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傘聚》閱後感之抗命時代開始的見證

《傘聚》記錄了2014下半年的事,從雨傘運動的前因寫起,記錄了整場運動的經過,分析了當中一點一滴美好與荒謬的細節,透視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見證了抗命時代是如何開始的。

作者前身是電視台記者,現為電台主持,報紙媒體的專欄作者及大學兼任導師,以其傳媒人的身份見證了整場運動,並在見證的過程中用他記者的眼光去分析及撰寫每一件事情,提出了一些具批判性的疑問,為的只是想令這城市的人能看得更清每件事背後的意義,希望能令人們對正在沉淪城市有所警惕。

本書所輯錄的文章其實在運動其間便已在作者的部落格上看到,在運動過後的再讀,除了可以一點一點憶起當中細節外,也可再度思考這場運動所帶來的意義,重新思考個人可以為這城市做些什麼。

文章以九個章節分輯,從前因,至開端,而後經過,再至中間的焦點與衝突,直到最後的收場和省思與寄語,把整場運動為這城市帶來的一點影響都記錄下來,可供往後的歷史堪察。

第一部份記錄的是前因,如白皮書、反佔中輿論戰、人大三閘等等引起民怨的因由。第二部份記錄的是學生罷課的過程。第三部份記錄的是催淚彈落下之後。第四部份描繪了佔領區內彷如烏托邦的情景。第五部份記錄佔領時期的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與心戰,如藍絲與黃絲之間的衝突,網絡因流言而起的心戰等。第六部份記錄的是警民之間的鬥爭,帶出政權對人民的傷害。第七部份以獅子山上的直幡來反思一直以來香港人所信服的所謂獅子山精神。第八部份描繪的是那些權錢所帶來的惡,點出高墻如何難以撼動。最後一部份寫的是隨着佔領的結束,抗爭也開始轉型,新的抗命時代也將開始。

整本書中,有幾個地方令我特別有共鳴。

在罷課日記中,有一篇寫「誰能超脫自己的時代」,說的是這一代有些人批評上一代沒有很努力爭取民主,竟同意回歸等等的事。作者認為若然讀過那一段的歷史,對於那段時期的人民主意識較弱其實也不能太苛責,他用了一句評語是我很有感觸的:

「沒有多少人,能超脫自己的時代。」

在整場運動中,有很多時候我都感覺得到那種無力感。很多人希望能做些什麼,希望能改變些什麼,然而結果是沒有人能成為英雄,沒有人能真正帶領整個時代跨越一道鴻溝。

另一段很感觸的是寫警民爭鬥的部份,以紅螞蟻和黑螞蟻互鬥,而旁觀者笑的比喻來刻劃警察和民眾之間的衝突。參與過的人其實都感受到那種被愚弄和操作的憤怒,但是我們卻無力去改變。而警權的沉淪更成為運動之後難以挽回的惡果。

還有一段很令人感概的在於他寫<蘋果日報>在運動期間被不知名團體圍堵,新聞自由嚴重受到衝擊的事。事實上當時在網路上也有留意這件事,新聞媒體受到衝擊,卻沒有多少大眾媒體為其說公道話,在社會上也沒有太多迴響,這無疑是對新聞自由的一個很大警號。而作者親身去現場記錄並寫下這事,為歷史記下了這一筆。或者是因為他作為記者的天性,明白新聞自由的貴重之處,才致力要記下任何對新聞自由造成衝擊的事,提醒人們應該要關注的事實。

正如上面所說,其實這本書中的文章大部份我都在運動期間就看過了。但書本出版後重看,還是認為這些文章應該要重看。因為當中提出的批判,在這個反智和城市日漸沉淪的當下都需要用來作個警惕。

我們都不願也不忍見城市的正常崩塌,唯有一直提醒自己不可安於逸樂,要保持着一點澄明之心來見證着身處的時代。就算我們無法超脫我們的時代,至少要為它留下些什麼。歷史不可忘記,也不應該忘記,而這本書的記錄也必可成為這段歷史的一個重要印記。正如作者在最後一篇文章中的結語所寫的:

「在窒息的速度中,香港只剩下一群遺民,在車毁人亡前,爭取遙遠不可及的理想,守護著曾經嘗過的美好。」

而這也是雨傘過後,新的抗命時代開始所作的掙扎。


《傘聚》作者:區家麟


書籍資料:

《傘聚》
作者:區家麟
出版:天窗出版社
ISBN:9789888292387

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

席絹小說雜談003 ﹣ 《福星駕到》之女子的選擇

久違了的席絹,相隔了一年才出了新書,《福星駕到》很適合新年,不過內容卻有點相反。席絹在後記中提了一下她在2014年的近況,本來這本書應該在14年出的,結果因為種種原因拖到了2015年。看她這篇後記,想起過去一年的驚濤駭浪,很多事發生,很多事要經歷,能停下想想自身的時間卻很少。

看這本小說時其實沒想什麼,就純粹地欣賞席絹給予的一些想法。

總括而言這個故事是有趣的,趣在像是吐糟了所有現在流行的偶像劇那般,既讓人會心微笑,也是反觀到那種讓人無奈的現實觀念。

這個故事吐糟了幾個常見的梗,像是韓劇中永恆的絕症梗,偶像劇中永恆的高富帥白馬王子梗。

先說白馬王子梗,小說的女主角設為千金小姐,而她本身因為對愛情沒什麼憧憬,所以不抗拒被家人安排相親,而有意思的是她相親的對象是公認的白馬王子高帥富種類的男子。雙方其實對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固有生活觀念都有共識,覺得對方是適合自己的。若按此發展,當然就會平淡如水,也符合一切王子公主幸福快樂的想像。只是若真如此,故事也就不吸引了。所以總要安排點意外才有高低起伏的故事可讀。而這意外,就是女主角雖覺得這白馬王子不錯,卻還是沒愛上他,反而愛上另一個身世普通的救命恩人。

因為故事設定有鬼神的東西在內,女主角碰上的意外就是有鬼魂因為看上她的相親對象而想要佔用她的身體來親近這個優秀男子,進而設計想把她弄昏來佔據她的身體。而女主角在巧合下被男主角救了兩次。

男主角身有絕症,但因為體內有祖先的鬼魂而得以護住生命,抑制了絕症病發。可是在經歷了一連串的事件後,寄生他體內的靈魂離開了他的身體,也使他的病再次病發,生命幾近完結,而他和女主角的感情才剛開始。

如果是常見的劇情,兩人的情感不是男方隱退或故意讓女主角恨他而退,就是女方被所有人隱瞞或是因無望而退,甚至知道真相也已無法挽回的結果。

只是席絹沒有這樣寫,也不會這樣寫。她讓女主角自己決定在知道事實時去做選擇如何面對,讓她細思量如何看待這段感情。而當中的思考我是欣賞的。

席絹筆下的女主角常常有如此的理性思考,雖然我無法斷定現實中如此理性去思考感情的女子有多少,但我欣賞這樣的理性。或許這樣的理性也代表了一種個人對自身有着一種滿足和自信,她並不需要從任何人身上去獲得額外的虛榮和自信,認同。她能對自己認同的觀念和選擇負責。

在最近閱讀/觀看一個戲劇導演的筆記時讀到一些議題,就是對於華人社會中女性在父權社會的壓抑下對性別認同的一種缺失。這種缺失往往使得華人女性大多時候被迫得寄存在男性的光環之下才能有自信和選擇。比如總是期望着擁用令人艷羨的男朋友/丈夫;比如嫁了有錢丈夫就要忍耐對方在感情上的不忠;甚或有時就算男方多不堪,女子在某些情況下選擇離異仍是受到責備的一方。而在整個社會的盲從意識上,女子對愛情的想像好像也容易變成外在上的選擇而失去心靈上的交流。

而我常常覺得席絹給了她筆下的女主角一種選擇的權力,一種安然於自己所選的自信而不會怯於去面對社會固有價值觀的莫名壓力。這也是我一直持續看她的作品的原因。

其實這本小說是屬於<奪舍>的系列,所以當中提到高帥富男配角就在上一集的《禁止穿越》中出現過,這個男配角叫高元。席絹在後記裡調侃地提到為什麼一直讓高元挫敗,她特別寫到:

「優秀又家世不凡的男人總是特別驕傲的,想要讓他們去投入感情,簡直比放下身段還難。女人需要很努力、很堅定、很虔誠的去攻克他們,他們才會被感動,然後才願意把他的愛情下放……所以活該他們一直當單身男神,就讓這些人每年11月11日抱着大把鈔票去購物來填補他們的空虛吧。」

雖然大家都知道家世好的男人其實根本不缺女人,總有太多的人想要得到他們,也造就了一大批有錢卻無情的男人。只是作為女人,是不是非得選擇這樣的男人卻不一定。女子應該要真正懂得選擇自己想要的對象和生活。這也是我在席絹的作品裡最常看到的意念。給自己一個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