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長崎》— 孤獨城市的侵入

在城市中獨居,總難掩無盡的孤獨和寂寞,而人們在習慣了獨居之後,便難以接受別人入侵自己的生活。只是,我們是否真能拒絕別人的入侵?


《長崎》封面


《長崎》是一個發生在日本的故事,然而寫出它的卻是法國的作家。故事便探討了上面這個問題。

故事來自一則新聞,作者看過這則新聞之後一直對它念念不忘,進而寫出了這個故事。故事講述的是在長崎市獨居的男人,在家中發現食物以着微妙的份量消失中,因為產生懷疑而在家中安裝了監視鏡頭,然後在公司透過網路監視家中情況。最終他發現家中寄住了一個女人,並且在發現時叫了警察來抓人。

這個小說的故事很簡單,但是背後所表達的卻有很深的意念在其中。作者在他的後序中如此寫到: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將某些生命視為糞土,把他們排擠至邊緣,任其孤獨;另一方面,這個世界又阻止希望孤獨的人繼續孤獨,總不斷來招惹他們。」— P149


居住在城市,人難免孤獨,也是城市的生活使人漸漸孤獨。我們不願也不想別人來打擾自己的生活,漸漸會脫離了必須的生活圈。

小說中的男人年近退休,雖然仍在工作中,卻從不跟同事朋友聚會。獨居久了,對家中一切小事都很留意。本來在家中是他最能放鬆的地方,沒有人來打擾,也不必理會外面的事。這一切本來讓他很安心,以為有一個能讓自己藏身其中的地方。然而那個入侵的女人卻打破了這一切。

而這個入侵的女人,是被社會捨棄的人。因為失業,她失去收入,本來還可以靠領失業救濟金過活,可是當她來到退休的年紀,連失業救濟金也沒了。最終她變得什麼都沒有而流落街頭。只是在她極需休息時,讓她看到男人的家沒有鎖門。於是她悄悄搬進了他的家。也正因為他家中有一間極少使用的房間,在和室走廊的最底,男人也甚少過去那邊,因為而造就了她常常來寄居。

這個女人其實就是作者所指「被世界視為糞土而被排擠至邊緣,任其孤獨」的人。只是被迫孤獨的人卻是不願意孤獨的,所以她才會想要去找可以不孤獨的地方。

相反,男人是希望孤獨的人,他對獨居很自在,所以不太跟人打交道,下班總是拒絕同事的邀約,樂於回到家中享受一人的生活,平常也不跟鄰居來往。只是他想孤獨,世界卻又來招惹他。女人的入侵,攪亂了他的平靜,讓他再無法享受自我的空間。

女人在他家寄居了差不多一年,他一直沒發現,直到家中的食物開始以少量的速度消失,他才漸漸起了疑心。當他終於在監視器中抓到她時,他的震驚久久無法讓他平靜下來。也因為她的入侵,他看到了自己生活的乏味,也看到了城市裡的淡漠。他一直無法平息心中對這事的想法:

「……不是忘記那個什麼也沒對我做的可憐女人,而是我突然原形畢露的整個人生,其平淡無奇,其枯燥乏味。長久以來,未曾萌生些許野心,也不再懷抱任何希望。那個女人真該死。都是她害的,帶來這一片愁雲慘霧。」﹣P90


男人最終把房子出售了。是因為他覺得那間房子在這個事件之後他「再也無法有在自己家的感覺」。自己的世界被無緣無故入侵,讓人發現原來熟悉的竟變得陌生了。

而故事的結局,女人被判了刑,囚一個月。當她出來時,本想回到那個房子去跟那個男人解釋她為何選他的家的寄居。可是她卻看到掛着出售的牌子。她最終寫了一封很長的信來抒發了她的感想,也讓讀者看到她的想法。

整個故事其實很短,但是當中的隱喻卻深遠。作者是法國人,以一個西方的角度去描述這個東方的故事,而他為了寫這個故事還特別去日本定居了一年,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古老的國度。也因為這種體會,他了解到故事的含意雖然適用在世界每個地方,但是要使它發生的背景卻必須是日本,因為日本那種居住環境,那種和室中悄然無聲可以隱藏的大壁櫥等等,才能造就這樣一個隱藏的故事。

作者以着盡量貼近日本的手法去寫,不過在某些點仍然看得出來不是日式小說。因為當中一些哲理的表現和人物的思考方式是很西式的,對看慣日式小說的讀者來說,能輕易分別到其中的書寫之別。

總括而言,個人頗喜歡這個故事,很堪咀嚼。而城市裡的人,都在孤獨中被入侵打擾,卻也不可免會被迫孤獨。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大上海>—大時代的兒女情長

本來對<大上海>並沒有抱很大的期待,不過看完卻覺得出乎意料地有一種大時代中兒女情長的浪漫在裡面。




幾個主要男角固然引人,女角方面卻也不遜色,或者說主要的三個女性角色反而更襯托了故事中主要的感情意念。

故事時間長達十幾年,描述了男主角成大器如何從一個默默無名小子成長為上海灘黑幫數一數二的人物。而在這個成長過程中,他情感上兩段無法割捨的關係如何為他帶來改變。

電影中,男主角成大器由周潤發和黃曉明兩人分飾頗有火花,一大一小,延續着觀眾們對上海灘的浪漫幻想,從黃曉明身上既可以找到過去的周潤發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現今成熟的周潤發在這麼多年後再次演出了上海灘中義氣與柔情的大哥姿態。

配角方面吳鎮宇飾演的角色茅載是正宗的魔鬼使者,有了他的點綴,讓氣氛的緊張感提升不少。而最攝人的就是一開始出場那時的詭異感,他促使大器走上了染血之路的起點。另一個讓人很有好感的是高虎飾演的林壞這個角色,他有着不可忽略的存在感,雖只是配角,卻很有性格。特別喜歡電影中他使用的那把蝴蝶刀,為他的性格增添了帥氣。至於洪金寶飾演的大哥洪壽亭反而不甚突出,中規中矩。

相對於男性角色在這種片子中的理所當然,女性角色在這齣戲中反而比較有意思。或者說三個女性角色在這電影中帶出了女子的三種愛情表現。

第一個是大哥的妻子凌滬生(袁莉飾演),做為黑幫中的大嫂,這個角色很睿智,畢竟是大哥的女人,沒有兩三下手段坐不上那個位子。在故事中她便能慧眼識英雄,給了成大器很多機會去爭取上位,而大器也沒令她失望,幫洪壽亭處理和解決了很多難題,從而成為上海灘中不可或少的人物。大嫂的聰明雖然讓她站在高點,然而太聰明卻仍是過不了情關。她無法接受大哥情感上的出軌,最終選擇自己離去。這似乎也證明了當女人比男人更聰明能幹,也比男子重情時,這樣的女子總是得不到她們想要的對等的情感,也沒有男人承擔得起。

大嫂凌滬生(袁莉飾)

第二個是成大器的青梅竹馬葉知秋(也由兩人分飾,少年時由馮文娟飾,青年時由袁泉飾),也是大器心之所繫。知秋是單純的人,也是屬於比較傳統的溫和女子。她有夢想,也懂得自己要什麼,所以她一度捨棄了他們之間誓約,選擇了她以為安全的路。也許她只是沒有勇氣陪大器去走那條險路,也無法看着他在險路中來去,分開成了兩人必然的結果,她是理性女子的典型。


青年時期的葉知秋(袁泉飾)



第三個是一直陪在大器身邊的阿寶(也是兩人分飾,少年時由童菲飾,青年時由莫小棋飾)。阿寶是為愛不顧一切的痴情女子,她知道自己其實不是他的最愛,但仍是毫不猶豫地追隨他,甚至忍辱負重為幫他而委身於茅載。她是最典型的浪漫女子,為愛情可以付出生命,她在最後得到了他的愛和同死的結局。這樣的愛情看來雖痴傻,卻好像總是在男人的社會裡最受讚賞,而女人是否真的如此想我不肯定。或許,我們其實是希望能有如此的對象可以讓我們付出一切?

青年時期的阿寶(莫小棋飾)


影片中另一個讓我覺得不錯的地方是配合影像的歌曲。王若琳唱的「一生守候」很合戲中的愛情。例如在知秋和大器重逢時,還有在阿寶死的時候。另外最後一幕大器抱著死去的阿寶在車裡面對日軍的槍火,從容赴死時用上了張學友的「定風波」,更襯托了上海在那個大時代的氣魄。我很喜歡王若琳的歌,所以看了電影之後便買了收錄這首歌的大碟,每次聽都不期然會想起電影中這三個女人的愛情守候。

總括而言,與其說這是一齣黑幫電影,倒不如更像是一齣剖視大時代中女子愛情的電影。


附錄:

王若琳的<一生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