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 星期五

《陳情令》世情之 有一種恩情叫情感勒索

因為在整理想法,所以又緩慢重看一些細節,看到蓮花塢覆滅那邊勾起很多想法,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恩情計較。



魏無羨被江氏收養後雖然看起來很好,免了流浪之苦,又深得江楓眠和江家姊弟的喜愛,但是卻也非無憂,他後來的走向我覺得跟他在蓮花塢的尷尬處境有相當大的關係,會這麼想就要從虞夫人對待他的態度說起。

記得閱讀小說時就覺得虞夫人這個角色有太多的既視感,她有太多令人討厭的地方,尤其在她對魏無羨的態度上。電視劇中的她雖然一樣討厭,但是因為某些細節淡化了她的一些討厭之處,反而讓人覺得她可憐。只是在我的觀感中,與其說她可憐,不如說她是固有文化中情感缺失的一種常見例子。

情感缺失的人,最常做的是情感勒索。因為自己得不到,於是便勒索別人去強迫別人的情感回報。

虞夫人對魏無羨是充滿怨恨的,但是她的怨恨卻是來自於她自己對情感缺失的遷怒。她和江楓眠的婚姻是她強求而來的,明知江楓眠無意於她,卻仍是依仗了家勢去強求了。雖然強求了,但是我推測她和江楓眠大概也有過幾年正常的夫妻生活吧,或許不到恩愛夫妻的程度,但江楓眠某程度上還是尊重她的,直到江楓眠把流浪的魏無羨接回家。

魏無羨是藏色散人之子,而江楓眠傾慕藏色散人,只是傾慕歸傾慕,我覺得江楓眠卻是個自律也君子的人,他並不強求什麼一定要得到或是要求回報,領養魏無羨只是基於一種愛烏及烏的善意。而魏無羨討他喜歡也是基於他的本性讓江楓眠欣賞和認同,他們之間的情感關係不太牽涉恩情。江楓眠是於他有恩,但並不認為需要為此而挾恩去要求魏無羨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虞夫人本身因為出身在世家大族,身份上有種自傲,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階級觀念,也連帶對於身份比自己低下的人有施恩心態。在她的眼裡,魏無羨因為他的父親本來是江家的家僕,加上他又是被領養回來的,在她心裡就有了尊卑之分,認為江家給予魏無羨的是一份天大的恩情,也因此,她在遷怒的情感之外,也有一種以恩情為勒索的理直氣壯,覺得自己有權力去限制魏無羨,有權力去對他做出各種打駡懲罰。所以魏無羨的真性情被她視為了麻煩,也常常被她掛在口中成為一種像是要自我實現的咀咒。她的這種「咀咒」最終也成了江澄對魏無羨下意識的偏見。

「遲早要給江家帶來大麻煩」是虞夫人念念不忘的咀咒

蓮花塢被滅之前,她把江澄和魏無羨丟上船要讓他們離開之時,她仍不忘要駡魏無羨說是他為江家帶來的災難,甚至以此要求魏無羨「死也要護著江澄」。她覺得魏無羨的身份比江澄低,「家僕」理所當然是要「護主」的。這兩個點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情感勒索。一種“你既受了恩惠,就得以命來還的”恩情勒索。她的這種恩情勒索後來在江澄的身上延續了下去。

虞夫人要求魏無羨死也要護江澄

我覺得江澄會那麼在乎「雲夢雙𠎀」的諾言或許也是因為魏無羨說過要做他的下屬,而魏無羨在說那個諾言時是無論做什麼都比江澄強的。他說要做「下屬」大概在江澄心裡也有一種受恩便要還的心理在。至於後來他對魏無羨的恨除了把失去雙親和江厭離歸疚於魏無羨之外,應該也有因為情感勒索失敗的因素在。江澄在成為宗主之後,因為身份上的轉變,他便無法再容忍魏無羨的隨性,也開始了對他的種種要求。他的要求其實正正是往虞夫人過去所要求的那個方向走。

情感勒索是很微妙的一種心態,很多時候人其實並不為意自己在做情感的勒索,只是認為那是自然不過的事,就像很多父母以養育之恩來情感勒索子女的絕對服從般,那種包裹在外的「恩情」都緣於自身的一種情感缺乏,於是向外求,以一種「我是為你好」、「我為你做那麼多,為何不聽話」等的心態來要求別人要有所回報的勒索。

相較於虞夫人和江澄對魏無羨的限制和要求,江楓眠和江厭離對魏無羨的情感卻是較為無所求的。江楓眠打算回蓮花塢救虞夫人時只是拜託魏無羨要看顧江厭離和江澄,跟虞夫人要求他要死護的口吻相比就有種天差地遠的感覺。

江楓眠希望他好好看顧江氏姊弟

後來他們被救到夷陵監察寮時,江澄因為失丹而自棄,魏無羨自責之時,江厭離並沒有怪他,因為對她來說,事情的發生並不是魏無羨的錯,她不認為他需要負責任。

事情已經發生,怪誰有用嗎?

就算是到後來金子軒被殺,她對魏無羨也不是怨,否則她不會下意識因為要救他而死。在江厭離心中,魏無羨就是她的另一個弟弟,她對他好也是一種單純的喜歡,不求回報的情感。她的這個情感是江澄無法體會的一種情感。

江厭離為救魏無羨而死

不是說受人恩情不用還,只是對於如何去施恩卻總覺得是種很難說的行為。在我們的文化裡,雖常勸人要施恩不望報,但不求回報的人卻是絕對稀少的,更不用說那些挾恩而對別人要求多多的情感勒索了。

其實對我來說,魏無羨的換丹已償還了他受過的恩,把最重要的修為奉上,甚至也死過一次以償還那些怨了。但是重回人世,卻依然要承受江澄的怨恨不免覺得這種情感勒索的人情債真的很令人無奈。何時人才會學懂別以恩情來換情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