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終於來到最後一天了,今年於我來說是行動的一年,想了很多事,做了一些決定,實行了一些計劃,完成了一點心願。
今年似乎過得最充實,來點算一下今年做過的一些事情吧。
------------------------年底清算分隔線------------------------------
關於部落格,去年訂的目標是一個星期至少有一篇文。
今年雖然少了夏日傳說的加持,但今年的發文量連這篇在內有50篇,平均接近一星期有一篇,不算太糟。而且加上副雜誌的每月一文更是剛剛好,所以完成度算有100%了。
關於電影,其實沒有特別去訂要看多少,但今年看的量應該超出我想像。
點算了一下,今年看過的電影有43部,就是說每個月三、四部左右。今年會看這麼多,除了自己本身喜歡之外,另一個原因也是為了副雜誌寫作的取材。算是今年的收獲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活動吧!
關於閱讀,我忘了去年許的目標數了...囧
看aNobii的統計有89本,但當中屬於文字的應該只有30本,就是說漫畫佔了59本。可能還有漏網之魚沒放上去的就不統計了,算明年吧 (用來塞明年的量) XD
希望明年的文字書籍能蓋過漫畫。而且我每年期望有一本是外語書 (英語的或者日語的) 的目標到現在還沒完成,明年一定要。不過最近在看「禮儀師」的日文版小說,進度還不錯,應該可以完成吧,希望不會半途而癈 (握拳)!
關於工作,決定離職的目標已經完成了!
離職之想其實每年都在想,但之前一直沒有實行。今年總算把離職信遞上去了,明年我就要開始新的生活了~
關於其他,各種小事累積出來的一年讓人回想時總覺得別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 工作上離開現任公司的同事有幾個,所以今年對離情特別感觸。
- 交友上好像沒有交甚麼新朋友,附了噗浪上的和臉書上的之外,直接接觸的還真的沒有呢,就是說生活圈子依然狹窄,明年應該要來擴大一下交友的圈子。
- 今年總算把一直想去外國生活的念頭現實化了,明年的英國和德國之行讓我很期待啊!
- 旅行方面今年只去了一趟台北,不過能見到大家還是挺高興的。(是說今年總於見到甄妮絲和克爺,還有巧巧魚和蜻蜓,很開心啊~) 期待1月的副雜誌尾牙再見到大家!
- 年終副雜誌的得獎讓我覺得能參與其中很高興啊~
還有其他種種的點滴,收藏在心底,讓自己慢慢去回味。感謝過去一年給過我鼓勱的朋友,希望大家都快樂!
祝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一步
十二月二十二,冬至的日子,看向上一篇文居然已超過一個多月了。
其實最近一直沒有意願寫文是因為在考慮自己的事,考慮接下來要走的路。
十一月三十日,我終於向主管提出離職了,對我來說這真不是一個容易決定的事,但我畢竟還是做出決定了。
從專科畢業後就一直在這間公司工作,不覺也十二年了。十二年不是一段短的日子,當中的經歷就算平淡,就算沒有高跌起伏,還是有很多可以細味的地方。要離開還是挺需要一些勇氣的。
其實對離職,從幾年前就已經開始考慮了,慢郎中的我考慮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直到去年業餘修讀的學位課程總算是完成並畢業了,才真正想要把離職一事付諸實行。
之前考慮離職時一直無法輕易說走就走除了因為工作本身算是比較輕鬆外,薪水也算是挺合理,加上公司本身是大機構,一些福利配套甚麼的都可算是挺不錯的,甚至可以說如果你只求一分穏定、起伏不大、事少錢適量的工作,這絕對會是優差。但是這些換來的,卻無止盡像是行屍走肉的苦悶生活;因為沒有起伏,缺乏工作的滿足感;加上主管沒有野心,總是以守着一小方天地而自滿,要升遷已是不可能。這種種的考量下,我還是決定離開了。
離職也許要面對未知的未來,和再找工作的困擾,但我總覺得天無絕人之路,很多事走着走着就會有出路了。而且離開也是因為我有另一個目標想去完成,不希望繼續以無止盡的等待來消耗我的時光,所以走出一步就是必然的了。
2010年會是我開始新生活的一年,我給自己排了半年的遊學假期,做為工作了這麼多年後的一個悠長假期。因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這也算是我給自己一個出走的機會,一個不會在往後年老時慨嘆自己為何年青時想做的事情卻沒做到的機會。
跨出這一步前,我考慮再考慮、思量再思量、害怕又害怕......但是當我最終跨出去後,卻發現那些考慮、思量、害怕等等的事情卻都沒有發生,事情反而順利得讓我彷如在夢中。所以說思量雖重要,但事情還是要去實踐才會知道它實際的走向。
能走出這一步,謝謝曾經給過我鼓勵的所有朋友~~
其實最近一直沒有意願寫文是因為在考慮自己的事,考慮接下來要走的路。
十一月三十日,我終於向主管提出離職了,對我來說這真不是一個容易決定的事,但我畢竟還是做出決定了。
從專科畢業後就一直在這間公司工作,不覺也十二年了。十二年不是一段短的日子,當中的經歷就算平淡,就算沒有高跌起伏,還是有很多可以細味的地方。要離開還是挺需要一些勇氣的。
其實對離職,從幾年前就已經開始考慮了,慢郎中的我考慮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直到去年業餘修讀的學位課程總算是完成並畢業了,才真正想要把離職一事付諸實行。
之前考慮離職時一直無法輕易說走就走除了因為工作本身算是比較輕鬆外,薪水也算是挺合理,加上公司本身是大機構,一些福利配套甚麼的都可算是挺不錯的,甚至可以說如果你只求一分穏定、起伏不大、事少錢適量的工作,這絕對會是優差。但是這些換來的,卻無止盡像是行屍走肉的苦悶生活;因為沒有起伏,缺乏工作的滿足感;加上主管沒有野心,總是以守着一小方天地而自滿,要升遷已是不可能。這種種的考量下,我還是決定離開了。
離職也許要面對未知的未來,和再找工作的困擾,但我總覺得天無絕人之路,很多事走着走着就會有出路了。而且離開也是因為我有另一個目標想去完成,不希望繼續以無止盡的等待來消耗我的時光,所以走出一步就是必然的了。
2010年會是我開始新生活的一年,我給自己排了半年的遊學假期,做為工作了這麼多年後的一個悠長假期。因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這也算是我給自己一個出走的機會,一個不會在往後年老時慨嘆自己為何年青時想做的事情卻沒做到的機會。
跨出這一步前,我考慮再考慮、思量再思量、害怕又害怕......但是當我最終跨出去後,卻發現那些考慮、思量、害怕等等的事情卻都沒有發生,事情反而順利得讓我彷如在夢中。所以說思量雖重要,但事情還是要去實踐才會知道它實際的走向。
能走出這一步,謝謝曾經給過我鼓勵的所有朋友~~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This is it - MJ的最後一次
人的年紀越長,感覺可以珍惜的事物就越少,不止事物,人也是。近幾年,看着我們熟悉的明星一個接一個離開,這樣的感受也越深。
上星期六去看了Michael Jackson的最後一次演唱會記錄片 “This is it"。對於MJ,我不算很熟。記得學生時期,常常看到他那些不好的新聞,對他的印象就一直停留在那些新聞中。當時年紀小,對事情的看法很片面,所以我一直沒有再去深入探索這個明星的事。
直到他過世,聽着他的音樂,看了一些關於他的記錄,才發現他其實並不如那些新聞說的那麼不堪。尤其是看完“This is it",讓我更相信外間種種負面也許添加了太多別人的穿鑿附會。
"This is it" 是MJ在為他最後一次的演唱會作排演的記錄,當中我們看到他對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表演項目的認真和執着,務求每一部分都能做到最完美。這是他對自己的事業和專業的一種尊敬,也是他對支持者最大的回饋。而他這一份認真和追求完美的態度,也感染了跟他一起工作的所有人。看這個的時候,除了感動於他這種專業的態度,卻也感慨於在越來越進步的社會裡這樣的工作態度已經變得越來越稀有了。
在這齣影片中,聽着他唱着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和那一步步熟悉的舞步,可以想見如果真正在舞台上表演出來,該是多麼精彩的一次舞台表演。只可惜,可惜它最終沒有出現。
而影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首“Earth Song"所呈現出來的意義。 “Earth Song" 是MJ為環保而作的一首曲子,當中的意義是要提醒大家關注地球的生態,而演唱會上會播放的MV中有一段旁白是MJ的一段語重心長的勸籲。當中有一句我很喜歡的是他說到「我們都期待別人去做(關於環保的事),但別人是誰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就是說任何事,我們都不能等別人去做才去做,甚或只期待別人來做,因為這種事是每個人的責任。
整個影片讓我們看到他對工作對一些事的看法和他的態度,不止可以多認識他,也讓所有喜歡他的人多一個懷念的方式。喜歡他的人,不妨進影院看看他吧。
上星期六去看了Michael Jackson的最後一次演唱會記錄片 “This is it"。對於MJ,我不算很熟。記得學生時期,常常看到他那些不好的新聞,對他的印象就一直停留在那些新聞中。當時年紀小,對事情的看法很片面,所以我一直沒有再去深入探索這個明星的事。
直到他過世,聽着他的音樂,看了一些關於他的記錄,才發現他其實並不如那些新聞說的那麼不堪。尤其是看完“This is it",讓我更相信外間種種負面也許添加了太多別人的穿鑿附會。
"This is it" 是MJ在為他最後一次的演唱會作排演的記錄,當中我們看到他對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表演項目的認真和執着,務求每一部分都能做到最完美。這是他對自己的事業和專業的一種尊敬,也是他對支持者最大的回饋。而他這一份認真和追求完美的態度,也感染了跟他一起工作的所有人。看這個的時候,除了感動於他這種專業的態度,卻也感慨於在越來越進步的社會裡這樣的工作態度已經變得越來越稀有了。
在這齣影片中,聽着他唱着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和那一步步熟悉的舞步,可以想見如果真正在舞台上表演出來,該是多麼精彩的一次舞台表演。只可惜,可惜它最終沒有出現。
而影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首“Earth Song"所呈現出來的意義。 “Earth Song" 是MJ為環保而作的一首曲子,當中的意義是要提醒大家關注地球的生態,而演唱會上會播放的MV中有一段旁白是MJ的一段語重心長的勸籲。當中有一句我很喜歡的是他說到「我們都期待別人去做(關於環保的事),但別人是誰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就是說任何事,我們都不能等別人去做才去做,甚或只期待別人來做,因為這種事是每個人的責任。
整個影片讓我們看到他對工作對一些事的看法和他的態度,不止可以多認識他,也讓所有喜歡他的人多一個懷念的方式。喜歡他的人,不妨進影院看看他吧。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冷情
常常覺得自己是個冷情的人。
如果曾經在某些地方、某些人那受過氣,或感到被冷待了,基本上我不會想再回到那些地方或接觸那些人。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人一年長就會特別懷念以前,近來不約而同的被中學、小學的同學找到。會被找到,不得不說這是拜臉書那強大的網絡關係。被找到其實也沒甚麼,在網路上說個嗨,打個招呼或寒喧一下,籍此懷念一下往日,也是在無聊的生活中的一點點綴。
不過如果真的提到要約了見面或甚麼的,在我心底卻還是有着抗拒的。許是自己孤僻的性格使然,又或是過去一些不太開心的回憶作祟,甚或是那種近鄉情怯的懦弱之類的感想,總讓我對再見有着一些卻步。
先談小學吧,那是我來香港後只呆過一年半的地方,當時因為是新移民,對香港有着一股陌生感,插班到那所學校時有着一段很不適應的時間。一年半的時間,跟同學的關係雖不算惡劣,但也沒有打成一片的熟悉,只能算是半生不熟的同班同學。加上當時因為轉學而逐漸步入孤僻的習慣裏,與別人更是有着一種莫名的距離感。最近被幾個同學找到,雖然在臉書上加了朋友,但實際上有幾個我卻連名字都忘了。想來我也算是挺無情的吧,有些事不想記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再說中學吧,那幾年其實也有着一段不算愉快的歲月。頭幾年我幾乎都在被排擠的日子中渡過,雖然不見得一定要跟人很熟,但被刻意的隔離卻也是不太好受的一件事。雖然最後兩年有碰上談得來的同學,甚至是現在的好友,但過去的事卻很難不放心上。所以畢業後我一次也沒回過母校,因為對那裏沒有太多好的回憶。
我常常覺得自己是那種一旦厭惡一個人、一個地方,我就不會想再去懷念。厭惡太累,所以不會記得那個人;回想也累,所以更不會重訪那個地方。就算人們總說回憶會美化一些事,但總覺得對自己不太適用。
如果曾經在某些地方、某些人那受過氣,或感到被冷待了,基本上我不會想再回到那些地方或接觸那些人。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人一年長就會特別懷念以前,近來不約而同的被中學、小學的同學找到。會被找到,不得不說這是拜臉書那強大的網絡關係。被找到其實也沒甚麼,在網路上說個嗨,打個招呼或寒喧一下,籍此懷念一下往日,也是在無聊的生活中的一點點綴。
不過如果真的提到要約了見面或甚麼的,在我心底卻還是有着抗拒的。許是自己孤僻的性格使然,又或是過去一些不太開心的回憶作祟,甚或是那種近鄉情怯的懦弱之類的感想,總讓我對再見有着一些卻步。
先談小學吧,那是我來香港後只呆過一年半的地方,當時因為是新移民,對香港有着一股陌生感,插班到那所學校時有着一段很不適應的時間。一年半的時間,跟同學的關係雖不算惡劣,但也沒有打成一片的熟悉,只能算是半生不熟的同班同學。加上當時因為轉學而逐漸步入孤僻的習慣裏,與別人更是有着一種莫名的距離感。最近被幾個同學找到,雖然在臉書上加了朋友,但實際上有幾個我卻連名字都忘了。想來我也算是挺無情的吧,有些事不想記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再說中學吧,那幾年其實也有着一段不算愉快的歲月。頭幾年我幾乎都在被排擠的日子中渡過,雖然不見得一定要跟人很熟,但被刻意的隔離卻也是不太好受的一件事。雖然最後兩年有碰上談得來的同學,甚至是現在的好友,但過去的事卻很難不放心上。所以畢業後我一次也沒回過母校,因為對那裏沒有太多好的回憶。
我常常覺得自己是那種一旦厭惡一個人、一個地方,我就不會想再去懷念。厭惡太累,所以不會記得那個人;回想也累,所以更不會重訪那個地方。就算人們總說回憶會美化一些事,但總覺得對自己不太適用。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病
哀傷是感冒
容易從別人身上傳染
失落是營養失調
需要維他命的補充
抑鬱是癌症
只能獨自去熬過治療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是近來一直盤在心中的感想。
有時從別人身上感受到一點哀傷或寂寞,就會讓自己也彷彿染上病源一般讓失落或抑鬱的情感上了心。
不是特別想把心中的憂鬱說出來,但是那種不舒服和自我厭惡的感覺又往往讓自己的情緒彷彿走上快崩潰的邊緣。想找人談卻又不知道可以找誰談。
這是都市病的常態吧,每個人都在乎着自己卻也不在乎着自己,大家都想要有點愛的感覺卻最終只發現連自己也愛不起自己。
有時痛苦得想要狠狠哭一場,讓眼淚來洗滌一下心靈,然而卻發現連眼淚也背叛了自己,哭不出,流不下,只能任由心中的那種苦悶像是發了霉、腐爛的肉體般走向一個幾近毁滅的境地。
如果痛能止、苦能忘、鬱能抒、抑能放,就算要失去一切也希望換得那一點快慰。
容易從別人身上傳染
失落是營養失調
需要維他命的補充
抑鬱是癌症
只能獨自去熬過治療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是近來一直盤在心中的感想。
有時從別人身上感受到一點哀傷或寂寞,就會讓自己也彷彿染上病源一般讓失落或抑鬱的情感上了心。
不是特別想把心中的憂鬱說出來,但是那種不舒服和自我厭惡的感覺又往往讓自己的情緒彷彿走上快崩潰的邊緣。想找人談卻又不知道可以找誰談。
這是都市病的常態吧,每個人都在乎着自己卻也不在乎着自己,大家都想要有點愛的感覺卻最終只發現連自己也愛不起自己。
有時痛苦得想要狠狠哭一場,讓眼淚來洗滌一下心靈,然而卻發現連眼淚也背叛了自己,哭不出,流不下,只能任由心中的那種苦悶像是發了霉、腐爛的肉體般走向一個幾近毁滅的境地。
如果痛能止、苦能忘、鬱能抒、抑能放,就算要失去一切也希望換得那一點快慰。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文字孤獨
不知不覺,這個部落格從開始寫到現在也有兩年半的時間了,累積的文章也有二百四十八篇,差兩篇就二百五十了。原來只要一直持續,成果還是可見的。
其實在樂多長駐前,我也有在其它的地方開過部落格,只是每次都無法持續,久而久之就被我荒廢掉。而這邊這個是我寫得最有動力和最有感情的一個天地了。
這個地方,是我第一次挑戰自己寫文能力的地方,因為兩次的夏日傳說。這個地方,也是我以文會友的地方,因為參與挑戰而認識了一些寫文的朋友。更因為這個地方,連帶地讓我參與了更多的網路活動。
這兩年半以來,每次發文,其實都會有一種對文字喜愛的感情在內,因為文字抒發了一些個人的心事,也讓我偶爾有了和別人交流的感覺。除了像樂多官方舉辦的夏日傳說的挑戰外,我也參加了網友自發玩的小囧寫文活動,那一次真的玩得很開心。而現在,更因為要在共筆的「副雜誌」以自己的領域書寫,寫文感覺越來越能讓我沉迷其中了。
不過也因為寫文,逐漸明白到其實文字書寫有時也是最孤獨的一件事。畢竟在這個大家都忙的時代,真正愛文字,也願意去閱讀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更別說在閱讀後能真正懂文字所表達的感情的人。
也許是因為自己在寫的時候總會把一些心情寫在文字中,所以文字對我來說其實是有情緒的,每一個詞語的應用,每一個句子的組合,每一個段落的表達和每一篇文章 的敍述,都有寫的人的心情在其中。有時甚至讓自己在使用文字的即時通訊器上也不免會習慣性地把情緒也寫上了。像是用MSN交談,在噗浪上呢喃,在推特上碎唸等,文字中的情緒也時顯時隠地寫下了。
只是在這些文字書寫中,有時也會讓我沮喪地發現,要別人理解你文字背後的心情是多麼困難的事。難怪別人總說,文字的書寫是所有感情表達中最孤獨的一種。因為它不像畫,能讓人在第一眼中感受到當中的喜樂或美感;也不像音藥那般能讓人隨之起舞。它只能被動地,等大家耐着性子看完,慢慢地咀嚼着當中文字的韻味和背後的感情,甚至是要等看的人在某些時刻的忽然領悟。
寫文字的人,其實都有一種想要與文會友的感情在其中。只是自己的文字如何讓人看懂卻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除非是跟自己有差不多見解的人,或者是了解自己文字取向的人。如果能在文字中得一知己,對我來說就會是最美好的事了。
有時想想,小時學作文,能讓老師批改其實也是挺幸福的事。因為至少還有人會認真去看待你的文字,給你評語,讓你有所得。而現在寫文,要得到指教何其困難,別說是一句半句的認同或批評了,有時甚至連別人願不願看都不知道。這種失落,往往讓人想放棄文字的書寫。
不過做任何事,也不能總是要在有回應時才來做,而是要以自身的努力去獲得別人的認同。所以繼續書寫就是現在唯一可以做的事。
看着自己的文字在持續的累積中,雖未必是很好的文字,但能讓自己繼續努力卻也是對現在的自己的一種鼓勵。期待着更多的兩年、三年、四年......
P.S. 當然有人回應的話我會很高興 (^_^)
其實在樂多長駐前,我也有在其它的地方開過部落格,只是每次都無法持續,久而久之就被我荒廢掉。而這邊這個是我寫得最有動力和最有感情的一個天地了。
這個地方,是我第一次挑戰自己寫文能力的地方,因為兩次的夏日傳說。這個地方,也是我以文會友的地方,因為參與挑戰而認識了一些寫文的朋友。更因為這個地方,連帶地讓我參與了更多的網路活動。
這兩年半以來,每次發文,其實都會有一種對文字喜愛的感情在內,因為文字抒發了一些個人的心事,也讓我偶爾有了和別人交流的感覺。除了像樂多官方舉辦的夏日傳說的挑戰外,我也參加了網友自發玩的小囧寫文活動,那一次真的玩得很開心。而現在,更因為要在共筆的「副雜誌」以自己的領域書寫,寫文感覺越來越能讓我沉迷其中了。
不過也因為寫文,逐漸明白到其實文字書寫有時也是最孤獨的一件事。畢竟在這個大家都忙的時代,真正愛文字,也願意去閱讀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更別說在閱讀後能真正懂文字所表達的感情的人。
也許是因為自己在寫的時候總會把一些心情寫在文字中,所以文字對我來說其實是有情緒的,每一個詞語的應用,每一個句子的組合,每一個段落的表達和每一篇文章 的敍述,都有寫的人的心情在其中。有時甚至讓自己在使用文字的即時通訊器上也不免會習慣性地把情緒也寫上了。像是用MSN交談,在噗浪上呢喃,在推特上碎唸等,文字中的情緒也時顯時隠地寫下了。
只是在這些文字書寫中,有時也會讓我沮喪地發現,要別人理解你文字背後的心情是多麼困難的事。難怪別人總說,文字的書寫是所有感情表達中最孤獨的一種。因為它不像畫,能讓人在第一眼中感受到當中的喜樂或美感;也不像音藥那般能讓人隨之起舞。它只能被動地,等大家耐着性子看完,慢慢地咀嚼着當中文字的韻味和背後的感情,甚至是要等看的人在某些時刻的忽然領悟。
寫文字的人,其實都有一種想要與文會友的感情在其中。只是自己的文字如何讓人看懂卻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除非是跟自己有差不多見解的人,或者是了解自己文字取向的人。如果能在文字中得一知己,對我來說就會是最美好的事了。
有時想想,小時學作文,能讓老師批改其實也是挺幸福的事。因為至少還有人會認真去看待你的文字,給你評語,讓你有所得。而現在寫文,要得到指教何其困難,別說是一句半句的認同或批評了,有時甚至連別人願不願看都不知道。這種失落,往往讓人想放棄文字的書寫。
不過做任何事,也不能總是要在有回應時才來做,而是要以自身的努力去獲得別人的認同。所以繼續書寫就是現在唯一可以做的事。
看着自己的文字在持續的累積中,雖未必是很好的文字,但能讓自己繼續努力卻也是對現在的自己的一種鼓勵。期待着更多的兩年、三年、四年......
P.S. 當然有人回應的話我會很高興 (^_^)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時空旅人之妻
放假期間去看了「時空旅人之妻」(港譯:「時光旅的戀人」)。
這齣戲是小說改編的作品,講述男主角亨利是個能穿越時空的人,總是在不同的時間點出現。因為無法控制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也無法控制甚麼時候離去,他只能在自己的生命中一直流浪着,看着不同時期的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女主角克萊兒在六歲的時候第一次碰見亨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後就開始了他們兩人一生的牽絆。
電影中的影像把他們的相遇、相戀、結婚等等切割成不同的片段,而且以一種跳躍的方式來展現,就像是男主角無法控制的穿越,在不同時間點流浪着。讓人更能體會那種無奈的飄泊感。
故事中的克萊兒花了一生在等待亨利在不同時段以不同姿態出現,也許在別人眼中看來很傻很不值得,但是在她心中,這卻是唯一重要的事。
我很羨慕這樣的深情和這樣的執著,因為她知道自己在等甚麼。我們的人生,總是在尋尋覓覓着想愛的人,想過的人生,因為對未來不確定,也就容易迷失和茫然。如果能像克萊兒一樣知道自己要等的人是誰那麼也許人生就能比較專注去做一些事。當然這只是比較美好的一點憧憬,等待有時並不是那麼容易過的。
另外一點相信很難熬過的是知道未來有不好的事會發生,而那件事未發生前如何去面對就很考驗人的堅強了。正如當亨利知道了自己的大限時,他的掙扎和內心煎熬都很讓人不忍,但是他最終還是看開了。真實的人生中我們並無法得知自己的大限,也不知未來會如何,但珍惜當下每一刻卻是必須的。
總的來說,還是挺喜歡這齣戲的。推薦給喜歡愛情小品的人。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嚴重失眠
休假這麼多天,我想我應該患上了名為失眠的症狀。在這深夜三四點的時刻,我居然還醒着,在網路上呆看着一兩個畫面,無意識地逛着臉書上的遊戲地,玩着一些不須太傷腦筋的玩意。
睡不着這件事一直卡在心中,越想睡就越睡不着,好痛苦的感覺。我不知道,這樣下去該怎麼讓自己回到原來的生活,畢竟還有三天就得回去上班了。
躺在床上時,聽着墻上嘀嗒嘀嗒的鐘聲時,才覺得時間緩慢起來也是會要人命的...
睡不着這件事一直卡在心中,越想睡就越睡不着,好痛苦的感覺。我不知道,這樣下去該怎麼讓自己回到原來的生活,畢竟還有三天就得回去上班了。
躺在床上時,聽着墻上嘀嗒嘀嗒的鐘聲時,才覺得時間緩慢起來也是會要人命的...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休息
我工作的地方一年的有薪假期有十六天半,當中有規定其中一半(最少七天)要連續放,不能分開,除非連着其他的公共假期,那就可以拿少一兩天。
而今年我把這七天的年假放在九月尾連着公共假期一起放,從廿三號一直放到十月四日,算起來就有十二天的長假。
往年的長假,我總會為自己安排一個旅行,離開香港到外地做個陌生的旅客。可是今年,我卻選擇在家休息,不作任何外遊的打算。
放假前,每個同事都有問我今年要去哪,當我回答他們純粹在家休息後,每個人都用很可惜的眼神看着我,說着為什麼不去玩,那樣很浪費這麼長的假期。
在說之前其實我已經預期會得到這樣的反應,一次兩次就算了,但三四五六次下來就會讓人很無奈了。
這些年來,每次去旅行回來,休息沒多久,又要上班,玩樂的疲累和之前工作上的累讓我感到很無力,似乎好久沒有好好休息過一樣。我知道大家為什麼都覺得可惜,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休假不是為了做某些事就是要為了去旅行。從沒有人會放假是純為呆在家休息的。
我身邊的同事都是這樣用他們的假期的。有些人一放假就往外跑,甚至要放假第一天就飛國外玩到最後一天才回來,然後第二天又去上班,完全不給自己休息的時間。有些人不太喜歡放假,會放只是因為要清假,或者家中有事才拿假放。
我常常會想,是自己太容易累嗎?為什麼大家似乎都可以不休假仍能在工作時不感到累?對那些總愛把所有時間都花在玩樂的人我也會很好奇難道旅行都不累的嗎?為什麼可以把所有假期都拿去玩?我真的不懂。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我總覺得生活不該是那樣匆忙的,忙得連一個好好思考的時間都沒有。所以我選擇了休息。雖然在別人眼中像是一種浪費,但能在忙和茫的生命中停下來給自己一個思考的空間是很難得的一件事。
所以,請不要再問我,為什麼不去旅行。
而今年我把這七天的年假放在九月尾連着公共假期一起放,從廿三號一直放到十月四日,算起來就有十二天的長假。
往年的長假,我總會為自己安排一個旅行,離開香港到外地做個陌生的旅客。可是今年,我卻選擇在家休息,不作任何外遊的打算。
放假前,每個同事都有問我今年要去哪,當我回答他們純粹在家休息後,每個人都用很可惜的眼神看着我,說着為什麼不去玩,那樣很浪費這麼長的假期。
在說之前其實我已經預期會得到這樣的反應,一次兩次就算了,但三四五六次下來就會讓人很無奈了。
這些年來,每次去旅行回來,休息沒多久,又要上班,玩樂的疲累和之前工作上的累讓我感到很無力,似乎好久沒有好好休息過一樣。我知道大家為什麼都覺得可惜,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休假不是為了做某些事就是要為了去旅行。從沒有人會放假是純為呆在家休息的。
我身邊的同事都是這樣用他們的假期的。有些人一放假就往外跑,甚至要放假第一天就飛國外玩到最後一天才回來,然後第二天又去上班,完全不給自己休息的時間。有些人不太喜歡放假,會放只是因為要清假,或者家中有事才拿假放。
我常常會想,是自己太容易累嗎?為什麼大家似乎都可以不休假仍能在工作時不感到累?對那些總愛把所有時間都花在玩樂的人我也會很好奇難道旅行都不累的嗎?為什麼可以把所有假期都拿去玩?我真的不懂。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我總覺得生活不該是那樣匆忙的,忙得連一個好好思考的時間都沒有。所以我選擇了休息。雖然在別人眼中像是一種浪費,但能在忙和茫的生命中停下來給自己一個思考的空間是很難得的一件事。
所以,請不要再問我,為什麼不去旅行。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手
「哈...哈...哈........」
夜色如墨,無星的夜,闇的路,只有一個人在奔跑的聲音在這暗夜響着。
她邊跑着,邊向後張望。雖然甚麼也看不到,但是她知道有東西正向她逼近。恐懼籠罩着她,使她一直不停地跑着。她不敢停下,就算肺葉快要承受不住那急促的呼吸,她還是不得不跑。
只是再拼命地跑,她的體力還是無法支撐她繼續快速的奔跑而逐漸慢了下來。體力不支的她在跪下那一刻,她知道自己完了。剎那間,地下伸出一雙巨大的手,把她抓住。兩隻手掌漸漸合起來,把她困在手心,她掙扎着,卻無耐掙不出去。眼看兩隻手掌即將把她壓扁,她想呼救,卻絕望地發現四周的黑暗沒有任何人可以伸出援手。
「碰!」巨掌合上的聲音在她腦海響起。
「碰!」她從床上跌下來,睜開眼睛,才一身冷汗地爬起來。
又是這個夢。她想着。
這已經是不知第幾次夢到那雙手了,每次在夢中最後總是被那雙手抓到,逃不了。然後就在這種恐懼下驚醒。
也許是這個夢的關係,她很怕別人的手。無論是誰,只要用手碰她,總會讓她嚇出一身冷汗。因為夢中殘留的那種恐懼感一直揮之不去。
* * * * * *
這是我曾經看過的電影的一幕 (應該不是我的夢吧...),那是一齣黑白的電影。我不記得片名,也忘了從哪看到了,甚至忘了整個故事是怎樣的。但只有手從地下伸出來那幕印象特別深。所以把這一幕記下來,用一個夢境的故事方式寫出來。
如果有人曾看過,知道是甚麼電影請告訴我 ^^
夜色如墨,無星的夜,闇的路,只有一個人在奔跑的聲音在這暗夜響着。
她邊跑着,邊向後張望。雖然甚麼也看不到,但是她知道有東西正向她逼近。恐懼籠罩着她,使她一直不停地跑着。她不敢停下,就算肺葉快要承受不住那急促的呼吸,她還是不得不跑。
只是再拼命地跑,她的體力還是無法支撐她繼續快速的奔跑而逐漸慢了下來。體力不支的她在跪下那一刻,她知道自己完了。剎那間,地下伸出一雙巨大的手,把她抓住。兩隻手掌漸漸合起來,把她困在手心,她掙扎着,卻無耐掙不出去。眼看兩隻手掌即將把她壓扁,她想呼救,卻絕望地發現四周的黑暗沒有任何人可以伸出援手。
「碰!」巨掌合上的聲音在她腦海響起。
「碰!」她從床上跌下來,睜開眼睛,才一身冷汗地爬起來。
又是這個夢。她想着。
這已經是不知第幾次夢到那雙手了,每次在夢中最後總是被那雙手抓到,逃不了。然後就在這種恐懼下驚醒。
也許是這個夢的關係,她很怕別人的手。無論是誰,只要用手碰她,總會讓她嚇出一身冷汗。因為夢中殘留的那種恐懼感一直揮之不去。
* * * * * *
這是我曾經看過的電影的一幕 (應該不是我的夢吧...),那是一齣黑白的電影。我不記得片名,也忘了從哪看到了,甚至忘了整個故事是怎樣的。但只有手從地下伸出來那幕印象特別深。所以把這一幕記下來,用一個夢境的故事方式寫出來。
如果有人曾看過,知道是甚麼電影請告訴我 ^^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剪髮記
星期五把一頭長髮剪掉了。
這頭長髮陪了我十年有多,算是從畢業後就開始留的了,也是進入現在的公司以後開始留長的。
其實我挺喜歡長髮的,因為可以弄不同的髮型,而我又愛買不同的髮飾來玩,就一直留着長髮沒變了。
我以為我會一直留着這頭長髮不變的,但是最近卻冒起要把它剪掉的念頭。是一種厭煩吧,每天早起要梳要綁要整,弄一弄總得花上幾分鐘至十幾分鐘 (雖然這已經算快了),對我這種早上總是起不來的人來說還是太花時間了。另外很煩的是打理,要美髮是需要很多功夫的,而我總是偷懶而任它像雜草般亂長,久了真的挺煩心的。
不過以上都是表面的理由,會讓我想要剪短的另一個原因是想讓自己有點改變。面對這個十年多的形象,我覺得很厭。正如在工作上的千篇一律,變再多的髮型,放了下來還是那個亂亂的長髮樣。加上工作上的煩和壓力,我的頭髮從全盛時的很大一把掉了很多,而每次看着那一條條掉下來的長髮,感覺很怵目驚心。所以我想剪短了也好,就重新開始,也讓自己有個不同的心理轉變。
幫我剪髮的髮型師知道我要剪短時還一直問我會不會後悔?我很肯定地答。不會。看着那一縷縷的髮絲隨着髮型師的剪刀起落而落下時,忽然有種像是人家出家時的落髮感覺,彷彿三千煩惱都隨那髮落而放下了。難怪人家總是以頭髮來比喻煩惱。
之前一直在想要不要剪,剪了就不能再玩髮型。如果剪得不好,又要等一段時間才能長回來...等等的心思一直在轉。然而等真的剪了,才又覺得結果其實並不難啊。
也許真是剪了髮的關係吧,感覺這兩天很輕鬆。
朋友都說這髮型好看,不過母親看到時,卻驚嚇地說不好看,並且命令說以後不準剪。對她這個反應我其實挺反感的,為什麼用語言傷害自己的永遠都會是最親近的人?
後來想想,也不必太介意她這種反應,畢竟現在已不是古代那種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不得隨便剪掉的年代,剪髮這種自主權還是有的。反正頭髮已經剪了,一時三刻又長不回來,她也管不着。只是我在想連這樣的小事她都要管,那如果是其他的重要事相信也不難想像她會做何反應了。不過現在我覺得隨着髮落,我的一些事也該有個決定了。希望一切順利。
改變不易,但真的去做了,結果其實未必會是不好的,那還需要煩甚麼呢?有些事該做就要去做,不要等最後才來後悔沒做過。
這頭長髮陪了我十年有多,算是從畢業後就開始留的了,也是進入現在的公司以後開始留長的。
其實我挺喜歡長髮的,因為可以弄不同的髮型,而我又愛買不同的髮飾來玩,就一直留着長髮沒變了。
我以為我會一直留着這頭長髮不變的,但是最近卻冒起要把它剪掉的念頭。是一種厭煩吧,每天早起要梳要綁要整,弄一弄總得花上幾分鐘至十幾分鐘 (雖然這已經算快了),對我這種早上總是起不來的人來說還是太花時間了。另外很煩的是打理,要美髮是需要很多功夫的,而我總是偷懶而任它像雜草般亂長,久了真的挺煩心的。
不過以上都是表面的理由,會讓我想要剪短的另一個原因是想讓自己有點改變。面對這個十年多的形象,我覺得很厭。正如在工作上的千篇一律,變再多的髮型,放了下來還是那個亂亂的長髮樣。加上工作上的煩和壓力,我的頭髮從全盛時的很大一把掉了很多,而每次看着那一條條掉下來的長髮,感覺很怵目驚心。所以我想剪短了也好,就重新開始,也讓自己有個不同的心理轉變。
幫我剪髮的髮型師知道我要剪短時還一直問我會不會後悔?我很肯定地答。不會。看着那一縷縷的髮絲隨着髮型師的剪刀起落而落下時,忽然有種像是人家出家時的落髮感覺,彷彿三千煩惱都隨那髮落而放下了。難怪人家總是以頭髮來比喻煩惱。
之前一直在想要不要剪,剪了就不能再玩髮型。如果剪得不好,又要等一段時間才能長回來...等等的心思一直在轉。然而等真的剪了,才又覺得結果其實並不難啊。
也許真是剪了髮的關係吧,感覺這兩天很輕鬆。
朋友都說這髮型好看,不過母親看到時,卻驚嚇地說不好看,並且命令說以後不準剪。對她這個反應我其實挺反感的,為什麼用語言傷害自己的永遠都會是最親近的人?
後來想想,也不必太介意她這種反應,畢竟現在已不是古代那種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不得隨便剪掉的年代,剪髮這種自主權還是有的。反正頭髮已經剪了,一時三刻又長不回來,她也管不着。只是我在想連這樣的小事她都要管,那如果是其他的重要事相信也不難想像她會做何反應了。不過現在我覺得隨着髮落,我的一些事也該有個決定了。希望一切順利。
改變不易,但真的去做了,結果其實未必會是不好的,那還需要煩甚麼呢?有些事該做就要去做,不要等最後才來後悔沒做過。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閱讀地圖
看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想些有的沒的。在專注於文字之際,有時會聯想到文字背後的一些點滴。
就像我們寫文,往往也是有着一些背景或一些經歷滲入其中的。我喜歡猜測作者筆下的用意。雖然這個用意是沒有答案的,卻讓我在猜想中有了不一樣的樂趣。
例如一篇小說,從人物的設定、情節的編排、寫作的手法等往往都能從中窺探一下作者的想法。人物的設定,也許是從身邊朋友身上借來的,從說話的語調用詞到人物衣著的搭配,或者某些小動作的形容都有可能是從真實世界取得的。那就會讓我想到如果自己寫又會是如何下筆,而我身邊又有甚麼人可以作借鏡呢?
看到一些事件的發生,我又會想,這種事情是作者自己的想像,還是他真實經歷過的?甚或是從某些新聞拿來?例如看到一件新聞覺得很戲劇,便拿來分析;分析為什麼新聞中的人物會有那樣的結果或是什麼促成這種事發生。
因為需要分析,那便需要一些知識,例如一些心理上的學識,促成事件發生的成因,人物成長環境的影響甚麼的......那作者又如何去收集這些知識?是本來有學過還是為了使用而去收集的資料等等。而當自己看到書中的某些論點或設定時,又會想要去了解一下這種設定和理論是不是真實的。
如此想像下來,就是一種閱讀的地圖了,從一個點去到另一個點,從一本書聯想到另外一些書。
有時也會從一些小細節中發現一些過去曾經讀過的東西,就會有種碰上故友的奇妙感,這也算是閱讀的樂趣吧。
就像我們寫文,往往也是有着一些背景或一些經歷滲入其中的。我喜歡猜測作者筆下的用意。雖然這個用意是沒有答案的,卻讓我在猜想中有了不一樣的樂趣。
例如一篇小說,從人物的設定、情節的編排、寫作的手法等往往都能從中窺探一下作者的想法。人物的設定,也許是從身邊朋友身上借來的,從說話的語調用詞到人物衣著的搭配,或者某些小動作的形容都有可能是從真實世界取得的。那就會讓我想到如果自己寫又會是如何下筆,而我身邊又有甚麼人可以作借鏡呢?
看到一些事件的發生,我又會想,這種事情是作者自己的想像,還是他真實經歷過的?甚或是從某些新聞拿來?例如看到一件新聞覺得很戲劇,便拿來分析;分析為什麼新聞中的人物會有那樣的結果或是什麼促成這種事發生。
因為需要分析,那便需要一些知識,例如一些心理上的學識,促成事件發生的成因,人物成長環境的影響甚麼的......那作者又如何去收集這些知識?是本來有學過還是為了使用而去收集的資料等等。而當自己看到書中的某些論點或設定時,又會想要去了解一下這種設定和理論是不是真實的。
如此想像下來,就是一種閱讀的地圖了,從一個點去到另一個點,從一本書聯想到另外一些書。
有時也會從一些小細節中發現一些過去曾經讀過的東西,就會有種碰上故友的奇妙感,這也算是閱讀的樂趣吧。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專業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是形容專業的,我覺得很有意思,在此分享一下。
「有一間公司買了一部機器,用不了多久就出現毛病。修理的人員嘗試了很多方法都無法修好這部機器。後來他們找上了一個很清楚這部機器的專家來修理。只見這個專家左敲敲,右敲敲,很快就把機器修好了。之後這個公司收到修理的帳單,覺得這個收費很貴,就打電話去跟那個專家理論。他們的理由是他不過是敲了幾個地方,為什麼要收那麼貴?其他的整修人員收費一半也不到。專家的回答是因為他知道該敲哪裏。」
這就是專業了。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總有些事是我們很在行的,也就是專業,而這樣的專業就讓你在發生事情時知道該「敲哪裏」。有了這樣的專業,你在需要時才能顯出身價,使你不會輕易被人家忽略。
工作這麼久,這也是我覺得很有意思的體會。有時候你不必萬能,甚麼都會;也不必一定要很努力;但是卻一定要找到一兩件能讓自己成為那懂得「敲哪裏」的人。
成為這樣的「專業」,別人才不會輕易欺到你頭上,同時也能讓上司記得你,知道有這方面的問題可以找你解決。
「有一間公司買了一部機器,用不了多久就出現毛病。修理的人員嘗試了很多方法都無法修好這部機器。後來他們找上了一個很清楚這部機器的專家來修理。只見這個專家左敲敲,右敲敲,很快就把機器修好了。之後這個公司收到修理的帳單,覺得這個收費很貴,就打電話去跟那個專家理論。他們的理由是他不過是敲了幾個地方,為什麼要收那麼貴?其他的整修人員收費一半也不到。專家的回答是因為他知道該敲哪裏。」
這就是專業了。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總有些事是我們很在行的,也就是專業,而這樣的專業就讓你在發生事情時知道該「敲哪裏」。有了這樣的專業,你在需要時才能顯出身價,使你不會輕易被人家忽略。
工作這麼久,這也是我覺得很有意思的體會。有時候你不必萬能,甚麼都會;也不必一定要很努力;但是卻一定要找到一兩件能讓自己成為那懂得「敲哪裏」的人。
成為這樣的「專業」,別人才不會輕易欺到你頭上,同時也能讓上司記得你,知道有這方面的問題可以找你解決。
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萍水相逢
今年的書展買了一本蔣勳的散文集,最近正在翻看。
「萍水相逢」是散文集中的第一輯,收錄幾篇蔣勳對聚散的觀感文章,而上面引這一段讓我很有感觸。
這一段的描述是作者在想一些他曾經在旅途上碰到的人,也許是有相同目的地而結伴走過一段的人,也許是在某個地方碰上聊過天的人。這些人你未必會一直記得,但畢竟也曾碰上,雖然是過客,也是一種萍水相逢的緣份吧。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對人看得太淡,還是經歷太多聚散,我總覺得自己就像是別人生命中的浮萍,也許陪他們走了一段,但過後就四散,總會有點哀傷的感覺。
萍水相逢 |
有時候回想起來, 彷彿一次漫長的旅程, 就只是這不斷的、偶然的聚散。 有時候會那麼不經意浮現一二個人的笑貎 也只因為他曾經是那 逐漸淡忘的年月裡一個同行過的夥伴 |
「萍水相逢」是散文集中的第一輯,收錄幾篇蔣勳對聚散的觀感文章,而上面引這一段讓我很有感觸。
這一段的描述是作者在想一些他曾經在旅途上碰到的人,也許是有相同目的地而結伴走過一段的人,也許是在某個地方碰上聊過天的人。這些人你未必會一直記得,但畢竟也曾碰上,雖然是過客,也是一種萍水相逢的緣份吧。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對人看得太淡,還是經歷太多聚散,我總覺得自己就像是別人生命中的浮萍,也許陪他們走了一段,但過後就四散,總會有點哀傷的感覺。
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
提點
經驗的累積,有時要從別人的提點中去領會。
長久的工作中,我覺得很幸運的是常常會得到別人的提點。
在商業社會中,自私似乎已成了不變的定律,在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競爭時,實在很難期待別人會好心地提醒你甚麼可以做,甚麼不可以做。每一個出社會的菜鳥總要在一路的碰碰撞撞中去學會保護自己,學會待人處事的拿捏。
這麼多年來,雖然我也有過碰壁和受傷,但絕大部分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每次到一個新地方,總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學會工作上要學會的事,而能這麼快上手就要多謝教會我的人了。
因為對所有事有好奇心,我很喜歡學新事物,而為了能快點掌握,很多時候我除了觀察別人怎麼做之外,也會虛心求教。我記得每個教過我的人,不論是上司還是同儕,能够得到教導,我都很感激。
而那些教導,有的是實際的東西操作,如機器方面,電腦應用方面等;有的是人際應對方面,例如怎樣跟上司同事等相處,怎樣去應對別人的要求等等;還有的是一些工作上應該要俱備的能力,如溝通方面語言與文字的使用上,處理企劃所需要的管理與考量等等......都曾經接受過別人的提點。
因為得到過幫助,所以有時我也會希望能幫得上別人。只是我發覺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提點的,就算你有熱心,別人卻不一定受。也許是別人有自信能解決事情吧,又或者是自尊心不允許別人插手,任你再如何想幫忙,或是結果很明顯會失敗,別人還是會拒絕。這讓我體會到別人的提點,並不是來得那得那麼容易的。如果在相處時別人覺得你很嚣張或者驕傲,那麼就算明知你會碰壁,別人也不會給你任何指點。
雖然我對現在的工作有點厭倦,但不否認它讓我學會很多事,尤其最近在參與一些工作外的義務事情之後,更是發現原來自己學會的遠比自己想像的多。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覺得再如何機車或者討厭的人,也總會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多些平常心去看待,就會得到很多。因為我也有很多事是從我不太喜歡的人身上學會的,而這些事真的讓我受用無窮。
長久的工作中,我覺得很幸運的是常常會得到別人的提點。
在商業社會中,自私似乎已成了不變的定律,在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競爭時,實在很難期待別人會好心地提醒你甚麼可以做,甚麼不可以做。每一個出社會的菜鳥總要在一路的碰碰撞撞中去學會保護自己,學會待人處事的拿捏。
這麼多年來,雖然我也有過碰壁和受傷,但絕大部分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每次到一個新地方,總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學會工作上要學會的事,而能這麼快上手就要多謝教會我的人了。
因為對所有事有好奇心,我很喜歡學新事物,而為了能快點掌握,很多時候我除了觀察別人怎麼做之外,也會虛心求教。我記得每個教過我的人,不論是上司還是同儕,能够得到教導,我都很感激。
而那些教導,有的是實際的東西操作,如機器方面,電腦應用方面等;有的是人際應對方面,例如怎樣跟上司同事等相處,怎樣去應對別人的要求等等;還有的是一些工作上應該要俱備的能力,如溝通方面語言與文字的使用上,處理企劃所需要的管理與考量等等......都曾經接受過別人的提點。
因為得到過幫助,所以有時我也會希望能幫得上別人。只是我發覺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提點的,就算你有熱心,別人卻不一定受。也許是別人有自信能解決事情吧,又或者是自尊心不允許別人插手,任你再如何想幫忙,或是結果很明顯會失敗,別人還是會拒絕。這讓我體會到別人的提點,並不是來得那得那麼容易的。如果在相處時別人覺得你很嚣張或者驕傲,那麼就算明知你會碰壁,別人也不會給你任何指點。
雖然我對現在的工作有點厭倦,但不否認它讓我學會很多事,尤其最近在參與一些工作外的義務事情之後,更是發現原來自己學會的遠比自己想像的多。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覺得再如何機車或者討厭的人,也總會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多些平常心去看待,就會得到很多。因為我也有很多事是從我不太喜歡的人身上學會的,而這些事真的讓我受用無窮。
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音樂人生KJ
昨天去看了記錄片《音樂人生KJ》。
這齣片花了六年時間去觀察、記錄了一個音樂天才的成名和成長心路歷程。 主角黃家正是在香港成長的一個音樂天才,十一歲時已遠赴捷克與專業樂團合作,現在十七歲的他就讀香港名校拔萃書院。
影片中記錄了兩段時間的一些點滴,十一歲去捷克時的他和十七歲為學校參加音樂比賽的事。兩段時間的經歷在影片中切割交互出現,慢慢去帶出家正這個人的一些心理狀態。
影片中有談到他與恩師的關係與互動;也記錄了同學、朋友甚至是兄妹對他的觀感;還有他自己對人生的一些看法。
對他來說,人人都可以成為好的音樂家只要在開始時有一個好老師,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走來的。他覺得自己在音樂上的成就就是因為自己遇上了一個好老師。所以當他在學校擔任樂團指揮時就會想把老師曾給過他的啟發同樣教給其他人。
因為在音樂上的才華,某程度上讓他有點自負,往往讓身邊的人覺得他很難相處。影片中便有一些他與同學和兄妹間的衝突記錄。他對音樂的執著,往往表現在指正別人的方面,雖然他的指點的確有用,但這種太過直來直往的性子卻會讓別人怕了他。
對於音樂,他有自己的堅持。他說他不喜歡為比賽而比賽,他喜歡的是在音樂上去享受去追求更進一步,而不是為了要贏得比賽而去追求更好。但是他在其他人身上卻感受不到這種心。正如當樂團的同學和老師為了比賽要贏而祈禱時,他總是把自己置身事外,在人群外看別人的舉動。
對人生,他有着更深的思考。有一段訪問是他在十一歲時談到關於人生的問題。他問人為何生存?當時的他雖小,卻已經在思考生死的問題了,也有他自己的一番見解。而他父親對於他的這段談話是驚訝的。
其實對黃家正來說,音樂雖是他人生的全部,但是他真正追求的卻是如何去做一個「human being」,一個人。
我很喜歡這齣電影,對於主角的人生觀,我覺得很有意思,也有很深的感受。記得有一段日子,我也終是在想人生生與死的問題,雖然這個問題無解,但是深深的困擾着我們。
人們總覺得小孩子不懂,把思考這種問題當成少年老成的玩笑,但我覺得這才是真誠去面對的態度,成年人卻因為經歷太多,往往把純粹複雜化,也不敢真誠去面對這種讓人太過心虛的問題。
引伸閱讀:
電影制作公司的部落格: 秀美製作公司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階段
人在不同的年歲中經歷着不同的人生階段,偶爾在各個階段中反觀自己總會有着一些不同的想法。
我想我自己就正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停留、反省、觀望的階段。而近來,特別有感覺。
這幾年,身邊的同事和朋友,結婚的結婚,生小孩的生小孩,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在為對方高興之餘也讓我觀照了一下自身的意願。是不是該結婚,要不要走進家庭的問題一遍遍追着我問。然而我一直猶豫不決,因為人生畢竟難有早知道,一切都不到盡頭不知錯對,也無從判斷。
關於婚姻,我想結不結婚對我來說不必一定要。我想我只希望能專心愛一個人也為對方所愛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一生如能有一至愛就是無憾了。
身邊不少人有生小孩,雖然我也不抗拒,甚至算是挺喜愛的,但不必一定要自己生養,畢竟那是另一個人的人生,要背負責任太重大了。
而以上兩點在此刻似乎都離我好遠,那剩下的就是思考要走的路了,尤其是在工作方面。我一直都有說過我在現在的公司已經工作超過十年,算是一份很長的工作。我想我真的是個很安份和穏定的人,可是在這種安份和穏定中,我心底還是有着衝動想要離開現在的地方,出去走一走。
今晚在噗上看到蜻蜓說「如果工作沒有辦法帶來成就感,為什麼要繼續做呢?」這句話也是現在的我常常問自己的,是要將就現在這份沒有大起伏,可以安穏做下去的工作還是找其他?我想我還是偏好能帶來成就感的工作多一點,因為要有成就感,就需要多些挑戰,而挑戰一直是我生活的動力,如果人生只能如行屍走肉般過,那我寧可不要。
另外就是工作這麼長一段時,人生的確該進入另一個階段了,既然人有能力去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思,為什麼要勉強自己停留在一個會讓自己枯萎的地方?所以我要儲蓄信心和動力,為接下來要做的決定做準備。給自己一個加油!
我想我自己就正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停留、反省、觀望的階段。而近來,特別有感覺。
這幾年,身邊的同事和朋友,結婚的結婚,生小孩的生小孩,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在為對方高興之餘也讓我觀照了一下自身的意願。是不是該結婚,要不要走進家庭的問題一遍遍追着我問。然而我一直猶豫不決,因為人生畢竟難有早知道,一切都不到盡頭不知錯對,也無從判斷。
關於婚姻,我想結不結婚對我來說不必一定要。我想我只希望能專心愛一個人也為對方所愛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一生如能有一至愛就是無憾了。
身邊不少人有生小孩,雖然我也不抗拒,甚至算是挺喜愛的,但不必一定要自己生養,畢竟那是另一個人的人生,要背負責任太重大了。
而以上兩點在此刻似乎都離我好遠,那剩下的就是思考要走的路了,尤其是在工作方面。我一直都有說過我在現在的公司已經工作超過十年,算是一份很長的工作。我想我真的是個很安份和穏定的人,可是在這種安份和穏定中,我心底還是有着衝動想要離開現在的地方,出去走一走。
今晚在噗上看到蜻蜓說「如果工作沒有辦法帶來成就感,為什麼要繼續做呢?」這句話也是現在的我常常問自己的,是要將就現在這份沒有大起伏,可以安穏做下去的工作還是找其他?我想我還是偏好能帶來成就感的工作多一點,因為要有成就感,就需要多些挑戰,而挑戰一直是我生活的動力,如果人生只能如行屍走肉般過,那我寧可不要。
另外就是工作這麼長一段時,人生的確該進入另一個階段了,既然人有能力去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思,為什麼要勉強自己停留在一個會讓自己枯萎的地方?所以我要儲蓄信心和動力,為接下來要做的決定做準備。給自己一個加油!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香港書展2009
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又到。今年是書展20週年,每年都有參與的我當然今年也不例外。
昨天星期天,和弟弟兩人一早就出門去,因為上午進場除時間能充裕些之外,也有特價門票,一舉兩得。
十點鐘進場時的人潮還不算很多,讓我們能輕鬆地逛。 本來今年打算買少些書的,可是看到那一排排、一堆堆的書,理性就逐漸遠離,還好最終拉回理智,沒有買到失控的地步。
這是今年的收獲。
這幾年,簡體書在香港越來越流行,因為它便宜吧,相比起香港和台港出版動輒要約港幣一百的書來說,二三十塊錢就買到一本的簡體版的確很吸引人,而且這幾年看到很多簡體版的書的包裝和質量都有改善,使它的競爭力大大提升。香港在這方面要努力了。
今年買的書中,我買了三本張愛玲的書,包括「小團圓」、「紅樓夢魘」和「重訪邊城」。三本書的包裝都是硬皮的精裝書,而書腰處兩本紅色、一本藍色的封條襯着封面那四方的中式布紋感覺挺漂亮的。
香港出版的書中,我買了梁文道的新書「訪問」,上面還有他的簽名。記得07年的書展,我買他的「弱水三千」和「味覺現象」時也有當面向他拿簽名,那年是他們的上書局出版社第一次在書展上展出 (吧?)
今年買了大約20幾本,不算多。也許是近來偶爾會在書局看到時就捧回家,在書展一次性掃回來的衝動就少了。雖然如此,還是喜歡去書展捧些書回家,因為所有的書都集中在那了,可以在一個地方就看到那麼多的書也是難得。
20年的書展,想來我也參與了不少於15年了,這麼長的日子一年一年地累積着與它的緣也挺開心的。
全部的收獲可以看這裡 XDDD
昨天星期天,和弟弟兩人一早就出門去,因為上午進場除時間能充裕些之外,也有特價門票,一舉兩得。
十點鐘進場時的人潮還不算很多,讓我們能輕鬆地逛。 本來今年打算買少些書的,可是看到那一排排、一堆堆的書,理性就逐漸遠離,還好最終拉回理智,沒有買到失控的地步。
這是今年的收獲。
這幾年,簡體書在香港越來越流行,因為它便宜吧,相比起香港和台港出版動輒要約港幣一百的書來說,二三十塊錢就買到一本的簡體版的確很吸引人,而且這幾年看到很多簡體版的書的包裝和質量都有改善,使它的競爭力大大提升。香港在這方面要努力了。
今年買的書中,我買了三本張愛玲的書,包括「小團圓」、「紅樓夢魘」和「重訪邊城」。三本書的包裝都是硬皮的精裝書,而書腰處兩本紅色、一本藍色的封條襯着封面那四方的中式布紋感覺挺漂亮的。
香港出版的書中,我買了梁文道的新書「訪問」,上面還有他的簽名。記得07年的書展,我買他的「弱水三千」和「味覺現象」時也有當面向他拿簽名,那年是他們的上書局出版社第一次在書展上展出 (吧?)
今年買了大約20幾本,不算多。也許是近來偶爾會在書局看到時就捧回家,在書展一次性掃回來的衝動就少了。雖然如此,還是喜歡去書展捧些書回家,因為所有的書都集中在那了,可以在一個地方就看到那麼多的書也是難得。
20年的書展,想來我也參與了不少於15年了,這麼長的日子一年一年地累積着與它的緣也挺開心的。
全部的收獲可以看這裡 XDDD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哈利波特 - 混血王子的背叛
昨天「哈利波特 - 混血王子的背叛」正式在香港上映了,迫不及待訂了票去看。
這已經是哈利波特的電影系列第六集,隨着故事接近結局也越來越讓人期待。回想第一次看這個電影已經是2001年的事了,也就是說不覺追看着這個故事也八年了。
還記得去看電影第一集那天,因為時間還沒到,就在電影院旁的書店翻了一下第一集的小說,也許是情節的吸引,加上文字的顯淺,在短暫的等待時間已經讓我看到第四章,大概的用語像「麻瓜」甚麼的有了個概念。進場看電影後立刻對這個故事有了好感,甚至可說是印像深刻。
後來有朋友借了小說給我看,我把第一集看完後卻一直沒有再翻開後面的小說。也許是電影給我的影像震撼和樂趣比較多吧,讓我懶得再翻開文字來閱讀,而是等電影版出了才以電影的版本來認識這個小說。
不可否認,作者對這個故事的構思挺有趣的,而且整個結構也挺嚴謹的,故事中的主角與他身邊的人事物一直隨着他的成長在變化,每一集代表着他在魔法學校的一個學年。
今年這集看完後,我一直在想,因為演這齣戲,我們看着飾演主角和配角的幾個演員的成長,就像看着鄰家小孩長大那邊,也是個挺奇妙的感覺。
我喜歡電影中人物的對白,也許是學翻譯的關係,我總不自覺會比較對白的原文和譯出來的詞句。因為作者曾是英文教師又是英國人的關係吧,故事中的對白和演出總讓我嚐到濃濃的英國風。而演員唸對白的那種英國腔調也讓我著迷。加上曾經去英國旅行的印象,更讓我對影片中的景點有着莫名的親切感。
這一集的故事集中在對伏地魔的過去的分析和少年少女們的初戀描述上,算是文戲比較多的一集。同時也為了下一集的結局做緩衝與鋪排。
而來到第六集,一直有追看的人自不會錯過這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同時也期着能早點看到結局。
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日久見人心
俗語有云:「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與人相處越久,越清楚對方是不是自己想交的人。不談好壞是因為一個人的好壞從不同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判斷。所以在這裡只談是不是自己想交的人。
認識一個人,初見可能會有一些既定的印象來讓自己判斷喜不喜歡那個人,要不要親近。有些人你會一見如故,一直想要交往下去;有些人第一眼讓你討厭,會想着能避則避;有些人印象不深,只能看之後的發展而定。不過不論是哪一種,一開始也只是很片面的認知,經過時間的洗禮,我們還是會逐漸看清一個人。
最近在想一些事時發現自己逐漸在改變對一些人的看法。有的以前不喜歡,但是現在卻能平心面對;有的以前不深交的,現在卻可以相談甚歡;有的以前以為會一直交往下去的,卻發現自己對交往越來越不耐;有的以前以為很有意思的,現在卻讓我抗拒;更有的是以前覺得很有本事的,卻原來只是空有外表的。
記得很小的時候,交朋友是很愛恨分明的,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會討厭到底。長大一點時,因為孤僻,別人不主動我也就不會主動去結交,除非自己認為對方是自己想親近的才會主動去認識。出社會後,逐漸明白有了利益上的關係,結交朋友就成了不得不小心的境況。
工作這麼多年,日子有功,總算也摸出一點看人的心得,雖然不算很有用,卻起碼不會讓自己再那麼天真,以為別人對你好是無條件的。
在認識的人中,基本上已經分得出甚麼是只能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的人;甚麼是只能敷衍了事的人;甚麼是可以交談的人;甚麼是可以交心的人。這種分類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去分,而永不終止,因為人心會變,不止別人,自己也會,所以才說日久見人心。
在交往的過程中,讓人高興的是有時會漸漸看到別人的率真,進而讓我喜歡與之結交和親近,這種多了一個朋友的喜悅很美好。
但是也有逐漸看清一個人的內涵時的失望,進而讓我厭倦疏離的,這種少了一個朋友的沮喪卻讓人覺得悲哀。
只是無論是喜悅或悲哀,這種認清卻也是無法避免的,我們會不斷重覆着這樣的結識、認清、深入結交或疏遠的程式,繼續在人生路上與人交往。
與人相處越久,越清楚對方是不是自己想交的人。不談好壞是因為一個人的好壞從不同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判斷。所以在這裡只談是不是自己想交的人。
認識一個人,初見可能會有一些既定的印象來讓自己判斷喜不喜歡那個人,要不要親近。有些人你會一見如故,一直想要交往下去;有些人第一眼讓你討厭,會想着能避則避;有些人印象不深,只能看之後的發展而定。不過不論是哪一種,一開始也只是很片面的認知,經過時間的洗禮,我們還是會逐漸看清一個人。
最近在想一些事時發現自己逐漸在改變對一些人的看法。有的以前不喜歡,但是現在卻能平心面對;有的以前不深交的,現在卻可以相談甚歡;有的以前以為會一直交往下去的,卻發現自己對交往越來越不耐;有的以前以為很有意思的,現在卻讓我抗拒;更有的是以前覺得很有本事的,卻原來只是空有外表的。
記得很小的時候,交朋友是很愛恨分明的,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會討厭到底。長大一點時,因為孤僻,別人不主動我也就不會主動去結交,除非自己認為對方是自己想親近的才會主動去認識。出社會後,逐漸明白有了利益上的關係,結交朋友就成了不得不小心的境況。
工作這麼多年,日子有功,總算也摸出一點看人的心得,雖然不算很有用,卻起碼不會讓自己再那麼天真,以為別人對你好是無條件的。
在認識的人中,基本上已經分得出甚麼是只能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的人;甚麼是只能敷衍了事的人;甚麼是可以交談的人;甚麼是可以交心的人。這種分類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去分,而永不終止,因為人心會變,不止別人,自己也會,所以才說日久見人心。
在交往的過程中,讓人高興的是有時會漸漸看到別人的率真,進而讓我喜歡與之結交和親近,這種多了一個朋友的喜悅很美好。
但是也有逐漸看清一個人的內涵時的失望,進而讓我厭倦疏離的,這種少了一個朋友的沮喪卻讓人覺得悲哀。
只是無論是喜悅或悲哀,這種認清卻也是無法避免的,我們會不斷重覆着這樣的結識、認清、深入結交或疏遠的程式,繼續在人生路上與人交往。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友緣
前兩天在臉書上收到一個加入朋友的通知,因為對方沒有留任何訊息,不知道是不是認識的,就去看了對方的profile,在學校那一欄看到自己中學的校名,加上生日那一欄中熟悉的日期,讓我忽然想起一個失去聯絡好久的朋友。
把對方加入後我迫不及待地寫了個信息過去給對方想確認一下自己的猜測。幸運的,對方似乎也正在網路上,很快地回覆了我。bingo!正正是那個朋友,我的猜測沒錯。得到結果的那一刻,我高興得想要跳起來。
失去聯絡那麼久,就在我以為自己可能不會再碰上時居然又聯絡上了,讓我不得不承認網路真是神奇的地方。
在跟對方信息往來中,知道了她的一些近況。原來她已結婚並生了小孩。雖然大概猜得到,但實際上聽到還是讓我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覺。人生的每個階段總得要經歷的事正在我身邊慢慢地發生着,只是經歷的不是我而已。想像着她現在的生活, 回憶着我們的過去,這中間的感慨挺多的。
在臉書上撿回這個朋友的第二天,我卻要送別另一個朋友。這一來一走讓我忍不住在噗浪上嘆了一句:
「昨天撿回一個朋友,今天要送別一個朋友,聚散還真無常啊 (嘆)」
送別的這個朋友是之前的同事,因為她要去澳洲,這個星期將離去,所以約了幾個同事和前同事相聚。 席間雖然大家都很輕鬆,各自聊着近況,但離別的傷感還是在我心中徘徊着。
我常常覺得自己的朋友緣份比較淺,每次想要深入一點去結交時對方就走了,總是在送別時莫名感嘆。然而另一方面,我的友緣又似乎很好。會深交的無論分別多遠多久,又總是會回來。
在這種來來去去的聚散中,我體會着相聚的樂,離別的悲,但更珍惜回來的緣。
希望 認識的朋友們都快樂。
把對方加入後我迫不及待地寫了個信息過去給對方想確認一下自己的猜測。幸運的,對方似乎也正在網路上,很快地回覆了我。bingo!正正是那個朋友,我的猜測沒錯。得到結果的那一刻,我高興得想要跳起來。
失去聯絡那麼久,就在我以為自己可能不會再碰上時居然又聯絡上了,讓我不得不承認網路真是神奇的地方。
在跟對方信息往來中,知道了她的一些近況。原來她已結婚並生了小孩。雖然大概猜得到,但實際上聽到還是讓我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覺。人生的每個階段總得要經歷的事正在我身邊慢慢地發生着,只是經歷的不是我而已。想像着她現在的生活, 回憶着我們的過去,這中間的感慨挺多的。
在臉書上撿回這個朋友的第二天,我卻要送別另一個朋友。這一來一走讓我忍不住在噗浪上嘆了一句:
「昨天撿回一個朋友,今天要送別一個朋友,聚散還真無常啊 (嘆)」
送別的這個朋友是之前的同事,因為她要去澳洲,這個星期將離去,所以約了幾個同事和前同事相聚。 席間雖然大家都很輕鬆,各自聊着近況,但離別的傷感還是在我心中徘徊着。
我常常覺得自己的朋友緣份比較淺,每次想要深入一點去結交時對方就走了,總是在送別時莫名感嘆。然而另一方面,我的友緣又似乎很好。會深交的無論分別多遠多久,又總是會回來。
在這種來來去去的聚散中,我體會着相聚的樂,離別的悲,但更珍惜回來的緣。
希望 認識的朋友們都快樂。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鞋子與走姿
一個人的走路姿勢好不好,看他/她的鞋就會知道。
鞋子,是一個人必不可缺的東西。說真的,我挺喜歡看別人的鞋子的。除了喜歡看鞋子的款式,有時也會看鞋子的形狀。鞋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穿的東西,我們穿的時間越久,鞋子的舒適度越高,因為鞋子會隨着時日逐漸磨損變形,成為配合我們走路姿勢的鞋子。
一個人走路的姿勢正不正確一般看鞋子的腳跟處就會知道。記得小時候,我的皮鞋鞋跟總是會從鞋跟的外側開始磨損,但內側卻仍保持着原來的高度,從後看,鞋跟被磨成了三角形。當時自己沒怎麼留意,但是看多了別人的鞋子,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走路姿勢不對而使鞋子磨成了那個樣子。
後來開始糾正自己的走姿,鞋跟才慢慢回復應有的平衡,不再成為傾斜的樣子。
在我觀察的人中,也有鞋子的鞋跟是歪斜的,每次看到對方走路的姿勢就會想起以前的自己,看着那個樣子就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走姿不正確,其實對身體不太好,會影響到骨骼的發展。只是似乎不太有人會注意自己的走姿。當然先天如有不足也不奇怪,但如本身身體沒問題卻因姿勢不正而導致的後天歪斜卻應該改正。
關於姿勢,之前看的書中有人說過正確的姿勢其實會讓身體很累,不正確的姿勢卻能讓身體覺得舒服,然而我們不該為了舒服而放棄學正確的姿勢。正如人生路上,走正路難免碰上挫折或使自己感到疲累,然而我們卻不能因為正路難走,而籍口走歪路、小徑來逃避或享樂。
鞋子,是一個人必不可缺的東西。說真的,我挺喜歡看別人的鞋子的。除了喜歡看鞋子的款式,有時也會看鞋子的形狀。鞋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穿的東西,我們穿的時間越久,鞋子的舒適度越高,因為鞋子會隨着時日逐漸磨損變形,成為配合我們走路姿勢的鞋子。
一個人走路的姿勢正不正確一般看鞋子的腳跟處就會知道。記得小時候,我的皮鞋鞋跟總是會從鞋跟的外側開始磨損,但內側卻仍保持着原來的高度,從後看,鞋跟被磨成了三角形。當時自己沒怎麼留意,但是看多了別人的鞋子,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走路姿勢不對而使鞋子磨成了那個樣子。
後來開始糾正自己的走姿,鞋跟才慢慢回復應有的平衡,不再成為傾斜的樣子。
在我觀察的人中,也有鞋子的鞋跟是歪斜的,每次看到對方走路的姿勢就會想起以前的自己,看着那個樣子就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走姿不正確,其實對身體不太好,會影響到骨骼的發展。只是似乎不太有人會注意自己的走姿。當然先天如有不足也不奇怪,但如本身身體沒問題卻因姿勢不正而導致的後天歪斜卻應該改正。
關於姿勢,之前看的書中有人說過正確的姿勢其實會讓身體很累,不正確的姿勢卻能讓身體覺得舒服,然而我們不該為了舒服而放棄學正確的姿勢。正如人生路上,走正路難免碰上挫折或使自己感到疲累,然而我們卻不能因為正路難走,而籍口走歪路、小徑來逃避或享樂。
交友之哀
一個人在別人心中的份量有多少,其實很容易判斷,尤其從小事中就可見一般。你當人朋友,別人是不是也把你當朋友,也很難說。
例如通知:如果你在別人心中是重要的,甚麼事情你該知道的,別人會第一時間通知你,關照你,而且是緊張的告訴你。相反,如果你不是那麼重要,那麼被遺忘通知,甚或最後一刻才想起知會你,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而我前幾天就遭遇了這樣的事,最後一刻才告訴我應該要知道的事。
遇上這種事,有時挺悲哀的,因為只是再次證明對方並不是很認真跟你做朋友,甚或連朋友也算不上。那該怨誰呢?怨對方的不以為意?還是怨自己自以為是朋友?也許,該怨的是自己明明有底卻沒有面對現實的天真。
例如聊八卦:當你跟某人聊着別人的八卦,評論別人評論得不亦樂乎時,就要看某人是不是對着你說好聽,背着你卻批評了。
我看過的例子是兩個平常很要好,總是聊得很開心,甚至讓人以為他們無所不談,好到交心的程度。 然而當其中一人不在時,另一人卻在背後數落對方缺點。那個面孔嚇到我,讓我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也曾做這種事?也開始思考應不應該繼續與對方交往。因為事實證明,雙面的人真的挺可怕的,尤其是藏在總是笑面對人背後的黑臉。我甚至會懷疑,自己看到的這張笑臉背後,其實也在深深地批評着我?
又例如約定:約定能否成事也是一個重量的指標。最簡單的聚會之約,如果是誠心的,總會抽到時間來實現。沒有誠意,就會碰上總是被放鴿子的情況,或者永遠只有客套的「下次約出來見個面」。
總說做朋友,要真誠,但真正有誠意去做朋友的,又有幾人?越是了解人性,也就越是傷心。然而生活中總不免要面對人,要接觸人,學着客套,學者識人,學着不要跟不值的人交心, 雖悲哀,卻也是保護自己的方式。
如果交友不那麼痛苦該多好......
例如通知:如果你在別人心中是重要的,甚麼事情你該知道的,別人會第一時間通知你,關照你,而且是緊張的告訴你。相反,如果你不是那麼重要,那麼被遺忘通知,甚或最後一刻才想起知會你,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而我前幾天就遭遇了這樣的事,最後一刻才告訴我應該要知道的事。
遇上這種事,有時挺悲哀的,因為只是再次證明對方並不是很認真跟你做朋友,甚或連朋友也算不上。那該怨誰呢?怨對方的不以為意?還是怨自己自以為是朋友?也許,該怨的是自己明明有底卻沒有面對現實的天真。
例如聊八卦:當你跟某人聊着別人的八卦,評論別人評論得不亦樂乎時,就要看某人是不是對着你說好聽,背着你卻批評了。
我看過的例子是兩個平常很要好,總是聊得很開心,甚至讓人以為他們無所不談,好到交心的程度。 然而當其中一人不在時,另一人卻在背後數落對方缺點。那個面孔嚇到我,讓我開始反省是不是自己也曾做這種事?也開始思考應不應該繼續與對方交往。因為事實證明,雙面的人真的挺可怕的,尤其是藏在總是笑面對人背後的黑臉。我甚至會懷疑,自己看到的這張笑臉背後,其實也在深深地批評着我?
又例如約定:約定能否成事也是一個重量的指標。最簡單的聚會之約,如果是誠心的,總會抽到時間來實現。沒有誠意,就會碰上總是被放鴿子的情況,或者永遠只有客套的「下次約出來見個面」。
總說做朋友,要真誠,但真正有誠意去做朋友的,又有幾人?越是了解人性,也就越是傷心。然而生活中總不免要面對人,要接觸人,學着客套,學者識人,學着不要跟不值的人交心, 雖悲哀,卻也是保護自己的方式。
如果交友不那麼痛苦該多好......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久違了,「花咲ける青少年」
「愛一個人就等於人生的花朵綻放一樣」這是「花咲ける青少年」(台譯:「天國少女」,港譯:「不一樣的少女」) 的主題,也是結語。
因為「天國少女」近來被動畫化,讓我又再次看到這個曾經很喜愛的漫畫。這套漫畫從開始連載到現在已經超過二十年有多了。而我,知道這個故事也十五年有了。再次看到,讓我懷念起當初看到時的感動。
喜歡這個故事,除了當中美形的人物和刺激的故事發展之外,還有人物之間深刻的覊絆。當然更喜歡的是主角那一生只有一次的難忘愛情。
因為動畫的關係,讓我想要再次看一看漫畫,幸運的,還真讓我在舊書店找到久違了的香港版 (正好是我當初看的版本)。
從花鹿開始尋找丈夫開始,漫畫中出現的候選人一個個都有着不同顯赫身世與成長包袱,然而在與花鹿相處的過程中,他們也各自找到自身的人生目的。 花鹿是幸運的,因為最後她找到了她一生的愛,毫無顧忌地向着那個走去。正如那個結語般如花朵綻放,開出了盛大的花朵。
對於愛情,在我心中,總想着如果一生只有一次把所有的愛都付出該是多幸運的事。我知道,這樣的想法很天真,也太浪漫了,但我卻是深深嚮往的。也許這一世都不會碰上,但等待也無妨,就算那是一生的等待。
很喜歡動畫結尾的歌曲,很好聽。希望你也能喜歡。
(21/6 更新ED的完整版)
為了這首歌,我還特別去訂了CD。 XDDD
因為「天國少女」近來被動畫化,讓我又再次看到這個曾經很喜愛的漫畫。這套漫畫從開始連載到現在已經超過二十年有多了。而我,知道這個故事也十五年有了。再次看到,讓我懷念起當初看到時的感動。
喜歡這個故事,除了當中美形的人物和刺激的故事發展之外,還有人物之間深刻的覊絆。當然更喜歡的是主角那一生只有一次的難忘愛情。
因為動畫的關係,讓我想要再次看一看漫畫,幸運的,還真讓我在舊書店找到久違了的香港版 (正好是我當初看的版本)。
從花鹿開始尋找丈夫開始,漫畫中出現的候選人一個個都有着不同顯赫身世與成長包袱,然而在與花鹿相處的過程中,他們也各自找到自身的人生目的。 花鹿是幸運的,因為最後她找到了她一生的愛,毫無顧忌地向着那個走去。正如那個結語般如花朵綻放,開出了盛大的花朵。
對於愛情,在我心中,總想着如果一生只有一次把所有的愛都付出該是多幸運的事。我知道,這樣的想法很天真,也太浪漫了,但我卻是深深嚮往的。也許這一世都不會碰上,但等待也無妨,就算那是一生的等待。
很喜歡動畫結尾的歌曲,很好聽。希望你也能喜歡。
(21/6 更新ED的完整版)
為了這首歌,我還特別去訂了CD。 XDDD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虛空的語言
一直對語言有莫名的喜愛,總希望能學會不同的語言來跟人交流。然而近來對語言卻有着很疲累的感覺。
曾經以為,跟人交談,我們總得使用一樣的話語才能說明白,而同一種語言在溝通上也方便一些。但是當我漸漸了解到說同一種話並不能讓人說得明白;用同一種語言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誤解時.....對語言的感覺漸漸變得很空虛。
這世界很多噪音,大家都在自說自話,表達着自己的意見,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去聽懂別人的話。這種情況這幾年在網路的體會更深。
從網誌的書寫,到微網誌的閒聊,從一開始的熱衷,一直到近來的無言,對語言開始喪失了一點想表達的慾望。
有時不止在網路上,真實世界中,人與人的交談也在虛化,變得沒有人想說真心話。大家都只是順着一些既有話題、既有的話語而說着不着邊際的話。
語言上的誤解,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同一個話題其實大家都各懷鬼胎地揀自己想聽和想說的來聽和說,久而久之,你聽不懂我說的,我也聽不見你的,然而又自為別人聽到地溝通着。
前些日子收到別人轉寄的郵件,題目是「孩子的反應很快」(Kids are quick)。上面有幾則很有趣的交談,是老師與孩子的。這幾則交談反應到孩子在說話時因為沒有任何心理上的負擔,總是以最真接的反應來回答。這在成人世界已是幾近絕跡的反應,因為成人有着太多的包袱,太多的虛應。
最近跟同組一個小妹(我稱她小妹,因為真的是個年輕的可愛小妹啊) 談天時聊到在臉書上給"comment"時有一個很好用的功能就是竪起拇指表示喜歡的圖示。因為看她常常用,聊天時提起,她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就是“千言萬語都不及這個手勢好用啊”。
是的,當說什麼都太多,說什麼都太過時,還有什麼比一個簡單手勢更能表達自己的感想?當語言因為太多虛浮的形容詞很一大堆言不及義的副詞修飾過,真正的語義就逐漸消失了。
這也是造成我近來越來越不知道該說什麼,又無話可說的境況了。原來語言的虛無可以讓人低鬱至此啊...
附錄:
「Kids are quick」原文如下:
TEACHER: Maria, go to the map and find North America.
MARIA: Here it is.
TEACHER: Correct. Now class, who discovered America?
CLASS: Mari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Why are you late, Frank?
FRANK: Because of the sign.
TEACHER: What sign?
FRANK: The one that says, "School Ahead, Go Sl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John, why are you doing your math multiplication on the floor?
JOHN: You told me to do it without using tabl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Glenn, how do you spell "crocodile?"
GLENN: K-R-O-K-O-D-I-A-L"
TEACHER: No, that's wrong
GLENN: Maybe it s wrong, but you asked me how I spell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Donald, what is the chemical formula for water?
DONALD: H I J K L M N O.
TEACHER: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DONALD: Yesterday you said it's H to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Winnie, name one important thing we have today that we
didn't have ten years ago.
WINNIE: 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Goss, why do you always get so dirty?
GOSS: Well, I'm a lot closer to the ground than you a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Millie, give me a sentence starting with "I."
MILLIE: I is...
TEACHER: No, Millie..... Always say, "I am."
MILLIE: All right... "I am the ninth letter of the alphab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George Washington not only chopped down his father's cherry tree, but also admitted it. Now, Louie, do you know why his father didn't punish him?
LOUIS: Because George still had the ax in his h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Now, Simon, tell me frankly, do you say prayers before eating?
SIMON: No sir, I don't have to, my Mom is a good coo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Clyde, your composition on "My Dog" is exactly the same as your brother's. Did you copy his?
CLYDE: No, teacher, it's the same do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Harold, what do you call a person who keeps on talking when people are no longer interested?
HAROLD: A teacher.
看這幾則交談我們都會會心一笑,然這在我眼中也是一種悲哀,為什麼人在長大以後這種直接的反應會逐漸消失,而語言也變得如此虛空。
曾經以為,跟人交談,我們總得使用一樣的話語才能說明白,而同一種語言在溝通上也方便一些。但是當我漸漸了解到說同一種話並不能讓人說得明白;用同一種語言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誤解時.....對語言的感覺漸漸變得很空虛。
這世界很多噪音,大家都在自說自話,表達着自己的意見,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去聽懂別人的話。這種情況這幾年在網路的體會更深。
從網誌的書寫,到微網誌的閒聊,從一開始的熱衷,一直到近來的無言,對語言開始喪失了一點想表達的慾望。
有時不止在網路上,真實世界中,人與人的交談也在虛化,變得沒有人想說真心話。大家都只是順着一些既有話題、既有的話語而說着不着邊際的話。
語言上的誤解,有太多太多的例子。同一個話題其實大家都各懷鬼胎地揀自己想聽和想說的來聽和說,久而久之,你聽不懂我說的,我也聽不見你的,然而又自為別人聽到地溝通着。
前些日子收到別人轉寄的郵件,題目是「孩子的反應很快」(Kids are quick)。上面有幾則很有趣的交談,是老師與孩子的。這幾則交談反應到孩子在說話時因為沒有任何心理上的負擔,總是以最真接的反應來回答。這在成人世界已是幾近絕跡的反應,因為成人有着太多的包袱,太多的虛應。
最近跟同組一個小妹(我稱她小妹,因為真的是個年輕的可愛小妹啊) 談天時聊到在臉書上給"comment"時有一個很好用的功能就是竪起拇指表示喜歡的圖示。因為看她常常用,聊天時提起,她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就是“千言萬語都不及這個手勢好用啊”。
是的,當說什麼都太多,說什麼都太過時,還有什麼比一個簡單手勢更能表達自己的感想?當語言因為太多虛浮的形容詞很一大堆言不及義的副詞修飾過,真正的語義就逐漸消失了。
這也是造成我近來越來越不知道該說什麼,又無話可說的境況了。原來語言的虛無可以讓人低鬱至此啊...
附錄:
「Kids are quick」原文如下:
TEACHER: Maria, go to the map and find North America.
MARIA: Here it is.
TEACHER: Correct. Now class, who discovered America?
CLASS: Mari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Why are you late, Frank?
FRANK: Because of the sign.
TEACHER: What sign?
FRANK: The one that says, "School Ahead, Go Sl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John, why are you doing your math multiplication on the floor?
JOHN: You told me to do it without using tabl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Glenn, how do you spell "crocodile?"
GLENN: K-R-O-K-O-D-I-A-L"
TEACHER: No, that's wrong
GLENN: Maybe it s wrong, but you asked me how I spell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Donald, what is the chemical formula for water?
DONALD: H I J K L M N O.
TEACHER: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DONALD: Yesterday you said it's H to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Winnie, name one important thing we have today that we
didn't have ten years ago.
WINNIE: 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Goss, why do you always get so dirty?
GOSS: Well, I'm a lot closer to the ground than you a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Millie, give me a sentence starting with "I."
MILLIE: I is...
TEACHER: No, Millie..... Always say, "I am."
MILLIE: All right... "I am the ninth letter of the alphab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George Washington not only chopped down his father's cherry tree, but also admitted it. Now, Louie, do you know why his father didn't punish him?
LOUIS: Because George still had the ax in his h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Now, Simon, tell me frankly, do you say prayers before eating?
SIMON: No sir, I don't have to, my Mom is a good coo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Clyde, your composition on "My Dog" is exactly the same as your brother's. Did you copy his?
CLYDE: No, teacher, it's the same do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ACHER: Harold, what do you call a person who keeps on talking when people are no longer interested?
HAROLD: A teacher.
看這幾則交談我們都會會心一笑,然這在我眼中也是一種悲哀,為什麼人在長大以後這種直接的反應會逐漸消失,而語言也變得如此虛空。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母難日
生日,是母親受難的日子,又稱母難日。今年的農曆生日正好在母親節前。母親和父親都排到休假,於是農曆生日的慶生就順理成章和母親節一起慶祝了。
又長一歲,感覺自己的想法有些改變,卻也有些仍是固執不變,如與母親的關係。這幾年跟母親的關係說親不親,說不親又不是,只能算是一種既保持距離,卻又互相關心的關係吧。
知道母親關心自己的未婚,卻又不願如她所願地努力把自己嫁掉。由着這種衝突在兩人中間夾着,偶爾就為了這樣的小事吵一吵,有時想想也覺得挺無謂的。不過這種以吵架為主的關懷雖累人,也算是另類的撒嬌吧。
擔心母親長時間的工作,其實不太希望她做那麼長,只是勸她她總不聽,又只能由着她。
從小跟在母親身邊,我跟她總有一種相互了解卻也不解的心結。不喜歡她這樣那樣的過度關心,卻也喜歡着她這種那種的寵愛。我知道,她其實也挺緃容我的,雖然常常吵架,但絕大多數時候還是由着我做自己。而我給予的就是偶爾讓她侵入自己的領域,只要不是完全違返自我,這種侵入的忍耐,還是在接受的程度。不過這種不明顯的給予,她是不會發現的。
我不知道這種微妙的距離能持續多久,但無論多久,在生日這天仍是要感謝她的辛苦。
媽媽,母親節快樂!
又長一歲,感覺自己的想法有些改變,卻也有些仍是固執不變,如與母親的關係。這幾年跟母親的關係說親不親,說不親又不是,只能算是一種既保持距離,卻又互相關心的關係吧。
知道母親關心自己的未婚,卻又不願如她所願地努力把自己嫁掉。由着這種衝突在兩人中間夾着,偶爾就為了這樣的小事吵一吵,有時想想也覺得挺無謂的。不過這種以吵架為主的關懷雖累人,也算是另類的撒嬌吧。
擔心母親長時間的工作,其實不太希望她做那麼長,只是勸她她總不聽,又只能由着她。
從小跟在母親身邊,我跟她總有一種相互了解卻也不解的心結。不喜歡她這樣那樣的過度關心,卻也喜歡着她這種那種的寵愛。我知道,她其實也挺緃容我的,雖然常常吵架,但絕大多數時候還是由着我做自己。而我給予的就是偶爾讓她侵入自己的領域,只要不是完全違返自我,這種侵入的忍耐,還是在接受的程度。不過這種不明顯的給予,她是不會發現的。
我不知道這種微妙的距離能持續多久,但無論多久,在生日這天仍是要感謝她的辛苦。
媽媽,母親節快樂!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迷戀
愛情,人們迷戀着兩兩相契的美好。
總說,人在尋找着風中散落的另一半。
熱戀時,人總以為自己找到了,
享受着那樣的美好。
然而,我總覺得與其說我們迷戀着找到相契的美好;
也許,我們只是找到迷戀自己的方式。
能够相契,在性格上總有着相似之處。
於是,我們是在另一個人身上尋找着自己。
能够相戀,在想法上總有着相近的地方。
於是,我們是在另一個身上想着自己。
他迷戀着他;她迷戀着她;
他們迷戀着他們;她們迷戀着她們;
他迷戀着她,她迷戀着他;
他、她、她、他;
迷戀着......
自己。
總說,人在尋找着風中散落的另一半。
熱戀時,人總以為自己找到了,
享受着那樣的美好。
然而,我總覺得與其說我們迷戀着找到相契的美好;
也許,我們只是找到迷戀自己的方式。
能够相契,在性格上總有着相似之處。
於是,我們是在另一個人身上尋找着自己。
能够相戀,在想法上總有着相近的地方。
於是,我們是在另一個身上想着自己。
他迷戀着他;她迷戀着她;
他們迷戀着他們;她們迷戀着她們;
他迷戀着她,她迷戀着他;
他、她、她、他;
迷戀着......
自己。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一直是我的弱點,不太懂跟人打成一片,也不太懂如何跟人一見如故,無話不談。然十幾年的職場生活,卻也讓我漸漸摸索出屬於自己的一套進退方式。
記得初出茅廬時,仍是個挺自以為是的人,也算是有點自我吧,常常以為只要不去算計別人,別人應該也不會過來算計你。然而在碰過太多次壁後才發現,人——真的是最複雜的動物。這個世界不是你不犯人別人就不犯你的。
曾經因為太鋒芒而被人碎嘴;曾經因為太直言也被人排擠......跌跌撞撞地碰了太多次以後才懂得,人際關係中有些事真的不必太認真,因為職場雖沒永遠的朋友,卻也一樣沒有永遠的敵人。也許曾經交惡的,後來會成伙伴;也許曾經相熟的,卻會越走越遠。
對於現在的狀況,自問還算不錯,能輕鬆與人交往,也能保持適當的距離。既不會過分融入別人的圈子,卻也不會過分置身事外。
俗語有云:十年人事幾番新。在這不短的日子裏,來來去去也經歷過一些人事變動。有的離職,有的換部門;有的不再聯絡,有的仍會相聚。而在這些來來去去的交往中,我深深體會的是,當你以誠待人時,別人也是會回以誠懇的。
曾經以為自己的人緣很不好,總是跟人保持着距離。然而在時間的流逝中,原來我也建立了一個人際的網絡。雖然我認識的人不多,但是會偶爾相聚的卻也有好幾個。能為人所記得而不是為利,在我心中已經是很不錯的事了,而我慶幸自己能讓人記得而不是為怨。偶而我還是有看錯人的時候,但是更多的卻是能保持君子之交的人。
曾經有嫌隙的人,也在我逐漸變圓滑的交往中消除了一點怨,建立了一點信任。也許不會變得很好,但是這樣的進步卻也是好的。圓滑不是要對一切都順從,只是在自己的接受程度中去找出適應的地方。這算是最深的體會吧。
記得初出茅廬時,仍是個挺自以為是的人,也算是有點自我吧,常常以為只要不去算計別人,別人應該也不會過來算計你。然而在碰過太多次壁後才發現,人——真的是最複雜的動物。這個世界不是你不犯人別人就不犯你的。
曾經因為太鋒芒而被人碎嘴;曾經因為太直言也被人排擠......跌跌撞撞地碰了太多次以後才懂得,人際關係中有些事真的不必太認真,因為職場雖沒永遠的朋友,卻也一樣沒有永遠的敵人。也許曾經交惡的,後來會成伙伴;也許曾經相熟的,卻會越走越遠。
對於現在的狀況,自問還算不錯,能輕鬆與人交往,也能保持適當的距離。既不會過分融入別人的圈子,卻也不會過分置身事外。
俗語有云:十年人事幾番新。在這不短的日子裏,來來去去也經歷過一些人事變動。有的離職,有的換部門;有的不再聯絡,有的仍會相聚。而在這些來來去去的交往中,我深深體會的是,當你以誠待人時,別人也是會回以誠懇的。
曾經以為自己的人緣很不好,總是跟人保持着距離。然而在時間的流逝中,原來我也建立了一個人際的網絡。雖然我認識的人不多,但是會偶爾相聚的卻也有好幾個。能為人所記得而不是為利,在我心中已經是很不錯的事了,而我慶幸自己能讓人記得而不是為怨。偶而我還是有看錯人的時候,但是更多的卻是能保持君子之交的人。
曾經有嫌隙的人,也在我逐漸變圓滑的交往中消除了一點怨,建立了一點信任。也許不會變得很好,但是這樣的進步卻也是好的。圓滑不是要對一切都順從,只是在自己的接受程度中去找出適應的地方。這算是最深的體會吧。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難唸的經
每次對家中一些事情心煩時,我總是想起這句話「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句話雖然是事實,我卻是非常討厭這句話的,總是覺得既然是難唸的經,為什麼我們卻必須要諗呢?人類的生活中,這也算是很荒謬的一件事了。
其實對家中的事,常常是心煩比快樂多的,我想大家都差不多吧。非正式統計(應該算是以我週遭認識的人來算 XD) 百分之九十的人對家中事都是不快樂的。
人們常常歌頌親情,甚或讚美它。而我每次聽到那種美化的東西都總有種很厭的感覺,尤其在想起自家的情況後。
不是說家中完全不可取,快樂時間不是沒有的,只是比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心煩,那種愉悅卻如鳳毛麟角般難得。
每次寫下關於家中的事時,總會盡量挑些比較好的事情來寫,心底裏其實是很希望藉一些好的事來說服自己不去怨。然而越是不怨,卻反而越是埋怨。也許把不好的寫下來,把怨清了,才有可能多些心的空間來想好一點的事吧。這是自己近來一直在想的事。
與父母的溝通,總在一些雞零狗碎的事情上。而往往這種零零碎碎的事卻是最難妥協的。
有時候,因為太了解對方的反應而選擇對一些事情不直言時,卻反而被他們認為我是聽話了而更難溝通時,是不是自己太縱容他們呢?有時候,因為不想總是吵架而讓步,卻反而被一直侵入領域時,是不是該堅決地表達自己的意而繼續吵呢?有時候,被誤會被判不受教時,這樣的委屈是不是該直受不談呢?
這樣的心煩雖是外來的,但更多時候也許是對自己的妥協與無力的失望。想要改善,卻無力去改,因為單方向的努力有時實在讓人疲累。
我們都有惰性,努力不來的事總會想要逃避。我有時也會想,其實對父母來說,我們也算是一種負擔吧,當我們不願去擔負一些事時,其實同理,他們應該也是會不想去承擔的。我們的出世也許在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無法選擇的累,只是就算累他們也不可輕易丟棄,只好在自己接受的程度中付出。
這樣看來,其實我們也無法多怨甚麼,因為我們無法選擇出不出世,他們也無法選擇要不要。算是兩方扯平吧。而相處,就只能在雙方的互相遷就下來摸出各取所需的相處哲學了。也許這樣對大家都好,不必計效誰付出多一點,誰吃虧多一點。我想我對這樣的相處會比較自在吧。
只是,親情,如何能像算數般計清呢?
其實對家中的事,常常是心煩比快樂多的,我想大家都差不多吧。非正式統計(應該算是以我週遭認識的人來算 XD) 百分之九十的人對家中事都是不快樂的。
人們常常歌頌親情,甚或讚美它。而我每次聽到那種美化的東西都總有種很厭的感覺,尤其在想起自家的情況後。
不是說家中完全不可取,快樂時間不是沒有的,只是比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心煩,那種愉悅卻如鳳毛麟角般難得。
每次寫下關於家中的事時,總會盡量挑些比較好的事情來寫,心底裏其實是很希望藉一些好的事來說服自己不去怨。然而越是不怨,卻反而越是埋怨。也許把不好的寫下來,把怨清了,才有可能多些心的空間來想好一點的事吧。這是自己近來一直在想的事。
與父母的溝通,總在一些雞零狗碎的事情上。而往往這種零零碎碎的事卻是最難妥協的。
有時候,因為太了解對方的反應而選擇對一些事情不直言時,卻反而被他們認為我是聽話了而更難溝通時,是不是自己太縱容他們呢?有時候,因為不想總是吵架而讓步,卻反而被一直侵入領域時,是不是該堅決地表達自己的意而繼續吵呢?有時候,被誤會被判不受教時,這樣的委屈是不是該直受不談呢?
這樣的心煩雖是外來的,但更多時候也許是對自己的妥協與無力的失望。想要改善,卻無力去改,因為單方向的努力有時實在讓人疲累。
我們都有惰性,努力不來的事總會想要逃避。我有時也會想,其實對父母來說,我們也算是一種負擔吧,當我們不願去擔負一些事時,其實同理,他們應該也是會不想去承擔的。我們的出世也許在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無法選擇的累,只是就算累他們也不可輕易丟棄,只好在自己接受的程度中付出。
這樣看來,其實我們也無法多怨甚麼,因為我們無法選擇出不出世,他們也無法選擇要不要。算是兩方扯平吧。而相處,就只能在雙方的互相遷就下來摸出各取所需的相處哲學了。也許這樣對大家都好,不必計效誰付出多一點,誰吃虧多一點。我想我對這樣的相處會比較自在吧。
只是,親情,如何能像算數般計清呢?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瘋狂
那是一間木搭成的小柴房,連接着鄉下的村屋,平常只用來存放燒火用的柴和一些雜七雜八的工具。這間柴房的墻是木板砌成的,在連接屋頂的地方留有一線縫隙,天氣好的日子,光線會從那一線縫隙透進來。
平常的小柴房,對她來說是一個用來玩躲貓貓的好所在,也是她與表弟躲大人或分享秘密的地方。那是她小小孩提時期的回憶。
只是有一天,他們發現,那間柴房被鎖上了。門栓的地方還用鍊子扣着,讓人無法輕易開啓。他們問大人為什麼柴房的門鎖上了?卻沒有人願意回答,只叫他們不要問。然而小孩子的好奇心並不是那麼容易滿足的,他們趁人不注意,好奇地貼在門板上傾聽着裏面的聲音。發現裏面傳來一點點錬子拖地的聲音,還有一點點像有人在喃喃自語般的聲音。
因為在意,他們便從門縫中看進去,隠約看到一個人影靠在墻角,旁邊有一條鍊子,似乎是栓着那個人。只是光線不够,看不清那是誰。
她問母親那是誰?可母親只是嘆息着,卻沒有告訴她。後來她還是發現了,從旁人的竊竊私語中。原來那人是她的舅舅,難怪那些天她總是沒看見他。在她心中,舅舅一直是個很老實的鄉下人,平常很踏實地耕種做事,性格上也是安安靜靜的,算是很平凡,沒有強烈存在感的人。她不知道為什麼他會忽然被關在那暗暗的地方。
有一天夜晚,她快睡着時,聽到母親被叫出去,似乎是為了舅舅的事。她好奇地跟在後面,來到二房的廚房,躲在門邊的暗角處向內張望。廚房內只有暗暗的煤油燈點着,搖晃的火光把人們的影子照得有點詭異。廚房裏傳來一直在剁東西的聲音,還有一把聲音在講話,她聽出那似乎是舅母在勸說着甚麼的聲音。她悄悄看過去,發現在剁東西的人是舅舅,好一段時間不見的人像變了個人似的,一臉的陰霾,加上拿刀砍東西的狠勁,與過去溫和安靜的樣子判若兩人。
她有一點嚇到,但仍看着。舅母在一旁小心地勸着,希望他放下刀子。而他好像沒聽到,只是專心地剁着。旁邊的人們也小心地觀察着,偶爾出個聲幫忙安撫着。氣氛一直僵着,不知該如何是好。
過了一會兒,他忽然停下來,轉頭看着舅母,當大家都以為他會放下刀子之際,他忽然駡了一聲:「你很煩!」然後手起刀落,只聽得一聲慘叫。所有人都錯愕得反應不了。他砍了舅母一刀,血立刻濺了他一身,而舅母也昏了過去。接着就是一片混亂。
也許是太驚嚇了,使她關閉了那一幕的記憶,後來只留下很模糊的一些片段。她只知道好像就是從那以後,舅舅又回復到過去溫和安靜的樣子,而舅母在搶救下也撿回一條命。一切似乎又回到過去,彷彿從沒發生過那回事般。
她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樣的事,要不是後來她聽母親提起,她甚至以為那只是一個太真實的惡夢。
對舅舅的失常,當時的人們會偏向相信他是撞邪,而母親也沒有解釋過發生甚麼事。然而現在想想,她覺得那該只是一種精神的疾病。而這件事在她幼小的心中留了痕,使她知道一個人瘋狂起來會做甚麼是很難預測的。
平常的小柴房,對她來說是一個用來玩躲貓貓的好所在,也是她與表弟躲大人或分享秘密的地方。那是她小小孩提時期的回憶。
只是有一天,他們發現,那間柴房被鎖上了。門栓的地方還用鍊子扣着,讓人無法輕易開啓。他們問大人為什麼柴房的門鎖上了?卻沒有人願意回答,只叫他們不要問。然而小孩子的好奇心並不是那麼容易滿足的,他們趁人不注意,好奇地貼在門板上傾聽着裏面的聲音。發現裏面傳來一點點錬子拖地的聲音,還有一點點像有人在喃喃自語般的聲音。
因為在意,他們便從門縫中看進去,隠約看到一個人影靠在墻角,旁邊有一條鍊子,似乎是栓着那個人。只是光線不够,看不清那是誰。
她問母親那是誰?可母親只是嘆息着,卻沒有告訴她。後來她還是發現了,從旁人的竊竊私語中。原來那人是她的舅舅,難怪那些天她總是沒看見他。在她心中,舅舅一直是個很老實的鄉下人,平常很踏實地耕種做事,性格上也是安安靜靜的,算是很平凡,沒有強烈存在感的人。她不知道為什麼他會忽然被關在那暗暗的地方。
有一天夜晚,她快睡着時,聽到母親被叫出去,似乎是為了舅舅的事。她好奇地跟在後面,來到二房的廚房,躲在門邊的暗角處向內張望。廚房內只有暗暗的煤油燈點着,搖晃的火光把人們的影子照得有點詭異。廚房裏傳來一直在剁東西的聲音,還有一把聲音在講話,她聽出那似乎是舅母在勸說着甚麼的聲音。她悄悄看過去,發現在剁東西的人是舅舅,好一段時間不見的人像變了個人似的,一臉的陰霾,加上拿刀砍東西的狠勁,與過去溫和安靜的樣子判若兩人。
她有一點嚇到,但仍看着。舅母在一旁小心地勸着,希望他放下刀子。而他好像沒聽到,只是專心地剁着。旁邊的人們也小心地觀察着,偶爾出個聲幫忙安撫着。氣氛一直僵着,不知該如何是好。
過了一會兒,他忽然停下來,轉頭看着舅母,當大家都以為他會放下刀子之際,他忽然駡了一聲:「你很煩!」然後手起刀落,只聽得一聲慘叫。所有人都錯愕得反應不了。他砍了舅母一刀,血立刻濺了他一身,而舅母也昏了過去。接着就是一片混亂。
也許是太驚嚇了,使她關閉了那一幕的記憶,後來只留下很模糊的一些片段。她只知道好像就是從那以後,舅舅又回復到過去溫和安靜的樣子,而舅母在搶救下也撿回一條命。一切似乎又回到過去,彷彿從沒發生過那回事般。
她一直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樣的事,要不是後來她聽母親提起,她甚至以為那只是一個太真實的惡夢。
對舅舅的失常,當時的人們會偏向相信他是撞邪,而母親也沒有解釋過發生甚麼事。然而現在想想,她覺得那該只是一種精神的疾病。而這件事在她幼小的心中留了痕,使她知道一個人瘋狂起來會做甚麼是很難預測的。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神秘森林》 (試閱)
《神秘森林》是一本關於謀殺、心理的推理小說,作者是我沒接觸過的歐美小說家塔娜‧法蘭琪 Tana French。
故事以主角羅伯‧萊恩這個警探為第一人稱的我的觀點來描述這個故事,而且以過去和現在交叉出現的敍事手法表現。
一開始,羅伯就先交待了一下他自己的背景:他在十二歲時與兩個朋友,彼得和潔咪在愛爾蘭的一個鄉填——納克拿里的一個森林玩,但是兩人卻失蹤,只有他倖存下來。由於驚嚇過大,他失去了十二歲以前的記憶。後來離開當地進了寄宿學校,但是二十年後卻又輾轉成了當地的一個重案組警探。
而在他當警探的這段期間碰上了一宗發生在納克拿里森林的凶殺案,一名十二歲的少女被陳屍在森林附近的古蹟基址祭壇上。因為屍體發現的地方有些蛛絲馬跡與過去的失蹤案似乎有關連,促使羅伯去挖掘已成空白的過往回憶。
在查案的過程中,追訪各個涉嫌人物、舉證各種證物、推演不同的行凶目的與動機的過程寫得絲絲入扣,吸引了讀者追看下去的興致。而我也好久沒這麼努力去追看一部小說了。
小說中較讓人莞爾的地方是羅伯與他的最佳搭擋凱西的互動,兩人間的心照不宣的默契、毒舌攻防戰等都讓人看完會心一笑。雖然故事的題材有點沉重,文章偏長,但整個卻寫得很流暢,不會有累贅的感覺。唯一的缺點大概只能說結局讓人有點遺憾和論點較弱。不過仍然會期待下集(如果有的話)會把這本沒交待的失蹤真相交待清楚。
另外,對於神秘森林這個主題我覺得作者想表達的是人們心中的一些美麗回憶和美好期望,總會隨着時間過去或者人生路上的不同選擇而消失,就像故事中羅伯那兩個失蹤的朋友、被殺的少女凱薩琳,隨着納克拿里森林的消失而落幕;還有羅伯對凱西的友情與愛的轉變。
挺喜歡羅伯與凱西那種互補的情誼,就像常常在外國電視劇中看到的模式,各有所長,各領風騷。相比起東方的總是要一方帶領或保護的模式,我覺得更有意思。我們會看到羅伯的一些失常,也會看到凱西的失控,這種更為人性化的設定給人物添加了一些親切感。
而故事的編排上,作者總能在開始有眉目的時候,又給讀者一些新的蛛絲馬跡,甚至推翻原理重頭再來。而當中偶爾顯現的提示非常隠秘,不細心真的看不出來。再加上一些混淆視聽的線索更是讓人如墮五里霧中。
總括來說,這個故事挺讓人喜歡的,推薦給愛推理的人。
故事以主角羅伯‧萊恩這個警探為第一人稱的我的觀點來描述這個故事,而且以過去和現在交叉出現的敍事手法表現。
一開始,羅伯就先交待了一下他自己的背景:他在十二歲時與兩個朋友,彼得和潔咪在愛爾蘭的一個鄉填——納克拿里的一個森林玩,但是兩人卻失蹤,只有他倖存下來。由於驚嚇過大,他失去了十二歲以前的記憶。後來離開當地進了寄宿學校,但是二十年後卻又輾轉成了當地的一個重案組警探。
而在他當警探的這段期間碰上了一宗發生在納克拿里森林的凶殺案,一名十二歲的少女被陳屍在森林附近的古蹟基址祭壇上。因為屍體發現的地方有些蛛絲馬跡與過去的失蹤案似乎有關連,促使羅伯去挖掘已成空白的過往回憶。
在查案的過程中,追訪各個涉嫌人物、舉證各種證物、推演不同的行凶目的與動機的過程寫得絲絲入扣,吸引了讀者追看下去的興致。而我也好久沒這麼努力去追看一部小說了。
小說中較讓人莞爾的地方是羅伯與他的最佳搭擋凱西的互動,兩人間的心照不宣的默契、毒舌攻防戰等都讓人看完會心一笑。雖然故事的題材有點沉重,文章偏長,但整個卻寫得很流暢,不會有累贅的感覺。唯一的缺點大概只能說結局讓人有點遺憾和論點較弱。不過仍然會期待下集(如果有的話)會把這本沒交待的失蹤真相交待清楚。
另外,對於神秘森林這個主題我覺得作者想表達的是人們心中的一些美麗回憶和美好期望,總會隨着時間過去或者人生路上的不同選擇而消失,就像故事中羅伯那兩個失蹤的朋友、被殺的少女凱薩琳,隨着納克拿里森林的消失而落幕;還有羅伯對凱西的友情與愛的轉變。
挺喜歡羅伯與凱西那種互補的情誼,就像常常在外國電視劇中看到的模式,各有所長,各領風騷。相比起東方的總是要一方帶領或保護的模式,我覺得更有意思。我們會看到羅伯的一些失常,也會看到凱西的失控,這種更為人性化的設定給人物添加了一些親切感。
而故事的編排上,作者總能在開始有眉目的時候,又給讀者一些新的蛛絲馬跡,甚至推翻原理重頭再來。而當中偶爾顯現的提示非常隠秘,不細心真的看不出來。再加上一些混淆視聽的線索更是讓人如墮五里霧中。
總括來說,這個故事挺讓人喜歡的,推薦給愛推理的人。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 歸鄉 》- 尋找自我的拼圖人生
因緣際會,有幸參與試閱的活動,可以先行閱讀《我願意為㚷朗讀》(即電影「The Reader」) 的原作者徐林克的新作《歸鄉》。
《歸鄉》這本小說描述的是一個關於尋找自我的故事。小說中的主角,以第一人稱「我」述說着,從他小時候一直談到大,有點像自傳的形式。而故事就從他在無意中看到的一篇以戰後士兵歸鄉的小說為線,慢慢地帶出主人翁在漫長的人生歲月裡,不斷去探索自己、定位自己的尋找自我的過程。也因為那篇歸鄉小說的不完整,他一直在尋找着小說的結局。尋找的過程中,總是有着一些大大小小的片段,不同的資料,而他就需要從中找出線索繼續去拼湊出整個故事。這個拼湊的過程亦如一個人生的拼圖,不到最後一刻,不知結局。
整篇小說分了五個部份,從主角的童年談起,經過成長戀愛,失戀與重遇,還有尋找父親的經歷。每一個經歷,都彷如一塊拼圖,拼湊着主角這個人。他從尋找小說結局的過程中去拼貼自我,每找到一塊,就讓他對自我多認識一點。而讀者在看這篇小說的時候,也彷如在拼貼着自己的想法。
不過對我來說,小說的初段其實挺讓人不耐的,因為一切才剛開始,而讀者只能從主角的眼光去看一段段未完的小說片段。我們會不耐於那些片段給我們的困惑,不耐於一切如在霧中的煩躁。正如我們的人生初段,對很多事都沒有答案,只能聽從一切擺佈,還沒找到自己的方向。
中間部分,主角尋找的線索總是偶爾出現一點轉機,彷彿有了方向,讓人以為再找下去便能找到結局。然事實是有太多的意料之外,一點線索剛起,又斷了;再來一點線索,又斷了。反反覆覆地尋找,正如人生不斷的考驗,最終結局仍未找到。
當故事進入尾段,主角總算知道小說的出處時,也是他找上自己父親的時候。他期望着能從接觸中找到結局,然事實卻與他的理想有了出入。而這種面對事實真相與尋求肯定的過程,不只主角要面對,真實的我們也是不得不面對的。
正如小說中提的,歸鄉的故事類型有很多,而他尋找的卻是讓他最在意的那一個。我們尋找自我的時候,也是找着讓自己最能接受的自我,而這種尋找的過程也是人生必修的一課。
總括來說,《歸鄉》這篇小說中有着很多的拼貼,作者把尋找自我的一些哲理放在不同的拼圖上,讓讀者自己從中去拼湊自己的解讀。
《歸鄉》這本小說描述的是一個關於尋找自我的故事。小說中的主角,以第一人稱「我」述說着,從他小時候一直談到大,有點像自傳的形式。而故事就從他在無意中看到的一篇以戰後士兵歸鄉的小說為線,慢慢地帶出主人翁在漫長的人生歲月裡,不斷去探索自己、定位自己的尋找自我的過程。也因為那篇歸鄉小說的不完整,他一直在尋找着小說的結局。尋找的過程中,總是有着一些大大小小的片段,不同的資料,而他就需要從中找出線索繼續去拼湊出整個故事。這個拼湊的過程亦如一個人生的拼圖,不到最後一刻,不知結局。
整篇小說分了五個部份,從主角的童年談起,經過成長戀愛,失戀與重遇,還有尋找父親的經歷。每一個經歷,都彷如一塊拼圖,拼湊着主角這個人。他從尋找小說結局的過程中去拼貼自我,每找到一塊,就讓他對自我多認識一點。而讀者在看這篇小說的時候,也彷如在拼貼着自己的想法。
不過對我來說,小說的初段其實挺讓人不耐的,因為一切才剛開始,而讀者只能從主角的眼光去看一段段未完的小說片段。我們會不耐於那些片段給我們的困惑,不耐於一切如在霧中的煩躁。正如我們的人生初段,對很多事都沒有答案,只能聽從一切擺佈,還沒找到自己的方向。
中間部分,主角尋找的線索總是偶爾出現一點轉機,彷彿有了方向,讓人以為再找下去便能找到結局。然事實是有太多的意料之外,一點線索剛起,又斷了;再來一點線索,又斷了。反反覆覆地尋找,正如人生不斷的考驗,最終結局仍未找到。
當故事進入尾段,主角總算知道小說的出處時,也是他找上自己父親的時候。他期望着能從接觸中找到結局,然事實卻與他的理想有了出入。而這種面對事實真相與尋求肯定的過程,不只主角要面對,真實的我們也是不得不面對的。
正如小說中提的,歸鄉的故事類型有很多,而他尋找的卻是讓他最在意的那一個。我們尋找自我的時候,也是找着讓自己最能接受的自我,而這種尋找的過程也是人生必修的一課。
總括來說,《歸鄉》這篇小說中有着很多的拼貼,作者把尋找自我的一些哲理放在不同的拼圖上,讓讀者自己從中去拼湊自己的解讀。
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千年善禱
親子的關係,從來都是個讓人苦惱的問題。血緣讓我們有了聯繫,思想卻讓我們有了距離,這難解的題,成了千百年來人們祈求做好卻總是搞砸的事。這是我看「千年善禱」的感想。
先提醒一下,下面有劇情。
這是一齣講親情小品式電影。劇情很簡單,電影中的表達手法也很簡單,但卻很深入地去討論了一下兩代溝通和親子關係的問題。
對我來說,這齣戲所討論的點都蠻有意思的,也許是因為當中很多點都能讓我產生共鳴吧。
故事簡介:
喪偶的老先生去美國探望離家多年的女兒,並且期望在相處時能了解一下女兒之前離婚的理由和開解一下女兒。然而女兒因為過慣了自由的生活而對父親的關心不太接受。因此,同一屋簷下,溝通與相處的磨合便成了這齣戲的主要論點。當中還穿插了一些比較有趣的角色。
相處:
老先生到美國後的第一幕晚餐是女兒煮的簡餐,份量不多,女兒習慣了這種依食量計算的餐飲方式在老人家眼中卻有着一種不够的印象。所以之後的幾場晚餐,都是老先生煮了好幾盤菜,份量都很滿,並且不斷要給女兒添菜的情形。
這個情況我家也是如此,似乎做父母的總有着這種關心子女溫飽的常態。而且在餐桌上談事情似乎也是相處中必經的事。
像其中一幕的問答,感覺蠻有意思的。
父親覺得女兒似有心事,然而詢問卻無法得到答案。
父親問着:「妳有心事?感覺妳不大開心。」
女兒回說:「我沒有不開心。」
父親覺得:「妳不開心,因為妳寡言少語。」
女兒聽到後反駁:「你呢?你也不開心嗎?」
父親說:「我一直都很開心。」
女兒:「你開心不也寡言少語的。」
生疏的關係由此可見,非常熟悉的情景,我們又何嘗不是常常碰到類似的情況,父母也許想了解我們在想甚麼,然我們卻不想談。
影片中段,因為怕了父親不斷的追問,女兒開始找藉口晚回家,甚至外宿。而父親卻想盡辦法想要找到女兒,跟她談開。這種追逐的戲碼在現實生活中是多麼經常在上演着,那麼的真實,那麼的讓人心酸。
語言與溝通:
老先生是不太懂英語的人,他只會簡單的一些詞句,偶爾一兩句英語夾雜在中間跟別人聊天。像他在女兒上班時常常到一個公園休閒,碰上一個在美國居住多年的伊朗老婦人,兩人常常一起聊兒女經,雖然語言上不太懂對方說甚麼,但卻了解對方所談的事。因為父母的心事也只有父母知道。
相反,老先生雖能流利地跟女兒說話,但是雙方的各有心事反而讓大家很難溝通。
電影的尾段,女兒與父親爭執,她終於告訴父親自己是因為婚外情而離婚。父親問她為何要跟一個外國人搞婚外情時,她說了一個很有深意的理由。
她用語言來形容自己外遇的心情。大概是說:「因為我從小到大,熟悉的語言都無法表達我自己。當我學會另一個能讓我表達自己的語言的時候,我會樂於去擁抱那個語言。」
對於這個理由,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中文是個含蓄的語言,而中國人講話也往往只講三分,甚至還要拐彎抹角讓你猜着對方的意思。英語是個比較直接的語言,而且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比較清晰。
像我,每次看外語片,我都很喜歡當中角色們直接的情感表達,不吝嗇去讚美對方,不含蓄去訴說愛意等等,往往讓我痛恨起自己的語言是那麼地讓人難以言語。所以看到這一段時,我深深地感受到那種無法言語的無奈。
另外影片中也因為這最後的吵架帶出女兒對父親的懷疑與曾經的恨。父親一直說自己對妻子是忠誠的,然女兒卻質疑父親曾有過的一段外遇。對於當時有流言傳父親外遇而父親卻沒有對母親解釋,以至她和母親都遭到流言的難堪。所以她對父親一直有着埋怨,也使她在最後挖出這件事來跟父親吵。
父親最後跟她解釋當初沒有外遇卻傳出外遇流言的原因。那是一個誤會,然卻沒有人信,加上他以為妻子會相信他而沒有解釋,才造成這個傷害。
這一幕幕的爭辯與溝通,深刻地描繪出一段中國親子倫理關係的衝突。
影片整體:
整齣戲拍得很簡單,場景不多,大部份只在家中,其他還有公園。對白也不算多。
大部份時間裏,因為女兒總是避免與父親獨處,因而只看到老先生在家中與附近一個人落莫地走動。帶出那種親子關係的疏離。
就算到最後的吵架,也沒有很大的張力,像是刻意去讓衝突減少般。然這種溫吞的吵架方式卻也更讓人感到無奈。而且吵架時畫面呈現的是不讓兩人面對面吵,不是各占一方,就是以鏡面切割,表達出一種大家都不願意去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感覺。
整體來說,這齣戲當中有太多感觸的事,現實得那麼無可奈何。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無法愛
我無法愛你,
當你被稱為親情
我無法愛你,
當你被讚美為母愛
我無法愛你,
當你名為父愛的關懷
我無法愛你,
當親情成了你予取予求的藉口
我無法愛你,
當母愛成了你過渡干涉的理由
我無法愛你,
當關心成了你漫駡與齟齬的源頭
當你被稱為親情
我無法愛你,
當你被讚美為母愛
我無法愛你,
當你名為父愛的關懷
我無法愛你,
當親情成了你予取予求的藉口
我無法愛你,
當母愛成了你過渡干涉的理由
我無法愛你,
當關心成了你漫駡與齟齬的源頭
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鄉情
近來在看的書叫《事後 - 香港文化誌》。作者是陳冠中,《號外》雜誌的創辦人。書中的文章談論的是香港的文化。
香港曾經被人家稱呼為文化沙漠,大家都覺得這裏商業得太徹底,文化無法在此落地。我也曾如此以為。然而看《事後》,卻難得地發現原來香港也是有很多不同的文化的,只是人們都太擅忘,也不願去記,所以很多的東西都在人們的遺忘中逐一消失了,甚至不曾記得原來我們曾經擁有過。
作者從多方面來描繪香港的文化,書店的文化、新聞的文化、左右翼思想文化、舞廳文化、音樂文化、電影文化、電視文化、動漫文化等等。有的曾經輝煌,有的一閃即逝,有的持續演變,也有的始終如一。
書中提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文化味道最繁盛、最多元化的70年代前後,如果從現在的眼光看,會覺得當時的人好新潮,居然願意去嘗試那麼多不同的事,反而現在的人卻總是顧左右而言他,除了制式的所謂流行文化之外,沒有了那種多彩多姿的文化感。
雖然那些文化事很多在事外的人未必會知道或者了解,但卻能在書中找到曾經共有的一些回憶。就像那個電視主題曲爆紅的年代、那個disco舞廳時髦的年代、那個以喜劇電影為主的年代,等等等等,作者也從中對自家雜誌作了個回顧,並且記下這個城市的點點滴滴,期望能引起大家對這個城市的關注,也為香港本土的文作個記錄。
看這本的時候,想起自己來香港的日子不覺也快要二十年了,人生的三分之二時間都在這個城市渡過。
曾經以為自己對這個城市沒有留戀,沒有歸屬感,總有一天我會離開此地。然而隨着停留的時間越長,對這個地方也不覺會有了感情。就像每次外出旅行,回來那一刻,當飛機窗外映着熟悉的燈光城市時,回家的感覺就會浮上來,那種安心的感覺,應該就是我的鄉情了吧。
這個城市有她的亮點,也有不少的缺點,也許她曾讓我們驕傲,也曾讓我們失望,但總是在這個城市停留的人的歸屬地。多認識她一點,總會有能改善的時候吧。
香港曾經被人家稱呼為文化沙漠,大家都覺得這裏商業得太徹底,文化無法在此落地。我也曾如此以為。然而看《事後》,卻難得地發現原來香港也是有很多不同的文化的,只是人們都太擅忘,也不願去記,所以很多的東西都在人們的遺忘中逐一消失了,甚至不曾記得原來我們曾經擁有過。
作者從多方面來描繪香港的文化,書店的文化、新聞的文化、左右翼思想文化、舞廳文化、音樂文化、電影文化、電視文化、動漫文化等等。有的曾經輝煌,有的一閃即逝,有的持續演變,也有的始終如一。
書中提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文化味道最繁盛、最多元化的70年代前後,如果從現在的眼光看,會覺得當時的人好新潮,居然願意去嘗試那麼多不同的事,反而現在的人卻總是顧左右而言他,除了制式的所謂流行文化之外,沒有了那種多彩多姿的文化感。
雖然那些文化事很多在事外的人未必會知道或者了解,但卻能在書中找到曾經共有的一些回憶。就像那個電視主題曲爆紅的年代、那個disco舞廳時髦的年代、那個以喜劇電影為主的年代,等等等等,作者也從中對自家雜誌作了個回顧,並且記下這個城市的點點滴滴,期望能引起大家對這個城市的關注,也為香港本土的文作個記錄。
看這本的時候,想起自己來香港的日子不覺也快要二十年了,人生的三分之二時間都在這個城市渡過。
曾經以為自己對這個城市沒有留戀,沒有歸屬感,總有一天我會離開此地。然而隨着停留的時間越長,對這個地方也不覺會有了感情。就像每次外出旅行,回來那一刻,當飛機窗外映着熟悉的燈光城市時,回家的感覺就會浮上來,那種安心的感覺,應該就是我的鄉情了吧。
這個城市有她的亮點,也有不少的缺點,也許她曾讓我們驕傲,也曾讓我們失望,但總是在這個城市停留的人的歸屬地。多認識她一點,總會有能改善的時候吧。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台北印象
台北,是一個安靜的城市。這是我對台北的一個印象。
去年的六月和今年的三月,我連著出入了台北兩次。兩次的印象都覺得這個城市有點安靜,有點寂寞。
兩次在台北逗留,除了與這裏的朋友見之外,我都會漫無目地地隨便亂逛。因為兩次都住宿在中山站與台北車站附近,這一帶的地區就成了我比較熟悉的地區。
每次從飯店出去,我總是沿着南京西路從圓環那邊向中山站走過去。而這一條路就是我最熟的路了。然而無論我甚麼時候走過,感覺這邊的人流並不多。就算是在台北車站附近,也沒有很擁擠的感覺。也許是我走過的時間點都是在大家上班後的時間吧。
上面那張圖是我在南京西路拍的,那天剛好早上有點雨,路面還是濕的,不過卻有陽光開始露出來。路上的行人不多,車子也很少。只有一輛輛的機車停在路邊。這樣的畫面給了我一種很安靜的感覺。
我喜歡台北的書店,每次經過,總要進去逛逛。一直覺得台灣的出版業比香港好,種類也多。所以每次來,總是要帶幾本書離開。而書店,更是安靜的表表者。常常在誠品看到大家靜靜坐著看書,誰也不會干擾誰。我喜歡這種被書圍繞的感覺。
逛得累了,我喜歡在咖啡店做短暫停留。喝一杯咖啡,看看書,聽聽音樂,順便看看人。記得在龍應台的文章中也常常提到,香港是個沒有逗留文化的地方,因為她沒有太多能讓人停留休息的特色咖啡館。而這一點我是同意的。因為在台北,總能在轉角處就找到太多不同的咖啡店或者飲品店。我可以靜靜坐著,喝一杯,逗留良久不離去也不會有人趕。這也是這個城市給我的安靜感受。
我沒有去逛台北的夜市,雖然這對香港遊客來說幾乎是必到的景點。選擇不去,是因為我對吃一直沒有太多慾望,夜市的吸引力也就不大了。不過曾經有去過,知道那是台灣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應該說是非常“台”的地方吧 XD
在台北的幾天,我坐過捷運,坐過公車,真正像是體會着大家平常的日子般。我也有去景點區,如故宮、中正紀念堂,體會着做為遊客的心情。也許是很多個地方我都是一個人走過,也就份外體會那份寧靜。
會覺得台北安靜,除了那些親身的體會之外,也因為另一種對這個城市的一份印象。總覺得台北有着一種寂寥,也許因為近年的經濟不景,又或許因為政治的無奈。
不過外在印象並不影響我喜歡台北的心情。因為我在台北碰到的人都很友善,尤其是各位相識的朋友,除了大伙相聚的熱情與活力外,更喜歡三兩好友相聚下午茶的感覺。
期待我們下次的再相聚。(^_^)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共犯
昨天有空,約了姐姐出來聊天,好久沒跟她聊了。聊着聊着,不覺談到房子的事。我近來真的很想要自己搬出來住,當我開始厭倦面對父母的嘮叨與干涉時。而且總覺父母似乎開始嫌棄我這個一直不出嫁的女兒了 XDDD
在香港,要買一間自住的房子並不容易,尤其對打工族來說。除非有人跟你合買,一人一半應該比較行得通。而這個人一般都是結婚對象。
對於結婚,我一直不太熱衷,總覺得要兩個獨立個體相處在一起很困難,尤其是面對長期以吵架為情趣的父母來說,更是讓人卻步。
昨天跟姐姐聊完,忽然很想找個共犯。而所謂的共犯,也許是個能一起買房子的同居人。
共犯,可以是同居人,可以是各取所需的結婚對象。共犯,也可以是知己情人,卻不必朝朝暮暮。
如果是同居人,希望可以各自為政,房子一人一半,不干涉對方,也互相尊重對方的隠私。
在香港,要買一間自住的房子並不容易,尤其對打工族來說。除非有人跟你合買,一人一半應該比較行得通。而這個人一般都是結婚對象。
對於結婚,我一直不太熱衷,總覺得要兩個獨立個體相處在一起很困難,尤其是面對長期以吵架為情趣的父母來說,更是讓人卻步。
昨天跟姐姐聊完,忽然很想找個共犯。而所謂的共犯,也許是個能一起買房子的同居人。
共犯,可以是同居人,可以是各取所需的結婚對象。共犯,也可以是知己情人,卻不必朝朝暮暮。
如果是同居人,希望可以各自為政,房子一人一半,不干涉對方,也互相尊重對方的隠私。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Doubt 「聖訴」
無可置疑,“Doubt” (港譯:「聖訴」,台譯:「誘惑」)是一齣戲味很濃的電影。兩位金像獎演員的演技水準使這齣戲充滿了張力。
「Doubt」的故事發生在60年代的美國的一間教會學校裏。鐵腕校長——艾修女(Merly Streep飾) 一直以嚴苛的校規管理着這間學校。相反,學校的費神父 (Filip Seymour Hoffman飾) 卻認為學校應該順應社會的潮流進行改革。兩人本來各自為政,表面相安無事,只在枱面下暗暗較勁的。
然有一次,純樸善良的珍修女 (Amy Adams飾) 無意中發現費神父對學校唯一的黑人學生特別關心。當她把心中的疑惑向艾修女坦訴時,艾修女卻在毫無憑證下認為費神父作了「褻童」的行為,甚而針對這個罪名向神父作出嚴厲的指控。神父雖力辯自己的清白,卻無耐被修女以其過去的錯誤脅迫而最終離開這間學校。
這場明為道德對錯的辯論,實為暗藏爭權欲望的鬥爭,在神聖十字架的見證下展開,結果誰才是勝訴呢?
電影以費神父在星期天的禮拜中針對“doubt 疑惑”一詞所做的定義作開始。然後逐漸引出各人不同的疑惑,如珍修女對費神父特別關照黑人學生的疑惑、艾修女為了打倒費神父而不擇手段後心中的疑惑、學生家長對校長追查真相並意圖為她相信的事定罪之疑惑等等。揭示了人心的黑暗欲望面。
人在生活中,面對各種的問題,心中總不免有著疑惑,如何去解釋心中的疑惑,需要一種信任的心與不為惡的心。正如神父在一開始說的“In the pursuit of wrongdoing, one steps away from God” 。
很喜歡戲中的幾場辯論,非常有張力。如艾修女與珍修女在校長室與費神父對質一幕;艾修女試圖說服黑人學生的母親指證費神父一幕;和最後艾修女與費神父在最終的辯論一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在,每個人也都在為自己的權力與想保護的事物而辯。當中的對白,非常精警,值得人深入去思考。
雖然我本身對教會的那些教條與說教很反感,但是卻也覺得當中的一些道理是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都適合的。電影中出現了三次的禮拜講道。第二次時,神父說了一個故事,是關於流言的。我覺得很有意思。
那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女人,因為說了別人的壞話,之後感到內疚而去教會向神父懺悔,並問神父該如何求得原諒。神父叫她做一件事,就是拿一個枕頭上屋頂,然後割開那個枕頭。女人照做,神父就問她做完看到甚麼?女人說“羽毛,飛散的羽毛”。神父叫她把羽毛收回,女人回到不可能,因為羽毛隨風飛到很遠,不可能回收。神父說這就是流言。一旦散播,是無論如何也收不回的了,如果造成了傷害,就更是無法收回。也暗示了我們應該要對自己的語言負責。
另一段我很喜歡的是黑人母親為了保護兒子而拒絕校長要她追訴神父是否有欺侮過她兒子的真相。因為對一個母親來說,能對兒子好的事,她不希望破壞,在兒子本來就已經備受傷害的環境下。所以她拒絕了校長沒有憑證的要求。而這一段母親與校長的言語辯解也讓人非常感動。
最後,神父雖離開這間學校,卻又升職到別的社區了。而艾修女向珍修女坦承自己為了贏得這場勝利而說了謊。這讓她內心產生了非常難過的疑惑。到底贏了的是事實的真相,還是她認定的事實呢?影片沒有交待事實神父有沒有做過,只是讓觀眾自己去判斷。這樣的結束,加深了影片對“doubt” 這個詞的解釋。
========================
題外話:
1. 神父在最後與校長辯完,坐在校長室對着自己的聖經經書時,把經書中長期夾着的花朵放在書面,放的位置在封面正中一上一下的位置。忽然覺得如果是中文的聖經,剛好可以蓋着直寫的“聖經”兩字。 (這是我無聊的聯想)。
2. 我比較喜歡「聖訴」這個譯名。
=========================
引申閱讀:
電影官網 - Doubt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觀看電影「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港譯:「奇幻逆緣」,台譯:「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也有幾個星期了,一直想提筆記下對電影的感想,只是一直不知該從何入手。實在是因為這齣戲要表達的有很多,每一個信息都是一個人生的道理。不過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船長臨終前說的那句話。
"You can be as mad as a mad dog at the way things went; you can swear and curse the fates, but when it comes to the end, you have to let go"
“你可以像隻瘋狗般發狂;你也可以咀咒命運之神;但是當一切來到終點,你得看開。”
很喜歡“let go”這個意念。人生在世上,有太多的無奈,就像班傑明生來就是老頭子一樣,無從選擇,他也無法停止自己逐漸變年青的時光,我們也一樣無法停止自己變老。而在接受這種生命的必然性時,也可以試着不要那麼執着,放開心懷,去感受生命一點一滴的轉變,更能讓我們對生命有多點感受。這是我喜歡這個信息的原因。
這齣戲雖然很長,接近三個小時,但是當中班傑明的每一段經歷都是不可或少的。
因為一出生的怪異樣子,他被抛棄在養老院。而在養老院的成長,因為經常在面對着死亡的突然降臨,他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還有後來與英國貴婦的初戀、跟船長出海甚至經歷戰爭、陪伴父親到最後、經歷養母的逝世等等。每一個生命的情景,都讓他對生命更珍惜。
而他與Daisy的一段情,從小時的相遇到成長時的分離,再相遇分離,一直到終於在大家都相似的年歲碰上並相戀,和後來不得不放手的分離。在在都觸動着我的每個神經。尤其是他選擇在女兒一歲時離開的決定,是真正的要“let go”,放開。
對於分離,無論是生離,還是死別,每個人都要經歷,然而我們總是學不會該放手時放手。更甚的,是我們也學不會要把握相聚的時光。既然終須一別,那就好好珍惜擁有的。
2009年2月10日 星期二
最遙遠的距離
“你知道我在哪裡嗎?你知道我在哪裡嗎?”
她對着錄音機問着這句話,想要被找到,想要有人在乎,然而身邊只有海風吹着,只有夕陽陪着。那樣孤寂的聲音,沒有人聽得到。
只有身體的交纏,沒有靈魂的接觸,再多的激情也只剩下空虛的心。
他收集着聲音,他與她夢想中的福爾摩沙之音。然而收集再多,也改不了她與他要分開的事實。當兩人共有的夢,只剩一人在追尋,失落的心找不到停下的點,他只能一次又一次把錄音帶寄給她,期望能讓她也想起曾有過的夢。
“我會好好的。我會好好的......”當眼淚終於流下,他終於能放下他們的夢,為漂泊的心找到放下的機會,再重新開始。
當決定斬斷過去的她與可以放下過去的他在海邊相遇時,他們既相識,卻又不認識。既近卻也遠的距離......
星期日去看了《最遙遠的距離》,這齣戲之前在香港上映時錯過了,趁着電影中心再度播放的機會就去看了。
上面那幾個情景都影片中的片段,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她問“你知道我在哪裏嗎?”
當科技讓我們更方便去找人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而越遠。手機、網路、即時通訊等等,一個又一個的帳號,都標示着“我在這裏,我就在這裏”,我們都期望別人能發現,然而事實卻是沒有人發現。
“你知道我在哪裏嗎?”回答的只有永遠的沈默。
==========題外話分隔綫================
這篇本來應該是我要寫在“副‧雜誌”中作為「距離」一文的,只是當時還沒看到這齣戲,我又沒買片子,只好作罷。
現在有感,就發在這邊吧。
副,作第二個,算是另一個網誌。亦作複,複雜的意思。是我與幾個朋友的共筆網誌。 (這算是遲了好多的宣傳吧 XD)
2009年2月1日 星期日
睡眠問卷
記得之前看過咆爺回答過關於睡眠的問卷,覺得很有趣。今天又在蜻蜓那看到,就拿來答一下,順便寫一些關於自己對睡眠的體會好了。(最近實在很懶寫部落格,需要一些梗來激勵一下自己啊啊啊...)
1. 都在幾點睡?
一點左右吧,雖然很想把時間推早一點,但劣根性的摸魚總會讓我無法早睡。而且在這個工作無聊到想死的時代,晚上的自由時間是那麼珍貴,怎麼捨得早睡浪費掉?
其實之前有一段時間甚至嚴重到兩點才爬上床,但因為上班時的睡眠不足實在太嚴重,才又慢慢調回來。
今年的目標希望能再推早一點到十二點吧。
2. 睡覺都穿什麼?
夏天穿T恤/背心/短褲,冬天會穿長袖睡衣長褲。(其實夏天很想裸睡,但家中不適合而作罷,以後如果自己住的話也許會試)
3. 睡前會做什麼?
上網、聽音樂、看書。今年開始放一本筆記本在床上,睡前會寫日記,記一下每天發生的事。希望這個能持續,因為我的懶病很嚴重,一天不寫就會逐漸放棄...(暫時還是每天都在寫)
4. 床是甚麼顏色?
如果說床架的話是原木的色調,沒有添加任何顏色。床單的話現在只有黃色和藍色,以後看會不會再添加。
5. 上擺些什麼?(應該是床上擺些什麼吧...)
我的床是高架床,因為每次上床後再下來不方便,所以會放一些書在床頭,另有一部CD機,一兩隻CD,潤唇膏/潤膚乳(冬天很乾,放在床頭為有時忘了搽時可以後補,不用再下來),床尾的床邊欄還掛有幾件衣服甚麼的(沒辨法,香港的屋子實在太小,甚麼都要用盡 = =")
6. 習慣側睡還是正睡?
都有,不想動時都是正睡到天亮。睡得不好時,側睡會好一點。
7. 有聽音樂睡覺的習慣嗎?
看心情。睡不着時會用CD機播點音樂來聽。不過常常是越聽越睡不着...囧
不過很久以前試過晚上聽着收音機的深夜音樂節目來睡反而很好睡,那時常常會在半夜醒來時聽到最喜歡的歌,然後又滿足地睡去。
8. 聽些什麼類型的?
輕柔的歌曲,不過很難說,因為有些專輯硬是會有一兩首快歌,如果在之前睡着還好,睡不着就會自己按掉。
9. 睡前會不會想些事情?
會,不過盡量不想。
10. 都在想什麼?
想一天發生過的事。偶爾會想起討厭的事,那會讓我失眠。不過絕大多數還是想睡時上床就不會想東想西的。
11. 睡不著你會?
繼續躺,就算輾轉反側還是不想起來,而且堅持不睜眼,就讓自己在黑暗中想東想西。不過最討厭還是聽到窗外馬路呼嘯而過的車聲。
12. 睡到一半突然醒來,之後就睡不著,你會?
繼續睡。其實我很少會睡到一半突然醒來,除非那晚喝太多水要起來上廁所,不然都是一覺到天亮。
13. 午夜12點整,手機突然響了,你覺得是誰打來?
知道我晚睡的人,或者是約好會打來的人,因為12點我還沒睡。
超過12以後,例如在凌晨的,就只有我媽,她可能忘了帶鑰匙要我開門 (之前試過了....超怒的) <--不否認我有嚴重起床氣,半夜吵醒我就要忍受我的怒氣
14. 會開燈睡覺嗎?
不會。除了旅行時,在旅館會開一盞小燈,不能太亮的。還是覺得黑暗比較好睡。
15. 正當你快要睡著時,突然地震,你會?
不知道。香港沒有地震。也許就像蜻蜓說的繼續睡。房子塌了,就跟這個世界說再見,因為住23樓,怎麼跑都一樣,不如留在房中跟我的書同歸於盡。
16. 睡到一半被床底下的聲音吵醒,你覺得是什麼?
弟弟來開我的電腦。我的床是高架床,電腦桌就在下面,而且有一部打印機,弟弟需要打印時都會進來。(不過大多時候不可能,因為我都會鎖門,他無法進來)
17. (承上題);知道是什麼後,你會怎麼做?
繼續睡。如果弟弟會進來,一般時我允許的,所以由他。
18. 睡覺時最討厭聽到什麼聲音?
窗外馬路上的車聲,尤其夜深人靜時呼嘯而過的機車/跑車聲。還有逢年過節馬路對面的廟外,節慶的敲鑼打鼓聲。最最討厭是樓上不知為何一年到頭都有的鑽墻聲 (因為床太高,太接近天花板,樓上的聲音很清楚)。尤其每當我放假想睡晚點時,那個聲音就會七早八早地吵。
19. 你睡的正香時,突然被人叫起來,你覺得是什麼事?
會吵我睡的一般都只有我媽,等不及有些事要我做還是甚麼的就會開門找我。(最衰的是她有我房間的鑰匙,想詐聽不到都不行)
20. (承上題);知道什麼事後,你會?
先怒吼回去 (我說過我起床氣很大),再看甚麼事,非常緊急就起來,只是交待的就繼續睡。
21. 有做夢的習慣嗎?
有。
22. 最有印象的是什麼夢?
有上天下海很累的夢;有死到臨頭在安排後事的夢;有非常無聊做旁觀者的夢;還有因為尿急夢見自己懷孕的夢...囧
23. 惡夢、春夢;你會選擇做哪個夢?
春夢吧,最好是有賞心悅目的帥哥可看的。XD
24. 能跟一個人睡覺,你會跟誰睡?
帥哥。(而且不能有體味的 XD)
25. 最看誰睡覺的模樣? (應該是最想看吧...漏字很多耶)
暫時沒有。
26. 會抱著東西睡覺嗎?
就抱著棉被而已。
27. 喜歡睡在什麼床上?
自己的床和飯店的床。自己的因為有自己的味道在,很有安全感。飯店的床總是很軟,加上去旅行我總會走一整天,晚上就會很好睡。
28. 睡到一半突然肚子餓,你會?
繼續睡,睡著就不餓了。我覺得睡覺大過天耶,我對吃的慾望不大。就算很餓,懶起來還是不會找東西吃的。
29. 夢到有人說你活不過18歲,你會?
駡對方騙人。我都三十了。(借蜻蜓的回答來用) 如果是活不過四十我會覺得很好,早死早超生。
30. 最想去哪睡覺?
曾經看過一間超豪華的旅館在墨西哥,沒有天花板,以天為被的床,可以看著星星睡。很想有機會一試。還有那個在土耳其的沙漠酒店,如果能試一次也無憾了。
31. 睡相好看嗎?
也許。(母親說還不錯) 我自己覺得還好,因為大多數時間我可以不動到天亮。
32. 有說過夢話嗎?
可能有。小時候試過睡一半被母親挖起來上廁所,母親說我半夢半醒時會說夢話。
33. (承上題);說些什麼?
我覺得那應該只是我的抱怨,因為我有一點印象。
34. 睡醒來發現自己不在床上,你覺得你在哪裡?
地上。有試過一兩次睡到摔下床。不過一摔下去就醒,所以不可能在其他地方。(生活太規矩,沒甚麼機會睡到別人家...XD)
35. 給你安排一個夢,你會如何安排?
看帥哥相親相愛 (我的BL妄想)
36. 睡到一半突然肚子痛,你會覺得如何?
該起來上廁所了。
37. 什麼時候你才會想睡覺?
無聊時。還有上班時 (長期睡眠不足兼不想上班症候群)。
38. 有在家裡以外的地方睡過覺嗎?
有。
39. 什麼原因讓你在外睡覺?
旅行、睡不飽時在車上補眠。
40. 跟誰一起睡咧?
小時候是跟姐姐睡一張床的。長大後都一個人睡,旅行也是一個人去,所以沒甚麼機會跟人一起睡。
41. 能自己爬起床嗎?
可以。
42. 睡醒後第一件事情做什麼?
上廁所,梳洗。
43. 醒來後,你覺得昨天睡的好不好?
看情況,睡足當然好,不足就會一臉疲倦。
44. 早睡早起、晚睡早起、早睡晚起;你是哪個?
要上班的日子是晚睡早起,放假就是晚睡晚起 (為什麼沒有這項?)
45. 醒來後,發現頭髮亂的跟鳥巢一樣,你會如何處理?
心情不好就快速綁一個馬尾,心情好就慢慢編髮型,反正我不會披頭散髮出門。
46. 大概都幾點起床?
上班是七點~七點半左右。假日睡到自然醒。
47. 有賴床的習慣嗎?
當然有。就算要上班也會賴一下。(一般會讓鬧鐘響半個小時左右)
48. 會起床氣嗎?
會,而且很嚴重。
49. 填完這份問卷後,你覺得「睡覺」對你來說是什麼?
很重要的事,心情好不好就靠它了。
1. 都在幾點睡?
一點左右吧,雖然很想把時間推早一點,但劣根性的摸魚總會讓我無法早睡。而且在這個工作無聊到想死的時代,晚上的自由時間是那麼珍貴,怎麼捨得早睡浪費掉?
其實之前有一段時間甚至嚴重到兩點才爬上床,但因為上班時的睡眠不足實在太嚴重,才又慢慢調回來。
今年的目標希望能再推早一點到十二點吧。
2. 睡覺都穿什麼?
夏天穿T恤/背心/短褲,冬天會穿長袖睡衣長褲。(其實夏天很想裸睡,但家中不適合而作罷,以後如果自己住的話也許會試)
3. 睡前會做什麼?
上網、聽音樂、看書。今年開始放一本筆記本在床上,睡前會寫日記,記一下每天發生的事。希望這個能持續,因為我的懶病很嚴重,一天不寫就會逐漸放棄...(暫時還是每天都在寫)
4. 床是甚麼顏色?
如果說床架的話是原木的色調,沒有添加任何顏色。床單的話現在只有黃色和藍色,以後看會不會再添加。
5. 上擺些什麼?(應該是床上擺些什麼吧...)
我的床是高架床,因為每次上床後再下來不方便,所以會放一些書在床頭,另有一部CD機,一兩隻CD,潤唇膏/潤膚乳(冬天很乾,放在床頭為有時忘了搽時可以後補,不用再下來),床尾的床邊欄還掛有幾件衣服甚麼的(沒辨法,香港的屋子實在太小,甚麼都要用盡 = =")
6. 習慣側睡還是正睡?
都有,不想動時都是正睡到天亮。睡得不好時,側睡會好一點。
7. 有聽音樂睡覺的習慣嗎?
看心情。睡不着時會用CD機播點音樂來聽。不過常常是越聽越睡不着...囧
不過很久以前試過晚上聽着收音機的深夜音樂節目來睡反而很好睡,那時常常會在半夜醒來時聽到最喜歡的歌,然後又滿足地睡去。
8. 聽些什麼類型的?
輕柔的歌曲,不過很難說,因為有些專輯硬是會有一兩首快歌,如果在之前睡着還好,睡不着就會自己按掉。
9. 睡前會不會想些事情?
會,不過盡量不想。
10. 都在想什麼?
想一天發生過的事。偶爾會想起討厭的事,那會讓我失眠。不過絕大多數還是想睡時上床就不會想東想西的。
11. 睡不著你會?
繼續躺,就算輾轉反側還是不想起來,而且堅持不睜眼,就讓自己在黑暗中想東想西。不過最討厭還是聽到窗外馬路呼嘯而過的車聲。
12. 睡到一半突然醒來,之後就睡不著,你會?
繼續睡。其實我很少會睡到一半突然醒來,除非那晚喝太多水要起來上廁所,不然都是一覺到天亮。
13. 午夜12點整,手機突然響了,你覺得是誰打來?
知道我晚睡的人,或者是約好會打來的人,因為12點我還沒睡。
超過12以後,例如在凌晨的,就只有我媽,她可能忘了帶鑰匙要我開門 (之前試過了....超怒的) <--不否認我有嚴重起床氣,半夜吵醒我就要忍受我的怒氣
14. 會開燈睡覺嗎?
不會。除了旅行時,在旅館會開一盞小燈,不能太亮的。還是覺得黑暗比較好睡。
15. 正當你快要睡著時,突然地震,你會?
不知道。香港沒有地震。也許就像蜻蜓說的繼續睡。房子塌了,就跟這個世界說再見,因為住23樓,怎麼跑都一樣,不如留在房中跟我的書同歸於盡。
16. 睡到一半被床底下的聲音吵醒,你覺得是什麼?
弟弟來開我的電腦。我的床是高架床,電腦桌就在下面,而且有一部打印機,弟弟需要打印時都會進來。(不過大多時候不可能,因為我都會鎖門,他無法進來)
17. (承上題);知道是什麼後,你會怎麼做?
繼續睡。如果弟弟會進來,一般時我允許的,所以由他。
18. 睡覺時最討厭聽到什麼聲音?
窗外馬路上的車聲,尤其夜深人靜時呼嘯而過的機車/跑車聲。還有逢年過節馬路對面的廟外,節慶的敲鑼打鼓聲。最最討厭是樓上不知為何一年到頭都有的鑽墻聲 (因為床太高,太接近天花板,樓上的聲音很清楚)。尤其每當我放假想睡晚點時,那個聲音就會七早八早地吵。
19. 你睡的正香時,突然被人叫起來,你覺得是什麼事?
會吵我睡的一般都只有我媽,等不及有些事要我做還是甚麼的就會開門找我。(最衰的是她有我房間的鑰匙,想詐聽不到都不行)
20. (承上題);知道什麼事後,你會?
先怒吼回去 (我說過我起床氣很大),再看甚麼事,非常緊急就起來,只是交待的就繼續睡。
21. 有做夢的習慣嗎?
有。
22. 最有印象的是什麼夢?
有上天下海很累的夢;有死到臨頭在安排後事的夢;有非常無聊做旁觀者的夢;還有因為尿急夢見自己懷孕的夢...囧
23. 惡夢、春夢;你會選擇做哪個夢?
春夢吧,最好是有賞心悅目的帥哥可看的。XD
24. 能跟一個人睡覺,你會跟誰睡?
帥哥。(而且不能有體味的 XD)
25. 最看誰睡覺的模樣? (應該是最想看吧...漏字很多耶)
暫時沒有。
26. 會抱著東西睡覺嗎?
就抱著棉被而已。
27. 喜歡睡在什麼床上?
自己的床和飯店的床。自己的因為有自己的味道在,很有安全感。飯店的床總是很軟,加上去旅行我總會走一整天,晚上就會很好睡。
28. 睡到一半突然肚子餓,你會?
繼續睡,睡著就不餓了。我覺得睡覺大過天耶,我對吃的慾望不大。就算很餓,懶起來還是不會找東西吃的。
29. 夢到有人說你活不過18歲,你會?
駡對方騙人。我都三十了。(借蜻蜓的回答來用) 如果是活不過四十我會覺得很好,早死早超生。
30. 最想去哪睡覺?
曾經看過一間超豪華的旅館在墨西哥,沒有天花板,以天為被的床,可以看著星星睡。很想有機會一試。還有那個在土耳其的沙漠酒店,如果能試一次也無憾了。
31. 睡相好看嗎?
也許。(母親說還不錯) 我自己覺得還好,因為大多數時間我可以不動到天亮。
32. 有說過夢話嗎?
可能有。小時候試過睡一半被母親挖起來上廁所,母親說我半夢半醒時會說夢話。
33. (承上題);說些什麼?
我覺得那應該只是我的抱怨,因為我有一點印象。
34. 睡醒來發現自己不在床上,你覺得你在哪裡?
地上。有試過一兩次睡到摔下床。不過一摔下去就醒,所以不可能在其他地方。(生活太規矩,沒甚麼機會睡到別人家...XD)
35. 給你安排一個夢,你會如何安排?
看帥哥相親相愛 (我的BL妄想)
36. 睡到一半突然肚子痛,你會覺得如何?
該起來上廁所了。
37. 什麼時候你才會想睡覺?
無聊時。還有上班時 (長期睡眠不足兼不想上班症候群)。
38. 有在家裡以外的地方睡過覺嗎?
有。
39. 什麼原因讓你在外睡覺?
旅行、睡不飽時在車上補眠。
40. 跟誰一起睡咧?
小時候是跟姐姐睡一張床的。長大後都一個人睡,旅行也是一個人去,所以沒甚麼機會跟人一起睡。
41. 能自己爬起床嗎?
可以。
42. 睡醒後第一件事情做什麼?
上廁所,梳洗。
43. 醒來後,你覺得昨天睡的好不好?
看情況,睡足當然好,不足就會一臉疲倦。
44. 早睡早起、晚睡早起、早睡晚起;你是哪個?
要上班的日子是晚睡早起,放假就是晚睡晚起 (為什麼沒有這項?)
45. 醒來後,發現頭髮亂的跟鳥巢一樣,你會如何處理?
心情不好就快速綁一個馬尾,心情好就慢慢編髮型,反正我不會披頭散髮出門。
46. 大概都幾點起床?
上班是七點~七點半左右。假日睡到自然醒。
47. 有賴床的習慣嗎?
當然有。就算要上班也會賴一下。(一般會讓鬧鐘響半個小時左右)
48. 會起床氣嗎?
會,而且很嚴重。
49. 填完這份問卷後,你覺得「睡覺」對你來說是什麼?
很重要的事,心情好不好就靠它了。
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拍照
自從拍照數位化後,拍照就不再那麼珍貴了。
父親愛拍照,也許因為他半生漂泊吧,總是離家的日子比在家長,與家人的聚少離多,拍照便成了他留住心中最愛的方式。
記得小時候,母親常常會帶我和姐姐去照相館拍照,然後寄照片給父親。
而父親對拍照也有着莫名的熱愛。在他以一人之力要供養我們全家的艱困時期,他仍然買了一台相機,只為了每次回家能為我們拍照留念。而每次在新年的日子,更是要留一張全家福的照片。
照片,我總覺得,留下了一刻的永恒。雖然時間不會停留,但相片卻留下了我們某年某月某一刻的樣子。
這幾年,當拍照變得太容易時,照片的意義似乎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只是我仍然看到父親會把相片沖出來收藏。偶爾也會看到他拿着相片慢慢在看,在回想着相片留下的那個回憶。
前幾天,看到父親又把上次在我畢業典禮上拍的照片拿出來看,他的表情讓我忽然有種被珍惜在回憶中的感覺。
我開始想,我們的過去,父母會珍惜着。但將來,如果他們不在了,我們的過去,又會有誰在乎呢?他們保存着我們的相片,而我們又留下了甚麼關於他們的回憶呢?
照片,不只是照片而已,它也是我們的過去,未來,與別人互動的珍貴回憶。
父親愛拍照,也許因為他半生漂泊吧,總是離家的日子比在家長,與家人的聚少離多,拍照便成了他留住心中最愛的方式。
記得小時候,母親常常會帶我和姐姐去照相館拍照,然後寄照片給父親。
而父親對拍照也有着莫名的熱愛。在他以一人之力要供養我們全家的艱困時期,他仍然買了一台相機,只為了每次回家能為我們拍照留念。而每次在新年的日子,更是要留一張全家福的照片。
照片,我總覺得,留下了一刻的永恒。雖然時間不會停留,但相片卻留下了我們某年某月某一刻的樣子。
這幾年,當拍照變得太容易時,照片的意義似乎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只是我仍然看到父親會把相片沖出來收藏。偶爾也會看到他拿着相片慢慢在看,在回想着相片留下的那個回憶。
前幾天,看到父親又把上次在我畢業典禮上拍的照片拿出來看,他的表情讓我忽然有種被珍惜在回憶中的感覺。
我開始想,我們的過去,父母會珍惜着。但將來,如果他們不在了,我們的過去,又會有誰在乎呢?他們保存着我們的相片,而我們又留下了甚麼關於他們的回憶呢?
照片,不只是照片而已,它也是我們的過去,未來,與別人互動的珍貴回憶。
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新年的意義
又是農曆新年了,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新年一年年在過,但是新年的感覺一年年在淡去,總覺得會有一天,大家都不再過新年了。
對於過新年,說真的我自己挺喜歡的,因為總有一種開心的氣氛在裏面。不過要開心,還是有代價的。一來因為新年,父母總會有很多事要做,而你如不幫忙也說不過去,但是做那些事卻又讓人很累,甚至少不免要聽父母比平常更多的碎唸,這是我不太喜歡的地方。
二來,也因為過新年,心情一好就會買很多東西,少不免是要破財的。(藉口 XD) 每年過節前,我的消費慾總是一發不可收拾,年後看到自己的帳單就會讓人想要憂鬱啊。
雖然如此,我還是要說,過新年挺快樂。我喜歡那種家人一起過節的感覺,就算平時有甚麼不開心的事,過節就會一切都忘了。
父親今年難得也放假在家,除夕夜弄了新年盤菜,我們幾乎吃光了,算是今年一個很棒的年夜飯吧。(因為平常他弄的飯菜有時會讓人吃不下去 XD) 也許最重要的還是那份心意。
忘了在哪看過的,「時間本身並沒有意義,只是我們付予它意義」。是的,日子其實並沒有甚麼特別的意義,只是在過日子時,我們的回憶、感動讓那些日子有了特別的意義。這也是過節為什麼那麼重要吧。
祝大家都快樂!有個難忘的一年!
新年一年年在過,但是新年的感覺一年年在淡去,總覺得會有一天,大家都不再過新年了。
對於過新年,說真的我自己挺喜歡的,因為總有一種開心的氣氛在裏面。不過要開心,還是有代價的。一來因為新年,父母總會有很多事要做,而你如不幫忙也說不過去,但是做那些事卻又讓人很累,甚至少不免要聽父母比平常更多的碎唸,這是我不太喜歡的地方。
二來,也因為過新年,心情一好就會買很多東西,少不免是要破財的。(藉口 XD) 每年過節前,我的消費慾總是一發不可收拾,年後看到自己的帳單就會讓人想要憂鬱啊。
雖然如此,我還是要說,過新年挺快樂。我喜歡那種家人一起過節的感覺,就算平時有甚麼不開心的事,過節就會一切都忘了。
父親今年難得也放假在家,除夕夜弄了新年盤菜,我們幾乎吃光了,算是今年一個很棒的年夜飯吧。(因為平常他弄的飯菜有時會讓人吃不下去 XD) 也許最重要的還是那份心意。
忘了在哪看過的,「時間本身並沒有意義,只是我們付予它意義」。是的,日子其實並沒有甚麼特別的意義,只是在過日子時,我們的回憶、感動讓那些日子有了特別的意義。這也是過節為什麼那麼重要吧。
祝大家都快樂!有個難忘的一年!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電影] 非誠勿擾
一篇「非誠勿擾」的徵婚啟示,把兩個陌生人連繫起來,就是電影「非誠勿擾」的主線。
葛優飾演的秦奮是海外歸來的商人,因為父親仙遊而回來照顧母親的他,自覺年紀開始大,興起想找個老婆的念頭。為此他在網路登了一篇既詳細又幽默感十足的徵婚啟示,洋洋灑灑以「非誠勿擾」四字作結。
然後電影就開始了他各式各樣的相親會。來應徵的人各有特色,也各懷鬼胎,讓秦奮哭笑不得。
有曾相識的男人:
秦奮:我還能找一男的?我又不是同性戀。
相親者:你怎么知道你不是,我以前也認為我不是,你是不敢面对,是沒有勇氣。
有墓地經紀:
秦奮(後來對笑笑說):被扣一個不孝的大帽子,能不幫她買嗎?
有未婚懷孕的女子:
相親者(徐若瑄):你不是說你不在乎孩子是不是親生的嗎?
秦奮:孤兒我是可以認可的,但是父母雙全就是另一回事了,寶馬車頭放一個奔馳的標,恐怕不太合適。
相親者:能開不就行了嗎?
秦奮:可要是出了故障,奔馳的零件配不上,寶馬又不管修,怎麼辦?
有族規嚴謹的苗族女生:
秦奋:要是咱們倆不好,能離婚嗎?
相親者:我哥哥會打斷你的腿的。
有性冷感的寡婦:
秦奮:那你覺得多長時間算不頻繁呢?
相親者:(伸出一個手指頭)
秦奮:一個月一次?
相親者:一年一次。
還有其他各有隠疾的相親者......每一次相親,與各人既幽默又諷刺的對話是這齣戲讓人開懷的地方。
而眾多的相親者中,秦奮對美麗的笑笑(舒淇飾)一見鐘情。按他的形容是她是仙女級的,而且是不僅能讓情人眼裏出西施,連仇人眼裏也是西施的那種。
兩人的初次相見雖沒擦出火花,卻有了一次喝酒吐心聲的機會。因為兩人都想既然不會再見,那就趁這一次萍水相逢的機會,作一回的秘密交換。她向他訴說她的苦戀,他跟她談一次他過去的悲戀。
然時機並沒有讓他們就此不見,越是不見越是容易碰見。在去海南的飛機上,他再次碰上做空中小姐的她。甚至碰上跟她糾纏不清的男人(方中信飾)。
一次又一次的偶遇,讓他們逐漸走在一起。後來,她決定要切斷自己的苦戀,要他陪她去一次北海道——那個她與那個男人開始的地方。
在那個療傷的旅途,她回憶着一幕幕的過去,而他與她的磨合逐漸消除她心中的過去。
總括而言,這是一齣讓人開懷的電影,當中有很多有趣的點子。不知是無意還是刻意,相親鏡頭中安排了一個台灣人。就是葛優與徐若瑄見面那幕,有一小段插曲是兩人在討論台灣與內地對一些事情在用語上的分歧,如「解放」與「淪陷」。(徐若瑄飾演的相親者是父親在大陸投資的台灣人) 不知是否也在趕兩岸相通的潮流。
另外我喜歡的是拍出來的景色都很美麗,如杭州西溪、海南島、北海道等。尤其是幾個廣鏡的畫面,靜止的畫面中只有車子在行動,呈現出如畫般的鏡頭,很美。
而當中的對白,都讓人莞爾。還有讓人讚賞就是葛優的演技,充分演出那個對相親者哭笑不得的無奈。XD
有興趣的不妨一看。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喜宴
人一到某個年齡,收到喜帖的機會就會隨着增加,尤其在工作以後。
工作了十幾年,參加的喜宴少說也有十幾個了吧。而每個喜宴給我的感覺,似乎來來去去都是那些調子,彷彿複製,沒有驚喜。
喜宴的流程,從認識的人宣佈要結婚開始。女生總是要開始節食瘦身,要注重飲食來調理皮膚,要選婚紗拍婚紗照,要派喜帖宴客,要問大家出不出席,要計算請多少人等等等等。
千篇一律的婚禮節目,男方要接新娘,要讓女方一眾女友耍玩,要給甚麼開門紅包,要讀甚麼愛的宣言等等等等。
婚宴上,照例是新人作佈景,陪着一眾長年不見的親朋好友們拍下硬照,讓人們觀看着新郎新娘從小到大的照片和那些所謂的甜蜜歷程,還有不忘一直提着的多喝一杯!累上加累還要歡送着賓客的離去,跟酒樓計算花費,弄到狼狽身心俱彼才回到家中。
等等等等......的流程,婚宴,是累人還是累己?
近年來參加的婚宴,總讓我有一種錯覺,彷彿看着一個個複製的人生。工作、戀愛、結婚、生子......大家都走着既定的人生路。不同的只是酒宴的場所從酒樓換到飯店或甚麼大的宴會場所,不同的是酒席的菜色內容充實與否,還有不同的是新人的面孔而已。
而相聚於婚宴的人們,也彷彿是物以類聚的生物,大家都走過一樣的路,所以都陪感親切。聚首的人們,都熱切地討論着新人的婚禮好不好,婚紗美不美,酒宴安排順不順......
只有我像個走錯門的路人,於婚宴中只覺突兀。
就像我最近看的一本書中,作者所描述的那樣:
對於新婚之人,而且是友人,我當然希望大家都有個幸福美滿的生活。只是我還是難以適應那種婚宴的氣氛。也許這樣說只會被別人認為是一種沒有婚姻者的妒嫉,但是我還是覺得婚宴,不必弄得像個show那般去現。
結婚是兩個人的事,雖然不免要介入對方的家庭,但是這樣過度的張揚卻讓人很唏噓。而我害怕的,卻是那種一模一樣的婚宴流程,一模一樣的節目編排,和永遠要面對的身邊人指指點點的關心。
能不能,讓婚禮只是一個莊嚴卻簡單的儀式,讓婚宴只是一個自己靜靜與好友相聚一首的簡單午宴,輕輕述說着一個人生的轉變,細細去聆聽好友的一聲祝福呢?
工作了十幾年,參加的喜宴少說也有十幾個了吧。而每個喜宴給我的感覺,似乎來來去去都是那些調子,彷彿複製,沒有驚喜。
喜宴的流程,從認識的人宣佈要結婚開始。女生總是要開始節食瘦身,要注重飲食來調理皮膚,要選婚紗拍婚紗照,要派喜帖宴客,要問大家出不出席,要計算請多少人等等等等。
千篇一律的婚禮節目,男方要接新娘,要讓女方一眾女友耍玩,要給甚麼開門紅包,要讀甚麼愛的宣言等等等等。
婚宴上,照例是新人作佈景,陪着一眾長年不見的親朋好友們拍下硬照,讓人們觀看着新郎新娘從小到大的照片和那些所謂的甜蜜歷程,還有不忘一直提着的多喝一杯!累上加累還要歡送着賓客的離去,跟酒樓計算花費,弄到狼狽身心俱彼才回到家中。
等等等等......的流程,婚宴,是累人還是累己?
近年來參加的婚宴,總讓我有一種錯覺,彷彿看着一個個複製的人生。工作、戀愛、結婚、生子......大家都走着既定的人生路。不同的只是酒宴的場所從酒樓換到飯店或甚麼大的宴會場所,不同的是酒席的菜色內容充實與否,還有不同的是新人的面孔而已。
而相聚於婚宴的人們,也彷彿是物以類聚的生物,大家都走過一樣的路,所以都陪感親切。聚首的人們,都熱切地討論着新人的婚禮好不好,婚紗美不美,酒宴安排順不順......
只有我像個走錯門的路人,於婚宴中只覺突兀。
就像我最近看的一本書中,作者所描述的那樣:
參加婚禮比參加喪禮要難受得多;要做禮金、要衣着光鮮、 要介紹自己交待近況、要拍數碼照、要看愛情宣傳短片,也要避開某些話題......參加喪禮可簡單得多,只要哭喪着臉、鞠躬、靠一邊坐就成了。 ---摘自《房間》- 李智良著 |
對於新婚之人,而且是友人,我當然希望大家都有個幸福美滿的生活。只是我還是難以適應那種婚宴的氣氛。也許這樣說只會被別人認為是一種沒有婚姻者的妒嫉,但是我還是覺得婚宴,不必弄得像個show那般去現。
結婚是兩個人的事,雖然不免要介入對方的家庭,但是這樣過度的張揚卻讓人很唏噓。而我害怕的,卻是那種一模一樣的婚宴流程,一模一樣的節目編排,和永遠要面對的身邊人指指點點的關心。
能不能,讓婚禮只是一個莊嚴卻簡單的儀式,讓婚宴只是一個自己靜靜與好友相聚一首的簡單午宴,輕輕述說着一個人生的轉變,細細去聆聽好友的一聲祝福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