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紀念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內心話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溫柔
溫柔是甚麼?溫柔只是一種過渡性的手段,至少大部份的溫柔都只具表面性,真正的溫柔是心的柔軟,是一種寛容和憐憫,一種懺情,一種祝福別人活得更好,而不只是活得好的願望。大部份的人不知道溫柔為何物?大部份的人也不溫柔,人們急着拿取他們認為該得到的情感。他們愛人,因為他們希望別人愛他們,他們習於假裝溫柔。
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即溶咖啡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期限
默非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清潔比利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居家生活之二
流浪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清醒
「它因為知道自己要死,所以開得恬不知耻。但是我們小心翼翼,並沒有花朵的無知與誠實。花朵知道它的期限,我們不知道。而我們如此盲目,一直又比花朵清醒。」
「……一切使人不清醒的食物。就像垃圾電視長劇。它們讓人沒有痛苦。輕信生活的美好。」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居家生活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夢境
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時光流逝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美麗末日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絕對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驕兵必敗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文字書寫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穿脫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離傷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災難中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世界圖書日
感覺很有趣,就按要求找了屬於自己的引用:
1. 「所苦者我只會喝幾口酒,而又不能麻醉,還是清醒地都看見、聽見,又無力高聲大喊,此乃是凡人之悲哀,實為無可如何者耳。」﹣周作人散文集
2. 「當我們的隊伍走到迪雅拉河(Diyala River)畔的小城巴庫巴(Bakuba)時,一隊戍守邊界的士兵突然將我團團圍住,他們說我的瑞典護照上並沒有入境簽證,所以不可以越過土耳其和波斯的邊界。」﹣《我的探險生涯﹣西城探險家斯文‧赫定回憶錄》上集
3. 「春霧,夏花,秋葉,冬雪」﹣《旅人與戀人》詩句
4. 「一種強迫性不隨意催眠症。」﹣《裸體午餐》
5. 「With many mumbled blessings and protestations of gratitude the old crone packed it away in her pocket, and shuffled off down the stairs.」﹣ 《A Study in Scarlet》
近來常常泡在圖書館,所以手邊有各式各樣的書,引用起來感覺挺有意思的。有時候閱讀的樂趣就在那些斷章取義中。偶有的一句話,我們都會作各自己的解讀,當你在不同的書中找到那些切合自己心情的句子時,你會覺得那些句子都寫出了自己的心事,卻又遺憾為何自己寫不出來。
第一句從周作人的散中抽出來的句子感覺有點驚喜,因為那篇文在當下看的時候並沒有甚麼特別的感覺,但忽然在這種情況下抽出來,感覺有點像是緣分,突然地出現在眼前,有點驚喜。
第二句其時無甚特別,但是那本書在看的時候反而覺得整體是寫得很順暢的,或許因為這是一本探險回憶,需要連貫的過程才顯得有價值吧,只是抽選的一兩句沒有前因後果和互相的比對,反而顯得平凡。
第三句的詩句,給人的感覺是簡潔有力,因為詩句本身就是把文字濃縮的產物,讀來會有很多的意象。而這短短的八個字,就已道盡四季的特點和描繪出四季的風情。
第四句的文字,如果只看字意,似是一種直述,沒有高低起伏。但看真了,又彷彿有着太多的隠情,總覺得很神秘,而且讓人多有猜測。
第五句,是因為想要看一本外文書而抽取了福爾摩斯的原文書,句子也是顯淺直敍的句子,但因着他的原文,帶了點陌生感。
頗為喜愛這樣的文字遊戲,朋友說可以用這種引用來的文字砌成篇章,讓人很想玩玩看。為而儲存多點閱讀的文字,現在就拿起書本來斷章取義吧(笑)。
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走路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柏拉圖男孩
十九歲的年紀,不算大,卻常常似有一種難述的憂鬱。安靜的氣質,卻讓人無法忽視。
上課的時候,他不是很專注,但不碍他對課文的認知。語言的能力不錯,出生瑞士的他,母語是法語,在這語言學校,他說着純正的英語。只是他很懶於開口,常常含糊着說話,彷如沒睡醒。他常常會遲到,但從不缺課。記得有一次,他的朋友們都蹺課,他仍然堅持來上課,事後當朋友問他為何會清楚教到哪裡時,他還很自豪地對跟不上進度的朋友們說:「因為我是個認真的學生」,這樣的宣言讓人莞爾。
他不常笑,但笑起來有一點靦腆,班上的男女都喜歡他,他們總是親暱地喊他威利。
因為學的是語言,所以老師在上課時總會出各式各樣的題目讓大家暢談,以便練習,例如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的志願等等。而為了吸引大家踴躍參與,戀愛的題目也包含在其中。
好幾次聊到戀愛題時,他總會提到柏拉圖戀愛這詞。他對這詞語和它所代表的意義似乎有着莫名的喜愛,每次提到,眼中總似有無限憧憬。那表情,讓人印象深刻,也是讓我記住的一點。
有點好奇,以他這樣的年紀,似對情情愛興趣缺缺。曾經在夜店看到他,默默在角落喝着啤酒,等待着朋友的到來,就算有女生靠近,也沒有特別熱烈的表現。當他的其他朋友都熱衷着和女生的互動時,他彷如進入自己的世界。
因為接觸不深,所以無法得知他對柏拉圖如此執著的原由,只是覺得很有意思,而我在心底稱他為柏拉圖男孩。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等待
2011年3月6日 星期日
手足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說話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堅持
去年從遊學回來,很多事都覺得變化不大,唯一變化較大的就是這個好朋友。離開之前,她的體形還是圓圓又肉肉的,讓人很想捏一下。但我回來之後,她已經變得很瘦,幾乎沒甚肉可以捏了。原因就是她開始吃素食。
M君是個持續力很好的人,不論做甚麼事,只要她一開始習慣,就會堅持做下去,不論發生甚麼事,她都不會放棄。堅持到底這一點,是我一直很佩服的地方。
堅持吃素食,一開始是較為困難的,因為當你習慣了肉類的鮮味,很難一下子完全撇除而不去碰。人的口腹之慾,從來不是那麼容易轉換的。尤其M君以前還是特別喜歡如牛肉般味道較濃的肉類,更是難戒。然而她做到了。不止是一時半刻,而是持續了一整年而不再想要碰。這種堅持,沒有堅定的意志是做不到的。
持續素食之不易,有時還在於身邊人的影響。她在堅持中也常常碰上別人的挑釁。有些人看不慣她的素食,會故意說些甚麼來破壞她的食慾。另外和別人外出吃飯,也得忍受別人可以不喜歡素食店而選平常餐館的不便。因為有些餐廳雖會提供幾款素食的菜式,但能選的畢竟不多,也未必能付合心中的理想。但這些不便或者不快經歴,她都忍下來了,也堅定地走在她認為對的路上。
我回來之後,看到她瘦下來的身形,有點驚訝。而且每次和她出去吃飯,開始得習慣選素食的餐廳或者在普通餐館看她點少數的素食類食物。一開始是有點彆扭的,但是漸漸地也受了影響,開始會在約會前幫忙找素食的餐廳。除了我之外,另外兩個好朋友也是一樣,現在四人的聚會常常都是在素食餐廳。也因為多了尋找,讓我們發現原來素食的餐館還是挺不錯的,而且選擇也很多。
我想,我會漸漸習慣吃素食,說不定,哪天也會變成素食者,不過暫時仍是不會放棄肉食,只是會逐漸減少。
而從這個素食的轉變過程中,我看到的是朋友那份堅持。我反省着自己的持續力,希望有一天,也能找到讓自己能一直持續不懈的事情。
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靜默
這兩個詞總覺得很美好,可是不適合這個社會。
下午在餐廳吃飯,坐在左邊的男人拿出手機在上網看節目,沒有帶耳機,所以就把音量調高。我在旁邊聽得很清楚那聲量。本來一直在看書的我,被打擾了。
之後右邊的坐位來了一個女生,似乎是工作的休息時間,手拿着錢包和手機進來。從進來她就沒停過一直拿着手機講電話。看她坐下,點菜,到吃東西,一直在熱線中。是的,連吃都是一邊吃一邊講。我很好奇,是甚麼要緊的事,需要如此機不離手嗎?而且嘴巴不累嗎?既得吃,又得講,好忙。但是聽她講電話的內容,又不是甚麼大事,不過是一些工作、玩樂等的閒聊,那麼為什麼就必須要邊吃邊講呢?
以上兩種情況,好像常常在身邊發生。人們不喜歡靜默的氛圍。
安靜,總是很難做到。人們似乎覺得一安靜,天就會塌下來般,不斷需要去找聲音來填滿那靜的空間。在家中,家人都喜歡弄出聲音。有事沒事,一定要把電視開着,就算沒在看也要開。我常常會趁他們不為意時關掉,但是他們一沒聽到聲音,就又把電視打開。有時坐車,人們也習慣開手機、遊戲機的聲響,寧願吵到別人,也不願消掉那玩樂的聲音。最討厭的,是在圖書館聽到手機響起。明明知道那是需要安靜的空間,卻仍然沒有要調靜音的習慣。
沉默,更是個難以達到的習慣。人們總要高談闊論,說自己想說的話,一刻不得安靜下來。聽人們說話會發覺,其實說話的人都不在乎別人聽到多少,他們在意的,只是自己有沒有說出來。更甚的,只是不願讓嘴巴閉上吧。我想。正如下午那個女生,一直不停講話,吃東西,就是不肯閉上嘴巴。
靜默的氛圍,人們都不喜愛。我記得在「相約星期二」的電影中,有一幕提到教授曾經有一次在上課時沉默了二十分鐘。學生們都不知所措,不知為何教授不講課。回想這一幕時,教授問「為什麼人們這麼害怕靜默」。我也不明白,為什麼人們越來越害怕安靜和沉默的時候,總要不斷地找各式各樣的聲音和話語來填充那靜默的時空。
或許,只是因為靜默讓人寂寞吧。而寂寞,在這個年代,是如此貼近又難以忍受。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洞
我們家分配在樓下,樓上則住了堂叔一家,再樓上是伯父一家。
對那個建築,我記憶中第二層的大廳地板上是有一個洞的,那洞是個正方形,面積大概是十公分乘十公分。為甚麼會有那個洞沒有人告訴過我,因此也不清楚它的作用。而那形狀不像是無意中弄出來的,所以總覺得應該有其意義吧。
那洞口有時會有木板覆蓋其上,以防有人不小心踏空,但很多時候又開着。二樓的大廳正下面,是一樓的過堂,上二樓或三樓的人總要經過這過堂到最裡面的樓梯上樓。而過堂的左右各有房間,我家就佔了右邊的兩間廂房。左邊住的是誰我已經忘了。
而那洞正好在過堂天花近大門口處,誰走過其實都會看到。因為樓下的過堂沒窗戶,終日都呈現暗暗的情況,白天還好,大門開着的話就有光線,晚上就變得烏漆抹黑的,如果不開燈就是伸手不見五指的光景。所以那洞口如開着,有時在晚上樓上的燈光就會透下來。
我們和堂叔一家不親。小孩時不懂事,沒有甚麼心機,所以和堂叔的兩個小孩還算玩得來,偶爾我也會上去二樓。每次上去,我總要站在那洞口做一下偷窺,沒甚麼特別的意義,就只是覺得平常被樓上的人看多了(雖然人家根本沒在看你),也該試試站在那看看別人。印象中看到母親回來就會趕緊下樓回家,因為當時母親和堂嬸不親。會如此是因為父親不在家,堂嬸便常常連合其他的三姑六婆們說母親的是非,有時甚至會當面諷刺,母親也總是不認輸,會駡回去。如此交惡的情況連帶的我們做小孩的也只能盡量不玩在一起了。
大家族的恩怨是非,我很討厭,母親所受的欺負和困境我也看在眼中,久了就會明白大人們各自的自私自利。而樓上那洞口,後來我也很少再去好奇。
想來那洞口一直沒有填補,可能堂叔他們一家也有着一些窺視的心態吧,因為這洞口三樓就沒有。另外,印象中母親和堂嬸吵架也曾經是透過這洞口的。堂嬸沒有下樓,就就着那洞口和正在樓下的母親一來一往吵着。那小小的洞口,互相看不到對方完全的面孔,正如大家都不想去試着靠近對方般,吵架也只吵着一些片面的心結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嫌隙,有時就如破洞般,窺得到一點,卻補不了遺漏。那刻意的洞口,沒有人想要補起,也不知道去補,也就任其長久地停留在那地板上,破在心上了。
一年
我記得抵達那天,正是冬季的尾聲,英國仍然下着雨,天氣非常寒冷。然而第二天,三月一日,天氣轉晴,聽學校的人說,那是春天的徵兆,也是劍橋春天的開始。當時感覺自己很幸運,因為天氣好轉,又是春來的日子,總覺得一切都是個美好的開始。
今年的三月,我在家。仍然尋找着想要的工作。偶爾下了決心,要多做嘗試,偶爾又心情低落,感到前路茫茫。我問自己,到底該往哪裹走。
我的心底其實是有答案的,只是總會被失落的信心打擊到。其實一直以來,我想做的事情,一旦記在心中,往往到最後還是會實現的,只是中間搓拕了的時光總會有點長而已。我記得06年的時候,曾經在新聞上看到一篇報道。那篇報道說07年是戴妃逝世10週年紀念,在英國有關於她的展覧。那時心底就想着不如在07年去一次英國吧。這念頭雖然我沒有寫下來(按手帳工具書的教導,有夢是應該要寫下來的),但是卻真的讓我在07年去了一趟英國。除了遊行,以前一直夢想着要到外國生活一段時間,而這夢想,也在去年實現了。想想,我還是有去實現自己的夢的,那麼我還在猶豫甚麼呢?
這一年的休息,於我的確是充實的。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去了想去的地方,遇到意料之外的人們……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念。而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麼就準備好再度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