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琅琊榜>之知己難為-藺晨

<琅琊榜>裡梅長蘇之外的角色,我最喜歡藺晨,雖然出現的時間不多,卻最富存在感。感覺上,若沒有藺晨,長蘇的角色可能會有所失色,因為長蘇做的每個選擇,其他人或許明白但不能接受,或許不懂卻又無法阻止,而真正能懂他卻又能支撐他走到最後的唯有藺晨。



作為知己,藺晨其實盡了他所有能盡之力來幫助長蘇,而且是不求回報地去幫他走到最後,藺晨的成全也成就了長蘇,完整了長蘇的生命旅程。

藺晨知他、懂他,甚至可以說藺晨的懂是一種透徹的懂,知他的抱負,懂他的選擇,明白他的過去和終點是什麼。藺晨的這種懂,也是緣於他自己對世事的看破。

我覺得,身為琅琊閣的閣主,藺晨因為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他們都對事物有所求而求助於琅琊閣,而那些求助,很多時就是人們看不破俗世而求的俗事。看多了這些,藺晨自有他對世俗的看法,當然更多是他自身的修養和領悟。所以他對很多事都是戲謔待之,常常以玩世不恭之態笑看世事,也因而常予人不太正經之感。長蘇對此是了然的,他知道藺晨是如何看待這些世事的。

記得小說中藺晨便曾跟長蘇說過這樣一段話:「我一向狂妄,願笑天下可笑之事。你心中牽掛過多,做起事來的確有許多能讓我發笑的地方,但我卻總難笑你,知道是為什麼嗎?」長蘇回說知道。

藺晨之所以無法笑長蘇,是因為他看得出來長蘇的選擇並非為了私利,雖然因為背負了冤案,要為自己清雪,但他同時也是為了一份公義,展現的是一份難得的心懷家國天下的赤子之心。這種不純然為己的大義,藺晨是欣賞的,所以他才會義無反顧去幫助他,就算在最後長蘇選擇回歸戰場以結夙願,他留不住他,還是願意陪伴他遠赴戰場,直到最後。他們這種相互了解並且尊重對方的情懷,不論古今,都非常難得。

小說中的藺晨,有更多玩世不恭之處,而戲劇呈現出來的藺晨,在玩世之外,卻也有更為立體和沉穩的感覺,或許也因為演員靳東的氣質,既能把藺晨的不羈、瀟灑好好展現,又能令人感受到他和長蘇之間那種知己相互托付,值得信賴的情感。

藺晨和長蘇的相知可以從各種細微的互動或是話語中可見。

電視劇一開始藺晨就出現了,跟小說不同。而且劇情交待了他給太子和譽王的錦囊來挑開事端,還讓藺晨去廊州送長蘇,送行前他說「十二年前我就知道,這金陵城你是遲早要回去的」,他沒有阻止長蘇回金陵,不是不能,只是不為。相識的十幾年,他是陪着長蘇一路走過來的,他明白長蘇能經歷那麼痛苦的重生都是為了心中的那份宏願。




所以就算明知長蘇這一去身體精神的消耗會更快,他還是沒有阻止他去。在這裡,兩人的對話便透露了一些。他問長蘇需要多久,長蘇說要兩年,而他說讓他帶十個大夫去,這裡其實也暗示了長蘇的身體狀況其實並不樂觀,尤其他去金陵要做的事更是非常耗心力之事,若非他的心志之堅,恐怕也很難撐完吧。他們在討論這些時,藺晨其實也有種壓抑,偶爾轉開臉避開長蘇的直視,因為知道扭不過長蘇的願。他最終也妥協了,給了他藥,並且叫他在藥快吃完前要告訴他。藺晨也是為了完成陪他到最後的誓言。

這一集之後,藺晨便要到第四十七集才再出現,這中間總是會在其他人口中不經意提起他,他仍然存在於各個細節中。比如他在南楚促成唸唸來金陵之事,以便景睿生日宴的牌能順利揭開。他和長蘇之間的飛鴿傳書往來,也正正顯示著他在幫忙安排外圍之事,使得長蘇的兩年計劃能如願一步一步抵達終點。而這些事,只有藺晨能完美地幫他完成,除了因為藺晨的身份和他琅琊閣的能力,更因為藺晨的智計與長蘇是旗鼓相當的,很多事他不必細說,藺晨便能心神領會,直接幫他完成。這也是他們兩人最令人心折之處。

相隔一年多再次見到藺晨,長蘇的身體其實已近耗盡,藺晨對此其實也是悲傷的,但也生氣,氣長蘇沒有好好保重自己。所以他在跟聶鋒解釋解毒方式時,才會故意讓蒙摯和霓凰明白到長蘇所做的選擇。他希望其他人對長蘇的情感能多少讓他對待自己好一點。可惜的是蒙摯和霓凰卻反而被長蘇說服而沒有使他更愛惜自己一些。

藺晨的生氣其實是他的關心,也因為在乎長蘇,所以才會對他消耗過度的心力感到生氣。不止是因為他是醫者,也因為相知。這個生氣在小說中是經由他人來展現,而在劇中卻是藺晨直接說出來的,這種直來直往,更明顯地呈現了他們的交情匪淺。

是不是我一對你生氣,你就這麼嚇唬我啊?

長蘇昏倒醒來後跟藺晨的那一段對話除了顯出藺晨的生氣,也顯示了他的無奈。無論他多麼希望能留住長蘇的性命,他其實也知道自己留不住他,他只是在一步一步慢慢去接受長蘇最終會離去的事實。所以一次又一次,他明知道長蘇的選擇都離死亡更近一步,他還是只能在旁邊看着他做選擇,也一次又一次妥協去幫助他。而對這些妥協,他的排解方式就是表現出胡鬧的態度,正如黎網他們說過的,藺晨越是心慌時越是愛胡鬧。

藺晨的憂心沒有在別人面前展現,甚至也沒有在長蘇面前展現。我對劇中他在制作冰續丹時跟飛流述說的那些話印象深刻。因為這是唯一一段他顯得不太有自信的地方。他也坦承了他的憂心,直到飛流說「有你,不死」的話,他才再度振作起來。他的這份憂慮,就是他對長蘇的一份情感呈現。作為一個知己,明知道對方做的選擇都是難題,他的知才會讓自己難過,因為知,才不能為。


因為知道長蘇的身體狀況,他擔心他在金殿呈冤之後會因為那口氣鬆下來人就不行了,這份擔憂沒有其他人可述,他只能在飛流面前說,或許是因為飛流不懂,他才能如此坦承他的擔心。不過飛流的回答反而讓他釋懷了一些。



「有我在,不死」這句話說得至誠,也是種覺悟。他雖明白沒有不死的結局,卻願意盡所有的力量去延續長蘇的命,能多一天就一天。
 
本來一切都進展良好,他以為還能多保他一些時日的,可惜的是烽煙再起,當長蘇決定再次以林殊之魂去戰場時,藺晨和他的最後爭辯就成了一種永恒。
 
案件昭雪之後,藺晨本來計劃好要讓長蘇遠離金陵,慢慢休養,他本來也很有信心可以讓長蘇多活一些日子的,只可惜這願望最終也在長蘇選擇做回林殊時告終。

在藺晨和長蘇的爭執中,藺晨實實在在地發了一次脾氣,這一個脾氣他氣的是長蘇的不愛惜自己,氣的是自己明白長蘇的選擇,更氣的是他明知阻止不了卻還是嘗試去阻止了。只是這個生氣,也是他給自己的覺悟,給自己釋放那股悲傷的一場脾氣。
 
 
同樣的,他發的這場脾氣也讓長蘇把他內心最深沉的一個願望也說了出來。長蘇一直是希望能回到林殊的身份的,就算他一直以為自己能放下,但他卻始終沒有,所以才會說出要回到那個屬於他的地方。我覺得藺晨也是明白的,不過對藺晨來說,他還是希望長蘇能留下,而不是林殊。 只是他留不下長蘇,只能成全他。成全長蘇最終回到林殊的身份,成全長蘇之所以出現的理由。
 
藺晨的放手很難,尤其做為一個知己,要親眼看着他終結自己的身份更難,但再難,他還是去做了。所以當看到那句:「我答應過你要陪你走到最後一日,你雖失信,我卻不能食言。」才會令人那麼傷感,卻又那麼感動。
 
 
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長蘇理所當然是無憾的,只是難為了藺晨這個知己而已。不過對藺晨來說,他視長蘇為知己,也把他放在自己最重要的位置,成全長蘇的選擇雖難,但於他也應是不悔的。
 
我很喜歡他們倆人之間的知己關係,也羨慕能有如此的心友。 能看到這樣的關係,也是我一直對這個故事念念不忘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