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半年

已經是六月三十日了,這麼快就半年,好像很多東西沒變,又好像有一點點變了。沒變的,或許還是生活上沒有轉變的一些固有問題,而改變的卻是自己內心的某些事。

本來想在這一刻檢視一下年頭訂下的目標,但是稍為看了一下卻發現十個目標中有完成的只有三個左右,而其他的卻仍是沒開始的狀態,總覺得有點沮喪。

這半年,內心有着很多高低起伏的糾結,很多事在當下很難受,但過後在逐漸沉澱的思考中卻能慢慢找到平常心,這算是唯一值得安慰的一點。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內心有多點堅強和多點的安穏,但自己知道某些時刻卻又極度容易軟弱,所以思考和建立,是建立自我的一部分。最近發現,有些勵志書中描寫的事件,原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透過這種慢活而獲得了領悟。

半年,說長不長,也算是快速的過去,但是當中一分一秒感受到的內心卻比過去任何時日來得更多,當我們在快速的生活中過活時,一切的忙錄都會讓你覺得時日飛快,但是當你的生活只剩下極少的事情,大部分時間都在跟自己內心建立溝通之時,那分分秒秒其實是會變得像凌遲一般讓人難受,但難受過後,卻會是一點點海闊天空的自在。

還是希望經過半年的沉澱,自己能有更多的感悟。下半年的開始,能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自己需要作的事情。


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寫字

很想抄寫一段文字寄給遠方的朋友
可以是詩
可以是文
或者加點柴米油鹽的小事分享

寫字給別人
或許是種自戀
也是種字戀
橫豎點撇捺
每一筆一個心事
盡訴筆畫中

很想寫字給遠方的朋友
或許是詩
或許是文
或許是雜七雜八的八卦事宜

寫給想念的人
寫給想愛的人
寫給想交往的人
寫給想傾訴的人
寫給願意收那些文字的陌生人

很想寫字給遠方的朋友
也許是詩
也許是文
也許是心中找不到出口的秘密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雨天帶傘,是尋常風景。下雨時帶一把傘,是常識。但是我卻很久很久沒有帶傘了。

在香港,春夏算是多雨季節,尤其夏天還多颱風,擁有一把傘,似乎應是必須的,事實卻不然。因為住的地方走出去,一路上都有簷篷之類可以避雨的地方,一直延伸到地鐵站,而自己平常會出沒的地方又多是有瓦遮頭的地方,自然便不太需要帶傘了。這其實也算是這城市的特點吧,商場連住宅連地鐵連商場又連住宅的建築方式,讓人們越來越不需要面對風雨,整個城市空間幾乎都由室內空間填滿,少了很多必要的室外空間。人們也就逐漸地習慣了一個地方連一個地方,不必外出的空間方式,傘在這樣的生活空間中便漸漸顯得不太重要了。

其實我還挺喜歡看雨傘的,像是各式各樣的花傘、設計輕巧的短傘、酒瓶般外觀的傘和其他刻有名牌的傘等,形形色色,看起來各有特色,吸引人目光,但是任其再花巧再有趣,我只會看卻不會買,原因就是因為不劃算。幾乎用不着的傘,買回來了也就只是放着,也是一種浪費。除卻使用,有時也挺喜歡在雨天看室外打傘的風景,空曠的地方,當人人都撐一把傘時,五顏六色的傘也是種漂亮的風景,雖然這只是室內人樂室外人苦的風景。不帶傘的原因,其實還有一個,是覺得有時淋淋雨也是種浪漫(雖然事後或許會染點小風寒並不浪漫)。

曾經也有段時期是怕淋雨的,不喜那身上濕粘的感覺,加上當時那種沾染上都市嬌貴氣的壞氣性,也如其他人般認為淋雨不好,就算再小的雨,還是要打一把傘才行。甚至會覺得打一把漂亮的傘會更有女性的氣息,可以和其他嬌貴女性朋友相比較等等類似公主病的習性。但是久了卻發現,那些習慣和想法只是讓自己變得拘束,甚至麻煩。

後來因為從家到公司的便利,漸漸習慣不必帶傘,然後也逐漸想通自己帶傘的理由和不必帶傘的自由。不打傘的話,其實可以站在有簷的地方等雨停,除了大暴雨的日子,現在的雨季,常常都是偶陣雨的下,一會兒下雨一會兒天晴,只要稍為有點耐性等雨停,便不必一直拿着傘在手上甚至背在包包裡了。就算雨不停,只要等雨變小,淋着微雨走路,其實更為便利和快速,不必撐着傘和路人打傘架,碰來碰去地有時比淋雨還要濕。真要怕濕的話,披一件防水的外套其實就可以了。

在雨中稍為淋一下,其實挺有趣的,或許這在別人心中是一種太悠閒的心態,在忙碌又煩躁的都市人心底是不耐煩的,怕淋了雨把好不容易燙好的衣服弄濕,把好不容易吹好的髮型弄亂,把好不容易化好的精緻妝容毁掉,種種不便,都讓人們卻步。

打一把傘,不打傘,是個人的選擇,也是一種心情上的選擇。而我,選擇不打傘。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樹洞

甚麼時候開始,我們把樹洞視為秘密集中地
甚麼時候開始,你希望擁有自己的樹洞
甚麼時候開始,發現樹洞都是別人的
甚麼時候開始,使用過的樹洞都成了暫借的
甚麼時候開始,找不到一個可以完全擁有的

甚麼時候開始,你不再找樹洞說秘密
因為秘密,已經放不進樹洞了。


離世

離世
離開俗世
出家
出走家庭

意近,卻易誤

你說想要離世
我以為是離逝而心驚
你說不是,是離開俗世而已

我說那是出家?
你想像着走出枷鎖
我說不是,是出走家庭而已

離世和出家
你眼中的離開俗世
我眼中的離逝
你眼中的出枷
我眼中的出走家庭

既離,亦出
是逝,也枷

你要離世,我要離逝
你要出枷,我要出家

離世離世離世離逝…
出家出家出家出枷…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輕/慢


這幾天一口氣讀完了陳黎的詩集《輕/慢》,當中有些詩很有趣,有些詩句很有意思,對於第一次接觸陳黎作品的我來說是非常有趣的作品。

在詩集中讀到這一首:

她夢到自己變成「工作」,因為他對她說:「我最喜歡工作。」多來
來,她一直希望能貼近他、擁有他,卻似乎無法恆久地佔據他的心,他
的身體。這次,終於如願以償。她夢見自己變成「工作」兩字,寫在一
張小紙片上,被他放進錢包,放進他褲子左邊的口袋裡。她安心地躺
著,感覺他身體——特別是下體——的亢奮、激動、疲憊、沉潛,當他
走路、說話、工作、休息時,甚至當他跟客戶調情時。她從來沒有感覺
自己如此地接近他。「啊,『工作』真好!」在夢中,她滿意地微笑,
入睡。

工作,有時就是讓人著迷讓人有更多自信的事,甚至有時就像這詩中所描述,有着另一重的意義。所以人們總是希望能找到喜歡的工作,讓別人喜歡的工作,甚至是讓別人喜歡你的工作。

可是人們如何看代工作呢?現在很多人對工作的想法卻是只是為了保障基本生活的工具,是生存不得不的一種手段。初出社會的總是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消滅了他們最初的雄心壯志。工作一段日子以後的人,總是被日復一日制式的工作磨去了耐心和鬥志,逐漸忱逸於安穏卻苦悶的工作生活。

詩中的她,想像着變成「工作」,成為他眼中必要的存在,或許也能算是一種浪漫的情懷吧。而我們又是為了甚麼而工作呢?

上面引用的詩就叫做「工作」(雖然看起來像短文)帶點輕,帶點慢,帶點輕慢的幽默。讀來其實挺誘人的,或許是把女人對於工作狂的男人的一種幻想以另一種方式寫出來的關係,既有情詩的浪漫,卻又有現實的失落。

另外讓我很喜歡的是他從唐詩中抽取文字焠煉而成的俳句,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從孟郊的〈遊子吟〉得來靈感,尤其在排版上的獨特心思,如下圖:


焠取的俳句是「慈母遊子線上密密言」,重點在那條線,既代表了編輯上字詞互換的意思,又巧妙地把「線」和「遊子」牽連起來,有了舊詩中的意像,而換了位置的詞合起來的句子卻又變成很現代的意像,現在的母親與身在遠方的兒子,只能靠網路上的連線來傾訴。這樣的組合排列,沒有一番巧思,何來如此的趣味。有時候創作,就是從過往的東西中去再創造的。

最後再引一首個人很喜歡的點題作「慢城」:

山很慢
風很慢
雲柔軟操很慢
啄木鳥打字很慢
麵包從麵包樹上掉下來很慢
海抽用面紙很快

火車很慢
報紙很慢
銀行搶劫歹徒拔槍很慢
政黨輪替很慢
百貨公司開門很慢
阿卿洗澡沒關窗消息傳很快

下午很慢
光很慢
哲學家吃豆花很慢
雪連線很慢
夢賞味期限到達很慢
快樂分類回收很快

近來慢慢地學著去讀現代詩,因為過去總覺得現代詩很乏味,雖然也有很多的名作,但是心底還是偏好古詩言簡卻意深的表達方式,而現卻會以不同的眼光去看代那些含有現代意味的詩句,畢竟那也是我們時代的一部分。學着接受,學着欣賞,也是時代的必須吧。

《輕/慢》還有很多有趣的創作,有興趣的人不妨找來看看。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修行

默非,

謝謝你上一封信的鼓勵。人要活得自在,的確不該給自己太多的拘限,還有不要讓自己活在後悔中。

我一直覺得,人生是一場修行,一場不得不的修行。有些人在修行的過程中獲得了領悟而得道,有些人雖然有所領悟卻未必能脫離凡俗,但更多的是一直迷悟的人。

我還在看之前提過的探險記錄的書本,已經接近看完了。今天看到一段讓我非常在意也非常深刻的一段描述,是關於一些苦行僧修行的記錄。

探險家在西藏的美曲藏布河谷的一個小峽谷中看到一座寺廟,叫林迦寺(Linga-gompa),寺廟的山壁腳下有一個洞窟:

「那是用石石塊堆起來的簡陋處,沒有窗子,入口以一道墻堵住,屋頂上有個小煙囱,靠近地面的石壁有個小孔,食物就在一塊板子上推進洞窟中。」﹣《我的探險生涯》P718

這個洞窟是給苦行僧用來面壁修行的。那些僧人進入洞窟修行是為了悟得涅槃,為了換得靈魂完全自輪迴的痛苦中解脫,死後能立即獲得永恆的安息。而他們修行的方式就是進入那暗不見天日的洞窟中把自己完完全全地隔絕於塵世。

修行時的僧人除了三餐有外面的僧人提供外,他們不會接觸外面的人,連送飯的人也不會跟他們交談。苦行僧會在洞窟中唸經冥思,參透真理,有的很年輕就進入洞窟,修行了六十九年;較短的也有修行了十幾年的。只是不管修行多少年,進去的僧入都是苦修至死亡降臨的那一刻。

「閉關在石牆內的苦行僧再也聽不到外界的任何聲音,盈耳的只有他自己誦經祈禱的喃喃聲。長夜漫漫,但是他無從知道太陽何時下山,夜晚又是何時到來,因為對他而言只有無邊的黑暗存在。
… …  … …
一年又一年,周而復始,他不斷誦念經文,夢想早日得道,進入至高的涅槃境界。漸漸地,他放鬆了對時間的懸念,不再知覺漫長的日夜循環,因為他總是坐在地氈上,忘我地夢想涅槃,他知道只要有無比的自制力,當可進入天國的大門。

苦行僧日漸老去,但是自己卻渾然不知,對他而言時間是靜止的,和涅槃的永恆境界相比,生命恍如一瞬。」﹣P721

這一段的描寫除了是探險獲得的資訊外,也是他對那些苦行僧修行的想像,非常真切的一段描寫,讓我震懾不已,尤其是對那些苦行僧為獲得領悟而下的決心。那樣的決絕,那樣的堅毅。

俗世凡人,又有多少人可以下如此絕斷的決心只為了自己心中的一個信念?

人生的確是一項修行,我們總是必須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去經歷,去渡過,而這些經歷在人生終結時才會給予我們判決,是值得還是不值得,是好的修行還是不好的。

我很希望,自己能獲得一些必要的修行,或者說是為了某個信念而做的修行,就如那些苦行僧般,知道自己要甚麼而做出必須的修行。

共勉之。


布克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颱風夜

颱風欲來
窗外呼呼風聲
稍稍打開窗門
風趁機竄入
吹起一室亂緒

關燈 欲睡
聽那呼呼風的呢喃
便又軋起
拿相機
拍攝窗外樹影飄搖之姿

樹枝搖晃間
車影飛駛而過
載着無眠之軀
逃離睡眠的追捕

依舊睡下
靜待眼皮闔上的溫柔
耳邊的呼呼風聲
伴隨呼嘯而過的車聲
於這樣的夜
催眠自己入睡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餵食

在餐廳用餐,旁邊的桌子坐了一家子,父母加兩個小孩,一個大概三四歲,女孩;另一個一歲左右,男孩,仍算嬰孩。

他們叫了好幾樣食物,有炒飯,有冷麵,有煎包和其他,還有冷的豆漿。母親在餵食那個男嬰。一開始是冷麵先來,她就裝了一些在小碗裡,弄成小段的餵給孩子吃,那男嬰跟隨着她的餵食一口一口把麵吃下去,吃得不多,但也把碗裡的那些吃完了。然後炒飯上來,母親裝了大概小半碗,再度開始餵食。

她餵的方式是用成人用的金屬湯匙,勺半匙,送進男嬰的嘴裡,然後等他嚼,看他嚼了兩三下,就再度勺半匙餵進去,那速度給人的感覺像是她自己吃飯的速度,只嚼兩三下就再吃那般,前後相隔四、五秒左右。她一邊餵着,一邊跟丈夫談話,偶爾也會監督女兒吃飯。因為不太專心,餵食的飯粒有些便掉在桌椅上甚至她身上。

吃完那半碗時,剛好煎包端上來了,她用手撕開包子的皮,因為有點油,又有點熱,她一邊撕,一邊把手抹在衣服上,撕開後,把內餡的肉團挖出來,咬了一小口,吐在湯匙上,再餵進男嬰的口裡。如是餵了幾口,幾乎把那肉餡餵完。

餵完肉餡,又裝了一些炒飯在碗中,再度開始餵男嬰吃飯。速度依舊。餵得差不多之時,把女兒喝過的冷豆漿分了一些出來給男嬰喝,那分量大概是三分之一普通的玻璃杯。男嬰沒有拒絕地喝了下去。一邊喝還是一邊在餵食炒飯。一整頓吃下來,男嬰大概吃了超過一碗的份量。

這幾樣餵食都完成了,她才開始吃剩下那些東西,像是剛才撕出來的包子皮,和剩下的炒飯。丈夫接手抱起男嬰等她吃完,然後才買單離開。

這個過程,其實我看得挺傻眼的。尤其是餵食那部分。


在我的印象中,小孩子一歲多雖然可以吃大人的食物,但是卻不應該吃太多難以消化的東西。不知是我的錯覺還是因為其他人的影響。

因為我姐姐對孩子的飲食就控制得很嚴。小外甥一歲左右,姐姐仍然是堅持自己熬小米粥給他吃,調味盡量用原味,以食物的鮮味帶出口感。就算要外出用餐,也是先在家給孩煮好他要吃的粥帶出去,決不會讓他吃餐廳放了各式調味的食物。當然在他漸長時,會適量讓他嚐嚐外來食物,但也會慎選一些調味較少或者接近原味的東西。直到他兩三歲左右才真正讓他們可以跟隨大人吃一樣的,但選項上還是會盡量遷就一下。直於餵食時,姐姐也是堅持等孩子細嚼慢嚥,完全吞完才會餵第二口,避免孩子吃太快而嗌到。

而這次的觀察,卻看到這位母親完全沒有意識到要小心孩子的飲食。而且那餵食的速度,在我看來像是大人狼吞虎嚥的速度。雖然不是懷疑她對孩子的愛,但是在養育上的用心卻可以看出點甚麼。當然我不是做母親的,或許不太明白做母親的心情,但不免會想,這樣的養育,對孩子來說是好是壞。

現代人對孩子的教養有各式各樣的資訊可參考,不像以前的年代,小孩都是粗生粗養的。事實上要養育出活潑健康的孩子並不難,但是卻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耐性去琢磨每一個細節。

至於孩子是該粗生粗養讓其建立較好的免役力,還是細心培養務求盡善盡美,就得靠做父母的自己去苦思量了。旁人是無從指點的。就如我在英國時甚至看到年輕的母親把可樂洋芋片餵食給同樣一歲左右的嬰兒一般,那也是你無從置喙的問題。

至於這一次觀察,也只是一次偶然的疑問。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印象

如果要我評論對某人的印象,我大概是說不出口的,不是因為印象模糊之類的,相反,是非常有印象,卻又說不出口。

人們評論別人,往往都是憑印象來評論,例如某人很八卦,某女很拜金,某男很愛現等等的,但是這麼籠統的印象論,我是斷不會用來形容那個人的。

那個人是誰?就你我都熟悉的自己。

評論自己,是件果困難的事,因為你心底其實很清楚自己有多少料,再怎麼厚臉皮,面對自己時總是難以違心地說些甚麼好聽的話。這是面對自己最基本的條件,因為如果連自己都騙自己,那麼人生還怎麼走下去?

最厭倦的一件事,大概就是當着別人的面把自己的事公開,並且向人介紹自己,讓別人對你有印象。偏偏我對印象這種抽象的事很不拿手,也無從表述起,所以總是輕輕帶過。而這樣帶過的描繪,往往就無法讓人對你有印象了。

印象這種事,有時巴不得別人對你無印象,那麼你便可輕易在人群穿梭,又輕易可消失,而別人也不容易抓到你。

經常聽到的笑談是如果你要做賊,必得讓人對你的樣貎無甚印象,越平凡普通越好,所以那些電影裡明星扮演的賊其實是一定不會成功的,因為他們太帥太明顯,讓人無從忽視,那又如何可以避人眼目而不被發現?

所以自己給人的印象,似乎就必須得看你要選甚麼職業來論了。看是要掩人耳目的,還是要光芒四射的。不過這個結論的前提是,你的長相或許該付合你的選擇,否則也是不行的。

不過印象,始終是別人的感觀結論,有時又無法從自己這方來決定。就算你如何不希望或是如何極度希望,對方也不可能就照你想的去評論。如此說來,我們是可以給人以印象還是無法呢?

印象這詞,真是抽象啊!尤以人為甚。



============================

這是純屬無聊的一種描繪,針對一個詞語來延伸瞎掰。

偶爾來點彷似自言自語卻又言之無物的文字,或許也可成為brainstorm的一種方式。反正,開心就好。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場景

那是在愛丁堡吃晚餐時的事了。

我們在愛丁堡逛了一整天,有點累,於是就在市中心找了一間酒吧吃晚餐。在這邊,附酒吧的餐廳基本上算是一種家庭餐館。我們看到好幾桌的客人都是一家大小來用餐的。

餐館一進門的地方就是一個正對着的吧枱,後面上幾級樓梯有些座位,一般用餐的都會坐在這邊。我們幾個也坐進了餐館裡面的座位。點了餐後,都靜默着不太開口,也許是累的關係吧。

荷西看着我和雪雯,有種想開口卻又不知說甚麼的表情。我不太搭理他,只是隨意看着餐館的人們。雪雯有點累,加上這幾天有些煩心事無法解決,所以也沉默不語,拿出她的相機看看已經拍下的照片。荷西大概是覺得很無趣,就叫了女侍應來,除了開口問酒類的事之外,趁機搭訕問其他事。

這一點一直是荷西很熱衷去做的事,他無論在哪裡,總是看到稍為順眼的女子就想要搭訕。所以我和雪雯看到這情景也見怪不怪了。

我仍然看着其他桌的客人。在我眼睛前方,另一桌的客人應該是本地人,似乎是家庭聚會。當中有一個六十幾歲的老先生,穿着綠色的蘇格蘭外套和裙子,腳上也穿着同色調的及膝長筒襪,非常的蘇格蘭風。旁邊的人反而穿得很隨意。他們看起來聊得很開心。我不是很留心,所以並沒有特別留意到他們在說甚麼。

看向另一邊,吧枱附近也有一桌人,父母連小孩子,吃着傳統的蘇格蘭餐。他們吃得很悠閒,父親和母親都各自叫了啤酒佐餐。這讓我想到,西方人似乎都不會刻意在孩子面前禁止做某些事,像是喝酒抽煙等,因此雖然孩子不可喝酒,但卻可以帶他們來,不像我們會禁止未成年的人去酒吧。

吧枱那邊,有幾個客人正一邊喝酒一邊看着電視轉播的足球賽。足球似乎也是他們必不可錯過的東西,每每有球賽,在酒吧必定可以看到一邊喝酒一邊看直播/轉播的人。吧枱的調酒員有空就會和坐在前面的客人聊天。來這邊用餐的人似乎也是常客,因為往往會看到店員熟悉地跟客人們閒談。

觀察了好一陣子,我的注意力回到荷西身上,他仍然纏着那個女侍應在說話。他在問女侍應想去的爵士酒吧的地點,並且想要嘗試約她一起去。我聽到他一直在讚美她,並且問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女侍應雖然沒有特別露出不耐之情,但似乎不太想搭理他。最後找到空隙就溜開了。

荷西顯得失望,卻強作鎮定,然後又開始和雪雯聊天,想要讓她開心起來,但不果。他也想跟我拉近距離,我又顯得不太熱衷,讓他覺得很無趣。

餐點上來後,我們照慣例拍了些照片,然後開始埋頭吃。

荷西慢慢地吃着他的餐點和喝他點的酒,偶爾說些無意義的評論來引起我們的注意,一餐飯吃得安靜異常。

吃完後,我們各自付錢。荷西因為點了幾樣東西和酒,和我們點套餐相比起來貴很多。我覺得他在付錢時好像覺得有點虧大了而表情有點古怪。他那表情,其實讓我和雪雯看着覺得好笑,但沒有人會跟他說甚麼。

這樣的一次晚餐,算是我心底最無法定義的一餐了。因為人物、地點和場景,都是一種奇怪的組合。而場景尤甚。


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

檸檬茶

她一直無法愛上檸檬茶,就如她在這城市裡也總是無法適應一樣。

這城市的人都愛喝檸檬茶,無論在甚麼餐廳都有提供這一款茶,甚至有各個品牌的檸檬茶商品可選。

檸檬茶的味道,多數以紅茶為底,加上新鮮的檸檬,嗜甜的會加上糖漿調味,嗜酸的就會喝原味。她不是沒喝過,只是一直無法讓自自己喜歡上那味道。或許跟初嚐的經歷有關吧。

在她初來到這城市之時,她從沒有喝過檸檬茶,因為從小家中只會喝到正宗的中式茶,香片、鐵觀音、大紅袍等,她只記得這些茶葉泡出來的味道,她甚至連英式紅茶也沒嚐過。她在這城市第一次喝的檸檬茶是盒裝的檸檬茶,過份甜膩的口感她並不是很喜歡。

她記得那天是跟家人外出去玩,坐了很久的公車,到離家甚遠的遊樂園玩耍。雖然是第一次去這樣的遊樂園,但她似乎並沒有特別開心。因為那是和家人分開好長一段時間後的再聚,她還沒有適應和家人的重聚,和這個太過光鮮亮麗的城市。家人帶了很多吃的和喝的讓他們可以在玩得累時填填肚子,當中就包括了檸檬茶包。

一開始喝,她覺得還好,但那種酸酸甜甜的味道跟她記憶中的茶味相去甚遠,她也說不上來。只覺得似乎添加了太多東西進去,就如這城市給她的感覺般複雜。回家時因為太口渴,在坐長途車時她忍不住喝下了最後一包檸檬茶。但是喝下去後,她開始覺得不舒服了。或許是玩了一天的累,坐長途車的不適應,還有和家人有點生疏的壓力,讓她的胃開始翻攪。到車子終於到家,下車之際,她忍不住吐了出來。胃酸和着那天吃過的一些東西一起吐了。如此狼狽的情景並沒有讓她獲得同情,反而引起父親的斥責,她因而更是感到不適。

經此一役,後來的她就一直避開了檸檬茶這一選項。再加上後來常聽人說,長期喝檸檬茶會讓人胃不好,她也就更不願再去嚐了。

在這城市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她從一開始的不適,到後來逐漸適應,她以為自己已經能成為這城市道地的人了,但是不愛喝檸檬茶這點卻又讓她常常感到像是置身事外般。尤其在工作以後。有時和同事朋友吃飯,人們總是習慣性地點檸檬茶做餐點的飲料,但她卻一直是點其他的。有時別人請下午茶,所有人點選的幾乎都是檸檬茶,唯獨她點不一樣的,讓她感到有點不好意思,彷彿是刻意的與別不同。心底也就更是厭惡檸檬茶了。雖然偶爾為了合群會試着再點來喝看看,但是每次喝完還是無法喜歡。

曾經有人好奇她為何不喝檸檬茶,她卻無法解釋自己心底那些往事和心理上的不適。只能隨意以健康的理由推搪。

她一直覺得無法喜愛檸檬茶,或許就如她一直無法從心底愛上這城市一樣。

太繁華,太奢侈的地方,跟小時的樸素小鎮相去甚遠,她被眩得眼花繚亂之餘也被城市勾起自身自卑的情結。無論如何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有都會感,她仍然無法如一出生就在這裡長大的人般那麼的自信。而檸檬茶的華麗口感,對她來說添加太多了,不是習慣清淡茶味的她可以適應的。也如這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步調,讓習慣自然和安靜的她感到疲憊。

所以她無法愛上這茶,也無法努力讓自己愛上。


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嫉妒

嫉妒的情緒是最難調節的負面情感。它如怪獸,吞蝕你所有的好修養與平靜,會引導你步向一種無法自拔的毁滅性的結果。

嫉妒時,你不可免的會被嫉妒對象的遺詞用句挑起敏感神經,也會被他她的開心歡笑幸福成功挑動所有自身不快的感覺,慢慢隨着那些挑動而不自主變得尖酸、刻薄、自以為是,甚至到恨不得對方跌個狗吃屎、身敗名裂的下場。

嫉妒一旦入侵心中,是無論如何也趕不走的,也會漸漸侵蝕自身。長久累積下來,足以讓有好的都變壞,失去一切自律的能力。

人總是無可避免會染上嫉妒這毛病,差別只在病的程度。要痊癒,必須得遠離那些讓你嫉妒的人事物,眼不見的確能淨,但人又如何可能說避開就避得開?又或者,得病之人又有幾個會懂得避開和放下?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需求

人越長應該越要清楚自己的需要,是如今的自己一直在思考的課題。

回首過往,常自覺自己摸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因此一再地蹉跎着時日,也沒有認真去朝目標之路走。其實最根本的就是沒有清楚自己所需,進而確定自己該走哪個方向。

這些時日,這種沒有目標的想法不斷浮上來。

人們總說得不到是不够想要,不覺要去深切反省自己的不够想要是不是很嚴重。不然不會如此恍惚渡日。

對於其他的物事,其實越大是越清楚自己習慣與愛好的,那些需要決定的都能決定得很快。唯一一個無法下決定的,就是該走哪條路。因為猶豫,所以停涉不前。或許就因為知道人生路每一步都只能決定一次,走過就不能回頭,才會如此的難以決定吧。

後記:

寫完這篇才發現前一陣子在書中看到關於這個題目的見解,原來自己以自己的體會和理解記住了。

「成年人的標誌是,他開始發現自己在情感上逐漸不需要別人。

當人逐漸明的生活的一部分真相,並且不再對之眼花繚亂,他會因此逐漸清楚自己的需要。」

﹣摘自《素年錦時》


其實以前很少會抄下書本中的句子,以為自己記得住,但事實卻不然,所以現在都會盡量把喜歡的記下來。而今天翻筆記時就看到這一段了。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意見

個人有個人的意見
我們各自發表着自己的意見
不太願意聆聽別人的意見
卻又想要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

每個人都說着自己的意見
以為自己的意見才是高見
卻沒發現那都是捨人牙惠的意見

意見意見
你說你的意見
我講我的意見

意見意見
你否決我的意見
我鄙視你的意見

意見意見
你引用我的意見
我借用他的意見

意見意見
各有高見
卻沒有人在乎所謂的意見

意見最終
只是一堆淺見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置身事外

置身事外,總是顯得無情。

社會要求人們合群。合群的解釋是你必須聽懂別人的暗示,並且根據暗示去做別人要你做的事,你不能在當中加上自己的意志,那會讓你不合群。合群的解釋是你應該走別人都走過的路,不可以亂走沒開發的路,那會讓你在遇上意外是得不到任何的同情和幫助。合群的解釋是你得順從身邊潮流的方向,不可私自逆流而上,否則會被視為破壞者而遭到消滅。

不想合群,唯有置身事外。

置身事外,至少讓你可以不必硬要聽懂暗示,只表示無意。你也可以不走那些路,只是閒愰。你甚至可以不順流而下,只是停駐讓潮流自流。

讓自己置身事外,當你不願置身當中之時。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算命

他是城中有名的算命師,大家都尊稱他大師,因為他能把別人的命盤都說得清楚,偶爾會指點一下,讓人能趨吉避凶。城中名人商賈都會來找他算命求福,他也樂於去應酬,因為能賺得多些。

不過他也明白除了賺錢,也必須得散些錢才能讓自己的運保持良好,因為算命畢竟也是向老天偷得的一點先機,做多了怕會反撲到自己心上。

算命這行做了好一段日子,因為前幾年算中的一件大事讓他聲名大燥,於是有更多的人湧來找他算命,預約已經排到兩年以後了。

最近,他開始感到很容易累,身子出現一點一點莫名其妙的紅點。那些紅點一出現,就會在三日後消失,然後隔一天變成黑色斑點出現,就會一直留下來了。目前在四肢上各有三點,胸口剛剛出一點。他有點心緒不寧,總覺得像是有甚麼會發生般。他想幫自己算算,可是每每在算到一個地方時就會忽然算不下去,彷如有甚麼力量在阻撓着自己般。

他覺得恐慌,怕有甚麼大的災難會降臨。心底煩躁着。他推了一些預約,想讓自己沉靜一下,順便放自己一個假,出去散散心。這是他消除不安的方式,之前幾次遇到瓶頸都是如此消除的。

他的出行是到一個近山的小鎮,那裡是一個近乎與世隔絕的小地方,人文純樸,沒有城市的喧囂,適合避世。他是無意中發現這個地方的,自從來過之後,他發現自己的靈感增強很多,似乎冥冥之中有着一點甚麼讓他獲得這種能力。所以每次感到自己不太順心時他就會到這裡來小住一段時間。住多久他沒有預定,只是看靈感的回復情況而定。可以是幾天,也可以是一兩個月。

這一次的到來,他感到有一點點不同,但他說不上來那是怎樣的不同。環境依然清靜,山水一樣自然,人們依然純樸,一切都如同他上一次來一樣,唯一不同的應該是他以前租住的房子這回多了一個和他一樣的外人。那個人租了他房間的對面,屋主跟他提起時他並不為意,但住下來之後才開始覺得有些不對勁。

他沒有正面碰上那個人,但卻常常會在睡夢中感覺到對方回來時的聲響。他是淺眠的人,既使是很小的聲音,他也會感覺到。雖然那人不是每天都晚回,但每隔一兩天的一次就會弄得他驚醒。他開始不耐,決定跟屋主反映,看能不能請對方搬到另一間離他遠一點的房間,或者他搬到另一邊去。他很不想離開這一間房間,因為這間的環境特點組合起來是最適合他的。

屋主告訴他,那個人再過幾天就會走了,請他忍耐一下,因為其它的房間都有預定,要更動的話比較困難。他想,也好,就再忍耐幾天。


在對方將要離去的前一天,他終於在餐廳碰上那個人。雖然從沒見過面,但他就是知道那個人是住他對面房間的人。而他從對方的身上看到一點點不同的氣色。那氣色是他從沒有在任何人身上看到的,薄薄一層彷如雲煙罩住的感覺,他一開始以為自己眼花,但那層薄煙就是圍繞着不散,使他看不清那人真正的面孔。

他的注視讓對方察覺了,那個朝他的方向瞟了一眼。他向那人走去,停在那人眼前時才發現自己無意識地動作。心底暗暗感到吃驚,但強作鎮定。

那人作了個請坐的手勢,對他的出現沒有任何驚訝的感覺,似是料到他會過來,又似是他讓他過來的一般。

他順從地坐了下來,心裡盤算着該如何開口。

那人忽然開口了:「甚麼都不必想,我會算命,你的事我心中有數。」

他一驚,然後又按下自己的驚訝,想着既然對方如此說,就看看對方的本事,畢竟自己對算命這種事還算得上是很有能力的人,不妨看看對方會如何說他。如此這般,按下心中的躁動,等待對方再度開口。

「你是個以算命為生的人,這個職業你做了十五年了。」那人慢慢道來。

這事不難猜到,畢竟以他在城中的出名度,要找他的資料不難。他如此想着。

「這的確不難看到,不過你會做算命卻是因緣際會讓你碰上一個關鍵以後才開始的。」那人續道。

「在你二十五歲之前,你家中的親人一個一個因不明的原因染上風寒,本以為是小事,卻一個一個都無法痊癒而病故。你很無措,不知道做甚麼可以改變這種情況,你也怕下一個就是自己,所以離開了家。」

他被這番話撩起那些很久沒想起的回憶。不錯,當年家人一個一個在他面前倒下,他驚恐,怕下一個就是自己,所以當最後一個兄長在眼前病倒時,他就逃出家裡,害怕那不知名的病毒會連帶拖他下水。

他離家之後便沒有再回去過,所以他並不知道兄長是不是跟其他家人一樣也病故了。他覺得應該是,因為他在城中出名以後,也沒有任何人找上門來跟他說兄長的事,或者兄長也沒有出現過。所以他一直以為兄長應是身故了,再不然也是覺得他寡情薄義地丟下病重的自己而決定斷絕關係。他不願也不想回去,也就任由那件事存在心底深處,沒再去想,久了也漸漸淡忘。現在卻被提起,他有點狼狽,暗暗在想這人是何方人仕,居然會知道這少有人知的事。

「你的能力是你在逃到這個小鎮後漸漸浮現的,一開始你並不清楚這能力,但在不斷從人們的面譜中解讀到一點端倪時,你就小心地觀察了那些被你看破的人的結局,他們都一如你所解讀到的發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因此你明白了你的能力,並且開始以這能力謀生。」

這一點也符合,他的確是從這個地方開始有了算命的能力的,一開始他並不清楚,只是他常常在人們的臉上看到一些奇怪的顏色,他以為自己的眼睛出了問題,因為跟旁人提起時別人卻又覺得他說得奇怪,因為他評論的那些人的面色在別人眼中並沒有出現。尤其當他看到一些臉上有黑霧的人時,他心底就浮現一種怪異的感覺。後來證實了那些有黑霧浮現的人都是將死之人,差別只在黑霧的濃度和他心底那不祥感覺的深淺讓他知道那將死之人的大限是早是晚。

因為那感覺的準確度,他決定以此為生,算是走投無路下的另一條出路。而事實證明,他這條出路走對了,他的準確性讓他成了城中有名的算命師。而他為了精進自己的算命術,除了現有的這種觀色和直覺能力之外,也去學了術數計算,讓自己能更有效地算中別人的命盤。

「你最近心煩的是身上出現的斑點和直覺能力的倒退。這影響了你的準繩度,所以你才會回來,希望能在這邊再度增強自己的能力。」

再一次說中他的心事,讓他越覺心驚。可他始終看不清對方的臉形和表情。那層不知名的霧始終繞在對方的臉上散不去。

在聆聽對方的聲音時,他感到自己的集中力開始退去,彷如就要睡著,不論努何努力,眼皮都將要上。

在意識即將遠去之時,他看到對方臉上的霧漸漸消散,輪廓漸漸清楚起來。那臉形看起來好熟悉,有點像自己,但怎麼可能。他想着。在閤眼一刻,那霧終於散光了,而他眼中的臉卻是他當年離家前看到的兄長的臉。兄長微微笑着跟他說:「這一刻終於到了,家中的人都很掛念你,希望你能回去團聚。」

「為什麼……」還沒說完,他就失去意識了。

睜開眼睛的一刻,他忘了自己身在何處,但感覺到自己是輕鬆的,過往因為能力的關係,每每幫別人算完命都常常會感到身子沉重。那是因為幫了別人後,別人的業會有一點點轉移到他身上的緣故,久了就會影響他的能力。因此他才要每過一段時間,就回來這裡,而這裡的山靈會幫他清除身上的業。

「醒了?」他聽到兄長的聲音。他一驚,迅速想到昏迷前一刻看到兄長的臉。轉過頭,他看到兄長正坐在他床邊。

「我們這一族,因為每個人都有一些能力,所以在能力使用到一個程度後,就會忽然消失,而那消失的能力會反撲,所以在消失前你必須要回到能力開始的地方,讓那能力回歸自然才能保住性命,當年其他的家人消失就是因為要回到他們獲得能力的地方而假裝病故。」兄長開始解釋。

「雖然大家都平安無事了,但他們卻不可以回家,因為知道家中的其他人的能力還沒回收,他們不能告訴對方事實,只能等他們自己察覺並且恢復自身後才能再見。而這種能力卻又長短不一,每個人開始和交回能力的時間各不相同,所以也只能等。

你是家中能力最強的,所以能够延續十五年,你身上不是有十五個斑點嗎?那是能力擁有年數的證明,當斑點忽然持續出現時,就是能力將被回收的徵兆。現在看見和感應的能力雖然回收了,你的術數技術卻還是有的,所以你還是可以算命,只是相比起以前,沒有了直覺和一眼定案的能力會有點不方便。

這些能力其實都是上天賜的,幫你走向某一種職業或者方向,能力收回後,你已經習慣了的東西卻能讓你持續往你想走的方向走下去。也可以算是不錯的幫助。」

他聽後,心開始定了下來。心中開始默默運算起一些已經習以為常的數字算計,明白兄長所言非虛。而且發現雖然沒有了看到顏色和直覺的能力,在運算的過程裡,他還是能够計算清楚一些事情的演變和發展。

他明白有些東西借了是一定要還的,而他的能力現在想來也是借來的一種,現在只是必須還回去而已。不過他自身鍛鍊出來本事卻留在身上沒有被取回,讓他感到自己過去付出的沒有白費。

這種可以借用的能力在某些族群會持續出現,是上天賜予的能力,不過不是所有獲得能力的人都能善用它們,並且發展出自己的能力,因此有些人一直到能力沒有了才知道自己錯失了甚麼,也為此而賠上一生。

所以如果你不小心發現自己獲得了某些能力,千萬記得要善用,並且從中發展自己的能力,還有不要忘了要在徵兆出現後把能力還回去啊!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瑣思

來記錄一些瑣碎的思緒。


之一:

最日看完的《黑色畫集》,對「坡道之家」有點感想。主角吉太郎在發現理惠子騙他後,仍然無法放棄,還是強迫性希望跟她在一起。對這一點我沒有辦法明白,為什麼明明知道已經走錯路了,還是必須得走下去,甚至願意走到死巷而仍不願回去,就算那會毁滅。

或許就因為建立比毁滅辛苦吧,摧毁一切只在一瞬間,但是要建立一些事,卻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人是貪懶的,與其花更長時間重建,不如就付之一炬算了。

至於理惠子的騙,她覺得吉太郎一直在強迫她接受她不想要的東西。雖然她的確想要錢,也真的騙了他。而我覺得,或許有很多因素讓她無法拒絕,但某程度上也是她自己惹回來的。被迫接受這一種性格,在人心底總是很容易就成功,人總有很多各式各樣奇怪的理由讓自己接受不合理的東西,卻無法真實地去說一聲不要。


之二:

逐漸接受自己在人群中隠沒,不必一定要出人頭地,不必一定要有甚麼功成利就,不必為了別人的指指點點而做出違背的事。那樣很好。


之三:

常常聽別人想要甚麼甚麼,要做甚麼甚麼,不論任何事情都總有自己的意見要發表,要分享。那些意見與分享等等,總覺得有種荒謬感,也有種距離感。因為那些都逐漸在心中消失。


之四:

逐漸明白有情是無情,無情中卻是有情的道理。
有些領悟是無法與人道之的,只能自己心中有數。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松本清張《黑色畫集》閱後感



剛剛看完松本清張的《黑色畫集》第一冊。其實之前已經看過第二冊了,因為在圖書館先借到第二冊。這系列是短篇集,所以也不必跟先後來看。

談回第一冊,這一冊收錄了兩個故事,一個是以山岳推理為主的「遇難」,一個是寫婚外情悲劇的「坡道之家」。兩個故事讀來都很吸引人,也各有特色。

「遇難」這個故事講的是三個登山人在一次天氣不好的登山中,有一位遇難死亡了。死亡的表面看起來像是意外,但真相卻是因為多重的因素累積起來的可能性犯罪。

故事講述任職同一間公司的三個人到鹿島長槍登山時,其中一位遇難死亡,雖然所有表證都指示這是意外,但是因為其一位把遇難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並且在雜上發表,因而引起死者家人的關注,認為這場意外並不簡單。為了了解意外的真相和證實自己的懷疑,死者的表哥槙田決定再次登上意外發生的鹿島長槍。他拜託當日登山的領隊人江利跟他一起登山,並帶他去案發現場。在登山的過程中,槙田根據那篇記錄的描述,慢慢地重現當日登山的行程,透過實地驗證和分析,逐漸揭開意外背後「人為因素」推動而造成的悲劇。結局也有點出人意外。

這個故事,讓人絲絲入扣的是那個可能性犯罪的條件構成,在作者一點一點透露出來的因素中,讓讀者不期然想要追下去。而且故事以多個角度描寫,讓人能更深入去了解當中構成的可能性。

故事一開始,就把那篇重點文章引述出來,讓讀者了解整個意外發生的經過。然後再從第二次登山的實驗中去揭露要造成意外所需的條件。當所有的條件都構成了,讀者既慨嘆當中的巧合,卻也震慄於凶手的處心積慮。而作者的描述,很慎密,也很扣人心弦。尤其是故事的最後,當一切都揭開時,卻又有了一個新的回轉,讓人意外。不愧它黑色的隠寓。這裡賣個關子,讓有興趣的人去看看。



另一個「坡道之家」,故事中的犯罪形式和破解很簡單,反而是事前的鋪排和故事主角的心理轉折描述很詳細。

故事主角寺島吉太郎本是個積極賺錢又吝嗇的人,開了一間小商店的他一生努力的目標就是不斷的存錢。直到他在無意中認識了酒店小姐杉田理惠子之後,感到自己彷如碰上完美愛情般陷入。然而這愛情不過是建立在金錢關係上,理惠子的感情並非愛情。但是初嚐的烈愛讓他變得盲目,引發了他的佔有慾。為了要獨佔理惠子,他不斷地付出金錢給她,甚至高價租下一間在坡道上的房子包養她。然而理惠子一次又一次的背叛,讓他最終不得不走上毁滅的一途。

看似簡單的婚外情,卻隠含了很多人性心理上黑暗面反芻。謊言、嫉妒引起的殺意等等,都讓人明白一旦走上錯誤的路,人可以如何執迷不悟地走向毁滅而不是回頭。

故事花了很長的篇幅在吉太郎的心理改變上,詳細地寫了他如何認識理惠子,如何開始在意她,如何漸漸愛上她,如何開始熟悉,如何開始想要獨佔,如何發現理惠子的謊言,如何讓嫉妒蒙住自己的理智,甚至到如何瘋狂到起了殺意等等,都一一描述出來。讓人在讀的過程中,初時會有點同情,繼而明白他的瘋狂,到最後的唏噓,百般滋味在心中。

當他在走向末路時,本來以為他想要殺掉理惠子的動機會導向他成為凶手,但故事卻忽然轉到他已死亡的結果上。然後再引伸出他是如何被殺的推理。

雖然最終的推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顯得有點簡單,但故事人物的心理描寫和動機的形成卻是非常有真實感的。而且前後兩段(以吉太郎死亡為中點的兩部份)的落差,給人一種意料之外的感覺。因為前面吉太郎的動機和行動已經讓人以為他會成功的,卻反過來忽然失敗了。至於理惠子的殺人動機雖然很明顯,卻又讓人感到可憐。

個人覺得在這個故事中,吉太郎的執著顯示了人的一種自毁性黑暗面,明知到那是不歸路,卻可以因為被執著矇蔽而不顧一切走下去。至於理惠子,雖然她是以騙錢的面貎出現,卻又讓人稍微替她感到奈何。本來無意成為愛人的她,在吉太郎執著的強迫推銷中只能一步一步跟着錯下去,最終也不得不跟着毁滅。

吉太郎的執著,或許也因為他的人生一直以來都沒有出現甚麼脫序的意外,才讓他無法免役地走上不歸路。而理惠子,也一樣逃不出一步錯滿盤皆落索的結局。這是故事中很讓人感嘆的一點。也證明了一點,可憐之人也必有其可恨之處。兩人的變化在看的過程或許會有讓人可憐之處,另一方面卻讓人看到可恨的地方。

總括而言,這兩個故事都挺好看,人物的心理描寫都很不俗。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夢之鏡

現實在夢境中重複上演
那個討厭的誰
那個喜愛的某某
那個忘不掉的場景
那個揮不去的失落

夢在現實中徘徊
那些期待
那些愛戀
那些成就
那些勝利

我在現實中找不到徘徊的夢
我在夢中體驗着重複上演的現實

夢是現實的反映
而我們又在現實中作夢

夢之鏡
重複着鏡像現實
而現實

如鏡

碎裂在夢中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家頭細務」

「家頭細務」是廣東話,指的是家務事。

家務事,在任何人眼中相信都是很瑣碎的事,就因為它瑣碎,所以是細活,需要花時間一點一點去做。現代人很多都不願做家務了,有能力的人多會請傭人或者家務理幫忙,不太有的就隨便做做,能堆的就盡堆一下再說。

其實私心裡是挺喜歡做家務的,像是洗衣服、掃地、清洗和整理東西等,當你把家裡的東西都整理妥當時,那份滿足感也挺讓人開心的。

只是現在住家裡,反而很少想要打理家務。或許因為總覺得現在住的地方不屬於自己,沒有很多的歸屬感,所以總是不太投入在整理方面。能避免就避免,可少做就少做。這種心態其實不太好,只會讓人更沒有歸屬感。

「家頭細務」這種事,對我來說真的是細活,也是必須細心去幹的活。

像是洗衣服,分顏色、分類別來洗,不要隨便混在一起是常識,但有時候,你就是會發現家人把你珍惜的衣服洗壞了。這既讓人沮喪,也讓人惱怒。當你埋怨別人不懂分類時,也需要想想為甚麼自己一開始不說清楚,或者一開始就應該要自己洗。

像是烹調食物,每個人的口感不同,如何做到讓吃的人開心是一種細心的表現,但有時候,並非每個掌廚的人都會有那份細膩的味覺調配。在嫌棄之前,或許也要想想該如何去表達自己的喜好,甚麼自己也該學着做。

又如整理東西,要把東西弄整齊,需要一點空間意識,一點點敢於捨棄的心,還有懂得分門別類收納的心思。如果發現家人扔了你寶貝的東西,或是把你要用的東西不知收到哪裡去,在埋怨之前,或者也要先想想為何自己沒有在用完時隨手收拾,而要到不見了,才來找,才來質問別人為何動你的物品。而且如果平常收拾得有系統的話,整理起來也是很容易的。

常常在書局,有看到日本人出的關於如何做妥家務事的書籍,翻閱時總會發現有很多的學問在內。所以我覺得家務事,真的需要很多的耐心去做,也必須要有細膩的心思才會做得完美。

「家頭細務」真的是細活,廣東話中那個「細務」確實點出了問題所在,也是我覺得很有意思的詞。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青春男孩》之延續20年的青春

 

在漫畫書店看到山崎貴子的《青春男孩》出了第二十九集,迫不及待地買回來看。

追這個故事已經超過十六年了,從中學時期開始看的故事,不覺一看就看了這麼久,而按書中的提示,這連載原來也超過二十年了。二十年的歲月,故事中的男孩和女孩們一直停留在他們中學的時代,而身為讀者的我們卻都已經成了社會人仕,說不得也有了幾番的歷練了。如上漫長的歲月,每每看到他們出現,都不覺會想起自己青春年少之時,而今更是回首也有點不堪承受之概。歲月催人老,真是個無可奈何的現實啊!

談回這個漫畫,我一直認為它是山崎貴子的唯一經典,因為它持續了二十年。連載的中途,山崎也有同期連載其他的漫畫,然唯一吸引我的卻只有這一部。

會喜歡它,或許多少也因為當中四個少年少女的吸引力,和配角中有笑有淚的旁枝,當然還有少不了的少年之間曖昧的萌點(笑)。除了主角的平和萬里、阿真和雛姬間若有似無的四角關係的主線故事之外,其實我挺喜歡其他偶爾出現的配角故事發展。有被欺負的少年,有生命面臨存亡的少年,有離家出走的,有苦惱要不要表現真我的等等,一個一個都是青春時期特有的叛逆和煩惱。看着當中少年少女們的喜樂哀愁,就會特別懷念以往的自身吧。那些自己也曾有過的相似情感,都透過這些少年們展現在眼前。



至於第二十九集交待的是阿真在上一集從鷹丘口中知道了平應該是喜歡雛姬的,煩惱多日終於決定告訴雛姬,並且鼓勵她向平告白。但是雛姬卻害怕告白後她和阿真的關係會改變。不過最終因為阿真的強勢要求而去約平出來準備告白。可惜她還沒說出口,平就因為衝動而吻了她,讓她在驚惶中推開了平跑走了。平因此而沮喪非常。萬里對失常的平旁敲側擊找出問題點,也讓他從沮喪中慢慢回神。而阿真和雛姬也在談開後也言歸於好。

這集分開了女生和男生兩角度去剖析了同一件事,平和雛姬各自都從萬里和阿真處得到了應有的支持和無言的友情溫暖。至於兩人的戀情何去何從就期待下回分解了。

按書中的預告,下一集就會是結局,對這個故事,既想看到結局,卻又有點怕看它結束,真希望這些少年永遠都不要長大,但心底也明白有些事總是要來到終點的,有了終點才會有新的開始,所以也希望這故事有始有終,而且是能有個感動的結局,那才不枉自己追了這麼久(笑)。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隠居

如果可以,她其實很想隠居在城市裡。

她所指的隠居,是住在城市的某個地方。平常不必應酬,不必外出約見相識的人,不必在工作上與人爭鬥相處耍心機,不必跟親友斯磨練關心。住的地方只要便利可以買到生活用品就好,可以在家工作,必要時閉關幾日不見任何人。

她期望能有這樣的隠居,偶爾上街買個東西,隨意逛,別人不認識你,社交只是買賣的店員和客戶,或者在餐館咖啡館的短暫停留。多數時間仍在家,最好能種上幾種植物,讓綠色點綴生活。不一定要養寵物,但是或許也可養幾條熱帶魚。

家中不必有電話,但可以有網路,因為偶爾可以經由網路購物。

希望家中有向陽處,讓她在家中可以曬到棉被衣服,或者偶爾曬曬自己。如果附近有山丘更好,天氣好就可以去爬爬山。沒有的話有公園也好,可以看看四時的花草樹木。

她想要隠居於這樣的城市中,不必太熱鬧的生活,卻擁有一點便利。

隠居,是另一種和自己辯論孤獨的機會,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一切,找尋想要的靈魂。大隠隠於市,是她的理想。她希望理想終有一天能實現。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自在

親愛的布克,

關於遺忘,我明白你也許想要遺忘一些煩惱,讓生活過得比較輕鬆自在一點,但是人活着,基本上只會越記越多事,很難做到把一切忘卻。或許,我們最終可以做的,就是活得自在吧。

要活得自在,我覺得不一定要忘記些甚麼,但卻可以選擇與記憶同在,讓記憶陪伴再向未來前進。對於未知的未來抱有期待,向前看就不會為那些過去所困了。

最近看的電影,是延續到第四集的海盗系列。也因為出新的集數,在電視重播之前的三集讓人重溫。

一直很喜歡這個電影系列的主角,因為他似乎總是活得很自在,不為任何的事所阻礙,也不為任何人絆住停下,無論遇上甚麼都會一直向前走。雖然他總是看起來像瘋瘋癲癲的,但其實他一直都很清楚如何自在地活着。

今年這一集,他在電影中有機會獲得永生,只要他喝下永保青春之泉的泉水,但他卻用那個來救前女友。當他的伙伴在最後問他為甚麼不自己喝下那泉水時,他說,他喜歡對未來的一種未知,因為未知,所以有了可以猜測和冒險的理由,可以讓自己過得比較自在。他不喜歡被一些東西限制,而且他愛海盗的生活,嚮往那些乘風冒險的日子。

在這一集裡,他碰上了前女友,其實他對她是有些內疚的,所以才會一直在盡力幫助她,並在她將死之際救了她。這是他對她所盡的義務,也讓自己能不再為她事不安。每次都如此,當他認為必須為過去的事做些甚麼時,他都會努力去完成它,努力清除心底的在意的事,然後讓自己再次回歸平靜自在。

我喜歡他這樣的生存理由和努力的生活態度。人不應該讓任何的東西束縛,相反應該對任何的事抱持一種喜樂的心待之。每次看到他自在地在海上冒險,就覺得自己像獲得勇氣,也獲得一點自在。所以我常常會看,只要有時間,電影每次重播我都不會錯過。

自在地活着,不要給自己限制,就算過去再多的回憶,再多的不如意,只要願意去面對,認真去解決,必定能獲得平靜而自在的時光。希望你也能有如此的感受。

祝好


默非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懷疑

懷疑,是一種心底戰爭。

當你懷疑一個人做了你認為不該作的事,那懷疑的心就會一直懷疑下去。就像身體上的癢,抓一下可以暫時止止,但不抓又會繼續癢,一直抓下去,很難不抓到破皮流血。

懷疑,是你對一個人、事、物的相信度多少的測量。一開始懷疑,信任的度數就會相對漸漸變少。而我們對信任,又有多少的信心?

被別人懷疑,應該是一種失敗吧。失敗在無法獲得對方的信任,無法讓別人明白自己。雖然被懷疑的一刻會感到受傷,但是卻又不會很在意。畢竟在問心無悔的前題下,被懷疑並不會讓人怎樣。

唯一會讓人難受的,或許是被懷疑的事情剛好是不可對人言而又易讓人誤會的事,所謂的百口莫辯就是如此。還好,還好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

不管是懷疑還是被懷疑,心底都是不好受的。其實只要放下那種疑心,人才會輕鬆。可惜這種想法多少人會懂?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遺忘

默非,

有一段時間沒有通信了,感覺很多話想說,卻又不知要說些甚麼。或許,也只是遺忘了要說甚麼。

最近在李碧華的《未經預約》一書中看到一篇名叫「書籤」的短篇。

講述一個人在書店無意中發現一本夾了一張奇詭的銀色書籤的書本,因為書籤引起他的興趣而買下了那本書。買來那天看了幾頁後便睡着,醒來後,他覺得有些不同。隨着時間流動,他逐漸地遺忘了一些生活上的事,如和女朋友約定的事,被朋友幫過的事,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生活上的瑣事等等。而原因,似乎就在那書籤上。

書籤本意是用來夾在書中提醒自己看到哪裡的,但在這個短篇裡卻成了讓人遺忘的關鍵,真是個有趣的反差設定。我喜歡作者在文中形容:

書籤如同不太厚又不太鋒利的刀刃,把「前」、「後」切割。

因為這張書籤夾在一本叫做《新生命的第一頁》的書裡,所以男主角後來開始的遺忘人生就算是他的新生命了。因為遺忘,他忘卻了很多瑣碎煩惱的事,人也變得無比輕鬆。有種寓意我們常常讓煩惱纏身而讓身心變沉重的感覺。

的確也是,人活着,總因記得太多而限制了自己該怎麼過,怎麼存在,怎麼應對……弄得疲憊非常。如果能遺忘,或許真能重生。

世人忘恩負義、忘情棄愛、得意忘形、樂而忘返、得魚忘筌、忘本、忘言、忘我……可能並非出於本意,心狠手辣,是因為一份意外的小禮物。

作者選擇讓主角遺忘,遺忘他跟女友的感情,遺忘朋友曾經的仗義幫助,遺忘該盡的親情義務等等等等,前塵往事,盡皆拋諸書籤之後。而他得到新生,一個靠「忘記」來成全的新生。

我們又是不是能如此灑脫地把一切忘卻,只為了那輕鬆的現在?值得反思。

我一直認為,很多的煩惱其實都是來自己自身的記憶,記得太多時,是會讓人累的。就像存在心中的鉛,積多了,無法釋放,無法排出,只能使身心有着更為沉重的累。如果能選擇遺忘,或者就能讓自己過得快活一些。

真希望自己在某一刻,也能獲得那一枚書籤,幫助自己找到心事的出口。你呢?默非,你會希望遺忘前塵往事嗎?

祝好,

布克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玉蘭花香

往圖書館的途中,種有好幾棵玉蘭樹,最近正值開花時份,在夜晚走過時,聞到玉蘭花獨特的清香。

不知為何,夜晚的香味比較濃,之前在白天走過還聞不到的說。

米白色的玉蘭,花瓣細而長,沒開花時就隠藏在大大的綠葉中,不易察覺。開花了也一樣,因為花瓣不多,散開了更是容易被忽略。只有那香味,持續地飄散出來,讓人想不察都難。

從小就喜歡像玉蘭、茉莉這一類有着淡淡清香的白色花朵,每每在它們盛放之時,特別沉醉在它們的香味中。小時候種過茉莉,可惜不太會打理,花開了一季便整棵枯萎了。

玉蘭沒種過,但卻極喜愛。記得在很多地方都看過有老婆婆拿了仍沒盛開的玉蘭在賣,總說是自家種的。當時以為玉蘭是像茉莉那般的小樹叢,直到最近看到高大的樹才知道要種玉蘭應該要比較大的地方才可。畢竟在城市中連人的居住都有問題時,還有誰能有能力有庭園可種樹?

雖然沒有辦法自己種,但是能在城市的一角,看到茁壯的玉蘭樹,看到它們的花在枝頭招展而沒有被摘下,還可以嗅到那久違的沁人清香,感覺還是有賺到。仍然覺得植物們以它們最自然的姿態成長就是最好的欣賞它們的方式。

希望它們一直持續成長,為這城市帶來一點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