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如果沒有重覆看,很多時候看完會記得的並不多,尤其當你越看越多之後。
我看書很少會看第二篇,就算重看,也只是挑一些片段去重看。所以我對一些書的印象就只留在一些文字的片段之中。
來談談我印象中的片段吧。
之前提過,我第一次看的武俠小說是「絕代雙驕」,這個小說裏,我最記得的就是小魚兒在惡人谷成長的那部分,每隔一段時他就會跟一個惡人學惡,每一段都是一種險惡的開始。那時看這些惡人對他的教育總有那麼一點毛骨悚然的感覺,但是看到他最終成為古靈精怪的高手之後又感覺很新鮮有趣,因為像他那樣的人種是我從沒見過和想像過的。那樣的故事,讓我開了眼界,才知道文字世界可以有如此好玩的故事。
後來看金庸,每一個故事都讓我著迷。而印象更多。看「射雕」,難忘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對東邪的特立獨行一直有着很大的興趣,只是文章裏的描述不算很多,而更讓我在意的是黃蓉母親的過目不忘。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人可以有這樣的天賦。
我一直很討厭「神雕」裏綠咢為楊過而死那幕,總覺得好可憐,也因而讓我討厭起楊過。在「倚天」裏,我一直記得殷離對張無忌的感情,或許是因為我也有記憶中只停留在某一點的人物。也記得張無忌在武當山上學太極,忘記招式、只重融會貫通那樣的學習方式。我覺得我們學任何事不就應該如此,應重理解而不是死背書。還有「天龍」中,在逍遙派的那個棋局,每個人因不同的顧忌而走不出困局,卻被虛竹在無意中破解。一直記着這一段就是感到人生也是如此,有時太過執着反而會讓我們作繭自縛。我不太喜歡「書劍」這個小說,因為陳家洛的迂腐,但是我蠻喜歡霍青桐的聰明才智。
因為對金庸小說的喜愛,在看完他所有小說後,我看了一系列吳靄儀寫的「金庸小說的xx」。在關於男子角色那本書裏,我最記得的是她寫令狐沖,她說她覺得令狐沖有精神上的潔癖,受不了別人的虛情假意,所以他總是交真性情的人,就算那會讓他身敗名裂。對這點我覺得很同意,因為這也是我喜歡令狐沖的原因,只是我不會想到精神潔癖這種形容詞。另外在女子角色那邊,金庸在序中提到很少會有人寫一本書只是專門評論一個作者筆下的小姐太太姑娘師太尼姑等等,這個讓我笑到了,也覺得的確如此,是問會有哪個作者的筆下女性角色都是這些角色的?而金庸卻能創作那麼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也算是很另類的了。
除了關於小說的片段之外,也有很多不同的文字片段讓我記憶深刻。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看一些散文的書。因為散文讓人更貼近作者的想法,也有更多的空間讓人深思。我曾經很喜歡杏林子的散文,尤其是她早期的,關於她如何去克服和面對那個疾病的起末。我也看過張曉風,就因為在課文中她的那篇「木棉樹」讓我印象太深刻。「木棉」那篇文章對木棉樹的描寫很精彩,讓我從此在意起木棉這種植物,每年木棉花開的日子我總會想起這篇文章。但是張曉風的其他作品卻被這個蓋過而再想不起了。
前幾年,我喜歡上張曼娟的文章,因為她那份淡淡的文字筆觸,和她寫關於女性的事情。有些文章讓我思考起自己和母親的關係,也思考起自己己對人生對感情的觀感。
這個世界的書只有增沒有減,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會一直看下去,要記得所有看過的書不容易也不可能,然看過的書卻會在我們生命裏留下些甚麼。
張曼娟一直是我喜歡的作者之一
回覆刪除從一開始寫的海水正藍開始
雖然我不大喜歡看散文跟短篇小說
但是她的書我卻都會買回家
就像你說的張曉風的木棉的感覺
常常,在季節遞嬗時
我也容易想起書中的風吹落雨
甚至是有了一股輕愁的浪漫心思
有時不是故意忘記,
而是沒有引線
就點不起心裡那團火
在生活中發生什麼事時
書中的一切就容易躍出而令人深思。
我最記得的是亦舒的書中有句名言
回覆刪除「忍無可忍,重新再忍」
我直至出職場上打滾後
才終於懂得這句話的箇中真諦~~
同時也是我的座右銘
哈哈哈
珊珊>
回覆刪除是的,書會豐富我們的心靈就是這個原因,常常就是在不經意中我們會接收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存在心底就會在某些時刻因為觸動到再想起來。
青小鳥>
忍耐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我也有深切感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