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信好。
你說的對,其實人都活在自我的世界中,而自我世界才是人們心中的安全世界。雖然明白,但消沉時還是不免會想要逃避。
如果人生的要求就只是活著,無論如何活下去,而其他都不重要的話,生存會不會變得無所謂?會不會人生最終只剩行屍走肉?若人生從沒有期待,只有一個必須活下去的期望,那又會是怎樣的人生?
近來看了一本小說叫《活路》,是我喜歡的言情小說作者的新書。雖是言情故事,但在閱讀中不免讓我思考著這個問題。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就只是剩下活著這個目的而已,因為生命不是我自己選擇獲得的,所以在父母仍在時不會輕易放棄,或者就算不在,也不是可以說放棄就放棄的。結束,應該在盡了一切可以活下去的方式之後,在無法再繼續之時自然地消亡,這個或許就是活著的意義吧。
「不是止心如水,也不是心喪若死,就只是,很平淡乏味地活著,缺少對欲望的追求,雖然生活得沒什麼樂趣,但也不輕言生死;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卻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公,世道不公是常態,沒什麼好怨天尤人的。」 —— P100
這一段是書中挺讓我在意的一段,是女主角的一段自我陳述,陳述的是她的想法,也算是她的生存定義。
女主角本名白輕塵,本來是一個千金小姐,但因為母親希望她能一直活下去,就算卑微若塵也能活下去,所以以輕塵命名她。在家族被滅之後,她一直都卑微地活著,用盡各種手段,換了不同的名字、身份活著。她不做任何會危及性命的事,不被要求復仇甚麼的,除了為生存努力之外,沒有其他任何大事可阻碍她活下去。
她因為母親願望而一直為自己找活路,也因為活下去之不易,讓她把所有情緒感情等等都抛棄,不管生存多麼困苦,多麼卑微,活下去才是她唯一的要事。本來她是會如此一直順着自己的本能活著的,直到那個對她好奇的男人出現,一直探索她的秘密,才漸漸讓她有了一點除了活下去這基本信念之外還有其他生存意義的概念。
當然這樣的走向是屬於言情的部分,不過在言情之外,我覺得更多的就是如書名的主題,如何為自己找一條《活路》。
在現代,活著好像成了很不確定的因素,人們動輾可以自己尋死,也會因為各式各樣的天災人禍而死亡,活著顯得那麼不重要。如果生命連活下去的念頭都可有可無時,我們還剩下甚麼呢?我想這或許也是作者想帶出的一點訊息吧。
當然看言情有時並不必想那麼多,就像你看電影有時也可以不必想太多。只是我覺得就算言情也是創作,當你寫下一個故事時,若沒有甚麼想與人分享或抒發的,就不能算是創作而只能是一種產品制造了。這或許也是言情小說漸漸失去讀者的原因吧。(這是題外話。因為在小說的後記中作者談到了言情市場漸漸暗淡的話題。)
活著,是一種為生命找活路的方式,只要不放棄,總會有自己應該走、可以走,甚至能走出精彩的路吧,我想。
共勉之。
布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