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第一步

記得曾經在笑話集裡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信奉上帝的人,每天晚上上床之前,他會都很虔誠地向上帝祈禱,希望自己能中一次彩票。他總是對上帝說:「親愛的天父,求祢讓我中一次彩票,讓我知道祢接受了我的祈求。」

他的祈禱一直持續着不曾間斷。但是上帝卻沒有一次實現過他的願望。

有天,他在祈禱中問上帝:「親愛的天父,我這麼誠懇的祈求,風雨不改,為什麼祢從來不願給我一點回應?」上帝終於忍不住回答他:「孩子,求求你,去買張彩票吧。」


看這個故事時並不覺得有甚麼。但是回想起來卻覺得蠻有意思的。


人生很多事都是要我們自己去踏出第一步,就像故事中的人那樣,如果他從來沒買過一張彩票,又怎麼能得到回報?


每一件事都是要自己去付出,得到的回報才會甜美。


我一直記得這個故事,也許就因為我知道自己就像那個祈禱的人那般,總期望着會有成功自己掉下來,卻忘了成功需要自己努力去經營。

也許真的是年齡的轉變吧,我開始思考我想要的改變。對自己從前的隨遇而安變得有點不耐,對自己的妥協有更多的煩躁。 改變最需要的,其實就是自己去踏出那一步。就像小時候開始學走一樣,沒有踏出自己的步伐,沒有試着跌倒,你永遠走不出你要走的路。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Once - 一生難得遇上的一次音樂旅程

人的一生,難得遇上知己。知音難求,遇上了,就是幸福吧!
 


上星期六去看了電影“Once” (港譯:“一奏傾情”),享受了一次難得的音樂旅程。

故事講的是兩個相似的靈魂,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街頭,偶遇。男的是個沒莫莫無聞,也沒信心演繹自己歌曲的街頭歌手;女的,是努力適應新環境的年輕母親。相遇之際,她從他的歌曲中找到相似的感覺,進而與他攀談。他們相知相遇,發掘到對方的音樂才華,更互相勉勵,讓對方幫自己達成夢想。《一奏傾情》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它既向傳統的音樂電影致敬,亦是編劇/導演約翰卡尼(John Carney)作為一位年輕樂手於都柏林掙扎求存的親身體驗。

Once, 片名譯成“一奏傾情”,但我覺得意思更相近於日文中一期一會的意思。

他本是個莫莫無聞的街頭演唱者,對自己總是信心不大。 白天他會街頭演唱別人熟悉的歌,夜晚才唱自己的歌。
她是個與丈夫分開的新任母親,帶着一歲多的女兒和母親於新的城市居住,努力去適應面新的環境。

她在夜晚的街頭遇上演唱中的他,為他的歌聲與曲子感動。開始了他們以歌會友的一段音樂旅程。一次合奏,他們發掘到對方的音樂才華,進而互相勉勵,一起製作了屬於他的音樂。

他們最終沒有在一起,也許他與她都明白,這只是他們人生中的一段奇遇。 當一切回到原點,他們就要各自回到自己的世界。

影片的情感,細膩動人,於平淡中見真摰。人與人相遇,互相感染,就算最終分開了,但那種相會卻成為人生中一些深刻的感動。 可一不可再。

電影的影像帶點粗糙,不知是刻意如此,還是因為影院的關係,卻很切合影片的意境。彷如未經打磨的原石,雖粗糙,卻是光華內歛。

影片中也刻意不去提男女主角的名字,甚至只用了“guy” 與“girl” 來代表他們兩人。也許這樣的故事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的親切。

我覺得最棒的就是影片中所有的歌曲,都是飾演男主角的Glen Hansard寫的原創歌曲。看完之後讓我忍不住就買了電影的原聲唱片,來延續我對電影的喜愛之情。除了主題曲的《Falling Slowly》之外,也推薦女主角唱的《If you want me》,很動聽的曲子。
 

主題曲《Falling Slowly》:



女主角唱的《If you want me》:



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

《孤絕花》—— 絕版書評

愛書之人大抵都是無法抗拒收藏書的,而如果幸運的收藏到一本好書,就更是讓人興奮不已了。我愛看別人的藏書,也愛看別人寫關於書的事。

上星期在圖書館無意中發現了一本好書。



書名:《孤絕花》
作者:楊典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出版:2007年1月初版


書的內容是作者把他收藏的一些已絕版的書籍輯錄起來,與人分享他看這些書的心得。


作者在這本書裏提到48本舊書,全是他無意中收集來的,都是好多年前的版本,有的甚至是只此一版的書。


     

“一本好書,總是可以詳細來談談的”。



書中有一些插圖,是那些古書的外觀,有封面破了皮的,看得出它的歷史感;有封面只有書名,帶着極簡設計的;有簡單插畫的,不像現代着重着包裝的...... 讀那些古舊書,應該就如與古人作了一些訪談般吧。


很喜歡作者的文字,與他看那些書的獨特心得。引一些片段來給大家看看:

  • 人生識字憂患始。書籍本身就會散發出一種焦慮的墨香。
  • 古書之毒、天道之真與腐儒之美,有時卻是一回事:那就是懷舊。--《顏氏家訓》
  • 有時候頹廢與憤怒,其實是一碼子事!--《嵇康集》
  • 英雄是社會的“異形”,昏君是權力的“異形”,而美人是愛情的“異形”。--《大宋宣和遺事》
  • 大約在中國人看來,除了生氣時駡人家是“畜生”或“禽獸不如”之外,人就不該是動物罢。--《動物志》


這本書還沒看完,但已經迫不及待想跟人分享。有興趣的人,自行去找來看看吧。



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



久違了的福音戰士,終於又在熒幕上看到了。

認識這個動漫,已是十二年前的事了,證明我也是個高齡的動漫迷了。XD

相比起多元化的高達,我更喜愛這個故事。喜歡EVA,應是因為那些精密的機械設計和那些讓人深思的角色設定吧。

進影院看這齣電影,音響上更讓人如置身其中之感。而這次的序章把以前的電視版本濃縮了,交待了真嗣進入EVA和接受成為初號機駕駛員的經過,和三場激烈戰鬥的場面。在大熒幕上看這些場面,更讓人對這個故事着迷。

看EVA,對那些機械的設計會嘆為觀止。尤其是那一幕整個都市從地下升起的一刻,每一個栓,每一座大廈,每一個機械的運作,彷如真的一樣,讓人對那個畫面的設計者佩服不已。

EVA的人物,每個都有其耐人尋昧的背景與性格。看他們的心理掙扎,是這套動漫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很少有故事會把人物刻劃得這麼深入。真嗣對父親的愛恨情意結、他對自我的否定與掙扎、綾波麗對真嗣父親無條件的服從等等,每個角色都有他獨特的一面,吸引人去探索,去了解。

收集了這個故事的漫畫長達十二年,故事卻似乎還沒完,然我卻還沒放棄,總期望着看到結局的一刻。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三國之見龍卸甲

先提醒沒看過的人,如果你抱有期待想看這齣戲,請先略過這篇文。


---------------------正文分隔綫----------------------------------





這齣戲主要提的人物是趙子龍。戲中道盡趙子龍從一介無名小輩到成為蜀國的五虎將之一,再到晚年最後於鳳鳴山一役的經歷。
我實際上並沒有看過「三國演義」的小說,只是片段式地從其他地方知道故事的大概。對趙子龍這個角色,也只知道他曾單騎救少主而已,其他的就是遊戲中常看到的美形人物了。

對這齣戲,說真的,沒有期待過,所以看完了也是沒有太大的感想,甚至是有一點失望的。


如果以人物傳記的角度看,兩個小時的電影能談的真的不多。而電影裏也只是重點點出趙子龍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轉變,其他的都快速略過。看完整齣戲,感覺電影裡提的和我初步印象中的並無不同,還是流於片面,沒能有更深入的探討。

戰爭的場面還好,雖然不乏大場面,看得出有認真去制作,但是那些場面卻不是完全必須的,甚至當中還有犯駁的地方。例如爆炸場面,在火藥還沒應用在戰場的年代,出現這樣的場面就難免讓人有為作戲而作戲的感覺了。

結論是,整齣戲的都是兩邊不到岸的探討,故事流於片面,節奏也不够嚴謹,看不出來導演想表逹的感想。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失,於愚人節

筆記的一頁,記載着這一句:

「二零零三年四月一日,今天新聞報道敍述了張國榮的死訊,一代巨星的隕落,令人唏噓不已,生命總是離開得那麼突然。」


我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只會偶爾寫隨筆。有時有感而發,就會隨意在筆記本上記下一些事,一些想法。


二零零三年的春天,因為沙士,生命好像突然珍貴了起來,大家對生命的想法也忽然重視了起來。然而在四月一日這天,張國榮卻給我們開了一個這麼大的玩笑.....他選擇了從文華東方酒店一躍而下,結束他短暫卻精彩的一生。


我從來不是他的迷,雖然有一點喜歡,但卻不至於迷上。在他逝去後,從那過去種種的影像中覺得他是個不錯的明星,喜歡多了一點,甚至每次看到有關他的影像,還是不免會駐足觀賞。


人就是這樣,在的時候你永遠不會在意,失去了,才是在意的開始。


去年的書展,我買了一本有關張國榮的書,《飛揚與落莫》,很切合他的形容詞。會買這本書,也許就是那種失去了才想到要去了解的心情作祟吧。

張國榮的歌有很多都讓人百聽不厭,有些的歌詞寫得很好,像「風繼續吹」、「當年情」、「追」等等。

不過我最深刻記得的,卻不知為何是這首: 當愛已成往事



也許,就是因為他在「霸王別姬」中的演出太逼真,讓我印象難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