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3》封面 |
閱讀一本書就像讀了幾十本,那種感覺是無比美妙的。《我讀》這系列就給人這樣的感覺。
《我讀》來到第3集,中間介紹的書籍分為六大類,分別是:「偉大的失敗者」、「尋找哲人石」、「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鍍金中國」、「也同歡樂也同愁」和「從戰爭中走來」。
個人比較喜歡前三個分類。
「偉大的失敗者」
這一部分評的都是一些經濟、社會和精神心理類別的書籍,把那些書籍所探討的社會現象都提出來,除了稍窺作者對那些議題的立場,也可了解一些人類正經歷着的問題,從而去反省和思考。例如<The Shallows>談的是互聯網讓人們變得淺薄的議題。因為互聯網讓人不再去做深度思考而逐漸流於淺薄。就像一些議題,大家用google搜尋資料,搜出來的資料大家都在看,看的一樣,想的也一樣,自然就沒有了之後引伸的深度或橫向思考。
「尋找哲人石」
這一部分評的都是科學類的書籍。科學是一般人比較抗拒的類別,因為怕它深奧難懂。但是在這裡介紹的這些書卻讓人有興趣想要去看。就算沒有真正拿來讀,在看這裡的介紹時會有原來科學有這麼多有趣的東西包含在內,也多少知道了一些關於科學項目的知識,甚至對科學的哲學有了一點認識。例如《尋找哲人石》這名字本身就是一個書名,這本書談的是煉金術到底是不是科學。提到哲人石就會想到動漫《鋼之鍊金術師》裡的賢者之石,其實煉金術是把物質從一個階段提煉至另一個更高的階段,如把礦石提煉成金屬,是一種升華。
雖然現代自然科學能够告訴我們世界是如何演變以及運作的,卻不能為我們解答世界為什麼是這樣的?世界的意義在哪裡?人又為什麼存在?……在現代科學的物質世界裡,任何活動都是機械而沒有意義的。
但是這一切都可以從煉金術的世界裡找到答案。煉金的過程就像修道,當一個人突然看穿了世界的表象,並且通過研究物質的變化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他也就“得道成仙”了。這是煉金術與化學的最大區別。
我特別喜歡這兩段梁文道形容的煉金術與科學的區別的文字,很有哲學的味道。而科學其實也是某種類別的哲學。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的時候」
這一部分評的是一些奇幻/青少年小說類和一些人與動物或自然互動的書籍。小說類分析了那些小說有意義的地方和失敗的地方,能讓人在閱讀後多一些想法。例如對<哈利波特>的結局所下的評語是一大敗筆,因為整部小說中哈利的個性並沒有成長,他一直都是那樣子,並不像其他的成長故事般,主角經歷過選擇、經歷過考驗後在性格上會變得成熟,而哈利卻沒有。所以梁文道認為這是故事結局最大的敗筆。另外一本關於麻雀的書也評得很有趣,讓人想自己也養一隻麻雀。
上面三部分算是比較讓人有興趣的書。
至於「鍍金中國」、「也同歡樂也同愁」和「從戰爭中走來」這幾個分類談的都是關於中國的書,有現今中國現象類的、近代中國歷史人物類別的和戰爭類別的。這些書籍可以令人對中國有些看法,但某程度上或許也是令人難以啃下去的書。歷史人物類別的可能比較容易看,但戰爭類的就可圈可點了。
由於這書輯錄的是鳳凰衛視的「開卷八分鐘」讀書節目所評的書籍,主講的人有好幾個,所以看不同的主講人介紹的觀點便會不同,當中我比較習慣梁文道評論的方式,也看得比較有趣。其他的都是內地學者,個別幾個的用語有較深的“中國式官腔”,閱讀時不免有種不太習慣的感覺。因此那些書籍便也不太引得起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