴:
登基之後的衝突
雍正登基的謎題雖然有疑點,也眾說紛紜,但是他畢竟還是登上皇位了。在歷史中他的登基讓很多人懷疑,也讓他的敵對派別恨得牙癢癢的。為了穏定皇位,康熙駕崩第二天,雍正就任命了八爺、十三爺、大學士馬齊和尚書隆科多為總理事務大臣。
劇情中也演了這一段,不過在安排之前在殿前見到各位皇子,八爺那一伙的都對他的登基不服,正欲辯駁時年羹堯帶重兵出現護駕,各皇子才在形勢下屈服。這裡把那種緊張的形勢都充分表現出來了。而且雍正任命八爺時,八爺的表情也挺精彩的。
十四爺大閙靈堂
至於十四爺,因為遠在西北,所以他並不知道康熙已崩的事。直到雍正下詔書招他回來奔喪才知道四爺已是皇帝了。回來的十四爺因為難以接受雍正登基的事,他大鬧靈堂,因此而被雍正削了爵位,只保留了最初的貝子爵位。之後更把十四爺留在遵化景陵為康熙守陵,算是另一種囚禁。
這一段在劇中都演到了。十四在靈堂那裡鬧的景像,算是讓我印象頗深的一幕,正如我在四爺那篇說的,當雍正走進靈堂時,幾兄弟看好戲的表情和雍正的嚴肅表情形成強烈的衝突感。
德妃之死
雍正的額娘德妃在雍正元年的五月就過逝了,記錄有說皇太后是因為氣管炎、哮喘一類的疾病。她逝得突然,除了因病之外,或許也是因為康熙病逝,兩個兒子不和,如此而引起不適也不無可能。真正的事實如何,其實也沒有人說得準。
不過在劇中,卻把這一段補全了,雖然未必是真,卻看着還是令人動容的。因為劇中一直設定的是德妃較為偏愛十四爺,所以她對雍正的登基很懷疑,並且一直拒絕雍正冊封她為皇太后,甚至在死前還斥責四爺,不承認他為自己的兒子。看雍正傷心的樣子,讓人很替他不值,也很替他傷心。德妃對他的傷害造成了他一生孤寂的性格,但也成了他恨十四爺的理由。記得在若㬢死時,他去找十四搶若㬢的骨灰時,十四說他欺人太甚,衝口而出的話是:「就是要欺負你!」多年不受母親善待的恨在那一刻都爆發出來了。
雍正批奏
雍正在朝時,他是個很勤政的皇上,正史中就提過他在位時在奏折中批字就達一千萬字,並且寫書達五百多萬字,由此可看出他的勤政。而且他建立起的奏折的制度影響了後世,也為清朝的歷史保留了很多珍貴的資料檔案。
在劇中,雍正住在養心殿裡,總是在晚上批閱奏折,若㬢也常陪伴在他身邊。奏折在雍正身邊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所以道具中奏折就佔了很大部份。不管是他向八爺發脾氣、還是得知若㬢死了之時,身邊都有一堆的奏折。
雍正與十三爺
十三爺回來後,雍正就一直重用他,對他的寵信一直沒變。十三爺也盡全力去維護他,盡心盡力去幫他穏住初登基時的混亂局面。正史中十三爺一直到最後都恭僅地去輔助雍正,謙躬地嚴守自己本份,不會因為四爺待他好而省去該有的君臣之禮。十三爺在雍正八年逝世,他死後,雍正還特別把十三爺名字裡的「允」字改回原來的「胤」,讓他成為唯一一個能够保留「胤」子的皇子。
劇中雍正與十三之間的兄弟情都鋪排得很好。十三爺為四爺頂罪時,四爺的悲痛;若㬢死時,雍正傷痛時十三的支持等,都看得出來兩人之間的互信與互相扶持。雍正允許十三留名的初衷十三在回來時有跟若㬢說過,只是他沒接受。若㬢覺得十三對雍正的保持距離會讓雍正失望,但十三爺卻說當皇上在位久了就會習慣。因為他很清楚皇上就是皇上,當他在那個位子上擁有了一切時,有些東西就不可再像以前那般隨意了。十三爺的僅守本分,也是雍正最為欣賞的特點。
(題外話,劇中十三爺離世前,他的女兒承歡有在跟前,在維基百科中提到這位公主死於十三爺離世一年之後也死了。)
歷史部份就先寫到這裡,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史實在劇情中也有稍為提及和設定,看時並不算很留心,但之後翻找歴史時就會越看越多,也在重溫劇情時發現一些相呼應的地方。設定上的小細節是我偏愛這劇的原因。
歷史部份參考:
1. 雍正帝@維基百科
2. 康熙帝@維基百科
3. 清史相關書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