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星空」﹣給寂寞人們心中的一點光

今天去看了「星空」,這齣改編自幾米的同名作品《星空》畫本的電影,讓我心底有了很多的溫暖。

我記得前兩年買了《星空》的畫本,看完後心底對這故事記得最深的是那片星空,不過更讓我感動的是幾米在序中所寫的一句話。他說這本書,是獻給無法與世界溝通的孩子。

現今的社會,孩子們在競爭激烈的意識下,被父母或學校強加了很多的壓力,面對這些壓力,他們很多時候會很無措,但是卻無法與人述說,心底有着深深的寂寞,但是父母或長輩卻又無法了解他們。在他們的成長時間裡,這種寂寞漸漸會沉澱在他們的心底,往往會讓他們漸漸失去與世界溝通的能力。

除了來自這種競爭的壓力之外,有時候心底的寂寞更多的是來自家庭中的不和睦。然而不和睦,不止是孩子受傷害,其實大人又何嘗不受傷?與世界無法溝通的,其實不止孩子,大人也如是。在城市中生活,我們都有很多很多的無奈與不適,與世界有着隔離,有無法融入的感覺。我們在城市,總是看不見星空,不是星星不在,只是燈光遮蔽了那點光。

星星總是在墨黑的天空出現,所以在「孤單時,仍要守護心中的思念,因為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這是幾米在書中點出的主題。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幾米的畫能清楚點出人們心中的孤單感,但是孤單之外,他又能給我們一點光,讓我們能在黑暗中看到一點溫暖。就像在黑暗天空中的星星,雖不如月般明亮,但是很多很多的星星凝聚在一個天空時,那一點一點的光便也能燃亮天空。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步步驚心」之影像缺乏的資料補充

因為「步步驚心」是從小說改編而來的,所以劇本在改編上似乎是基於已閱讀了小說的讀者角度而編,某些小細節在影像上便沒有清晰的交待(或者基於限制也無法交待)。只是看「步步驚心」這齣戲的觀眾除了小說讀者,其實很大部份應該還是沒有讀過原著的人,或許在觀看時對某些小設定會有困惑,因此想在此作些補充。

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其實也一樣困惑,因為沒看過原著的關係,加上初看時會留意的也只是劇情的大走向,是後來重看才多留意了其他的細節。之後基於喜愛又去閱讀了原著小說,對當中的一些細節才能更了解。在此列出一些當初讓我困惑的點來給大家作個參考吧:


1. 四爺給若曦的生日禮物

電視的版本裡,四爺送若曦的禮物只有十三爺在對白中說那是四爺托李衞從西北帶回來的,他覺得很好也就不再另送其他,要若曦把這份禮物也算他一份。影像展現出來的是一個錦盒裝的三個不同顏色的瓶子,但若是不清楚當中乾坤的人或許也會困惑那是甚麼東西,為什麼十三爺會認為那個禮物好?


四爺托李衞從西北帶回來的禮物,三色瓶子裝的是甚麼影片沒交待。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穿越女子為何受青睞之女子心性淺談

之前在「皇帝與妃子的愛情進退」一文中把以前看過的言情小說《花龍戲鳳》拿來對比時,想起當中的一些情節,於是又重看了一次。記得當年看時便對女主角柳寄悠的言論感到有意思,現在剛好可以配合一個話題來探討一下。

穿越的故事除了《步步驚心》之外,其實我也看過不少,一般從現代穿越回去古代的女主角吸引男主角的地方多數是她們的現代思想,雖然樣貎也是一點,但心性這一點卻是比較重要的。

現代的女性,因為接受了教育,在學識上有了一定的基礎;而有了學識,在思想上便會隨着知識的累積多了獨立性;再加上如在社會上有了一定的歷練,那麼對於人情世故等等便會有多一層的認知。這些都是古代的女性所缺乏的。因為古代的女性被封建社會的觀念所限,以無才便是德限制了她們的學識,以順從教育她們凡事以男人為首,甚至不被允許在社會抛頭露面。如此的重重限制之下,女人的思想和智慧便無法得到正常的發展而變成無趣之人。而擁有現代思想的女子在一眾無趣的女人堆之中,她的聰慧和獨立思考的個性便成了獨特的存在,如此才會受到那些聰明男子的青睞了(也只有聰明男子會欣賞)。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步步驚心」之結局帶出的人生觀

之前有朋友留言問我對結局的看法,似乎很多人對於電視的結局感到唏噓,感嘆着為何相愛的兩人卻無法相守到終點,因而不喜歡結局。但我覺得結局其實還好,也很合理,下面來詳細談談我的感想。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步步驚心」之睿語、誠言、俏皮話及其他(二)

俏皮話

每一種語言中常會有其獨特的雙關語、俗語、成語、諺語等,這些語言多是文化中由來已久或是文化中獨有的幽默感形成的話語。中文中就不乏這類的言語,在劇中也出現不少。劇中人物在對談中常常也會用一些來打趣別人,觀看時,常常會為這些妙語對答會心微笑。舉個例子:

若曦的遊園驚夢之問中,四爺贈了若曦「既來之,則安之」和「木強則折」後,看她似乎不太明白,就說了一句「算了,對牛彈琴」然後拂袖而去。後來在十爺大婚之日,四爺問若曦的心情時,若曦就故意用同樣的「既來之,則安之」和「木強則折」來回他,最後一句她用的是「驢頭不對馬嘴」。這個成語正確應該是「牛頭不對馬嘴」意喻答非所問,但因為之前四爺形容她是牛,聽不懂話,為了不承認自己是牛,她便改成驢了。四爺在聽到時還說她成語用錯了,她卻故意說自己語文不好。四爺稍為想了一下之後哭笑不得,應該是了解了她這樣回答的故意之處。這一來一往,就成了一個有趣的對答,而且幽默暗藏。幾次重看,都讓我覺得很妙。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步步驚心」之睿語、誠言、俏皮話及其他(一)

「步步驚心」讓我喜愛的除了那些人物角色的設定,權謀、處事及心理的不落俗套之外,還有一點很讓我喜愛的是關於語言上的。

一直以來我都對語言有莫名的喜愛,所以才會學習不同的語言。我覺得每種語言都代表了其獨特的文化背景,隱含了人物的心理狀態。遣詞用字,是件微妙的事,「步步驚心」裡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言語便為我帶來很多可以咀嚼的樂趣。

中文其實是很有趣的語言,又是我們自己的語言,本應是應用得宜的一種語言,但是現在的人們卻越來越不重視自己的語言,有些甚至是不肖的,我總覺得好可惜。身邊很多人都告訴我他們不愛閱讀中文,有的離開學校後甚至連簡單的句子也寫不出來,彷彿自己的語言除了常用的口語使用之外便不再需要理解了。這也是我覺得很悲哀的一件事。

在「步步驚心」中,每個人的對白都帶有一些傳統的文化在裡面,而從他們使用的詞句中,更是表達了一些心理的狀態和事物的真理,每次重看我都覺得樂趣無窮。趁此機會來談談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些對白和話語吧。


睿語

睿語就是一些含有睿智於其中的語言,我覺得《步步驚心》的原作者桐華應該是讀過一些道家和佛理的,所以她才能安排一些偈語哲學甚麼的於故事中,既帶出了角色們的經歷,也是希望給讀者一些哲理去思考,是值得細味的。雖然電視劇本有稍為改動,但是原著有的幾乎都在。有幾則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若曦在開始時以讀宋詞來認字,休息看螞蟻時被十爺取笑,她便用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去堵住十爺的嘴。八爺一聽就知道這是佛經裡的句子,也順便藉詞要十爺多讀書了。在網路找了一下,「一花一世界」這句是佛經的句子,但「一葉一菩提」卻似乎有很多版本,可能要花時間再對證一下,不過不論是不是完全一樣,這一句還是道出了一點真理。一花一草都是個生命,都有其生長與枯榮的生命意義在,就如一個世界的生命循環般。而若曦以這一句點出她在看螞蟻卻又不是螞蟻的意思是籍螞蟻來觀世界,思考生命之意義。十爺不懂當中緣故,才會被吼得一楞一楞的。

之後若曦在求教於四爺如何面對穿越之事時,四爺以「木強則折」來回應。從朋友的筆記文中知道「木強則折」這個是來自道家的《老子》,意喻樹大招風則易折,除了是四爺本身的處世哲學之外,他也是希望若曦順勢而為,不要與情勢相反抗,否則爭強只會有反效果。所以他才會先贈她「既來之,則安之」。其實這些道理都是很簡單的,但是我們每每遇事卻總是想不起這些真理。

然後是最重要的一則偈語,若曦在浣衣局寫給若蘭的信中,引用了<妙色王求法偈>的句子:

從喜生憂患,從喜生怖畏;
離喜無憂患,何處生怖畏?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
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是故莫愛著,愛別離為苦。
若無愛與憎,彼即無羈縳。

當初看到這幾句時便很有好感,總覺得當中的意義深遠,很值得咀嚼。佛家認為人生的苦就來自情感的貪、嗔、痴,由愛而生的痴恨嗔怨貪念,都讓人放不下而讓心不得自由,而這幾句偈語便點出了當中的因果循環。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人喜的時候會擔心,怕喜不長久;如果沒有這喜的理由,那又哪來的怕?愛的時候也會擔心,怕愛不長久;如果沒有愛在心,又何怕無愛之時?所以別愛着,否則一離了愛便是苦了。如果沒有愛與恨,心就沒有了束縳,自然也就心安了。

其實整個「步步驚心」裡都點出了這個偈,若曦若不是因為愛上八爺和四爺,她又如何需要害怕,又如何會因為種種而憂思太過?一切都只是因為她心裡的愛太深,讓她對每個人都關愛着,放不下心中的情,最終只能被情所縳而終至沒頂。她由此至終,都沒有做到放下。故事中每個男人都告訴她要放下,為她分析了種種,她卻始終做不到。我總覺得,作者或許也是籍了若曦這種放不下的個性來點出現代人的一些迷思吧。

現代的人們太多太多都是執著於愛的人,放不下心中所愛之人事物,由愛生貪,由愛生嗔,由愛生痴,然後憂思怖畏漸濃而失去了平常心。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步步驚心」之十三爺的出世與入世哲學

隨着重看的次數越多,對十三爺這個角色越見喜愛,尤其是越來越欣賞他的為人處事。

感覺上十三爺就是個不喜世俗禮法,痛恨政治權謀爭鬥的人,所以他常說自己希望能快意江湖。他這種心態算是較為出世的一種心態。因為他是皇子,生來便在一個身不由己,凡事皆暗含鬥爭的地方,不管他願不願,他都無奈得參與其中,所以他只能入世。

要在如此一個是非多,爭鬥多,人人心中各懷鬼胎的環境中生存,人若心志不够堅強,看事不够通透,就只會淪為世俗中為名利所縳的奴隸。然而十三爺做到了,既不耽於名利之心,亦不求於勝負之心,更不肖於寵辱之心。他以着一種出世的精神修養去做入世的俗事。也因為他有着那樣的心態,使他在這宮廷世界中成了唯一一個能冷眼旁觀一切,透徹分析一切的人。

十三的出世在於他的思想自由,他喜歡嵇康,喜愛嵇康所倡的那種「人性是真實平等的原則」。若曦在知道這點時便甚為欣賞他這種「作為皇室子弟,身處統治階級的金字塔尖,卻絲毫不稀罕也不維護自己的身份與利益」的性子,因此而引以為知己。我覺得就因為他有着這樣的自由思想,他才能讓自己在宮廷這混濁的環境中保持着清醒,不亢不卑地去做他認為該作的事。

(圖片來自官網)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步步驚心」之主僕關係—觀三種不同類型老闆(三)

說到高無庸,一開始他其實是個面目模糊的人,甚至可以說是連名字都沒有的人。劇中仍在四爺府時,他只出現過幾次,而且每次都不太顯眼,讓人印象不深,直到四爺登基成為雍正,他的名字才很多時被提起。

做為四爺的貼身太監,他本身的存在感會較為簿弱,原因是四爺是個耀眼的主子,能力才幹等都是拔尖的,不管他有沒有隱藏自身的光芒,都讓人不可忽視。再加上他又是凡事親力親為的主子,重要事都不經他手,下屬自然就少了能够顯示能力的機會。因此便讓身邊的人相對顯得暗淡。

高無庸算是個很沉默的人,不太聽得到他說的話,若不是要傳話或者報告事情,他幾乎是不會出現或者是感覺不到他存在的,尤其劇中他還從來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凡事都只是依命令而為,也就看不出他除了沉默還有甚麼特別的能力。

在我看來,高無庸本身算是無甚特色的人,小說沒甚麼着墨,而劇中也不太顯眼。除了沉默,恭謹,他的行事應該也是內歛並且慎行的人,不多事、不擅作主張。雖然幾乎沒甚麼存在感,卻又感覺無所不在,每次四爺/雍正喊他,他都在,像個影子。而這種性子才能留在四爺身邊,因為四爺喜靜,又最恨人多言。


看起來挺年輕的高無庸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雖然高無庸似乎無甚特色,卻很適合雍正,或許就因為雍正是個強勢的主子,凡事皆有自己的準則,對下人又極嚴厲,不準有任何踰越,才會有高無庸這種下屬。不像李德全有一種強烈的存在感,也不像李福能帶來一種溫暖感,而是一種影子般的旁觀者角色。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步步驚心」之主僕關係—觀三種不同類型老闆(二)

「步步驚心」裡第二個不錯的主僕關係是李福和八爺。

李福的出場次數其實不多,但每次的出場都看得出一些他和八爺之間頗為深厚的關係。雖然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都沒有交待李福跟了八爺多久,但我覺得應該是很久才能建立起那些默契。

和李德全相比,李福給人的印象是個相對安靜且溫和的人,跟在八爺身邊正好襯托出八爺那種溫潤如玉的感覺。記得電視劇中若曦第一次看到十三爺時,十三爺說她不像八爺府裡的人,理由是「八哥府裡的人都是經過調較的,不會跟他差太多」,由此也證明李福的個性是受了八爺的影響。

李福是很忠於八爺的人,而且凡事以八爺為重。也許跟在八爺身邊良久,所以對於八爺的行事和心事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因而能够互相配合。而且李福也很細心,做事很俐落。八爺對他也是信任的,所以有時八爺和他交談也是亳不虛假的。

李福總是關心着八爺,但他的關心是默默地在一旁給予支持。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先來談談李福的特點。

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步步驚心」之主僕關係—觀三種不同類型老闆(一)

在「步步驚心」中,三個主要的主子身邊都有一個貼身太監總管,分別是李德全、李福和高無庸,這三人的特點其實某程度上也襯托出了三個主子的能力與對待下屬的分別,個人認為這種互相映襯的關係還挺讓人興味的,所以忍不住要拿來說一下。


李德全

李德全這號人物我很感興趣,他是康熙身邊不可或少的人物,而且存在感不可忽視。

李德全是康熙的貼身太監,而且是太監總管,康熙的事無大小都經過他,如果在現代,可以說是一個全能的私人助理/秘書/管家。如此萬能的一個下屬,對於一個皇帝或者說對於一個老闆都是不可少的幫手。而李德全便是如此的一號人物,康熙幾乎是少不了他,甚至是頗為依重他了。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步步驚心」之皇室的兄弟情仇(三)

雖然八爺和幾個弟弟是各有心事,各有算計,但至少表面還是很融洽的,或者說,在開始的時候,他們幾個還是有兄弟情的。

談了兄弟之間的情誼,也來談談仇恨和爭鬥吧。

康熙的這些兒子,除了因為皇位而爭鬥之外,互相之間也存在着大大小小不同的恩怨,每每聚在一起,都是暗潮洶湧。劇中便多次編排了兄弟們鬥爭或是暗自較勁的戲碼。

先說說太子,每次他出現的地方,都會引起眾兄弟私下的較勁和恩怨仇恨。

劇中太子第一次出現,便是十爺的生日宴,擅拿的玉如意就讓眾人臉色一變。十爺後來還因此而參了太子一本,讓太子為此更是記恨八爺他們這一伙人。不過太子雖然被他們參了,最終卻能無事,只因為四爺暗中為他做軍師。四爺幫他想的方法讓皇上輕易地原諒了他的錯。太子表面上依着康熙的希望,扮演兄弟和睦的戲碼,卻暗地裡又作出報復的行動,充分顯示了他那種斤斤計較,心胸狹窄的性格。

表面和睦,私下卻極度記恨的太子。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步步驚心」之皇室的兄弟情仇(二)

相對於十三爺和四爺難得的兄弟情誼,八爺這邊就顯得心思各異了。

八爺是心思深沉的人,但是他的深沉往往只用笑臉去隠藏。他心底有雄心壯志,想要的很多,但是那些雄心基本上都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慾望。為了要完成那些慾望,他需要別人的幫助,而在皇宮中,他便拉攏了三個弟弟來幫助他。

九爺,是個陰沉的人,他有很多的算計和陰暗的心思,八爺拉攏他,我估計除了因為年齡相近之外,九爺背後的勢力也是其一。加上九爺又是極貪的人,拉攏了他,對八爺來說應該會多了一些資金的來源,方便他做更多的佈署。

十爺,說好聽是單純憨直,說難聽點就是笨蛋一名。八爺拉攏他,或許就因為他頭腦簡單,較容易控制,還有他的背景吧。十爺的額娘是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出身也是顯赫的(其實除了八爺,其他人的額娘似乎都不錯,或者說想爭位的幾個只有他出身不太好吧)。

十四爺,其實十四爺能力是很不錯的,相比起九爺的陰沉難搞和十爺的笨,十四爺某程度上算是個很好的幫手。加上八爺在拉攏他時他年紀尚小,所以對八爺有着一種崇拜,讓八爺能輕鬆掌握住他的心思。我覺得八爺這一着算是走得不錯的。

只是雖然成功地拉攏了三個弟弟,讓他們臣伏於自己的麾下,但是八爺所付出的真心我覺得是一半一半,甚或更少。因為八爺絕大多數時候,還是把心事隠在自己內心的深處。他不願讓你看到的他絕不會讓你看到,他願意讓你看到的,可能只是皮毛或者不真實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談兄弟情,根本不太可能。所以他們這四人的關係,我想還是只能建立在互相利用上。


四人一起商量事情時,八爺心底想的肯定不只是他們量商的結果。
總覺得他思考的會是更深沉的東西。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步步驚心」之皇室的兄弟情仇(一)

康熙算是歷史上兒子眾多的一個皇帝(說是最多也不為過),按清史記錄,有三十五子,雖然好多個早夭,但能長至成年的也有二十四個。也因為皇子眾多,當康熙二立二廢太子之後不再立太子,皇位之爭可想而之便會非常激烈了。雖然不是所有人都參與進奪位的爭鬥中,但是有能力爭奪的卻也不少,才造成康熙晚年有名的九王奪嫡。

「步步驚心」有意思的地方是把這場九王爭位的戲碼巧妙地排了進去,而且難得的是除了較為主要的四爺黨和八爺黨之外,太子和另外幾個皇子也有安排進去,幾場兄弟之間的明爭暗鬥在電視劇中頗有看頭。


先來談談四爺和十三爺的兄弟情誼。

之前和朋友聊天時笑談到四爺身邊只有十三爺一人,但這一人就已經抵得過八爺身邊三個阿哥了。

的確,十三爺和四爺的感情,不得不說是這戲中很重要的一個設定,也是很關鍵的一個設定。而這個設定應該也是很符合歷史的,因為在清史稿中,雍正對十三爺的評價就非常好,而十三爺也是唯一一個名字允許被改回原來的「胤」字的皇子。

我很喜歡劇情中四爺和十三爺之間的感情互動,他們之間既是兄弟也是知己。四爺不管做甚麼,十三爺都會陪伴在側,有時他不方便出面的事,十三爺也會幫忙出面去做。十三爺不僅了解四爺的志向,也願意無條件支持四爺去爭取他想要的。甚至因為敬重四爺和心疼四爺在宮中的孤寂而放棄自己想要自由遊走江湖的願望。

四爺和十三爺的兄弟情算是這個皇宮中最珍貴最難得的一段情誼,尤其在這個父子兄弟之間存在無窮爭鬥的皇室家庭裡。

劇中有好些片段拍到兩人相處的情形,四爺如此冷情的一個人唯有在十三爺面前才會有笑意,才會有輕鬆的表情。我很喜歡他們兩人之間的互動。

例如初次出塞時,若曦在晚宴時偷溜出來,十三爺和四爺出來找她,在若曦借詞回去後,十三爺的對白很有趣,他對四爺說「剛才在席間是你說見不到她,我才陪你出來找她的,如今你一言不發,我碰一鼻子灰」,然後四爺卻回他「是你自己着急,我才陪你出來。是的。」點點頭,也溜了,硬是把責任又推回去十三爺身上,弄得十三爺平白吃了個悶虧。

另外,四爺讓若曦知道他喜歡荷塘中的清靜處後,若曦帶十三爺去找他,之後十三爺也曾以此來調侃四爺,兩人之間的交談也看得出來他們平常在私底下應該也會有許多輕鬆時刻的。

在十三爺身邊,四爺總是能輕鬆去面對一切事情,而且也常能看到他的笑容。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步步驚心」之小說與影像的增刪對比(三)

今日來談談被刪除了的某些小說情節。

相對於電視的劇情走向,小說中有些情節其實也是頗有意思的,但基於某些理由而在電視劇中刪除了。這些刪除有的其實是可惜的,不過考慮到影像上展現的難度或者某些只是錦上添花的片段,刪除了其實也影響不大。

小說情節被刪除的部份中,來說說我較為喜愛的一些片段吧。

首先是前期一點的,在若曦成為康熙的奉茶女官時,因為她的一點勇氣,在大家都不敢勸皇上休息時她出聲勸諫而得到皇上的賞識,李德全視她為福將。勸皇上休息那一幕劇本有按照小說提的去演,不過劇本刪除了小說中另一幕展現她勇氣的勸諫。

初次的多言在康熙的接納之後,若曦也為自己捏了把冷汗。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小說中描述因為李德全視她為福將,也因為皇上願意聽她勸,所以有時李德全不知如何出口時便會要她出面想辦法。有一次,康熙因為做外國傳教士出的幾何題而廢寢忘食,李德全便要她想辦法讓康熙稍停去休息。她因為知道那習題其實只要換個方法便可解,但又不便直接告之(因為要解釋她為何會解很麻煩),便想了個說法讓康熙停下來,這樣當康熙之後再解時或許就會因為這種轉換心境而發現自己的盲點。

這一幕其實帶出了若曦對於康熙的好學的欣賞,雖然是以若曦的角度去想,但我覺得某程度上也可算是作者對於清朝之後那些皇帝無法擁有像康熙這般對新事物好奇的學習態度的婉惜。電視將這一段刪去,我覺得可能是編劇不想把這種帶了個人感想的看事角度帶進劇中而刪的吧。加上這一段的刪除對於主線故事的鋪陳其實也沒甚麼影響,所以刪除了也未嘗不可。但我卻是覺得有點可惜的,因為如果如實做出來應該也是有趣的一幕。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步步驚心」之小說與影像的增刪對比(二)

接續昨日,今日來提提劇本中作了改變的片段,當中有些是我覺得改得不錯的。

例如十阿哥生日,若曦為十阿哥準備的禮物,小說裡若曦因為沒時間做準備,只是學唱了「麻姑獻壽」這一段戲來給十阿哥祝壽,算是較為普通的。而且小說中慶祝的時間放在晚上,只是一個晚宴而已。但是電視的改編卻是若曦在八爺府中的花園湖中亭中掛上了親手折的千紙鶴,並且唱「生日快樂」歌給十阿哥聽;除此之外,劇中設定的慶祝宴是安排在白天,似乎暗示了會舉行一整天。

這一段的改變把時間放在白天或許是為了方便拍攝吧,畢竟白天的光線較好,人物的表情甚麼的能拍得更清楚。而若曦的禮物相比起小說的唱戲,電視的版本顯得更有心思和有趣。

十阿哥生日,若曦的禮物之一,亭子的佈置。
(圖片自截取於影片)

折千紙鶴是一種祝福,整個亭子都掛上,再加上若曦唱現代的「生日快樂」歌都帶出她的與眾不同,而且也表示了她與十阿哥的友情。因為她喜歡十阿哥這個朋友,所以才會為他花心思準備禮物。同時若曦在這裡表現出的現代感也點出了她仍是在開始適應古代生活的階段。在這一方面我其實比較喜歡電視的版本,雖然是改編,但改編得較為特別與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