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是一個發生在日本的故事,然而寫出它的卻是法國的作家。故事便探討了上面這個問題。
故事來自一則新聞,作者看過這則新聞之後一直對它念念不忘,進而寫出了這個故事。故事講述的是在長崎市獨居的男人,在家中發現食物以着微妙的份量消失中,因為產生懷疑而在家中安裝了監視鏡頭,然後在公司透過網路監視家中情況。最終他發現家中寄住了一個女人,並且在發現時叫了警察來抓人。
這個小說的故事很簡單,但是背後所表達的卻有很深的意念在其中。作者在他的後序中如此寫到: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將某些生命視為糞土,把他們排擠至邊緣,任其孤獨;另一方面,這個世界又阻止希望孤獨的人繼續孤獨,總不斷來招惹他們。」— P149
居住在城市,人難免孤獨,也是城市的生活使人漸漸孤獨。我們不願也不想別人來打擾自己的生活,漸漸會脫離了必須的生活圈。
小說中的男人年近退休,雖然仍在工作中,卻從不跟同事朋友聚會。獨居久了,對家中一切小事都很留意。本來在家中是他最能放鬆的地方,沒有人來打擾,也不必理會外面的事。這一切本來讓他很安心,以為有一個能讓自己藏身其中的地方。然而那個入侵的女人卻打破了這一切。
而這個入侵的女人,是被社會捨棄的人。因為失業,她失去收入,本來還可以靠領失業救濟金過活,可是當她來到退休的年紀,連失業救濟金也沒了。最終她變得什麼都沒有而流落街頭。只是在她極需休息時,讓她看到男人的家沒有鎖門。於是她悄悄搬進了他的家。也正因為他家中有一間極少使用的房間,在和室走廊的最底,男人也甚少過去那邊,因為而造就了她常常來寄居。
這個女人其實就是作者所指「被世界視為糞土而被排擠至邊緣,任其孤獨」的人。只是被迫孤獨的人卻是不願意孤獨的,所以她才會想要去找可以不孤獨的地方。
相反,男人是希望孤獨的人,他對獨居很自在,所以不太跟人打交道,下班總是拒絕同事的邀約,樂於回到家中享受一人的生活,平常也不跟鄰居來往。只是他想孤獨,世界卻又來招惹他。女人的入侵,攪亂了他的平靜,讓他再無法享受自我的空間。
女人在他家寄居了差不多一年,他一直沒發現,直到家中的食物開始以少量的速度消失,他才漸漸起了疑心。當他終於在監視器中抓到她時,他的震驚久久無法讓他平靜下來。也因為她的入侵,他看到了自己生活的乏味,也看到了城市裡的淡漠。他一直無法平息心中對這事的想法:
「……不是忘記那個什麼也沒對我做的可憐女人,而是我突然原形畢露的整個人生,其平淡無奇,其枯燥乏味。長久以來,未曾萌生些許野心,也不再懷抱任何希望。那個女人真該死。都是她害的,帶來這一片愁雲慘霧。」﹣P90
男人最終把房子出售了。是因為他覺得那間房子在這個事件之後他「再也無法有在自己家的感覺」。自己的世界被無緣無故入侵,讓人發現原來熟悉的竟變得陌生了。
而故事的結局,女人被判了刑,囚一個月。當她出來時,本想回到那個房子去跟那個男人解釋她為何選他的家的寄居。可是她卻看到掛着出售的牌子。她最終寫了一封很長的信來抒發了她的感想,也讓讀者看到她的想法。
整個故事其實很短,但是當中的隱喻卻深遠。作者是法國人,以一個西方的角度去描述這個東方的故事,而他為了寫這個故事還特別去日本定居了一年,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古老的國度。也因為這種體會,他了解到故事的含意雖然適用在世界每個地方,但是要使它發生的背景卻必須是日本,因為日本那種居住環境,那種和室中悄然無聲可以隱藏的大壁櫥等等,才能造就這樣一個隱藏的故事。
作者以着盡量貼近日本的手法去寫,不過在某些點仍然看得出來不是日式小說。因為當中一些哲理的表現和人物的思考方式是很西式的,對看慣日式小說的讀者來說,能輕易分別到其中的書寫之別。
總括而言,個人頗喜歡這個故事,很堪咀嚼。而城市裡的人,都在孤獨中被入侵打擾,卻也不可免會被迫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