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榜>眾多負面人物中,要說最讓人恨得牙癢的,非夏江莫屬。夏江是個惡魔,這評語在他與梅長蘇的正面交鋒中,長蘇如此定論他,而這定語很正確,夏江的確就是人內心本惡的那個惡魔。
夏江之惡在於他了解人性內心那些慾望、惡念、執著和恐懼,他能很準確地抓到別人內心不願去面對的惡意,從而挑撥它、煽動它,最終讓那些惡意發酵出難以控制的結果。而通過這些挑撥、煽動,夏江便能有效地掌控那些他想掌控的人。
夏江之惡還在於他對惡的不抗拒,甚至是樂於去做的,正如他有對人心的掌控力,卻不是用在恰當的地方,反而是用在滿足自己對人事操控的慾望上。
比如在祈王一案上,他便是因為怕祈王裁撤懸鏡司而起了殺意。而他為達這目的,竟然用了最殘酷最困難的陷害手段,利用梁帝對祈王的忌憚之心,把七萬赤焰軍、整個祈王府和林府都牽連進去,殺之而後快。甚至在後來還想用同樣的手段把靖王也鏟除。這些手段他用得理所當然,甚至沒有絲毫的愧疚。
夏江是人性本惡的一個樣板。他無情,對髮妻無情,對她的離去毫無愧疚,若不是她帶走了他唯一的兒子,他對她便會不聞不問。他無義,對徒弟無義,因為察覺了夏冬的離心,他便想要利用夏冬來引靖王入陷阱,甚至不惜要讓夏冬也陪上性命。他也不忠,雖表面忠於梁帝,卻背着他做出構陷皇子的勾當,陷梁帝於殺子滅臣的罪孽之中。這種種之惡,都不是一個尋常人會做的惡。
夏江的惡,在這裡可以說是一種反襯,用來襯托出情義之美,人性本善之好,也是為了提倡以善治惡的用意。梅長蘇戰勝夏江那一段令人看得驚心,也看得舒心,甚至看得振奮人心。除了因為當中謀局的精彩,也因為這讓我們看到了情義戰勝惡念的結果。
長蘇勝了夏江其實還有一點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梁帝的心境。赤焰一案時,梁帝正值盛年,正是他對權利仍有很強的掌控力,心志最堅實的時候,也因此他對這件案情才會處理得毫無彎轉,毫不留情。但是赤焰一案卻為他留下了心傷,畢竟他殺的是自己的兒子,滅的是自己的好友,處理了太多的朝臣,那牽連下來的冤魂都壓在了他的心底,一開始雖然他不覺得,卻隨着時日過去,慢慢發酵了愧疚。年紀漸老,心力不如盛年,人生慢慢步往終點,梁帝開始反省自己的過往,也讓他逐漸對祈王之事有了悔意,而這份悔,使得他再無法如壯年之時的嚴厲,也才給了長蘇和靖王時機。
梁帝的悔,其實也是一種人的情感,對於無情的夏江來說,他無法明白這種情義之心,也算不到這份經由時間的沉澱轉換而來的悔。因此當他想要再構陷一次時,卻無法再如第一次般成功。
夏江和言侯在道觀的一番對談中,言侯對夏江說:「你可以不相信情義,但最好不要蔑視情義,否則,你終將被情義所敗。」而結果,夏江的確敗於情義。可是他雖敗了,卻仍然沒有悔意,後面仍是不屈不撓想要翻身,但結果仍是一敗塗地。
看夏江和梅長蘇的交鋒是刺激又過癮的,不期然讓我想到《死亡筆記》裡L和月的智鬥。兩邊贏的都是有因為掌握了對方不知道的盲點,分別只是一邊贏了我們欣喜,另一邊贏了卻讓人遺憾。長蘇贏除了他的智,也因為他掌握了夏江不知的關鍵;同樣夜神月贏也是因為他掌握了死神的關鍵。這兩種智鬥結果和人們對其的評價其實也反應了一種人對事物正義與否的認知。如果是君子之戰,那麼兩邊誰輸誰贏都會令人讚嘆;但若是一正一邪的智鬥,賭的結果卻是性命與道德之戰了。結果的好壞也就更重要了。所以我們那麼欣喜梅長蘇的勝,卻對L的輸那麼唏噓。
夏江在最後,見到了他的妻子,她帶着他心心念念的兒子來見他,那一刻他有沒有悔,有沒有省我們不知道,但想來是有的吧,人之將死,對於過往種種之惡,應有一悔。
(以上圖片皆自截於影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