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哪一天我們會飛>觀後感
「香港不是一個讓人做夢的地方」好像是很多香港人自己也認同並且讓自己妥協的定論,生活在這個城市,我們好像都沒有選擇。<哪一天我們會飛>是一齣很香港的電影,談的就是一種在現實和夢想之間的選擇。
跟隨着近來開始懷念90年代的潮流,<哪>這齣電影拍的便是一對已到中年的夫妻,在營營役役的過活中,女的因為一場同學會,勾起了她的回憶,開始回想起自 己的青春年代,在學校和兩個男同學(一個是現任老公,另一個則失去聯絡多年)三人的一段美好學生年代。他們的學生年代正好是香港屬於英國殖民地的最後幾 年,那個年代的青春除了要面對自我的未來選擇,也需要面對香港將要被還給中國的未知和徬徨。
相較於<我的少女時代>的夢幻,<哪一天我們會飛>更貼近我自己對90年代的回想,而這也是我比較喜歡<哪>這齣電影的原因。
看這齣電影會令人很心痛,除了是因為電影帶出太多這城市曾經擁有的一種短暫美好時光,也因為它點出太多我城的無可奈可。「香港不是一個讓人做夢的地方」是 電影中那個消失的男生的話,也讓他選擇了在畢業後離開香港。而離開卻也讓他的命運無可奈何地有了另一種結局。女主角和後來與她結婚的另一個男生雖選擇留在 香港,卻也隨着城市的變遷而逐漸在營營役役的生活中或沉淪或變得枯燥乏味,失去年少時仍會做夢的權利和熱情。
<哪>不是一齣會讓人笑的電影,相反會令在此城生活並且活得不甚快樂的有太多共鳴,共鳴那些無可選擇的遺憾,只是在遺憾過後,卻也給我們一種去做選擇的夢 想。生命或許有太多不如意,尤其在香港,但是我們不該讓心失去熱情和做夢的權利。希望看過這戲後,我們還來得及給自己一個夢,讓我們能在哪一天可以飛。
另,雖然宣傳海報是以楊千樺和林海峰為主,但我個人比較喜歡飾演他們學生時代的幾個年輕演員。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