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席絹的言情二十年

最近看完了席絹的新書《行行出狀元》才知道這本是她第八十本書,而且今年是她寫言情第二十年。

持續創作二十年 是一段不短的日子,尤其還是在日漸凋零的言情小說上,這不是只靠興趣就能做到的,還需要有那種樂在其中並且持續的熱情去維持才能堅持下來。看她在後記中寫 對這二十年的感想,心里險了佩服和喜歡,也有一種原來自己也見證了這個事情的想法。雖然我不是在九三年開始看她的小說,卻也是在那相近的時間,原來一轉眼 我也看言情看了一段不算短的日子了。想來也真是有點震驚的。

持續去做一件事,原來在一回頭時就過去很久了,這種一回顧就多年的慨嘆在人越長時越會有心驚之感。原來人生匆匆,那麼快我們就已經離過去那麼遠了。



這本小說一開始的劇情我看得有點悶,或許是因為鋪排有點長的關係,到了中段才漸漸提起精神看下去,而過了中段後才算是真正覺得有趣而一氣呵成看完它。

其實我覺得席絹每一本書的主題都是頗明確的,尤其是她的女性觀點,不知是否在初出道時養成的習慣,她的作品中女子都是聰明為主的,不若其他的言情作品。我印象中看過的其他多數作品中,女主角都或多或少有些鄉願,不是過份柔弱,就是過份天真,就算理性的也多少帶有尋常情況中的盲點。席絹賦予她筆下的女主角都有一些玲瓏心思,或者獨立思考的性子,不會隨波逐流,會有自己的堅持,可以說她讓那些女子都能擁有自己想過的生活。

這種安排我很喜歡,因為她鼓勵的是女子應該對自己好一點,而不是為愛情去將就,去委屈自身,這種鼓勵很好。有空我希望能更詳細去寫一下我對她的作品的想法。

八十本不是個小數目,當中的創作意念也很不錯,值得花時間來探討一下。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姑獲鳥之夏》速記

「現象的存在一定有其理由」看這本書時不期然就想起伽利略中的口頭禪。而此書中的京極堂也有着類似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緣由和存在的方式,不管是物理性的還是非物理性的。他的想法是沒有不存在的東西存在。

所謂物理性的東西是我們實際能看到的東西,而非物理性的東西如一種概念或是像鬼怪之類的科學無法解釋便被歸類為不存在的物事。

閱讀這個故事讓人有開了眼界的感覺。當中有幾個重點是我覺得很有趣的概念和很值得探索的理論。一是語言當中的咒語性質;一是妖怪形成的理由與演變所牽涉到的人為目的;三是行為養成背後的意義和影響。這三點若要討論,可以牽涉語言學、民俗學、心理學,甚至是物理學理論的一些基礎。小說裡都有談到一些。雖然除了語言學方面我有稍為學過之後,其他都只能從一些閱讀過的觀點中去理解,不過書中的解釋若細讀其實是可以有基本概念的。也是這本小說讓我覺得可以帶出興趣的地方。不過前題是個人本身是對任何物事的概念都能接受並且樂於接受的,否則在看第一章節時就可能會被那長篇的理論給弄昏頭而直接放棄。

小說中的事件看起來像是妖怪作祟,但在詳細的追查和解說之後才知道不過是一種能以理論來解釋其形成和最終成為如此結果的一些現象。而這些形成的結果便綜合了上面幾個重點而來。

例如詛咒,事件發生的家庭看起來像是受到詛咒般一直重複着一些悲劇性的事情,但是所謂的詛咒其實也只是從心理引伸出來的一種行為反應,而那行為的反應又是從一些心理創傷引發而來,人對某些創傷有反應,便會對造成創傷的某些關鍵字產生反應。而那些關鍵字便是咒語的由來。咒語其實是人的心理養成和語言習慣的直接反應產生的,而咒語和祝語其實是一樣的。語言本身不帶正負的含義,只是在人的行為中才會帶來不同的含義。

又例如妖怪,妖怪的產生可能是為了合理化某些人類行為或是結果而隨着語言討論下漸漸扭曲而形成的。小說中用了家族傳說來解釋。比如一個家族因獲得突然的財富或名利,人們的合理化解釋就是以家中出現妖怪/鬼子而使得他們獲得財富;又因為這財富得來的不義,或是失去得突然,又以妖怪/鬼子消失後的報應來合理化。所以神怪什麼的產生,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合理化一些事情而產生的。這種從民俗文化生活中引伸而來的事物,應該可以在民俗文化學科中找到一些由來。

還有就是心理層面的行為,人受到刺激,內在的意識和外在意識容易產生混亂,腦和心無法協調,便容易因為意識的混亂而產生不同人格;而不同的人格形成本身是為了保護兩邊的意識進而維持人的行為正常化。但是不同人格的形成這種心理上的問題,又很多時是由於一些不合理的行為影響而產生。兩邊的循環使得人的行為產生的偏差越演越烈,終至毁滅。

雖然三者看起來似乎不相關,但是卻又在小說中互相影響着,並且互相產生效果。越挖下去就會越讓人覺得有趣想去挖掘。

我喜歡這個小說的原因除了因為這個相互延伸的理論之外,也因為相較於其他多以物理性有效的推理作品,這個多了對非物理性事物的探索。非物理性事物不是不存在,而是有其存在的方式,而這些方式比較難以用科學性的文字來解釋。

閱讀這小說,理所當然主角京極堂是個極有趣的人物,對我來說是像是福爾摩斯那般的存在。他對事物的理解並不是偏頗於某一種理論的人,反而是個想法非常自由化的人(因為設定他是個閱讀很多很廣的人)。而且他有那種能力把所有的物事串連起來,不管是科學的還是非科學的,都能融合。

一直覺得推理書很好看,許是因為我特別喜歡那種聰明並且透徹的人,能把事解釋得清楚並且完整的人,在現實中畢竟如鳳毛麟角,求之不可得。而小說卻能讓我們遇 上。還有一點是推理小說都需要讀者有更多的自由思考能力,才能在千篇一律的定論中尋找突破的論說,不被現有現象所困,才能有更多不一樣的想法,我覺得推理小說其實很適合用來教獨立思考這種技巧。

說是速記,卻也寫了一大堆,證明這書真的讓我很喜歡,有很多的點子可以記,但還是先做個筆記,等我看完了整個系列再來寫其他的感想吧。(當然也可能沒有下文了XD)

閱完抄寫了一段當中的討論,覺得很有意思的一句是:
「生存不存在意義,因為生存的意義就是行為本身。」