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手工活]—新年食品之油角

新年快到了,祝願所有人龍年大吉!

我家的新年都有一件事是一定會做的,就是自家制作油角。從小時候只會吃,到現在已經會制作,當中經過了好多年,若都記錄下來,也可算是一個成長史了。

傳統食品,隨著商業操作,會在家中自己制作的人越來越少了。生活方便了我們,卻也漸漸淘汰了傳統。尤其像這種很花功夫的零食,制作需時,若沒有如此一年一年堅持著做下來,相信它們也會漸漸消失。

小時候愛吃這個,喜歡它們剛剛從油鍋中炸出來時的香味,在仍是暖暖的、帶著油酥香時,咬一口,那種口感是我永不會忘記的味道。


這是今年的成品


人漸長,雖然漸漸懂得油炸食品對皮膚造成的刺激,但總是難忘那種香口的味道,就算明知會刺激,還是會在家中做好之後吃下幾個。

再後來,因為學會了制作,雖然不會吃很多,卻愛上制作時的情況,尤其是制作時偶爾與家人的互動。難怪人們總說下廚是與家人最好的互動。


今年與母親一起制作,我開始問母親關於家中的歷史。以前有好長一段時間,只聽母親談她和父親的感情史,但對於家族的其他歷史卻不太清楚。今年趁便,我開始問起了爺爺他們那一代的歷史。

多年前,在我們還沒來香港之前,母親曾經照顧過患病的奶奶一段時間,那時候奶奶總是會跟母親說很多家族的歷史。所以母親知道的很多事情都是奶奶的親身經歷。

一邊做著傳統的食品,一邊聽著那些歷史,想像著那個年代的人們的生活,忽然覺得自己像是獲得了某些的傳承一般。人的歷史傳承,有多少是如此這般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的?我們若是捨去了所有的歷史,那我們如何能懂得現今自己存在的理由?

雖然做油角這個手工活的確很花時間,但是每次做卻都讓我有種像是做著一種儀式般,有著一種尋根的感覺。也漸漸明白到母親對某些傳統的堅持,她或許並不明白這種心底傳承的本能,但卻是順從著這種本能來教育著我們。而這一刻,我也很希望這個傳承能一直做下去。


關於制作油角,材料不算多,卻需要多重的步驟。

先說內餡,需要花生、芝麻和白砂糖。

先把生的花生炒熟,然後把炒熟的花生去衣。一般炒熟後,花生的深紅色皮很容易剝掉,只要放在手指間輕輕一抹就會掉。雖然容易,卻要時間一顆顆去剝,就算不是逐顆,也只能一次抓幾顆來剝,所以需要時間和耐性。把皮都剝完後還要把花生磨碎。以前沒有機器輔助,只能用石樁一把一把樁碎,現在有攪碎機,可以直接用機器攪碎。

然後是芝麻,也是把生的白芝麻炒熟。炒熟後一樣要磨碎。

最後把磨碎後的花生、芝麻和白砂糖攪和在一起備用。我很喜歡炒熟的花生、芝麻的香氣,尤其在磨碎後,那香味更是久久不散。

內餡弄好,就要制作油皮了。要讓外皮酥脆,就要在麵粉內加油。以前家中的配方是會放豬油,所以事前需要買新鮮的肥豬肉來炸豬油。雖然用豬油比較酥,但是現在因為講求健康,便換成了花生油,吃起來沒有豬油那麼膩,也較脆。

麵粉和油的份量是4:1,再添加適量的溫開水弄成麵團便可以拿來包了。包的方式和包餃子相似,只是我習慣會在封口弄花邊,便成了圖中那般的樣子。

包好的再拿去炸,便是香酥可口的花生芝麻油角了。

雖然麻煩,但是我相信這個手工活我會一直做下去,為著某種傳承的堅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