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修窗

這是母親在我小時候常常講的一個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一個人,生活清貧,以幫人修理門窗為活。有一天,人家傳話叫他去修理一個窗戶,他拿了工具就出門了。走到一個僻靜小路,看到一塊長方形的石板竪了起來,阻擋在路中間。他心想,那石板這樣竪着會影響到別人,便走過去打算放平它。

走到那石板處,他才看到石板後有一個洞,洞裏隠約見到一些閃閃金黃的東西,他把手伸進去,摸到一些長條形的東西,拿上手頗有重量,便拿出來看。

那長條原來是一塊金條,價值不少。他覺得很奇怪,因為這條路他走過好幾次,從沒見過這塊石板。因為離約定的時間快到,他覺得又不能放着不管,就拿了一塊金條,然後蓋上石板,決定回來再研究。

然後他去到要修窗的地方,但是人家卻告訴他沒有請人來修窗。於是他又折回去,想再去看看那個埋金子的地方。只是當他回到那條路上時,卻再也找不到那塊石板了。而那塊金條卻依然還在他的身上。

因為有了這塊金子,他的生活有了改善,漸漸好轉。他後來才知道這似乎是神明給他的禮物,做為他平常行善的回報。而要他修理的窗子,其實就是他蓋上的石板。傳說當他蓋上石板後,那個黃金洞就被神明轉去另一個地方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後這一段我不知道是傳說是這樣,還是母親作出來的。但是母親的意思卻很清楚,就是要我們做人要行善,不要貪心。她總說那個人就因為沒有貪心,才能夠得到那塊金子,不然他就會得到惡運。她也總是說,只要誠心,神明是會有保佑的。

會一直記得這個故事,一來因為母親常常提,二來也因為這個故事本身很有意思。母親說過,這個故事是從老一輩的口中聽來的,是不是真的無從查考,但是故事的寓言意義對我來說卻很有意思。

我總覺得,古時的人因為識字的人少,對於待人處事,總是一代一代相傳,而這種把很平常的事用故事來讓人記住的方法正是一種很棒的方法。所以對那些民間故事,我總是很有興趣。而引起我這種興趣的,卻是母親。這一點,我是感激她的。

2008年9月23日 星期二

書價

從我開始買書,花的錢已不知多少,買過的書也不知多少。如果問我買過最貴的書是甚麼,或者最便宜的書是甚麼,還真的想不起來。

最貴的,我想應該是字詞典類的吧,畢竟辭書類的書籍動輒就要幾百塊,每次要買,都要考慮很久。雖然貴,但我還是買了不少。家中關於辭典類的大大小小就有接近二十本。除了因為需要,也是因為我喜歡,總覺得擁的辭典越多越好。

我的辭典都是語言學習用的,因為對語言有偏愛,又在讀翻譯的課程,不其然就會買些字典詞典的書籍。中文的有三本、英英一本、英漢四本、漢英一本、日語三本;其他還有比較專門的甚麼常用詞句、同反義詞、分類詞典、美語詞典、商業詞典、音樂詞典等等,數着數着還真的發現自己買了不少呢。

在香港買書,字典詞典等是最貴的,一本高階的詞典就要三百多塊港幣以上。所以我要買,也常常會考慮很久看是不是真的需要才買,不過看到不錯的字典,有時還是會不顧價錢買回來。近年,因為簡體字書籍的盛行,加上簡體字書籍比繁體字書便宜,有時都會考盧買簡體版。就像牛津的漢英詞典,繁體版就要三百五,但簡體版卻連一半價錢也不用,相差甚遠。

除了辭典,我買過比較貴的應該算是畫集吧。因為喜歡漫畫,變相的就會喜歡收集漫畫家的畫集。而畫集也是頗為昂貴的東西,尤其是原裝日文版的,更是一種奢侈的玩意。只是對於自己喜歡的漫畫家,花那些錢還是會很心甘情願就是。
談過貴的,也來談一下便宜的書吧。

家中較便宜的書應是一些二手的書,從幾塊錢到幾十塊不等,那些書都是些漫畫、小說類的書籍。

其實我有一點點的潔癖,可以的話,我還是喜歡新書多一點,不過因為有些書已經無法買回,只好收購二手的。

記得有一套漫畫是我蠻喜歡的,第一次看的版本是別人借我看的,那套漫畫我在前幾年於公司內部的交易網上看到有同事出售,便買了回來。一套七本才花了我五十六元,平均一本八塊錢,算是最便宜的一套漫畫了。

不過任何書在我眼中,無論價錢如何,只要有我喜歡的東西在內,或者有感動我的地方,我都不會計效花了多少錢去買,反正只要我覺得值得就好。



後記:

這是應青小鳥的要求而記的,雖然挑戰結束,但還是想把一些關於書的事寫下來,當做個記錄吧。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最近看的小說中,有一句話讓我念念不忘。那是主角的爹臨終對她說的「妳只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誰也不要相信,只信妳的眼睛就够了!就算妳再傻,妳只要認真去看,終究會明白一切的!」

這句話給我的一點想法就是我們似乎很少認真去看一個人、一件事。現代人,很喜歡論,很喜歡談,卻很少會認真去研究。

看,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觀察。我們不止用眼睛,其實也應該用心去看。

小說中的女主角因為受到滅門,被一個據說是敵人的人救了。那個人雖不是凶手,卻也算是幫凶。因為她本身有點痴傻,被救時不太明白事情的發生經過,但她卻牢記了父親對她說的話,以自己的眼去觀察這個救了她的人。看他的言行來決定是要原諒他愛他還是要恨他。

她最後選擇相信他,因為他一直以來給了她一切最美好的事,使她長為正直的人。雖然他在別人眼中是最不堪的那種人,但是她相信自己看到的,正如她爹要她記住的,相信自己的眼睛,看久了就會明白一切。

我不太喜歡說話,總覺得言語有太多虛偽和欺騙的地方。正如小時候,大人總要我們誠實,但卻又會在某些時候要求我們說謊。對這種事,我常常都會覺得很無措。所以我喜歡用看的來決定相不相信一個人、一件事。也許不一定準確,但是日久見人心,看久了,總是會明白的。

這也是我現在的做人方向,我覺得有些事,不應該盡聽信別人說的東西,因為流言總會在流傳的過程中失去了某程度的真實。所以還是自己去看才來信是最好的。


附註:

小說引自「妖神蘭青」,作者‧于晴,飛田文化出版;言情小說類。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稚子何辜 人命何價

這個星期的新聞都圍繞在毒奶粉上。發現問題奶粉,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的大頭娃娃事件才沒過多久,就又來一個腎結石嬰孩,為甚麼每次出事,受傷害的總是小孩子?

奶粉,是一個嬰孩的主要食糧,他們的營養來源。為了孩子的成長,我們需要的是負責任的廠商,為孩子着想的食品控制,然而這些我們在中國總是看不到。

新聞報導說,發現患腎結石的小孩從幾個月前開始,然而真正被報導出來,卻是這幾天的事。幾個月,要發生的都發生了,死亡的也已救不回。現才才來亡羊補牢也挽不回失去孩子的父母們的心,補償不了失去稚子的痛。

每一次出事,小孩子總是首當其衷,每次看着那一張張受苦的孩子的臉,總有一種人命何價之感。

小時在內地生活,感覺還沒有這麼的難過,也許只是因為當時並不知道人命在內地是如此可以被輕賤的。

長大後,知道越多,也越覺心寒。到底要到甚麼時候,人命在中國大陸才會是最受尊重的事,而不是一次又一次被無良商人輕賤?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我的aNobii小書櫃

書櫃,一直是我很渴望的東西,從很久以前開始。

因為愛買書,要放下自己所買的書,一個大的書櫃自是要的。而且像我這樣沒有節制的買,書櫃更是只能添、不能少。

然而像香港這樣地小人多的城市,住宅已是小得不能再小了,要在方寸間擠出地方作書房或者在房間弄個大書櫃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雖然我的房間自從姐姐搬走後已經騰出不少地方,但是仍然不够我放置我想要的書櫃。所以我的書現在都像是雜亂小山一樣的這邊一堆,那邊一堆,床上一堆,地上一堆。非常雜亂地堆着的後果不是找不到書,就是因為看不見而以為自己沒買,完全沒有秩序可言。

去年,在網路上看別人提到網路書櫃的事,便好奇點進去看,發現很好用的網路書櫃,就是“aNobii書櫃”了。

在“aNobii書櫃”裏,只需要輸入書的ISBN號碼便可以輕易找到自己的書,還可以編輯書的購入地點、日期和書價,也可以填上自己看書的進度和記下一些閱讀的感想等等,非常方便。

有了這個,我便可以把買來的書都放進去,順便管理我手上的書籍。而且也不怕自己買多了或者忘記了。

雖然這個書櫃是虛擬的,卻是愛書者一個很好的書籍記錄。

建立我的書庫是我今年給自己的一個目標任務,希望能在年底把我現有的書都放進去,方便查閱。


“aNobii書櫃”還有一個很棒的功能是輸入一本書後你可以看到那本書有多少人擁有,這會讓你有找到同好的感覺,有時甚至是可以和對方成為網路的書友,也是這個虛擬世界的好玩之處。

另外,看別人擁有的書籍有時也能幫助你找到想要的書,一舉三得,對愛書人來說,很棒不是。

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

中秋節,月圓人不圓

中秋節,遲來的中秋快樂!

中秋,曾經是中國人很重視的一個節日,總說要人月兩團圓,但是現在的世代,中秋已經越來越成了月圓人不圓的境況。
 
我記得小時候,中秋節,總要一家人一起歡渡,父母會精心準備晚餐,而且大家都會回家吃飯。但是這幾年,我們家的團圓就一直是缺了這個,少了那個的,總是無法在節日那天湊齊人數。

會這樣,除了因為家人的分散之外 (如姐姐嫁了),也與父母的工作有關。

姐姐嫁出去後,中秋總是要遷就婆家的,如果情況允許,她和姐夫也會回來。反而是父母,他們的工作因為是那種24小時輪班制的,假期反而要工作,很難碰上假期能休假。這樣一來,家中的節日慶祝就越來越少了。要湊在一起吃飯,總是要看這個的時間,看看那個的更表,能湊上,就算萬幸了。

這種情況,其實不止中秋,就是新年也是一樣。

今年的中秋,還好是星期天,姐姐一家三口都有空,父親也正好排到休息,終於能在家一起吃個便飯,不過還是少了母親,但也算是難得的了。 



- - - - - 這是另類感想分隔線 - - - - - - - - - 這是另類感想分隔線 - - - - -

其實我覺得會有這樣的現象,除了家庭因素之外,社會的價值觀也是一大因素。不知是不是受最近看的書的影響,對於一些現象開始有了點想法。

這個社會越來越走向經濟為主,人們也就越來越向錢看,也越來越少人再去遵循傳統。傳統的節日,變成了商家的戰場,節日也只成了賺錢的一個商機。

因為老闆們想賺錢,變相壓迫員工要工作而沒有了休假,而員工因為無法休假,也就更不會重視那些節日的傳統,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華人的世界,做老闆的似乎很多都是那種剝削員工的人,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境況。每個華人地區,總是工時太長,香港如是,台灣如是,大陸更不用說了。

但是為甚麼會這樣,這麼多年來卻似乎沒甚麼人提出過,就算提出,也從沒甚麼政治上的更變,這真的是太讓人絕望的事實了。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三十‧閱讀的樂趣

閱讀,是很有趣的事,不論你喜歡的讀物是何種類的,那些文章、書籍必定是給你帶來樂趣你才會想要看。

書於我,是有很多的樂趣在裏面的。

看小說,我喜歡看一些人物的小動作、說的話語、人物的特色等等,因為就像在觀察一個人般。曾經看過的小說中,有些人物讓人感覺很親切,有些會讓人感到討厭,有些會讓人同情,也有些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各式各樣的小說人物就像真實的人生般,這也是為甚麼那麼多人喜歡看小說的原因吧。

記憶中,有一些小說人物的設定蠻好玩的。曾看過的一個小說人物對文字很敏感,她會從別人的遣詞用語去分析一個人的性格,然後介紹最適合那個人的貨品給他/她。這個設定讓我有點驚艷,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有查過心理學的書。

而除了研究人物的特色,我也喜歡看書中人物的唇槍舌劍,因為自己不太會說話,看別人能够說出感動人的話、可以口不停地說出讓人反駁不了的話等等,總是讓我羨慕不已。

不止是人物,我也喜歡在書中找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有時從書中吸收了新知識,感覺也很棒。

像在偵探小說常會看到一些你平時不會留意到的冷知識,流行讀物裏常會看到的時尚知識,學術讀物裏專門的知識等等。吸收知識很多時候就是從課外的讀物而來的。例如在漫畫裏,我看到關於日本能劇的事情,這是平常不會刻意留意的事,但卻在漫畫這種消閒的讀物裏無意中了解了。

閱讀的樂趣,還在於增加自己的修養。

看書,是讓自己思考的好途徑,透過思考,我們才能對人生有更多的了解和反思。閱讀是會隨着年歲的增長而慢慢走向深入和成熟。這幾年,感覺自己看的書多了些需要深思的地方,不像以前只是片面去閱讀。而且現在的我也會看一些像評論、反思、專題的書籍,讓自己對一些老生常談的事物多一點深入的想法。

像前一陣子看的《孤獨六講》,對於作者提的那六個範圍,情慾、語言、革命、暴力、倫理和思維,有了更多的想法。這些是我們每個都會有的東西,但卻很少會跟別人談上。例如倫理,父母的愛有時也是一種暴力;又如語言,語言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溝通;暴力,其實存在每個人的心底,只是我們往往以為自己沒有。

看書,就是要在別人提出的問題上,思考自己的方向,思考自己的生命意義。也許這樣說可能讓人覺得沉重,但是經過閱讀,我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不同的詮釋。所以,這一生,我與書的緣份是不會斷的了。


- - - - - - - - - -後記 之 挑戰感言 - - - - - - - - -


30天的挑戰,終於在今天的最後一刻完成,感覺自己又向前走了一步。

從去年的挑戰開始,就一直有獲得些甚麼。於我都是很棒的回憶。去年因為這個挑戰,我寫下了自己一直想寫的東西,也寫了不同題目的小金挑戰題。兩種挑戰都讓我的文字有了磨練。

今年再來,感覺寫的東西有了進步,這也是我覺得很開心的地方。未來,希望自己能更上一層樓。

還有來自朋友的鼓勵,也讓我感到很窩心,謝謝大家來看我的文。

明年,我想我還是會再挑戰的!!


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

二十九‧網路訂書小記

買書,我一直喜歡在書店買,因為可以先翻過,摸過,看過才決定買不買。我也訂過書,像漫畫小說那樣的書我常常是經租書店訂的。網路訂書,之前一直是我抗拒的,也以為是自己不會做的事。但人生就是這樣,不能太鐵齒,因為我們做的總是會跟想的一不樣。

今年年初,我終於還是嘗試了經過網路去訂書。

起因只是因為我喜歡的言情小說作者出書,而出版社也趁新年搞了出套書的活動,隨書附上小說的番外,而這本番外是只限網路訂購,不作公開發行的。套書含四個作者,而三個是我喜愛的,也衝着那個番外,我就訂了。

訂書的過程其實蠻順利的,不過當中的忐忑心情和訂書看到的現象也很有趣就是。

第一次訂書,不太清楚整個程序,只好詳細閱讀出版社的訂書指引。照着那些程序一步步去做對我來說不會很難。只是那一次的訂書是套書活動,而出版社好像也是第一次這樣做行銷,因為沒有經驗,又低估了讀者的熱情,結果訂書的過程弄得一團亂,出版社的留言版被讀者的留言淹沒。

其實在我看來,出版社有一半責任之外,訂書的讀者也要負一半。出版社對訂書的程序寫得很清楚,要留意的事情也特別別點出。但是有很多人好像都沒看那個指引就直接下訂了,然後就出現很多查詢的留言在留言版。例如:之一,版主有說“主題套書不可以跟其他書一齊訂”,但是留言版卻出現很多人說除了訂套書還訂了其他的書,問書價怎麼算。之二,版主提過“購物車那裏還可以下單就表示仍在名額中”(因為只限一千套),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說有收到下單的自動回覆卻還是擔心自己不在名額中。

另外也有一些情況是讀者太心急,怕自己沒訂到,常常會不小心多按了下單的鍵,結果又要出版社刪除。又因為反應太熱烈,出版社應付不來而一直沒回留言,就又有一大堆留言要求出版社回覆,就算版主不時出來說處理中,要大家耐心等候時,也無法讓讀者按下焦急的心。

我明白大家都怕自己錯過了,但是那樣心急和沒耐性的行為卻讓我覺得有點荒謬。尤其是那些不尊重規則,又要投訴的人。雖然我也很擔心訂不到,但是我覺得還是以平常心來面對就好。

最後我當然順利訂到書了,收到的時候很有滿足感,尤其是看到那一大包的包裹時。而最好的當然還是看完我喜愛的作者的小說了,因為書的內容才是最好的回報。


- - - - - - 後記分隔線 - - - - - - - - - - - - 後記分隔線 - - - - - -

後來看留言版,知道有些人訂書只是要放上網拍來高價賣的,當下覺得那些人真可惡,因為他們剝奪真正愛小說讀者的權力。

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二十八‧看書小習慣

看書,我有一些小習慣。

坐姿:我偏向找有靠背的地方坐。看一本書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如果一直站着或一直正坐着很辛苦,所以有可以靠的地方就很棒。不過家中沒有可以坐得很舒服的地方,而我又常常是一看就很少改變姿勢的人,坐得腰酸背痛就少不免了。

沙發是個不錯的地方,但是我很少在沙發上坐着看,這是因為另一個小習慣。

我不太喜歡在家人可以看到的地方看書,所以很少使用家中客廳的沙發。這個習慣是一個小小的心理因素。因為父母都不太喜歡我沉迷書中世界,總覺得我看書就會忘了正事,尤其當我在看閒書如小說和漫畫時。而我看書總是很容易就沉入書中的世界,可以專心得別人叫也聽不不到的地步。為免被家人指責和打擾,我常常是關起房門,把自己鎖在房中看的。

工作以後,看書的時間越來越少,我總是利用搭車上下班的時間來看書,尤其在我開始搭地鐵上下班時。因為地鐵的車速和行車比較平穏,沒有巴士的顛簸和暈眩感,所以搭地鐵就成了我很好的閱讀時間。而我會從在月台等車開始,一直到到站下車都拿着書在看,就算在中轉站轉線,我也沒有放下,有時會一邊走一邊看,一心二用。雖然知道這樣走很危險,但有時因為看到正精彩處,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收集的書,我都盡量維持它們的乾淨和整齊。我不喜歡在書中作筆記,作橫批,畫線甚麼的,我喜歡看到書本的內頁是黑白分明的。

我習慣用雙手拿書看,很少會單手拿着,因為雙手比較容易控制,也不會弄得書本變形。不過有時懶或者不方便時也是會用單手拿的,而這種時候我就很喜歡軟身的書籍,因為可以捲一捲,像以前的人拿卷宗那般。

喜歡的書看完之後,有些會放在枕邊,讓自己偶爾在臨睡前可以再隨意翻一下。

看一本書我常常是要重頭看到尾的,很少會從中間開始看或者只看一部分。因為我潛意識總覺得只看一部分不算是看完。當然這樣看書有好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是對那本書會了解多一點;不好的就是假如我要找資料,時間就不允許我重頭看起。可是這個習慣一直很難改,我嘗試了很久才勉強可以控制自己在趕時間時不從第一頁翻起。只是這種制約我相信以後還是會一直跟着我。

形形式式的閱讀習慣是一直累積下來的行為方式,當中可以看到一些潛在的和外露的自己的一部分。有時這樣觀察自己也蠻好玩的。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二十七‧漫畫印象

昨天寫文字片段,今天想寫漫畫印象。

從開始喜歡漫畫後,看過的漫畫已不可數,種類很多,也很雜。男生和女生的漫畫我都有看,不過我覺得自己喜歡的似乎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最受歡迎的。但那些漫畫卻又實實在在觸動了我的情感,讓我愛上。

我喜歡的漫畫以日本的為主,只有少量是台灣出的。會喜歡日本漫畫就是因為日本漫畫的那種精雕細琢的感覺,每一個故事和每一種畫風都給人很不同的感覺。
我選漫畫一憑作者,二靠故事,三選畫風,是不是人氣反而不重要。

談到漫畫家,我很喜歡的有幾個,成田美名子、吉村明美、谷地美惠子,冰川今日子。她們的作品都不算多,但卻每一個都讓我喜愛不已。成田算是擁有比較多作品的人了,我最初接觸的她的作品是《CIPHER》(台譯:「雙星奇緣」,港譯:「青春蜜語」)。這套漫畫是我開始接觸漫畫不久,首次在報攤看到的翻譯漫畫,就是天下出版出的「青春蜜語」。每次經過總被那淡淡粉彩的封面吸引,可是那時沒有太多零用讓我買,只好在租書店租回來看。



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們兩兄弟總是交換着以一個身份出現在人前的事,直到被女主角分辨出兩人的分別,他們才開始對自己的身份有了深思,進而成長。成田的作品總是有着那麼一點尋找自我與成長的美麗哀愁,我很喜歡她筆下那種溫暖的說故事手法。所有她的作品,我都有看,每一個都很喜歡。

另一個我喜歡的是吉村明美,認識她要從《薔薇之戀》開始。會喜愛這個故事除了當中唇槍舌劍的精彩之外,也是故事的深度。就像女主角百合曾問過,為甚麼這家人的嘴那麼毒,在這裏幫佣的嬸嬸卻一直沒想過要走?她的回答是這家人雖然說話很毒,卻是以最真實的面目去面對別人,從不作假。對於看慣虛情假意的我來說,這也是最讓我喜歡的地方。人物的獨特感情:百合不悔的暗戀、堇對芹的深情不已、葵禁忌的感情和芙蓉內儉的感情都讓人印象深刻。談這個可以談很多,有空再續。

還有谷地美惠子和冰川今日子,這兩人的故事也是那種很淡、卻又吸引人的筆觸,正是我喜愛的類別。認識谷地,從「熱情仲夏」開始,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很典型的模特兒與助理的故事,不過女生大男生一歲。算是早期一點的姐弟戀。不過這個故事讓我喜歡的也是女主角很討好的性格。谷地的作品總是在描述一些平凡女生的故事,給人很鄰家的感覺,就像隨時能在街上找到她筆下女主角般。她筆下的感情總是淡淡的,卻又很真摯窩心的那種。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明日的王樣」,以舞台劇為背景,看女主角因為看了一齣舞台劇而走向舞台劇編劇之路的過程。當中的每一個劇本都很棒,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像力和說故事的能力。

至於冰川今日子,我最愛的作品是「彼方から」(港譯:「異境奇緣」,台譯:「來自遠方」)。故事當中的奇幻世界讓人印象深刻。而女主角因為意外而來到那個世界,碰上了從小背負妖怪罪名的伊克,兩人在患難中見真情的發展最讓我感動。另外,女主角並沒有因為是外來而被付予異能,她只是以她能做到的去支持伊克,陪着他渡過一切難過的時刻。雖然平凡,但是看到她的努力,真的讓人有了努力下去的動力。

除了漫畫家,我也喜歡以故事去選擇想看的。最近一直在看的是清水玲子的「秘密」。清水的畫和故事在少女漫畫中一直是很另類的一種,畫風唯美也寫實,像她想像出來的一些怪物總是充滿逼力,讓人不敢長久凝視;而如素描般的人體皮下肌理更是令人駭然,不忍觀之。然而她筆下的人物和背景卻又是那麼的美麗,讓人喜愛不巳。矛盾的組合,但又很吸引我。「秘密」這個以掃描已死人物的大腦來破案的構思很有創意,是我這幾年來覺得最有趣的漫畫之一。


另一個很冷門的漫畫叫「雨柳堂物語」,作者波律彬子。她的畫很有一種日本傳統風格,很唯美。而這個故事是圍繞在雨柳堂這個以收集販買古董為主的店鋪周圍發生的事組成的。因為店鋪少東有一種通靈的能力,對那些存在於古董中的靈魂鬼怪等知之甚詳,每次都是由他帶出那些古董背後的感情故事。對我來說是很值得一看的作品,而這個漫畫到現在還沒完結。不過每一個故事都可以獨立看,從哪看起都可以。



漫畫似乎就是那樣的吸引人,而我也注定這輩子都會對漫畫不離不棄了。還有很多很多讓我著迷的漫畫,以後有空再來詳談。

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二十六‧文字片段

一本書,如果沒有重覆看,很多時候看完會記得的並不多,尤其當你越看越多之後。

我看書很少會看第二篇,就算重看,也只是挑一些片段去重看。所以我對一些書的印象就只留在一些文字的片段之中。

來談談我印象中的片段吧。

之前提過,我第一次看的武俠小說是「絕代雙驕」,這個小說裏,我最記得的就是小魚兒在惡人谷成長的那部分,每隔一段時他就會跟一個惡人學惡,每一段都是一種險惡的開始。那時看這些惡人對他的教育總有那麼一點毛骨悚然的感覺,但是看到他最終成為古靈精怪的高手之後又感覺很新鮮有趣,因為像他那樣的人種是我從沒見過和想像過的。那樣的故事,讓我開了眼界,才知道文字世界可以有如此好玩的故事。

後來看金庸,每一個故事都讓我著迷。而印象更多。看「射雕」,難忘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對東邪的特立獨行一直有着很大的興趣,只是文章裏的描述不算很多,而更讓我在意的是黃蓉母親的過目不忘。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人可以有這樣的天賦。

我一直很討厭「神雕」裏綠咢為楊過而死那幕,總覺得好可憐,也因而讓我討厭起楊過。在「倚天」裏,我一直記得殷離對張無忌的感情,或許是因為我也有記憶中只停留在某一點的人物。也記得張無忌在武當山上學太極,忘記招式、只重融會貫通那樣的學習方式。我覺得我們學任何事不就應該如此,應重理解而不是死背書。還有「天龍」中,在逍遙派的那個棋局,每個人因不同的顧忌而走不出困局,卻被虛竹在無意中破解。一直記着這一段就是感到人生也是如此,有時太過執着反而會讓我們作繭自縛。我不太喜歡「書劍」這個小說,因為陳家洛的迂腐,但是我蠻喜歡霍青桐的聰明才智。

因為對金庸小說的喜愛,在看完他所有小說後,我看了一系列吳靄儀寫的「金庸小說的xx」。在關於男子角色那本書裏,我最記得的是她寫令狐沖,她說她覺得令狐沖有精神上的潔癖,受不了別人的虛情假意,所以他總是交真性情的人,就算那會讓他身敗名裂。對這點我覺得很同意,因為這也是我喜歡令狐沖的原因,只是我不會想到精神潔癖這種形容詞。另外在女子角色那邊,金庸在序中提到很少會有人寫一本書只是專門評論一個作者筆下的小姐太太姑娘師太尼姑等等,這個讓我笑到了,也覺得的確如此,是問會有哪個作者的筆下女性角色都是這些角色的?而金庸卻能創作那麼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也算是很另類的了。

除了關於小說的片段之外,也有很多不同的文字片段讓我記憶深刻。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看一些散文的書。因為散文讓人更貼近作者的想法,也有更多的空間讓人深思。我曾經很喜歡杏林子的散文,尤其是她早期的,關於她如何去克服和面對那個疾病的起末。我也看過張曉風,就因為在課文中她的那篇「木棉樹」讓我印象太深刻。「木棉」那篇文章對木棉樹的描寫很精彩,讓我從此在意起木棉這種植物,每年木棉花開的日子我總會想起這篇文章。但是張曉風的其他作品卻被這個蓋過而再想不起了。

前幾年,我喜歡上張曼娟的文章,因為她那份淡淡的文字筆觸,和她寫關於女性的事情。有些文章讓我思考起自己和母親的關係,也思考起自己己對人生對感情的觀感。


這個世界的書只有增沒有減,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會一直看下去,要記得所有看過的書不容易也不可能,然看過的書卻會在我們生命裏留下些甚麼。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二十五‧雜誌

雜誌其實也是書的一種。

雜誌對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資訊書籍,因為它們的資料總是最新的,能讓人很快掌握到現在身邊發生的事。

對於雜誌,我是甚麼都想看的,只除了八卦雜誌,尤其是現在所謂銷量最多的數字週刊和其他甚麼一週、甚麼便利的雜誌。這並不是我想扮清高,而是我覺得如果你自己並不希望公開你的年齡三圍錢財戀愛交往性生活,那麼就不要濫用知情權去看名人明星們的年齡三圍錢財戀愛交往性生活,甚至還要看完又假清高地說三道四。

談到雜誌,我記得小時候看過那種有圖有文的兒童畫報。這種畫報總是充滿豐富的色彩,簡單的漫畫和一些簡短卻有意義的小故事。來香港前那年,我用零用錢訂閱了當時學校幫我們選的兒童畫報,第一次擁有自己的畫報而不是在學校傳閱的那種,讓我高興了好一段日子。每次收到那個畫報我總會看完再看,很寶貝地收藏起來。

來香港後,有一段日子我常常買的一本雜誌叫「香港電視」,這本雜誌在香港發行了30年,本來是專門報導無綫電視台(即TVB)的消息、演員動向的,後來因為TVB與非廣播業務分家,而於97年售於南華早報出版,再自己出版「TVB週刊」代替。而「香港電視」卻在同一年因為銷量不好而結束。會買這本雜誌除了當時蠻喜歡看電視之外,我最主要的目的是看動畫資訊。那個動畫資訊主要是介紹正在或將要在電視播放的動畫。雖然這個資訊的篇幅其實很少,每星期就只有一頁,加上復活節、暑假前和聖誕節會有長一點的篇幅介紹整個假期的動畫播放;但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能有一個途徑知道動畫的資訊就已經很不錯了。

後來開始迷漫畫,對動漫的資訊更渴求,電視雜誌再也無法滿足我時,我開始對另一本雜誌著迷。那本雜誌就是「A-CLUB」動漫雜誌了。這本雜誌是80年代到90年代尾在香港發行的關於動漫的雜誌。我的所有動漫資訊都是從這裡來的,像日本正在發行甚麼漫畫,又有甚麼動畫會在香港上映,日本漫畫家訪問等等,都讓我著迷。算算這本雜誌我也買了四五年左右吧,當時都是記着出版的日期而準時到報攤或便利店買的。後來這本雜誌結束,沒了動漫的資訊雜誌還讓我失落了一段時間。前兩年我又找到了替代品,就現在的「ANI-WAVE」也是關於動漫的。只是這本我卻沒有再像以前那樣每期買了。

除了那時固定會買的雜誌外,我也常常喜歡買不同的雜誌。有時是電腦雜誌,有時是文學雜誌,有時是時尚雜誌,有時是設計雜誌,有時是語言雜誌,還有財經雜誌等等,讓自己吸收不同的資訊,豐富自己的知識。我還很喜歡買雜誌創刊號,因為那是一個雜誌的新開始。這種創刊號不常有,但幸運的是我總是會看到。

另外我也有訂閱雜誌,那某一年在書展無意中訂下「讀者文摘」而開始的孽緣。說是孽緣,是因為一訂下去,幾乎是沒有停下來,因為每到快要到期,訂雜誌那個公司就會打電話來遊說我續訂,或是改訂其他的雜誌。而我總是心軟就又訂了下去。然而就因為是訂閱,有時反而沒有看,就成了亂花錢的鐵證。所以勸大家一句,不要訂雜誌,除非你真的很喜歡那本雜誌,還有知道自己一定會看,否則就會像我一樣沒完沒了的訂一些根本看不完的雜誌。

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二十四‧閱讀偏食

常常覺得愛書的話,應該是只要是書就喜歡的。我以為自己應該是甚麼都看的,但事實是有些書還是不太會碰。

暢銷書我很少碰,雖然不是絕對,但也是能免則免。這算是我的偏見吧,總覺得會冠上暢銷的字眼一般都很商業,而商業的東西就不免是那些固定的原素。高潮迭起、人物複雜、故事寫實等等,但是這些都不是我想看的。

我不喜歡太深奧,寫得好像只有作者自己才明白的書;我也不喜歡太顯淺,看個頭就幾乎能猜到尾的,沒有值得深思地方的書;我更不喜歡千篇一律,完全沒驚喜的書。

不過一本書好不好看,還是要看過才能決定,這一點就很矛盾。看或不看就完全成了直覺的選擇了。

就拿言情小說來說,有一段日子,我看得很多,甚麼類型的都看過了。而看太多的結果就是後來只看喜歡的作者。這兩年更甚,喜歡的作者只剩下不到五個,其他的幾乎都不看了。如果要看,都會先看一下那個文案,然而文案的吸引力現在也越來越引不起我的興趣。

我還有一個壞習慣,就是閱讀偏見,如果讀過最好的,其他同類的我就不會再看。就像當年我看完金庸的小說,就沒有再看其他的武俠小說。因為覺得不會再有人寫得跟他那樣吸引我,金庸就是最好的,所以我沒有看梁羽生,沒有再看古龍。像翻譯的推理小說,除了福爾摩斯,我也沒有看過其他的。

對於這樣的閱讀偏食情況,我知道不太好,但也不打算改,因為閱讀始終還是屬於很個人的感覺,別人還是無法了解為什麼他或她感到好看的書在我眼中卻並不是我想看的。

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二十三‧旅途中的書店

愛書,理所當然愛逛書店。每次逛街如有空檔,我總會繞去書店逛逛。像約了朋友見面而時間不到時;假日上街覓食之後;逛街無聊之際經過也會順道逛進書店。

香港的書店,我喜歡逛像樂文、田園一類的樓上書局,貪其小巧卻書類眾多,最重要的當然是比較大型書局便宜。

如果是大型書局,我喜歡逛那種佔地廣闊的旗艦店,貪其够大够多,就像逛超市,應有盡有。

然而香港的書店畢竟還是算少的。我還是比較喜歡去旅行時看到的書店。

自己去旅行時,我常常會逛着逛着就逛到書局去。就算那些書我未必會看,我還是挺喜歡看那些排滿書架的書。

記得去上海那次,同行的朋友也告訴我上海有書城,她說想去看看,因為妹妹托了她買一些書。我聽到書城的字眼也很有興趣,就跟她趁自由時間自己搭車去了書城。上海書城很大,一棟七層高的商業書城,我第一次看到那麼大的書店。走進去,那種寛闊的空間,那分門別類的書架,讓我有種進寶山的感覺。朋友找了書單出來,唸着想買的書,找着要去的樓層,而我隨着她一邊逐層逛去,一邊眼花繚亂的看着那些書。實在是因為太多書了,我最後反而沒怎麼買書回來,這可能就是選擇越多,反而越無從挑選的定律吧。

去日本的時候,我也是碰到書局就會逛進去,那又是一番不同的感覺。我覺得,日本人真的很喜歡看書,而那些書的種類更多,書局中會看到的除了一般的書外,漫畫也是一類,而且是包括所有的漫畫類別。相比起香港那種漫畫被視為另類的情況,我總覺得那樣一視同仁的感覺更好。而在日本的書店買書,總會有一個書套套着,我很喜歡那種愛護書籍的感覺。還有就是日本書籍中稱為文庫本的書,那樣小小的一本,輕輕巧巧的,讓人便於携帶,我去時就買了一、兩套文庫本回來,都是我曾看過很喜歡的漫畫。




去倫敦時,逛的書店很有人文氣息。因為那些書店有些是位在比較老舊的建築物裏,感覺就是彷彿存在了很久的樣子。也有一些是比較嶄新的店面,看進去就是很時尚的感覺。我喜歡那種多樣的面貌。不過在那些書局裏感覺還是很有壓迫力的,因為我很少看英文書。雖然因為學習的關係總不免要看英文書,但下意識裏我還是蠻抗拒的。

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在哈洛斯百貨公司逛時,不意逛到頂層的兒童書局。整個書局佔地不算小,當中的書都是兒童文學,分開不同的年齡層,而且我還看到不少的新書正在發售。會讓我如此印象深刻是我深深覺得人文素養,真的要從小做起,而香港在這方面是落後的。試問香港哪裡會有佔地那麼廣的兒童書店?又有種類那麼多的兒童書籍?除了圖書館和每年在書展看到的兒童館,我想不起甚麼人會願意在高價地方放置這樣的書店。

還有台灣,我去台灣最喜歡的,當然是誠品。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看台灣出版的書籍。而在誠品逛,很能滿足我看書買書的慾望。誠品裏洋溢的就是很好的閱讀氛圍,人人手中總有一兩本書在翻着,甚至是旁若無人的讀着。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誠品會成為香港旅遊書上寫的必到地方的原因了。那樣的閱讀氣氛,真的讓愛書人流連忘返啊!


未來,我想,我還是會在旅途上逛着遇到的書店,就算是完全不懂的語言,也不礙我想感受那種被書包圍的感覺。

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二十二‧破了皮的字典

家中有一本破了皮的新華字典,是我從小學一直用到現在的字典。這本字典一路陪着我走來,少說有二十幾年了,如果從封底寫着的年份算起——“1985年第17次印刷”,應是二十三年了,算是家中擁有最久的字典。

這本字典的封皮全掉了,只剩下內頁的簡介和查找字的主要內容。泛黃了的書頁也因為常常翻,書角都捲起來了。但是我一直沒有去買新的,總覺得只要它沒有嚴重損毀,我想我還是會用下去的。


這本字典是我在大陸讀書時買的,它的排字方式是用國語拼音的字母,以英文26個字母的次序排列的,對我來說很好用。有時想不起一個字的寫法,只要我知道讀音就可以輕鬆找到。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我一直無法習慣香港版以部首加筆劃的方式排列的字典。

字典對我來說,是不可少的東西,因為我對文字的一點偏執吧。遇上不懂或一時想不起的字,我總愛在查完字典,確定了才寫。這個習慣應該是受了小學國文老師的影響吧。老師的樣子我已經不記得了,卻一直印象深刻的是她教我們認字時態度。這也是後來我養成對中文字要正確的偏執習慣。

我總覺得既然要寫,就寫正確的,就算現在人們都不太介意有錯字,我還是想要寫正字。而字典在這方面就成了我最好的工具。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二十一‧書與情緒

情緒,影響了我們的行為;而我們的行為,又牽動了我們的情緒。反反覆覆,不知哪個影響了哪個。

看書,也是要看情緒的。

看書最重要的情緒,是共鳴。看一本書,覺得好不好看,很多時候就是要看我們從中得到的共鳴有多少。

父親是個完全不愛看書的人,也不太喜歡我們買書。他最常對我嘮叨的,就是我又買書的事。這樣的父親,我很難想像他看書的樣子。然而我還是看到了,唯一一次,父親在看小說。

那一次,父親看的書叫《日落調景嶺》。小說是姐姐買回來的,難得她也會買小說。而這本小說會引起父親的閱讀興致,完全是因為「調景嶺」。我之前也提過,我曾經住過調景嶺,只是我只住了六年而已,對這個地方,感情不算深厚。

然而父親對那個地方卻是有着很多回憶的。這是他來香港後一直居住的地方,從1984年開始,直到96年清拆我們被逼要搬遷。十幾年的生活,對他是一段不短的日子,當中從孤身在外到一家團聚,獨自挑起一家生計的奮鬥生涯,都在這十幾年留下了痕跡。

我覺得就是因為有那樣的歷史,調景嶺這三個字才會牽動了父親的情緒,而使一向不看書的他也拿起了這本小說來看。所以,不是不看,只是一直沒有能牽動父親情感的書。


而書對我來說,卻是能夠牽動我情感的東西。在心情低落時,看到好看的書總能輕易讓我振作起來。甚至,在極度失意時,能讓我哭出來。

我記得,在看《銀河英雄傳說》時的熱血沸騰;我記得,在看《家春秋》時的無奈和感動;我記得,在看《死亡筆記》時的揣測不安;我記得,在看《紅樓夢》時的心思百轉......種種記得,都只因為曾看過的書,在我心底留了痕。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二十‧看書的目的

每個人看書,都有自己的喜好,甚至是偏愛;而看書的目的,也各有不同,為消閒,為學術,為知識,為修養等等。

我一直覺得自己看書是漫無目的的,但又似乎是有目的的。

會覺得漫無目的,是因為有時看書,總是翻下這個,翻下那個,在不同的書中遊覽着。沒有特別想看,卻又會下意識地看着。

有目的的,就是想了悟些甚麼,學些甚麼,甚或是為了查找甚麼。

我覺得自己應是偏愛漫無目的的那種,因為這樣才不會帶有色眼鏡去看書。沒有偏見,看的就會更廣闊。

沒有目的去看書,看的種類也就生冷不忌了。溫情的散文,文藝的小說,情色的通俗小品,天馬行空的幻想作品,沉重批判的評論,等等等等,輕鬆看來反而常常讓人感到驚喜。

相反,當我是有目的去看時,卻因為太着重那個有所得的結果,常常是無用之讀,啃來味同嚼蠟。像參考書之類的,每當我是為了學習而去讀時,總是讀來無味,看過了無痕的。而太過刻意想有所得而看的,就更是沒了興致,連翻都不想翻。

閱讀,我覺得還是應該要隨意就好。



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十九‧改不了的買書癮

我愛買書,甚至可以說是愛亂買書。回想這些年來的買書行為,我覺得自己離“啫書癮君子”(註一) 不遠了。



第一個不好的習慣是個很浪費的舉動——就是常常會為了先睹為快而買。

家中有些漫畫是從中間開始收集的,有些只有頭尾,有些只有結局,有些甚至是無頭無尾的。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一開始可能是先在租書店看過,看了幾集之後覺得很喜歡,就會在出新時先買了再說。而且常常想着要把前面慢慢買回來,但卻常常是到了結局時仍沒買齊。甚至有些是後來覺得不太好看而停了的。而收集不全的書就會那樣零零落落地出現在家中。

另外也有些是因為在租書店找不到又想看,就買了再說。雖然有些不錯看,但也有些是看了很後悔的。



第二個不好的習慣是以收藏為名而買的。

有些小說是我在租書店租來看過,還了之後念念不忘,於是買回來收藏的。那些收藏的書有些我會再開來看,但有些卻是沒拆封的。看着那些沒拆封的書,偶爾會有點內疚,總覺得有點浪費。不過有時整理時不覺翻來看時又慶幸買了才可以隨時想看便看。



第三個壞習慣是逛書局時常常會在當下被一些不可思議的理由蠱惑而買的。理由林林總總,像封面的設計、書頁的文案、書中的文字、作者的名氣、當期的潮流等等,在那一刻,忽然會感動了我,而驅使我買下了那本書。

像家中有一本《聽風隨筆》,作者王丹是89年民運的學生,當年他獲得外保就醫後不久就出了這本書,而我會買下它便是因為書中的第一篇文章。另外像《非寫不可,不寫會死》,因為覺得標題很有趣,就買回來看了。也有一本寫關於足球的,是在世界盃那年買的,理由就是那一陣子的潮流吧。



第四個是有目的而買的,這個算是最正常的了。

像家中有很多本字典、詞典等的工具書;為了學日語而買的日語相關書籍;參考要用的參考書等。



不管是甚麼理由,買了的書就那樣在家中堆集,越堆越多的,對於這樣的癮,我雖知不好,卻又甘之如飴地沒有停下的跡象。


註一:「啫書癮君子」是一本書,作者以幽默的筆觸談了愛書成痴,進而買書買上癮的人。當中寫了一些啫書的症狀讓讀者自己去判斷自己是不是啫書的癮君子。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十八‧絕版書

我買的書中,有些是絕了版的。會絕版,是因為出版社倒了。

我買的書中,有很大一部份是漫畫和小說,而這兩種書的出版社又是最容易倒的。所以我說的絕版書也多是這一類的。

這些書在別人眼中,也許不值一文,但卻也是我閱讀生活中的一段回憶。

印象最深的,是前幾年倒閉的大然漫畫。對這間出版社,算是有一點情意結吧,因為我最初接觸的台版漫畫和當時我最喜歡的漫畫都是這間出版社出的。在它倒閉時,我甚至還有一些在追看和收集的,突然的倒閉意味着我收集的漫畫變成永遠的缺集,無法再完整。

像當時我有買的漫畫《偷偷愛着你》,即後來的《花樣少年少女》,就這樣停在20集,最後3集是東立出的,有時看着那突兀的3本「花樣少年少女」,怎麼看怎麼礙眼。奈何這又是沒辦法的事,只能讓它成為永遠的遺憾。

另外有些絕了版的是小說,有一陣子我很喜歡買BL小說,但是我買過的小說系列,不是出版社倒了,就是系列斷了,讓我後來都不太敢買,要買也要考慮很久,怕又重蹈覆轍。

有時想想,其實絕了版也沒甚麼不好,因為那也是一種閱讀和收藏的樂趣。

不過我覺得最可惜的,有時反而是喜愛的作者不再出書。我喜愛的作者當中,有一些的文字真的讓人感動,雖然出書比較慢,但每次出書都會讓人覺得等待是值得的,然這樣的作者在如此商業為上的出版界卻不見得能生存下來,會逐漸被讀者遺忘甚至消失,這是我覺得最讓人失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