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野火集」,對她寫的政治評論那種敢言的作風很佩服,也喜歡她那種既深刻批評卻又不會強逼認同的文字。而且「野火集」中批評的東西我覺得直到現在還不會過時。
看「孩子你慢慢來」,感動於她描寫親子關係的細膩,還有觀察孩子一舉一動那種為人母親的心情轉折。而書中的孩子,她的安安與飛飛是那麼可愛,輕易讓人想起小時種種。
不過上面這兩本都不是今天要寫的重點,我想先來談談「親愛的安德烈」。
這本書是龍應台與兒子安德烈合著的,為的是一個說來簡單,做起來卻困難重重的事——溝通。
書中的文章是以書信的方式去溝通,各自在書信中丟問題給對方,或者討論一些生活、道德、價值觀等的問題。有些問題很尖銳,有些討論很溫馨,有的回答很挑釁,有的關心很實在。看龍應台與安德烈的「過招」真的很過癮,但過癮之餘,我會很羨慕,羨慕安德烈有個如此開明的母親,能與他有如此不一樣的溝通。
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從來是不容易的,尤其在華人社會裏。上一代的也許因為經歷過太多苦難,總會以自己的苦來教育孩子;而這一代的孩子卻因為生來就在很安穏的世界,對上一代的苦就難免會反抗。不同的生活環境造成兩代有太多太多的誤解或衝突,溝通就更加困難了。
看這本書其實給了我很多想法,一些認同的、感嘆的、值得玩味的想法。
書中第一封信,龍應台就問安德烈,他們這一代的「定錨」價值在哪裏。我覺得這個「定錨」很堪玩味。在她的文章中可以了解她問安德烈這個問題是想要看看他的價值觀和人生取向。也許問得很寛,卻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我一直都很困惑在找我的人生目標,常常有一種沒有方向的感覺。如果問我「定錨」在哪裏,一時半刻我還真的說不出來。
安德烈的回信裏,他沒有正式回答關於「定錨」的問題,卻提出了關於身份認同的問題。身為德國人,他們的教育裏有一種要為二次大戰負責和覺得慚愧的壓力,但是對於新生代的他們來說,這種包袱已經讓他們有了一種抗拒。對身分的認同上,他是有着困惑的。身分認同,在這個流動性很大的時代,我們要怎麼找自己的身分認同?小時候,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從一個地方遷到一個地方,初時是郷到鎮,再從鎮到市、省,最後甚至時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城市——香港。在身分認同上,我也會有困惑,因為在不同的地方似乎總難以完全融入那個地方,因為對本地人來說,我一直都是外來人。
身為母親,龍應台對兒子們的教養很關心,如何在他們的人生路上從旁指導,又不至於過份關心讓她要很細心去考慮在教育上的量度。正如她曾在信中提到的:“我希望我的孩子敢為自己的價值信仰去挑戰權威,但是有些權威可能倒過來傷害你,所以我應該怎麼教我的孩子「威武不能屈」而同時又懂得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會有這種想法,也許跟龍應台本身有着一種對社會的批判心有關,但是其他的父母呢,我相信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他們未必會與子女有這樣的討論。太多的父母只是告訴兒女應該如何如何,甚至常會聽到的是「聽我的準沒錯」這樣的話。我相信父母是關心子女的,也認同他們對子女的一些逼切的關心。但是有時候,我們其實只是需要一種尊重,讓我們去選擇自己的路。
很喜歡龍應台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的她對安德烈的尊重。那種她雖然很想要求,但是卻不能的父母的關心方式。因為她認知到一件事是安德烈已成人,他不再是個小孩子,她必須尊重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正如她知道安德烈吸煙,雖然她很想制止「按她的話是很想揍他」,但是她不能。也許有人很不認同,既然是母親就應該有權利去要求兒子的馴服,但是我覺得尊重卻是必須的。因為就算親如父母子女,也是個個體,父母沒有權力去強逼兒女接受自己的一套。正如她說的,既然你無權干涉朋友的舉動,也就不能以愛為名去干涉兒子的行動。我自己也是很討厭父母的一些不尊重行為,就算知道他們是出於一種關心,但是卻常常有一種被侵入領域的感覺。那種感覺讓人很沮喪,卻又耐何。
另外,他們對香港的一些討論我也覺得很有意思,那是以外人的身份來觀察香港,對於生活在香港的人來說,有些人會認同,有些不認同,而我是認同的。在香港這麼多年,我一直無法習慣那種比較勢利的心態,很在商言商的生活方式。而且香港的生活真的太匆忙了,能够「逗留」的時間真的不多。每個人都在趕趕趕,甚麼時候才能停下來好好想一想。
書中還有其他有趣的地方,尤其在安德烈和飛力普(龍應台的二兒子,安德烈的弟弟)的一些觀察方面,這個留待大家自己去發掘,或者下回分解。
總而言之,我很喜歡這本書。如有看過,可以來討論一下。
- - - - - - - - - - - - 另類感想分隔綫 - - - - - - - - - - - - - -
我買的版本是香港天地書局出的,買時沒有太大想法,但是看完後就有點想法了。封面只有安德烈,雖然有很小的龍應台相片在書脊,但是跟台灣版的封面一邊是安德烈一邊是龍應台相比,明顯把龍應台忽略了。不知出版社的用意為何,但我覺得有點不太尊重作者。
另外出版社也很省,台版的文案直接刊在書底,完全沒有再想甚麼其他的文案來做宣傳。雖說台版文案在香港也適用,但是你既然有心要另出香港版,想一個港版的文案來顯示一下自己的誠意也不為過吧。這只證明一點,香港果然很在商言商,連出版社也是很現實的。
這本書我是在書店看完的,
回覆刪除龍應台在台灣發表的言論,
經常得到兩極化的反應
但這本書倒是良的評價較多。
想想...當媽媽真是不容易啊,
希望孩子好好長大成人,
卻又不希望離孩子太遠
也許以後我當了媽媽
再來看這本書,
會有更多感觸也不一定: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