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北京行,帶了舒國治的《門外漢的京都》隨行,在旅途中其實並沒有太多時間去翻,反而是回家後,快速地看完了。而在閱讀中,忽然有了一些其他的感受,透過京都,看見了北京。
舒國治在書中有一篇寫「京都的長墻」,描繪了京都一些長長的墻的風景。而這一篇,不禁讓我想到北京的墻。
宮中紅墻
北京有很多的古建築,像是故宮、恭王府、國子監、雍和宮等等和皇室有關的建築,這些建築最常見的就是紅墻。
紅墻在京城裡延綿數里,也是彎曲折拐的,墻內多少風流事,墻外多少歲月流經。墻裡墻外的世界,可以是非常不同的。
皇宮的三宮六院,總是分隔在一堵又一堵的宮墻外,從一個宮殿走到一個宮殿,要經過那一道又一道在墻中的宮門,身在其中,迷路也是可以想見的事。一入宮,如要出去,是如何累人的事在走過一次故宮後就自然會有深刻體會了,更別說古時還得一道一道門的手續才能出得去。居於其中,叫人如何不憂鬱?記得參觀歐洲的城堡時,並不像中國的宮城這樣以一堵又一堵的宮墻阻隔着自己和親人的接觸。如此的隔絕,皇帝是如何的寂寞也就不難理解了。
墻外綠意
宮墻之外,王公大臣等的住宅之墻也很壯觀,這些府第常常也是佔地廣大,府外的圍墻自然也成了城中大街的一種風景。而這些宅第因為親近民居,人們常常在宅外走過。
既是常走的街道,道路兩旁便自然種植很多的樹木,最常見柳樹。夏天之時,楊柳依依,垂下的柳枝迎風搖擺,映襯着或紅或灰的墻,為城市畫出美麗的景像。
胡同的磚墻
北京是胡同的城市,雖然舊時的胡同已逐漸消失,但是城中還是留有一些胡同的。而那些胡同的特別處,就在那些小小的窄巷,在不同的宅子或灰或土黃的墻包圍下,有的是一直線的窄路,有的卻是彎彎曲曲不知延伸至何處的小巷。
常會經過一些宅院的門前,總是一道紅色雙環拉門,旁邊傍着長長灰墻;也常常會在一些打開的四合院門向內看,是一些土黃的墻。因為住處不够,有些四合院的院子常會被人加建房間於舊時的院子裡,院前的大門一開,便會看到那些加建的房子的墻,而非以往的院子了。
胡同的磚墻反映了現在北京城裡人們的生活情景,看那些墻的不同風光,也是一種另類文化的賞析吧。
長城—昔日古墻
長城,又是一道充滿歷史的古墻。綿延千里的古老城墻,昔日用以阻擋外敵入侵,花了多少人的血汗築成的墻。墻裡墻外,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心事。
登上長城,看到的是連綿不斷的石墻,而一段又段的城墻中會有城樓,曾有多少男子在此戍守,與親人分別,這城墻上留下多少憶念的心情。如今的長城,人們只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而勇於去做這好漢,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城上的好漢昔日是以何心情登上的?
當然這些城墻之事,也只能從歷史和一些故事去猜測,去想像,甚至旅客也只能以或輕鬆或探看的心情去了解,之前如何已經不太重要了。我們需要的,只是以平常心去看那一幅又一幅墻的風景。
無形的墻
唯一讓人覺得無奈的,或許就是那道無形的墻吧。以往去旅行,我總會帶電腦,一來可以備份相片,二來也是種聯繫。而去北京的旅行,我一開始就放棄要帶電腦了,因為那道無形的墻。
網路世界本應是自由的,但是進入圍墻的世界,尋常之地竟也被隔絕在外。每個我喜歡上的網站,進入內地都是無法連上的站,帶了電腦也是無所用,不帶反而輕鬆。雖然這是減輕行李的好處,但是這卻不是自由的選項。
旅行之前,在臉書上寫着「進入圍墻的世界」,真是貼題的想法。而現在,我便是看着照片那一道道在北京看到的墻,想像着這道無形的圍墻,記着關於墻的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